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593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具体涉及一种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在电感和变压器等磁性元件中,气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对感性器件的电感值、饱和电流、频率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构成气隙的材质、尺寸、位置、粘接强度是磁性器件生产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目前,对于需要气隙的磁性器件常采用在磁芯间添加纸片、胶带等方法控制厚度,这些材料的使用减小了局部的粘接的面积,造成粘接的不均匀性,并且在组装时容易滑动,造成产品外观和电气特性不良。而对于有三个接触面的磁芯,也有采用中柱高于或者低于外面两个接触面的来获得气隙,但是此时的气隙比三个部分都开气隙大的多,造成较大的漏磁通。当线圈和气隙接近时,漏磁通会在线圈上生产涡流,从而产生很大的涡流损耗,导致器件发热,降低磁性器件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纸片、胶带等来控制气隙的磁性元件的电气性能和外观不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性元件。一种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还包括介质元件,所述介质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之间而使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之间具有气隙,所述介质元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填满有粘合物质,所述粘合物质分别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粘合。
在更优的方案中,所述介质元件是陶瓷板,通常,陶瓷板的导磁率远小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比如非磁性的介质板。在更优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具有多组相对应的结合面,每组相对应的结合面处之间设有所述介质元件。在更优的方案中,在每一组结合面且在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直接相对的区域,第一磁芯通过粘合物质与第二磁芯粘合。在更优的方案中,在介质元件与第一磁芯和/或第二磁芯的与介质元件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层均匀的粘合物质。在更优的方案中,所述介质元件的厚度在O. Olmm至IOmm之间。在更优的方案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在O. Olmm至IOmm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介质元件上设置通孔,使得粘合物质能够增加与介质元件的粘合面积,和提供一个在接触面之间的粘合柱,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磁芯元件之间采用纸片、胶带等介质材料粘接相比,该磁芯与介质元件之间通过粘合物质接触的面积更大,因而更不容易出现相对滑动,因此,本磁性元件具有粘接强度大,粘接力均匀、生产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介质元件的俯视示意图;[0015]图2是图1的侧视不意图;[0016]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兀件的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组装示意图;[0017]图4是图3所示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示意图;[0018]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组装示意图[0019]图6是图5所示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示意图;[0020]图7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组装示意图[0021]图8是图7所示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4所不,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兀件,包括第一磁芯20(上磁芯)、第二磁芯21(下磁芯)、介质元件10、线圈30,其中,介质元件10上设有通孔11,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呈相互配合的L型,其中,第一磁芯20的一个端面20A和第二磁芯21的一个端面21A是一组结合面,介质元件10通过粘合物质分别与端面20A和端面21A粘合,介质元件10的通孔11填满了粘合物质,通孔11的两端的粘合物质分别与端面20A和21A粘合,这样,该结合面处即形成了磁性元件的一个气隙,线圈30可以绕在第一磁芯20或第二磁芯21处、且一部分在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之间。 这样,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与介质元件10之间通过粘合物质接触的面积更大,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与介质元件10之间不容易产生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相对滑动;尤其当粘合物质凝结后(比如烘干后),由于在通孔11内的粘合物质起到一个类似柱子的作用,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与介质元件10之间更不容易产生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相对滑动,而破坏磁性元件的电气性能和外观。其中,介质元件10可以是陶瓷板10,该陶瓷的材料可以采用二氧化锆、三氧化二铝等,而由于磁芯一般也是磁性金属氧化物,这样陶瓷板10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膨胀系数接近,在温度冲击和机械振动的情况下,保证粘接良好。粘合物质可以是胶水等具有粘性的材料。组成线圈30的导线可以是圆线也可以是扁平线。陶瓷板10上分布着很多通孔11,这些通孔的直径尺寸通常在O.1-1Omm之间(十分之几毫米至几个毫米),而通孔11的如何分布与多少,由其所处的结合面处的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相对的面积和位置决定。需要粘接的位置可以打孔,不需要的地方不用打孔。通孔11越多,穿透陶瓷板10的胶水越多。孔的尺寸越大,胶水越易穿透。陶瓷板10的面积可以和与其接触的端面20A和端面21A的面积相同,而有时为了增加胶水的直接粘接面积,陶瓷板10的面积也可以小于端面20A和端面21A的面积,使部分胶水直接粘接第一磁芯20和第二磁芯21。陶瓷板10可以采用流延、干压或者注塑成型,然后通过激光等方法在陶瓷板的表面打出百分之几毫米到几毫米的小孔。烧结而成得到陶瓷板,具体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应根据陶瓷板的尺寸和公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方式制作的陶瓷板可以做到厚度、结构均匀,公差较小,强度高。陶瓷板的厚度一般可以设置为气隙的厚度,一般来说厚度在百分之几毫米到几毫米。当把绕制好的线圈30与需要组装的陶瓷板10放置好后,把打有通孔11的陶瓷板10浸入胶水中,或者把胶水放在陶瓷板10的表面,用刮胶板把胶水在陶瓷板10的表面刮过,使胶水在陶瓷板10表面分布均匀,同时会有一部分胶水渗透进陶瓷板10的通孔11中。在生产时,把陶瓷板10放在上、下磁芯之间,固定,烘烤。这时陶瓷板10的上下表面和小孔的胶水就把上下磁芯、瓷板三者良好的粘接。磁性器件的气隙基本是陶瓷板10的厚度。如图5和6所示,另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磁芯22和呈凹字形的第二磁芯23,第二磁芯23包括凹部23C和分别突出凹部23C的端面23A和端面23B,通常,两个端面突出的高度是相同的,该磁性元件具有两组结合面,其中一组结合面为,端面23A通过介质元件10与第一磁芯22粘合,另一组结合面为,端面23B通过介质元件10与第一磁芯22粘合,粘合的方式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介质兀件10也可以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线圈31绕经第二磁芯的凹部23C。如图7和8所不,另一种实施例的磁性兀件,包括第一磁芯24、第二磁芯25和线圈32,其中第二磁芯25呈类似E型,即具有两个凹部,和三个分别突出凹部的端面25A、端面25B、端面25C,且一般突出的高度相同,该磁性元件具有三组结合面,其中一组结合面为,端面25A通过介质元件10与第一磁芯24粘合,另一组结合面为,端面25B通过介质元件10与第一磁芯24粘合,另一组结合面为,端面25C通过介质兀件10与第一磁芯24粘合,粘合的方式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介质元件10也可以与上两个实施例相同,线圈32卷绕在端面25A对应的凸起上,两个线端也可以反折固定在第二磁芯25的底部。在实际变压器磁芯中,此类磁芯的形状和尺寸数以千计,常见的形状有EE、EPC、El、PQ等。对于更多的粘接 面的磁性器件也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控制气隙。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其特征是还包括介质元件,所述介质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之间而使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之间具有气隙,所述介质元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填满有粘合物质,所述粘合物质分别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粘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所述介质元件是磁导率小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的陶瓷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具有多组相对应的结合面,每组相对应的结合面处之间设有所述介质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在每一组结合面且在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直接相对的区域,第一磁芯通过粘合物质与第二磁芯粘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在介质元件与第一磁芯和/或第二磁芯的与介质元件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层均匀的粘合物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所述介质元件的厚度在0.01mm 至10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是所述通孔的直径在0.01mm至 10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还包括介质元件,所述介质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之间而使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之间具有气隙,所述介质元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填满有粘合物质,所述粘合物质分别与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粘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介质元件上设置通孔,使得粘合物质能够增加与介质元件的粘合面积,和提供一个在接触面之间的粘合柱,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磁芯元件之间采用纸片、胶带等介质材料粘接相比,该磁芯与介质元件之间更不容易出现相对滑动,因此,本磁性元件具有粘接强度大,粘接力均匀、生产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F27/24GK202887926SQ20122054735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长征, 潘德政 申请人: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