协同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26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协同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协同线圈。
背景技术
在夏天,特别是雨季来临时,很容易在田野或是郊区中,听到蛙群集体鸣叫,如果青蛙数目够多,通常慢慢的青蛙之间鸣叫的节奏,会越来越一致,最后进入一种共鸣状态, 所有青蛙会同时叫、或是同时停。在一般动物大脑中,也会有类似状况,当生物体接收外来讯号时,大脑会到这些讯号的影响,进入一种较为发散的状况,但是会在很短时间内,大脑细胞对于讯号的反应,会受敛到某一个状态,产生特定细胞群,这些细胞群会集体产生相对应的反应,以处理外来讯号的刺激。在大自然中,几乎到处都会见到这样的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有些领域会将这种现象称做共鸣、共振。基本上可以视为,当一个系统,从发散没有秩序的状态,进入一种收敛,甚至可以呈现出某种运作的模式,而一般要产生这样的相位锁定、协同,至少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A]在系统中,必须各个运作单元之间有所链接,而且必须能互相影响;[B]在系统中,单元的数量,必须足够多,多到讯号在系统中,可以产生一个不断递归的回路,让讯号在系统中的影响,能够持续存在直到整个系统,可以进入收敛状态。就以唱歌为例,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系统内部在互相影响下,进入相位锁定的例子[1]当有两个人同时唱歌,节奏不同,各自带着耳机不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两个人可以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将歌唱完。[2]两个人同时唱歌,节奏不同,而且会听到对方歌唱的声音,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两个人都会开始受到对方声音的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会逐渐以同一个节奏唱歌, 最后变成同一个声调。此时,「声音」就是他们之间的共同连结,而这一个连结,足以产生会让他们互相影响的效应。[3]两个人同时唱歌,节奏不同,而且会听到对方歌唱的声音,而且这两个人的立场都很坚定,可以让自己不受外在影响,在这种状况下,还是会各自以自己的节奏唱完这整首歌。其中,虽然「声音」的连结还在,但是他们的内在意识,将这样的影响隔离。[4] 一群人同时唱歌,一开始都有自己的节奏,而且可以听到互相的声音,在一段时间磨合之后,会以相同的声调唱歌,当这一群人进入同一声调唱歌后,就算其中有一两个人突然走音、中断或是变调,整体群众的声音还是一体,并不会受到内部这些小插曲影响, 而且这些内部噪声,很快就会再度受到周边的人影响,进入与全体一致的步调。此时,「声音」不但是他们之间的共同连结,而这一个连结,受到数量变多的影响,便足以产生会让他们持续地互相影响的效应。虽然,目前的知道有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也知道如何进入此一现象,但是一般都只能透过土法炼钢的方式,不断的调整、或练习、或实验、或尝试,让装置、或是人、或是动物、或是植物,能产生一相位锁定现象、或协同现象,以方便后续的动作。但是,整体而言,为了要达到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所花费的心力、时间、与金钱,太过于庞大,不利于后续动作的进行。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让能量,如音波、热能、电能、电磁波等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快速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让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的协同线圈。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协同线圈,其包括一协同线圈;该协同线圈是由一条外覆绝缘体、低电阻的导线、在一呈圆形的限定范围内所绕曲而成,该导线于该限定范围内的轴心处,由该轴心处往外后再往内绕曲设有、至少四个外侧端缘互不重迭、内侧端由上往下相互交错、并如同花瓣一般、依序环设于该轴心处外、且呈水滴形设置的发散线圈部。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导线,更于该限定范围内的轴心处,间隔设有垂直往上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及垂直往下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第一连接端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连接的第一薄片;而所述第二连接端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连接的第二薄片;且所述第一薄片与第二薄片间,更设有一能将导线完全覆盖的绝缘胶块。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第一薄片与第二薄片,是为下列之一金属薄片、外覆奈米钛材质的薄片、内含二氧化硅[SiO]结晶的薄片。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第一薄片与第二薄片外,更设有一将两者和绝缘胶块完全包埋在内的保护层体。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保护层体,是为下列之一布层体、金属层体、陶瓷层体、塑料层体、橡胶层体。根据上述的协同线圈,所述第一薄片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一薄片电性连接的第一导能线;而所述第二薄片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二薄片电性连接的第二导能线。二、对照先前技术之功效1.本实用新型中,透过此种协同线圈的应用,当输入能量后,透过发散线圈部,能提供一种势能,创造出足以让场域中的粒子,依据本身的特性,进入协同状态,甚至效果可以强烈到在宏观上,可以进入相位锁定的情况,能让能量,如音波、热能、电能、电磁波等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快速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能解决为了要达到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花费庞大的心力、时间、与金钱,不利于后续动作进行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中,透过增设的第一薄片与第二薄片,让本实用新型能方便使用,能快速的导入能量进入导线,快速让导线发挥作用,并藉由配合不同材质的第一薄片与第二薄片,让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3.本实用新型中,透过第一导能线和第二导能线的应用,能让电能、电磁波等能量,可以主动的被导引至导线处,以达主动产生、提供势能,以达更快速进入协同状态的目标。

[0037]图1 本实用新型第-4中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立体示意图。[0038]图2 本实用新型第--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俯视示意图。[0039]图3 本实用新型第--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侧视示意图。[0040]图4 本实用新型第-4中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0041]图5 本实用新型第-4中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分解示意I[0042]图6 本实用新型第-4中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部分剖面示意I[0043]图7 本实用新型第-4中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实施示意I[0044]图8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立体示意图。[0045]图9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俯视示意图。[0046]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侧视示意图。[0047]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立体示意图。[0048]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俯视示意图。[0049]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侧视示意图。[0050]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二种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0051]图15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为运作时的粒子反应示意图。[0052]图16粒子处于理想状态时的移动趋势示意图。[0053]图17粒子处于实际状态时的移动趋势示意图。[0054]图18为图15中、粒子产生反应时的移动趋势变化示意图。[0055]图19为图15中、粒子产生反应、再外加能量时的移动趋势变化示意图。[0056]1导线5 保护层体 SC 轴心[0057]11发散线圈部6 第一导能线 Fl 理想移动趋势量[0058]12第一连接端7 第二导能线 F2 实际移动趋势量[0059]13第二连接端100协同线圈 F3 修正移动趋势量[0060]2第一薄片A 粒子 F4 移动趋势提升量[0061]3第二薄片B 离子键[0062]4绝缘胶块D 限定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0064]如图1、图8、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图9、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图10、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三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的侧视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协同线圈,其包括一协同线圈100 ;该协同线圈100是由一条外覆绝缘体、低电阻的导线1、在一呈圆形的限定范围D 内所绕曲而成,该导线1于该限定范围D内的轴心SC处,由该轴心SC处往外后再往内绕曲设有、至少四个外侧端缘互不重迭、内侧端由上往下相互交错、并如同花瓣一般、依序环设于该轴心SC处外、且呈水滴形设置的发散线圈部11。又上述中,所述导线1,更于该限定范围D内的轴心SC处,间隔设有垂直往上延伸的第一连接端12、及垂直往下延伸的第二连接端13。其中,透过导线1的设置,产生一势能[量子效应],会让协同线圈100作用范围一定距离内的物质,容易产生相位锁定状态,就是一般说的共振,在这范围内的物质,会依据它们本身的特性,逐渐组织进入一种较规则的振动状态。其次,透过此种协同线圈100的应用,当输入能量后,透过呈水滴形设置的发散线圈部11,能提供一种势能,创造出足以让场域中的粒子,依据本身的特性,进入协同状态,效果强烈到在宏观上,可以进入相位锁定的情况,能让能量[如音波、热能、电能、电磁波等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快速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解决为了要达到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花费庞大的心力、时间、与金钱,不利于后续动作进行的问题。再者,发散线圈部11之互不重迭、水滴形、花瓣般依序环设的设置方式,能避免产生输出势能不正常的问题。还有,当发散线圈部11的数量越多时,该势能的输出就能越大、越平均、越稳定, 影响也越强,能让能量能更加快速的由较混乱性之状态,快速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以达进入相位锁定现象、协同现象的效果。另一方面,透过此种协同线圈100的应用,当输入能量后,能有一定的活化生物体能量中心之作用,包括穴道、经络、脉轮,因为这些位置本身很容易依据自身特性进入某种共振态,以穴道跟经络为例,本身肉体组织上就有接近液晶特性,只有进入某种共振态时, 经络跟穴道就会很容易变成光跟电的良导体,所以当协同线圈100产生的势能[量子效应],靠近穴道跟经络时,就会让穴道跟经络进入某种共振态中,产生一般说的活化穴道跟经络之效果,这与传统针灸透过金属让身体内部,可以跟体外做到能量交换的原理类似。还有,透过协同线圈100产生的势能[量子效应],将外在能量/波动,带到平常不容易接触的位置、或是加强其它能量疗法的效果,因为协同线圈100产生的效应,类似创造一个通道出来,所以可以很容易让能量进出,例如透过协同线圈100,让远红外线可以比较容易进入身体深层部位,活化经络,让身体躯干的能量,能比较顺利流动,这样患者在进行远红外线的治疗时效果更好,而且不适感可以大幅减低。另外,目前有些理论认为癌细胞,是细胞进入某种过渡活跃状态,细胞间讯息互动混乱,无法互相制约,让细胞群呈现一个比较无序的发展,而在能量疗愈上,普遍也认为癌细胞是大量低频能量累积造成,透过协同线圈100相位锁定的效应,会让癌细胞之间,开始产生一定的互相制约效果。[0076]再其次,因为透过协同线圈100产生的势能[量子效应],而所相应产生的相位锁定效应,会产生类似场域的效果,使得线圈范围之外的常见电磁波频段,比较不易进入,线圈内的电磁波,会快速往协同线圈100之场域外围移动,产生一阻挡电磁波的作用,在这样效应下,可以让在协同线圈100范围内的物体,比较不容易受到外在电磁波的干扰;同时,协同线圈100也可以将应用在对于电磁环境要求高的场所,例如音响设备, 透过协同线圈100的使用,能提高输出音质,而化合物或是酵素反应,在协同线圈100之场域中,也可以加速整体反应效果。另一方面,协同线圈100产生的势能[量子效应],可以透过调整线圈材质的方式进行,材质上的效应,银>铜>铝,只要材料本身电阻越低,产生的效应越明显,透过使用不同的导线1,产生不同的强度,以方便消费者选择、使用,让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多元化;因为在大自然环境中到处充满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通过协同线圈100时自然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感,让协同线圈100透过电磁效应,产生电位差,发挥作用。所以在某些应用上并不需要在线圈上加装提供电位差的装置,这样微弱的势能[量子效应],已经足以对人体产生影响,可以不用额外提供电源方便使用;在宏观上,因为协同线圈100本身会让内部不协调的波动,逐渐移往协同线圈100 外围,可以形成到一个垂直于协同线圈100的涡旋,在一般的应用中,可以将这涡旋视为一个信道,因为在这信道范围内,是一个波动比较单纯的环境[因为这一个范围内的物质,会逐渐进入共振态,会将不协调的波动赶走],只要不影响通道内物质的共振状态,都可以比较容易进出这一个通道,能方便消费者,针对性的使用。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上述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2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1连接的第一薄片2 ;而所述第二连接端13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1连接的第二薄片3 ;且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间,更设有一能将导线1完全覆盖的绝缘胶块4。其中,加强协同线圈100本身的电感效应,让协同线圈100可以在不用增加额外电压下,即可用在经络穴位上,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可以视为协同线圈100的天线,所有经过协同线圈100的电磁波,都可以作为驱动导线1产生效果的动力。上述中,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是为下列之一金属薄片、外覆奈米钛材质的薄片、内含二氧化硅[Si02] 结晶的薄片。其中,不管是导线1产生的相位锁定效应、或是为薄铜片之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 3产生的能量转化效果,都有一定的量,所以当外在磁场环境实在很差时,外在磁场能量还是会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导线1信道,进入协同线圈100内,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透过薄铝片的材料特性,当做为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时,能阻挡外在能量/波动进入导线1内, 让导线1从原先的双向通道[一进一出]变成单向通道[只能出不能进],有些能量疗愈手法,本身就会强调补跟泄,例如中医针灸,所以在针灸上「补」,刚好对应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为薄铜片的本实用新型,「泄」则对应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为薄铝片的本实用新型,让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元化,能应用各种层面。其次,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的选择,又以外覆奈米钛材质的薄片为最佳,如国内专利公开号第200909016号「奈米金属能量卡」所示,为藉奈米金属表面吸着电子,持续不断的把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有效转变成有益健康的远红外线和负电子,钛形成的自由基[残键]会向大气,夺取电子进入稳定态,但会以远红外线的形式,释放出价带位能差,而此释放出的远红外线和负电子,即可被导线1吸收转换成基础动力,从大自然中主动取得动力,而不需要静静等候电磁波通过。再者,因为一般的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是金属的,所以必须外露在空气中,所以在使用时,必须让贴片上的金属片,至少一半露在空气中,才能发挥贴片本身转化能量的效果,而外覆奈米钛材质的薄片,因为制作材料上的特性,所以可以包埋在金属/布/陶瓷等各种材质之间,不需要直接接触到空气,所以在应用上可以比较多元化。上述中,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外,更设有一将两者和绝缘胶块4完全包埋在内的保护层体5。又上述中,所述保护层体5,是为下列之一布层体、金属层体、陶瓷层体、塑料层体、橡胶层体。其中,透过不同保护层体5,让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上可以比较多元化,并能应对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来变化,让本实用新型能正常使用。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二种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所述第一薄片2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一薄片2电性连接的第一导能线6 ;而所述第二薄片3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二薄片3电性连接的第二导能线7。其中,透过第一导能线6和第二导能线7的装置,能让电能、电磁波等能量,可以主动的被导引至导线1处,以达主动产生、提供势能,以达更快速进入协同状态的目标。其次,协同线圈100产生的势能[量子效应],更可以透过调整改变线圈电位差 [电压]的方式进行,电位差可以透过在第一导能线6和第二导能线7处,提供电位差,电位差越大,产生效应越明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之第一种应用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的第一种应用例,呈贴片状,将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靠近身体、挂在胸口,就会直接改变身体的磁场,可以很快的透过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之效果,让自己的身体磁场净化,保持在相位锁定状态[协同状态]之中, 就如同一种能产生磁场净化效果的贴片一般。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为运作时的粒子反应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为粒子处于理想状态时的移动趋势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为粒子处于实际状态时的移动趋势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为图15中、粒子产生反应时的移动趋势变化示意图, 如图19所示为图15中、粒子产生反应、再外加能量时的移动趋势变化示意图。图15中所示的,是一个由计算机仿真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协同线圈实施形态为运作时、该粒子A群系统间的反应示意图,图中的每一个粒子A会受到,与它以离子键B相连的粒子A影响,而处于左上图中所在的位置,而要将此粒子A群系统,从混乱的状态,转为有组织的状态,每一个粒子A之间的作用力,就要都一样,因为粒子A与粒子A之间、相距太远会产生吸力,相聚太近会产生斥力,一般来说,欲从混乱的状态,转为有组织的状态,通常需要让此粒子A群系统,静置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才能达到转为有组织之状态的目标。但是,透过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的应用,产生一种势能[电磁波、或是热能], 让粒子A群藉由这样简单的物理规则运作,快速的从一个比较杂乱无章之状态,进入一个稳定且和谐的状态。于图15之系统中的粒子A,依物理理论而言,在其空间内的粒子A,在毫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因为受到基本动能的影响,应该会朝四面八方移动,而且每个移动方向的理想移动趋势量F1,应该都相等[如图16所示],而其理想移动趋势量Fl之箭头方向、表示移动方向,理想移动趋势量Fl之箭头长度、表示往该方向移动的可能机率,理想移动趋势量 Fl之箭头越长,机率越高。但是,实际上因为受到周边环境其它粒子A、或是其它因素、力量的影响、牵引,会使得一个粒子A往周围移动的理想移动趋势量Fl分布状况,发生改变,成为实际移动趋势量F2[如图17所示]。透过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的应用,能产生一种势能[电磁波、或是热能],加强空间中粒子A,平均往四面八方移动的机率,将每一个方向的实际移动趋势量F2,都改变为修正移动趋势量F3 [如图18所示],让空间中粒子A,原先受环境等因素而牵弓I的分布型态,产生改变,以加强系统内各运作之粒子A间,互相碰撞干涉的机会,增加整体系统的内部交流机率,当系统内部互相干涉的机会增加时,就有机会加速整体系统,进入相位锁定状态[协同状态]。另一方面,热的影响,在自然界中要让粒子A扰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热量/热能, 只要对粒子A加热,就可以增加基础动能,增加粒子A随机往周边移动或是振动的幅度,在科学上会将这样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所产生的效应,其实跟热量/热能所产生的效应接近,差别只在于协同线圈100能创造一个势能,让粒子A加大往四周振动的幅度,而不会影响原来所在位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使用时,可以提供额外的热能,以加强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的运作效果。如图19所示,当图18中的粒子A,受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的影响,各方向的修正移动趋势量F3,都已经相等,达到快速进入相位锁定状态[协同状态]的条件,但是只要对本实用新型协同线圈100,加热能处理后,能再加上一移动趋势提升量F4,让粒子向四周移动的趋势加大,粒子往其它地方移动的机率大幅度提高,能更快速的使整体系统,进入相位锁定状态[协同状态]。综合以上所述,能得知本实用新型透过此种协同线圈100的应用,能提供一种势能,让能量,如音波、热能、电能、电磁波等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快速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具有足够的应用性、实用性、功效性与产业利用性。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实用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协同线圈,其包括一协同线圈(100);其特征在于该协同线圈(100)是由一条外覆绝缘体、低电阻的导线(1)、在一呈圆形的限定范围 ⑶内所绕曲而成,该导线⑴于该限定范围⑶内的轴心(SC)处,由该轴心(SC)处往外后再往内绕曲设有、至少四个外侧端缘互不重迭、内侧端由上往下相互交错、并如同花瓣一般、依序环设于该轴心(SC)处外、且呈水滴形设置的发散线圈部(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更于该限定范围(D)内的轴心(SC)处,间隔设有垂直往上延伸的第一连接端(12)、及垂直往下延伸的第二连接端 (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1)连接的第一薄片(2);而所述第二连接端(13)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导线(1)连接的第二薄片(3);且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间,更设有一能将导线(1) 完全覆盖的绝缘胶块(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是为下列之一金属薄片、外覆奈米钛材质的薄片、内含二氧化硅[Si02]结晶的薄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2)与第二薄片(3)夕卜, 更设有一将两者和绝缘胶块(4)完全包埋在内的保护层体(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体(5),是为下列之一布层体、金属层体、陶瓷层体、塑料层体、橡胶层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片(2)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一薄片O)电性连接的第一导能线(6);而所述第二薄片C3)处,更设有一低能阻、与第二薄片C3)电性连接的第二导能线(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让能量、由较混乱性之状态、进入较有组织性之状态的协同线圈。其技术手段包括一协同线圈;该协同线圈是由一条低电阻的导线、在一呈圆形的限定范围内所绕曲而成,该导线于该限定范围内的轴心处,间隔设有垂直往上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及垂直往下延伸的第二连接端,而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由该轴心处往外后再往内绕曲设有、至少四个外侧端缘互不重迭、内侧端由上往下相互交错、并如同花瓣一般、依序环设于该轴心处外、且呈水滴形设置的发散线圈部。
文档编号H01F5/00GK202205532SQ20112033814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莊明哲 申请人:莊明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