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559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连接器上的端子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冲压成型后的端子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加以固定的端子模块。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为一种电信号的传输媒介,主要是利用端子来做为电信号之间的传递。一般来说,电连接器主要设置于电路板上,做为外围设备的扩充,如存储器模块等等。现有用来将存储器模块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俗称DDR,大致区分有两种型态,一种为立式DDR,一种为卧式DDR。所谓的立式DDR,就是插入电连接器后,形成站立式意即与电路板形成有一角度。而卧式DDR就是插入电连接器后,与电路板相互平行。由于立式DDR使用上,容易造成空间的浪费,因此在较小空间的电子产品上,以不多见,大多由卧式DDR所取代。目前常见的卧式DDR电连接器,又大概区分有两类,主要是由金属端子的成型方式来区分,一种为插入式,另一种为折弯式。如图1所示,为一种插入式端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插入式端子A,主要是由冲压方式一体成型,该种插入式端子A主要是在插入式端子A上形成一插置部B,且在插置部B的上下缘至少凸伸有一倒刺C,用以透过插置部B插入绝缘壳体(图示中未表示)后,利用倒刺C刺入塑料壳体内,进而达到固定的效果。但,此种插入式端子A在进行信号传递的时候,当信号通过端子进行传输时,会造成信号分流至插置部B中,因而当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无法快速的直接通过插入式端子A,而传递到电路板上,故该种插入式端子仅能提供一般传输速度的电连接器使用,而无法使用在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中。请参阅图2所示,为一种折弯式端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折弯式端子D,主要是利用冲压方式成型后,再以冲压折弯方式,折弯出所需形状后,再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所述折弯式端子D予以连结。但,此种折弯式端子D,需要透过折弯的方式方能达到成型的效果。但,由于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应力,当端子在折弯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等现象;再者,因为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当折弯过程中所施压的力量大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延展性时,容易造成回弹的现象,造成所述射出成型式端子的平整度较差,且亦容易有变形的现象。尤其在组装过程中,更容易因为组装的不慎造成碰撞,而造成端子的变形。此种方式,容易造成制程上的不良,不仅影响了制程良率,造成不良率的提高,更会造成制造成本上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于先前技术中,由于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依照各种不同型态的端子成型方式,产生了各种不同型态的问题,诸如无法进行高速传输、端子应力集中、制程率不佳、端子容易变形等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主要即是用以解决上述所列问题,并提供一种可应用于高速传输,且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端子模块及其电连接器。前述端子模块,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固定件。每一第一端子,是由金属材料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形成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延伸的焊接部。其弹性臂前方延伸有一接触部,其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每一第二端子,由金属材料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形成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延伸的焊接部。其弹性臂前方延伸有一接触部,其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固定件,则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环设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上,使所述第一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端子予以固定并排列成两排。其中,该每一第一端子及该每一第二端子是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两侧相对于该多个端子排列的方向各延伸有一定位块,且该两定位块相互对应。其中,该每一第一端子的弹性臂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臂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上方,且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上端。其中,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相互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所述端子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后,再以射出成型方式将所述端子予以固定,可使所述端子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透过射出方式将所述端子加以连结固定,不但可大幅简化电连接器组装时间,更可简化端子的结构,进行高速信号的传输。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是用以供一存储器模块插入,包含一盖板以及一端子模块。盖板,其一侧设有一插口,供该存储器模块插入,其该插口的上、下两侧各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端子模块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固定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盖板的第一凹槽中,且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盖板的第二凹槽中,且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固定件,其设于盖板下方,是由可塑性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环固于每一第一端子以及每一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上,以将每一第一端子以及每一第二端子固定并排成两排。其中,该第一固定件两侧相对于该多个端子排列的方向各延伸有一定位块,且该两定位块相互对应。其中,还包含有二定位臂该每一定位臂分别固定于该每一定位块上。[0029]其中,该每一第一端子的弹性臂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臂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上方,且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上端。其中,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相互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所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后,再以射出成型方式将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予以固定后,可使所述端子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透过射出方式将所述端子加以连结固定,不但可大幅简化电连接器组装时间,更可简化端子的结构,进行高速信号的传输。

图1为现有技术插入式端子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射出成型式端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元件符号说明A插入式端子B插置部C倒刺D折弯式端子本实用新型元件符号说明10电连接器20端子模块21第一端子211固定部212弹性臂213焊接部214接触部22第二端子221固定部222弹性臂223焊接部224接触部23固定件231定位块232嵌槽30盖板31 插口311 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40定位臂50存储器模块H纵向深度W横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其电连接器主要是用以被焊接于一电路板上,并可于电路板上供一存储器模块插接。[0058]所述电连接器10包含有一端子模块20、一盖板30以及二定位臂40。其端子模块20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21、多个第二端子22以及一固定件23。请再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示意图以及第二端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端子21是由一金属材料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包含有一固定部211、一由固定部211 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212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213;且弹性臂212前端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214,其接触部214的纵向深度H大于横向宽度W。第二端子22是由一金属材料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包含有一固定部221、一由固定部221 —侧所延伸的弹性臂222以及一由固定部221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223 ;且弹性臂222前端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224,其接触部224的纵向深度H大于横向宽度W。固定件23,如图4所示,是由可塑性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并环设于所述第一端子21的固定部21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22的固定部221上,使所述第一端子2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22予以固定并排列成两排。且固定件23两侧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2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排列方向各延伸有一相互对应的定位块231,每一定位块231上各设置有一嵌槽232。盖板30,如图3所示,其一侧设有一插口 31,供存储器模块插入,其该插口 31的上、下两侧各别形成有相互交错的多个第一凹槽311与多个第二凹槽312,第一凹槽311是用以供第一端子21的弹性臂212容设其中,并使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凸露于第一凹槽411外部;第二凹槽312则是用以供第二端子22的弹性臂222容设其中,使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凸露于第二凹槽312外部,使该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与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彼此相互错位。二定位臂40,是相互对应的嵌设于固定件23的嵌槽232中。所以,当所述第一端子21以及第二端子22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后,以射出成型方式分别将所述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予以固定并排列成两排后,可使所述第一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透过射出成型方式将所述第一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22加以连结固定,不但可大幅简化电连接器10组装时间,更可简化所述第一端子2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22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得以做为高速信号的传输。又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是利用固定件23射出成型予以固定后,其第一端子21的弹性臂212以及第二端子22的弹性臂222分别位于固定件23的上方,而第一端子21的焊接部213以及第二端子22的焊接部223则是位于固定件23的下方,且第一端子21的焊接部213与第二端子22的焊接部223共平面。其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较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的位置为高,使存储器模块(图中未加以表示)得以置入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与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间,以透过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与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与存储器模块相互电性连结。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其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当信号在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信号流经的路径较为简洁,使信号可以快速且完整的通过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而达到信号的传输,故可做为高信号的传递。最后,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主要是用以供一存储器模块50插入盖板30的插口 31中,并透过凸露于插口 31中的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4及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4与存储器模块50来达到电性连结的效果。同时当存储器模块50插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后,再利用定位臂40将其存储器模块50予以固定,使存储器模块50得以更为稳固的插置于电连接器10中,避免造成存储器模块50的脱落。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前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模块,应用于一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第一端子,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其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 多个第二端子,其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其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以及 一固定件,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环固于该每一第一端子以及每一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上,以将该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固定并形成两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端子及该每一第二端子是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两侧相对于该多个端子排列的方向各延伸有一定位块,且该两定位块相互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端子的弹性臂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臂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上方,且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相互交错排列。
6.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存储器模块插入,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盖板,其一侧设有一插口,供该存储器模块插入,其该插口的上、下两侧各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 一端子模块,包含: 多个第一端子,其该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盖板的第一凹槽中,且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 多个第二端子,其该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所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所延伸的焊接部,其该弹性臂的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盖板的第二凹槽中,且该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宽度;以及 一固定件,设于该盖板下方,是由可塑性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环固于该每一第一端子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上,以将该每一第一端子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固定并形成两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两侧相对于该多个端子排列的方向各延伸有一定位块,且该两定位块相互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二定位臂,该每一定位臂分别固定于该每一定位块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端子的弹性臂以及该每一第二端子的弹性臂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上方,且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接触部 相互交错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指一种利用冲压成型后的端子以射出成型方式加以固定的端子模块。其端子模块包含有多个端子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每一端子利用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并形成有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侧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由固定部另一侧延伸的焊接部,其弹性臂向前延伸有一接触部,且接触部的纵向深度大于横向的宽度;固定件,则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环设于每一端子的固定部上,并将所述端子固定形成两排。所以,当所述端子利用冲压方式直接成型后,再以射出成型方式予以固定,可使所述端子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透过射出方式将端子加以连结固定,不但可大幅简化电连接器组装时间,同时更可进行高速信号的传输。
文档编号H01R43/20GK202957377SQ20122035387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萧义辉, 欧阳正午, 陈远飞, 严航, 苏童 申请人: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