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簧及冠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0716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冠簧及冠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簧及冠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冠簧被广泛应用于电连接器的公针与母针的配合连接中,以降低公针和母针的加工精度要求,避免公针与母针通过公差配合连接而出现配合过渡或配合过紧,从而导致公母针固定不牢或插拔困难的现象。现有技术中的冠簧大多呈腰鼓形,即两端大中间小的形状,冠簧设置有若干条簧片,然而,冠簧展开时每条簧片均呈直线型设计,当冠簧与电连接器的公针接触吋,每条簧片与公针只有ー个接触点,导致冠簧与公针的接触面积小,能传输的电流较小,公针与冠簧的接触不充分,连接稳定性较差,电流传输不稳定且使公针和母针的插拔カ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能传输较大电流、连接稳定性好,电流传输稳定的冠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能传输较大电流、连接稳定性好,电流传输稳定且使公针和母针的插拔カ分布均匀的冠簧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冠簧,包括呈腰鼓形的冠簧本体,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开ロ,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若干条簧片,相邻两条簧片之间开设有通孔,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其中,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为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簧片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冠簧本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冠簧本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每条所述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于上段和中段之间,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中段和下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横截面均呈弧形。其中,相邻两条簧片相互平行。其中,展开时,所述冠簧本体呈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为实现上述另ー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ー种冠簧连接器,包括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设置有插孔,所述公针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还包括所述的冠簧,所述插孔设置有卡槽,所述冠簧的冠簧本体设置于卡槽,所述公针前端设置有绝缘部。其中,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为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由若干条簧片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围成的第一接触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公针的外径。其中,所述冠簧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分布密度不相同的缺ロ,所述卡槽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缺ロ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冠簧,包括呈腰鼓形的冠簧本体,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开ロ,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若干条簧片,相邻两条簧片之间开设有通孔,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ー种冠簧连接器,包括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设置有插孔,所述公针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还包括所述的冠簧,所述插孔设置有卡槽,所述冠簧的冠簧本体设置于卡槽,所述公针前端设置有绝缘部;本实用新型能传输较大电流、连接稳定性好,电流传输稳定且使公针和母针的插拔カ分布均匀,实用性強。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冠簧的缩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冠簧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冠簧的缩卷状态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冠簧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冠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5中,包括有I-冠簧本体11-开ロ12-簧片121-上段122-中段123-下段13-通孔14-缺ロ2——接触部21——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公针31——绝缘部4——母针41-插孔4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冠簧,包括呈腰鼓形的冠簧本体1,所述冠簧本体I设置有开ロ 11,所述冠簧本体I设置有若干条簧片12,相邻两条簧片12之间开设有通孔13,每条所述簧片12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2。每条簧片12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2,这样在公针3插入冠簧本体I时,簧片12的接触部2会紧贴在公针3上,实现公针3和冠簧本体I的可靠连接,这样,每条簧片12的至少两个接触部2可与公针3形成至少两个接触点,则冠簧本体I与公针3接触形成至少两个接触圈,有效增大了冠簧本体I与公针3的接触面积,确保冠簧与公针3的充分接触,连接稳定性强,能传输较大电流,电流传输稳定且使公针3和母针4的插拔カ分布均勻。本实用新型的冠簧可用于传输20-500A的大电流,传输效果好。本实施例的冠簧本体I为铍青铜材质制造的冠簧本体,耐用性更高,可承受公母针4插拔I万次以上,冠簧连接器更为耐用。如图I和图2所示,作为ー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条所述簧片12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2,两个所述接触部2分别为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所述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间隔设置于所述簧片12的中部。每条所述簧片1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121、中段122和下段123,所述第一接触部21设置于上段121和中段122之间,所述第二接触部22设置于中段122和下段123之间。具体地,第一接触部21位于簧片12的中部,第二接触部22位于簧片12的中下部,本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上方为簧片12的上部,以图2所示的下方为簧片12的下部。这样当公针3插入簧片12本体吋,公针3首先跟第一接触部21接触,然后公针3再与第二接触部22接触,由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与冠簧本体轴线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22与冠簧本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则由若干条簧片1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围成的第一接触圈的内径不小于由若干条簧片12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2围成的第二接触圈的内径,确保公针3稳定地固定加紧在冠簧本体I内,连接稳定,能传输较大电流且电流传输稳定。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2的横截面均呈弧形,有效避免公针3分别与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接触时造成公针3的磨损,实用性強。本实施例中,展开时,所述冠簧本体I呈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冠簧本体I展开时呈矩形,相邻两条簧片12相互平行,便于加工成型,生产成本低。实施例ニ。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ー种冠簧连接器,包括公针3和母针4,所述母针4设置有插孔41,所述公针3与所述插孔41插接配合,还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冠簧,所述插孔41设置有卡槽411,所述冠簧的冠簧本体I设置于卡槽411,所述公针3前端设置有绝缘部31。进ー步地,绝缘部3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导角。本实施例的冠簧连接器可适用于信号传输和大电流传输,使用前需将导线分别连接好公针3和母针4的接线后端,在母针4的插孔41中设置有卡槽411,冠簧本体I卡套于卡槽411中;冠簧本体I开设有开ロ 11,在冠簧本体I与母针4相互组装时,可使冠簧本体I的直径縮小从而容易装入母针4内而不会损坏冠簧本体1,使用寿命长。公针3和母针4无需通过公差配合连接,冠簧本体I靠自身的弹性预紧カ即可将插入其中的公针3进行紧固,大大降低公针3和母针4的加工精度要求,并且插拔公针3与母针4时所需的插拔カ更小,使插拔更显轻松,井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公针3前端设置有绝缘部31,本实施例的冠簧连接器可实现大电流传输,当公针3和母针4接上大电流时,在触碰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在公针3前端设置的绝缘部31可有效防止公针3与母针4接触时产生电火花,使冠簧连接器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本实施例的每条所述簧片12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2,两个所述接触部2分别为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2,由若干条簧片1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围成的第一接触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公针3的外径,确保冠簧本体I与公针3紧密装配,连接稳定,电流传输稳
定性高。本实施例的冠簧本体I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分布密度不相同的缺ロ 14,所述卡槽411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缺ロ 14相配合。卡槽411不仅让冠簧更易装入母针4中,而且利用凸块和缺ロ 14的配合安装,冠簧本体I两端的缺ロ 14的分布密度不相同,从而起到防呆作用,避免公母针4经过多次插拔后冠簧发生移位。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冠簧,包括呈腰鼓形的冠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开ロ,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若干条簧片,相邻两条簧片之间开设有通孔,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为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簧片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冠簧本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冠簧本体轴线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于上段和中段之间,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中段和下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横截面均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簧片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冠簧,其特征在于展开时,所述冠簧本体呈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8.ー种冠簧连接器,包括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设置有插孔,所述公针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冠簧,所述插孔设置有卡槽,所述冠簧的冠簧本体设置于卡槽,所述公针前端设置有绝缘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ー种冠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接触部,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为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由若干条簧片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围成的第一接触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公针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ー种冠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簧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分布密度不相同的缺ロ,所述卡槽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缺ロ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簧及冠簧连接器,一种冠簧,包括呈腰鼓形的冠簧本体,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开口,所述冠簧本体设置有若干条簧片,相邻两条簧片之间开设有通孔,每条所述簧片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冠簧本体轴线方向凹陷的接触部;一种冠簧连接器,包括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设置有插孔,所述公针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还包括所述的冠簧,所述插孔设置有卡槽,所述冠簧的冠簧本体设置于卡槽,所述公针前端设置有绝缘部;本实用新型能传输较大电流、连接稳定性好,电流传输稳定且使公针和母针的插拔力分布均匀,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H01R13/187GK202405473SQ20122001542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周金鹏, 朱鹏飞, 林璟宇, 蔡伯晨, 邹碧珍, 黄杰, 黄涛 申请人: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