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4369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于座体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并于垂直部上结合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位于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而第二连接器的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二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并于支臂末端处设有接触部,且接触部与焊接端彼此垂直,即可通过适当的改变第二端子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连续性设计与端子间距增加等效电容,辅以调整端子形状变化匹配特性阻抗来达成有效降低高频信号反射,从而大幅提升信号的完整性,使整体信号传输更为稳定且可靠,并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
【专利说明】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尤指座体上结合定位有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并于第二连接器穿设定位有多个第二端子,即可通过适当改变第二端子二次弯折预定角度与端子间距,辅以调整端子形状变化匹配特性阻抗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传输技术进入数字时代后,使用者及厂商对于数字显示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结合显示卡硬件的数字显示接口标准,其发展进度因而更受到瞩目,使高速传输技术也必须不断进步,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数字影音传输需求,然而数字视频接口(D i g i t a IVi s u a I I n t e r f a c e,简称D V I )能传输模拟信号,可配接传统显像管屏幕,也能提供双通道完整的传输数字信号,确保数字信号传输品质,因此数字视频接口随着数字显示器成为主流而被广泛使用。
[0003]再者,数字视频接口主要应用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接口,随着数字电视的采用以及数字家庭概念逐渐成熟,也扩大应用至液晶电视、数字投影机、DVD录放影机、视频转换器(S e t - t O P B ο X)、D — VH S播放机、影音接收器以及其它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或视听设备中使用,由于电子产品一般都会采用D V I连接器达成与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液晶屏幕等的面板(P a n e I )形成电性连接,然而D V I连接器为了维持通用性以便不同型式的屏幕可以共用同一种传输线,其接头可分成D V I —D (仅传输数字信号)、DV1-A (仅传输模拟信号)、DV1-1 (可传输数字及模拟信号)三种类型。
[0004]但是目前市面上的D V I连接器多为单层结构,其高带宽传输及多屏幕显示需求功能上明显不足,因此,为了因应电子产品多屏幕的显示需求,以及避免主机板上安装多张显示卡所造成占用插槽的问题,且可方便理线、提升外观整体性,便发展出双层D V I连接器,并通过提供多通道信号传输来满足高带宽传输的需求,不过现有双层D V I连接器架构并未针对高频信号传输特性(如电磁干扰、阻抗匹配等)予以考量,使信号在高速传输下所产生的特性阻抗无法有效降低而造成高频信号反射,因而导致信号完整性与品质不佳,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0005]因此,发明人有鉴于现有双层D V I连接器于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发明专利诞生。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双层D V I连接器架构并未针对高频信号传输特性(如电磁干扰、阻抗匹配等)予以考量的问题,有效降低信号在高速传输下所产生的特性阻抗而造成减少高频信号反射,因而大幅提升信号的完整性,使整体信号传输更为稳定且可靠,并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发明公开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包括座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
[0009] 该座体具有一垂直部及水平部,并于垂直部上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在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
[0010]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一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
[0011]该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第二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并且在支臂末端处的接触部与焊接端彼此垂直,该第二端子高度介于19 mm~22 mm,其支臂与焊接端之间形成有介于120~125度的弯折角,且支臂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介于145~150度的弯折角,而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5.5~18.5 mm,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7.5~20.5 mm,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9.5~22.5 mm,另第二端子上具有宽部及窄部,其宽部的宽度介于1.3~1.9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介于O
? 605~0.005 mm,窄部的宽度介于1.0~I.6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介于 0.905 ~0.305 mm。
[0012]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座体的垂直部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基座嵌卡的嵌置槽,而垂直部与水平部之间则定位有具有多个穿孔的端子座,且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穿孔。
[0013]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所具有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座体的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后,再延伸出一接触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一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0014]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的支臂朝焊接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于支臂与接触部连接处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二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0015]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优选高度为20.4 mm,而宽部的优选宽度为I.4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为0.505mm,其窄部的优选宽度为I.I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为0.805 mm。
[0016]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包括座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
[0017]该座体具有一垂直部及水平部,并于垂直部上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
[0018]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一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
[0019]该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第二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并于支臂末端处的接触部与焊接端彼此垂直,该第二端子高度介于15 mm?18 mm,其支臂与焊接端之间形成有介于127?135度的弯折角,且支臂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介于135?143度的弯折角,而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2.5?15 mm,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4.5?17 mm,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6.5?19mm,另第二端子上具有宽部及窄部,其宽部的宽度介于I.3?I.9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介于0.605?0.005mm,窄部的宽度介于I.0?I.6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介于0.905?0.305 mmD
[0020]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座体的垂直部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基座嵌卡的嵌置槽,而垂直部与水平部之间则定位有具有多个穿孔的端子座,且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穿孔。
[0021]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所具有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座体的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后,再延伸出一接触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一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0022]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的支臂朝焊接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于支臂与接触部连接处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二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0023]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优选高度为16.7 mm,而宽部的优选宽度为I.4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为0.505mm,其窄部的优选宽度为I.I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为0.805 mm。
[002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乃在于乃在于座体的垂直部上为结合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位于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并于第二连接器基座前方处的对接部穿设定位有多个第二端子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三组端子,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再于支臂末端处设有与焊接端彼此垂直的接触部,当多个第二端子传送高频信号时,可通过适当改变第二端子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连续性设计与端子间距增加等效电容,辅以调整端子形状变化(如宽度、长度等)匹配特性阻抗来达成有效降低高频信号反射,从而大幅提升信号的完整性,使整体信号传输更为稳定且可靠,并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
[0025]底下通过具体优选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0027]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剖面图;
[0030]图5是本发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端子侧视图;
[0031]图6是本发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端子后视图;
[0032]图7是本发明第二连接器最内侧第二端子与现有端子的特性阻抗随信号传输时间与连接器端子结构变化的比较图;[0033]图8是本发明第二连接器最外侧第二端子与现有端子的特性阻抗随信号传输时间与连接器端子结构变化的比较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容置空间;12—水平部;11—垂直部;13—端子座;111 一嵌置槽;131—穿孔;2—第一连接器;21—基座;2211—第一弯折部;211—对接部;222—接触部;212 —固定部;223—定位部;22—第一端子;23—外壳体;221—焊接端;3—第二连接器;31—基座;3221—第一弯折部;311—对接部;3222—第二弯折部;312—固定部;323—接触部;32—第二端子;324—定位部;321—焊接端;33—外壳体;322—支臂;4 一屏蔽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36]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有座体1、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0037]该座体I具有一垂直部11及水平部12,并于垂直部上定位有第一连接器2及在第一连接器2上方的第二连接器3,于垂直部11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结合定位的嵌置槽111,而垂直部11与水平部12间则形成有容置空间10,且容置空间10内定位有具有多个穿孔131的端子座13。
[0038]该第一连接器2包括有基座21、多个第一端子22及外壳体23,其中基座21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一端子22穿设定位的对接部211,并于对接部211 二侧处分别设有固定于座体I上的固定部212,且对接部211上罩覆定位有外壳体23,该多个第一端子22具有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三组端子,且各第一端子22的焊接端221垂直穿出端子座13上对应的穿孔131,而焊接端221朝对接部211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2211后,再朝外延伸出一水平接触部222,且接触部222上接近第一弯折部2211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211中的定位部223。
[0039]该第二连接器3包括有基座31、多个第二端子32及外壳体33,其中基座31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二端子32穿设定位的对接部311,并于对接部311 二侧处分别设有固定于座体I上的固定部312,且对接部311上罩覆定位有外壳体33,该多个第二端子32具有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三组端子,且各第二端子32的焊接端321垂直穿出端子座13上对应的穿孔131,而焊接端321朝对接部311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322,其支臂322末端处设有水平接触部323,且支臂322朝焊接端321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3221,并于支臂322与接触部323连接处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3222,另接触部323上接近第二弯折部3222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311中的定位部324,并且在支臂322末端处的接触部323与焊接端321彼此垂直。
[0040]当本发明于组装时,先将第一连接器2的基座21结合定位于座体I的垂直部11上,并使基座21向上嵌卡于垂直部11下方的嵌置槽111内后,再将基座21 二侧处的固定部212可利用螺丝锁接、铆接固定或其它结合方式固定于垂直部11上,而基座21的对接部211则伸出且位于垂直部11前侧处,续将第二连接器3的基座31结合定位于座体I的垂直部11上,并使基座31向下嵌卡于垂直部11上方的嵌置槽111内后,再将基座31 二侧处的固定部312可利用螺丝锁接、铆接固定或其它结合方式固定于垂直部11上,而使基座31的对接部311伸出垂直部11前侧处且位于第一连接器2上方位置,由此可将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结合定位于座体I上形成一双层模块化组装。
[0041]然而,座体I的垂直部11上组装有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后,便可将端子座13由下向上定位于水平部12与垂直部11之间的容置空间10内,并使多个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32的各焊接端221、321皆垂直穿出于端子座13上对应的穿孔131,且各焊接端221,321垂直穿出座体I的水平部12,再与预设电路板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另座体I上位于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外部罩覆定位有屏蔽壳体4,且屏蔽壳体4连接于预设电路板形成接地回路而具有接地与防电磁幅射及提高电磁的忍受性的功能。
[0042]另请搭配参阅图5、图6、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端子侧视图、后视图、第二连接器最内侧第二端子与现有端子的特性阻抗随信号传输时间与连接器端子结构变化的比较图及最外侧第二端子与现有端子的特性阻抗随信号传输时间与连接器端子结构变化的比较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第二连接器3内的多个第二端子32具有呈上下层迭间隔排列状的三组端子,且各第二端子32的焊接端321朝对接部311弯折形成有具第一弯折部3221及第二弯折部3222的支臂322,并于支臂322末端处设有接触部323,且该接触部323由第二端子32通过二次弯折预定角度所成型并与焊接端321彼此垂直。
[0043]再者,当多个第二端子32传送高频信号时,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32相较于现有双层D V I连接器的端子特性阻抗由129.47欧姆(简称O hm或Ω)降低至108.84欧姆,而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32相较于现有双层D V I连接器的端子特性阻抗则由138.84欧姆降低至111.95欧姆,由此可知,本发明第二连接器3的多个第二端子32通过适当的改变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连续性设计与端子间距增加等效电容,辅以调整端子形状变化(如宽度、长度等)匹配特性阻抗来达成有效降低高频信号反射,从而大幅提升信号的完整性,使整体信号传输更为稳定且可靠,并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
[0044]然而,本发明于实际应用时,为了能达到前述的效果,兹列举出第二端子32的优选实施例的尺寸,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第二端子32优选具体实施例的高度介于19mm~22 mm之间,优选实施例的高度为20.4 mm,并于支臂322与焊接端321间形成有介于120~125度的弯折角Θ 1,且支臂322与接触部323间形成有介于145~150度的弯折角Θ 2,而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I介于15.5~18.5 mm之间,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2介于17.5~20.5 mm之间,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3介于19.5~22.5 mm之间。
[0045]再者,本发明上述的第二端子32上具有宽部W I及窄部W 2,其中该窄部W 2由支臂322上方朝接触部323延伸出一距离,并可配合定位夹具来辅助第二端子32实现自动化的插件组装,而第二端子32的宽部W I的宽度具体实施例介于1.3~1.9 mm之间,其宽部W I的优选实施例的宽度为1.4mm,且各相邻的宽部W I之间的间距D I介于O
? 605~0.005 mm之间,优选实施例的间距D I为0.505 mm,另第二端子32的窄部W 2的宽度具体实施例介于1.0~1.6 mm之间,其窄部W 2的优选实施例的宽度为I.I mm,且各相邻的窄部W 2之间的间距D 2介于0.905~0.305 mm之间,优选实施例的间距D 2为0.805 mm。
[0046]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明上述第二端子32另一具体实施例的高度亦可介于15 mm?18 mm之间,优选实施例的高度为16.7 mm,并于支臂322与焊接端321间形成有介于127?135度的弯折角Θ 1,且支臂322与接触部323间形成有介于135?143度的弯折角Θ 2,另其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I介于12.5?15 mm之间,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2介于14.5?17 mm之间,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32的支臂322长度L 3介于16.5?19 mm之间,由此可依实际需求与结构设计的不同辅以调整端子形状变化匹配特性阻抗来达成有效降低高频信号反射,此种简易修饰及其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0047]再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为针对座体I上结合定位有第一连接器2及位于第一连接器2上方的第二连接器3,并于第二连接器3穿设定位有多个第二端子32,且各第二端子32的焊接端321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322,再于支臂322末端处设有与焊接端321形成垂直的接触部323,即可通过第二端子32 二次弯折预定角度与端子间距,辅以端子形状变化匹配特性阻抗来达成有效降低高频信号反射,从而大幅提升信号的完整性,并强化高速传输信号的品质;而座体I因结构设计的方式很多,如可为一 L型框架、对接座或其它等效结构设计方式实施,且该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优选实施例可分别为 DVI — I(Dual Link)*DVI—D(Dual Link)接头,但于实际应用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亦可为D V 1-A,D V 1-DCS i n gIe Link)或 DVI — I(Single Link)接头。
[0048]以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49]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发明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发明,实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发明人的辛苦发明,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发明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 该座体具有一垂直部及水平部,并于垂直部上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在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 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一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 该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第二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并且在支臂末端处的接触部与焊接端彼此垂直,该第二端子高度介于19 mm~22 mm,其支臂与焊接端之间形成有介于120~125度的弯折角,且支臂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介于145~150度的弯折角,而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5.5~18.5 mm,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7.5~20.5 mm,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9.5~22.5 mm,另第二端子上具有宽部及窄部,其宽部的宽度介于1.3~1.9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介于0.605~0.005 mm,窄部的宽度介于I.0~I.6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介于 0.905 ~0.305 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垂直部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基座嵌卡的嵌置槽,而垂直部与水平部之间则定位有具有多个穿孔的端子座,且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所具有的焊接端垂直穿 出于座体的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后,再延伸出一接触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一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的支臂朝焊接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于支臂与接触部连接处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二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优选高度为20.4 mm,而宽部的优选宽度为1.4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为0.505 mm,其窄部的优选宽度为I.I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为0.805 mmD
6.一种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 该座体具有一垂直部及水平部,并于垂直部上定位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上方的第二连接器; 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第一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 该第二连接器具有一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可供多个呈层迭间隔排列状的第二端子穿设定位的对接部,且各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斜伸有二次弯折预定角度的支臂,并于支臂末端处的接触部与焊接端彼此垂直,该第二端子高度介于15 mm~18 mm,其支臂与焊接端之间形成有介于127~135度的弯折角,且支臂与接触部之间形成有介于135~143度的弯折角,而最内侧的第一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2.5~15 mm,中间的第二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4.5~17 mm,最外侧的第三组第二端子的支臂长度介于16.5~19mm,另第二端子上具有宽部及窄部,其宽部的宽度介于1.3~1.9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介于0.605~0.005 mm,窄部的宽度介于I.0~I.6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介于0.905~0.305 mm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垂直部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基座嵌卡的嵌置槽,而垂直部与水平部之间则定位有具有多个穿孔的端子座,且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穿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所具有的焊接端垂直穿出于座体的水平部,而焊接端朝对接部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后,再延伸出一接触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一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的支臂朝焊接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于支臂与接触部连接处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接触部上接近第二弯折部位置设有定位于对接部中的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视频接口的双层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的各第二端子优选高度为16.7 mm,而宽部的优选宽度为1.4 mm,且各相邻的宽部之间的间距为0.505 mm,其窄部的优选宽度为I.I mm,且各相邻的窄部之间的间距为0.805 mmD
【文档编号】H01R13/6473GK103545667SQ20121024841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黄仲斌, 柳文胜 申请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