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41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源连接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尤指一种将负极端子埋设于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而成为一种轻薄短小的电源连接器。背景技术
一种电子连接器应用,通常具有一插接座及一插接头,该插接座系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该插接头一端组设有一电缆线,另一端则系与该插接座插接,已完成讯号或电源之供应。习知之一种电源连接器,为申请人申请之中国台湾专利第98214705号专利,其遮蔽壳体具有一个以上之弹片伸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设置有一正极端子,一负极端子则系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并伸入收容腔内,惟此种电源连接器设计该绝缘本体为固设负极端子,必须具有适当之厚度,以致于无法有效降低电源连接器之尺寸,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因此,业界乃戮力思索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易、成本低的易脱结构,不仅可有效执行电性连接,且亦可有效降低电源连接器之尺寸。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本于精益求精、创新突破之精神戮力于连接器研发,而创作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构造,使其可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源接器构造,其具有降低尺寸之功效,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者。为达上述之功效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所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电连源接器构造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面;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一负极弹片,其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接触部,该固定部系埋设于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该接触部则系位于该收容腔内,并邻靠该插接面;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所述的金属遮蔽体系与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接触。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之收容腔周缘形成有四个镂空孔,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系埋设于其中一镂空孔内。该金属遮蔽体相对于该另外三个镂空孔位置分别形成有三个弹片,该三个弹片系伸入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并位于收容腔内。该一个弹片系邻近该收容腔之插接面。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如下所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所述功效及目的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之至少二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面;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一负极弹片,其、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接触部,该固定部系埋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其中一镂空孔内,该接触部则系位于该收容腔内,并邻靠该插接面;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其相对于该绝缘本体之镂空部位置设有一弹片,该弹片系延伸入收容腔内。该金属遮蔽体系与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接触。该绝缘本体上之收容腔周缘形成有四个镂空孔,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系埋设于其中一镂空孔内。该金属遮蔽体相对于该另外三个镂空孔位置分别形成有三个弹片,该三个弹片系伸入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并位于收容腔内。该一个弹片系邻近该收容腔之插接面。如是,该负极弹片埋设于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而可降低电源连接器之高度,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之详细说明并参考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立体剖分解图。图2为图I之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之A-A剖视图。图4为图2之B-B剖视图。组件符号说明对等连接器10 绝缘本体12正极端子 14 负极端子16 遮蔽壳体 18 侧壁面 20、22、24、26收容腔 28 插接面 30镂空孔32、34、36、38 固定部 40接触部42 侧面 44、46、48、50弹片52、54、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构造,其系供一对等连接器10插设使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2、一正极端子14、一负极端子16及一遮蔽壳体18。其中绝缘本体12形成有四个侧壁面20、22、24及26,及由四个侧壁面20、22、24及26环绕形成之一收容腔28,收容腔28设有一插接口 30供对等连接器10插接。四个侧壁面20、22、24及26分别设有一镂空孔32、34、36及38。正极端子14设置于绝缘本体12上,并位于收容腔内28内。负极端子16设有一固定部40及一接触部42,固定部40系埋设于绝缘本体12之镂空部32内,而与侧壁面20贴齐,接触部42系穿设入收容腔28内,并位于邻近插接口 30位置。由于负极端子16之固定部40系埋设于镂空部32内,而可降低绝缘本体12之高度。金属遮蔽体18,其系包覆绝缘本体12,其一侧面44系与负极端子16接触,另三个侧面46、48及50相对于绝缘本体12之镂空孔34、36及38位置分别形成有弹片52、54及56插入收容腔28内。请配合参阅图1、2及图3,对接连接器10系由绝缘本体12之插接面30插入收容腔28内,对接连接器10之负极将先接触负极端子16及金属遮蔽体18之弹片54,且可被负极端子16之接触部42接触夹持。 请配合参阅图I及图4,对接连接器10整个插入收容腔28内时,正极端子14将与对接连接器10之正极接触,而金属遮蔽体18之弹片52及56则夹持住对接连接器10,可提高连接器之夹持力。藉由如上之构造,于绝缘本体12之侧壁面20形成一露空部32,而负极弹片16之固定部40则系埋设于镂空部32内,而可降低绝缘本体12之尺寸,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在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中所提出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易于明了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内容,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实施例,凡依本创作之精神及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之情况所作之种种变化实施均属本实用新型之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一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面;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一负极弹片,其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接触部,该固定部系埋设于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该接触部则系位于该收容腔内,并邻靠该插接面;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遮蔽体系与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之收容腔周缘形成有四个镂空孔,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系埋设于其中一镂空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遮蔽体相对于该另外三个镂空孔位置分别形成有三个弹片,该三个弹片系伸入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并位于收容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个弹片系邻近该收容腔之插接面。
6.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之至少二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面;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一负极弹片,其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接触部,该固定部系埋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其中一镂空孔内,该接触部则系位于该收容腔内,并邻靠该插接面;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其相对于该绝缘本体之镂空部位置设有一弹片,该弹片系延伸入收容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遮蔽体系与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之收容腔周缘形成有四个镂空孔,该负极弹片之固定部系埋设于其中一镂空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遮蔽体相对于该另外三个镂空孔位置分别形成有三个弹片,该三个弹片系伸入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并位于收容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个弹片系邻近该收容腔之插接面。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连接器构造,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贯通该收容腔之至少一镂空孔,该收容腔具有一插接面;一正极端子,其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位于该收容腔内;一负极弹片,其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接触部,该固定部系埋设于该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该接触部则系位于该收容腔内,并邻靠该插接面;及一金属遮蔽体,其系包覆该绝缘本体。如是,该负极弹片埋设于绝缘本体之镂空孔内,而可降低电源连接器之高度,以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534812SQ2011204915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谢贵达 申请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