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926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金属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主要包括一个主壳体I和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2 (在图中显示了两个端子模块2)。请参见图1,在每个端子模块2中收纳有多个金属连接端子,每个金属连接端子的插针3从端子模块2的底表面上竖直地延伸出,用于插接到对配物(例如电路板)的插孔中。如图1所示,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2分别组装在主壳体I上,从而通过主壳体I将各个端子模块2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器。对于这种具有多个插针3的连接器,插针3的位置必须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否则插针3容易折弯和折断,由于插针3比较脆弱,因此,如图1所示,在主壳体I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竖直延伸的定位柱11,用于引导和保护多个插针3的插入操作。但是,对于图1这种传统的电连接器设计,由于尺寸环节过多导致连接器总位置度T过大而达不到产品要求或者为了降低连接器总位置度T而要求各尺寸环节的公差过小而导致制造成本过高,具体分析如下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插针3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一个端子模块2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和图4显示图1所示的主壳体I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如附图2至图4所示,插针3相对于定位柱11的位置度公差T (包括X方向(图1中的主壳体I的横向方向)位置度公差Tx和Y方向(图1中的主壳体I的纵向方向)位置度公差Ty)由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而成,具体如下Tx = G (2_1)+G (k_y)+Tx3+Tx4(I)其中,G(2_l):插针3与端子模块2的在X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G(k_y):端子模块2与主体壳I的在X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Tx3 :端子模块2上的用于插针3的装配界面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公差;Τχ4 :主壳体I上的定位柱11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公差。Ty = Ty2+(G4_3)+Ty5+(G7_6)+Ty8(2)其中,G(4_3):插针3与端子模块2的在Y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0019]G(7_6):端子模块2与主体壳I的在Y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Ty2 :插针3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Ty5 :端子模块2上的用于插针3的装配界面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Ty8 :主壳体1上的用于端子模块2的装配界面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由此可见,在图1所示的传统电连接器中,在插针3相对于定位柱11的位置度公差T中引入了与主壳体I相关的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导致总位置度公差T过大而达不到产品要求或者为了降低总位置度公差T而要求各尺寸环节的公差过小而导致制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每个端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插针;和一个主壳体,所述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分别组装在所述主壳体上,其中,在每个端子模块上一体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柱,用于引导和保护所述多个插针的插入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以及其上的定位柱通过塑胶一次性地模制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上的定位柱大致沿端子模块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地布置在端子模块的底表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上的多个插针大致对称地布置在端子模块的纵向中心线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上的插针和定位柱用于分别插入到电路板的插孔和定位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组装到所述主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以卡扣的方式组装到所述主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和主壳体之间具有装配间隙,从而允许各个端子模块上的定位柱在该间隙限定的范围内浮动,以消除定位柱之间的过定位效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间隙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每个端子模块的装配界面的位置公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引导和保护所述多个插针的插入操作的定位柱形成在各个端子模块上,而不是形成在主壳体上,因此,在插针相对于定位柱的位置度公差中不包括与主壳体相关的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从而降低了总位置度公差T。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插针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一个端子模块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主壳体I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图5所示的连接器的插针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7显示图5所示的一个端子模块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和图8显示图5所示的主壳体I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主要包括一个主壳体11和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12。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了两个端子模块12,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12。请参见图5,在每个端子模块12中收纳有多个金属连接端子,每个金属连接端子的插针13从端子模块12的底表面上竖直地延伸出,用于插接到对配物(例如电路板)的插孔(未图示)中。如图5所示,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12分别组装在主壳体11上,从而通过主壳体11将各个端子模块12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器。对于这种具有多个插针13的连接器,插针13的位置必须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否则插针13容易折弯和折断,由于插针13比较脆弱,因此,如图5所示,在每个端子模块12上一体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11,用于引导和保护多个插针13的插入操作。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端子模块12上一体地形成有一对定位柱111,但是,定位柱111的数量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其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图6显示图5所示的连接器的插针13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图7显示图5所示的一个端子模块12的各种位置公差的示意图。如附图6至图7所示,插针13相对于定位柱111的位置度公差T (包括X方向(图5中的主壳体11的横向方向)位置度公差Tx和Y方向(图5中的主壳体11的纵向方向)位置度公差Ty)由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而成,具体如下Tx = G(2_l)+Tx3(3)其中,G(2_l):插针13与端子模块12的在X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0056]Tx3 :端子模块12上的用于插针13的装配界面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公差。Ty = Ty2+ (G4_3) +Ty5(4)其中,G(4_3):插针13与端子模块12的在Y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 Ty2 :插针13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Ty5 :端子模块12上的用于插针13的装配界面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通过对比公式⑴和公式(3),可以清楚地看出,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针13相对于定位柱111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度公差Tx减少了 G(k_y)+Tx4,其中,G(k_y):端子模块12与主体壳11的在X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Tx4 :主壳体11上的定位柱111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公差。此外,通过对比公式(2)和公式(4),可以清楚地看出,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针13相对于定位柱111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度公差Ty减少了(G7_6)+Ty8,其中,G(7_6):端子模块12与主体壳11的在Y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公差带宽度(如果采用过盈配合,该数为O);Ty8 :主壳体11上的用于端子模块12的装配界面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公差。因此,根据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设计,由于将用于引导和保护多个插针13的插入操作的定位柱111形成在各个端子模块12上,而不是形成在主壳体11上,因此,在插针13相对于定位柱111的位置度公差T中不包括与主壳体11相关的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从而降低了总位置度公差T。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12以及其上的定位柱111可以通过塑胶一次性地模制而成。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定位柱111大致沿端子模块12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地布置在端子模块12的底表面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定位柱111也可以形成在端子模块12的底表面的角部或其它任何合适的位置处。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多个插针13大致对称地布置在端子模块12的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尽管未图示,图5所示的连接器的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插针13和定位柱111用于分别插入到电路板的插孔和定位孔中。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12可以形成为以可拆卸的方式组装到主壳体11上。优选地,每个端子模块12以卡扣的方式组装到主壳体11上。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子模块12和主壳体11之间具有装配间隙G(k_y),从而允许各个端子模块12上的定位柱111在该间隙G(k_y)限定的范围内浮动,以消除定位柱111之间的过定位效应。优选地,该装配间隙G(k_y)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每个端子模块12的装配界面的位置公差Ty8。[0075]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应注意,措词“包括” 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夕卜,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12),每个端子模块(12)上设置有多个插针(13);和一个主壳体(11),所述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12)分别组装在所述主壳体(11)上,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端子模块(12)上一体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11),用于引导和保护所述多个插针(13)的插入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以及其上的定位柱(111)通过塑胶一次性地模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定位柱(111)大致沿端子模块(12)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地布置在端子模块(12)的底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多个插针(13)大致对称地布置在端子模块(12)的纵向中心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上的插针(13)和定位柱(111)用于分别插入到电路板的插孔和定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以可拆卸的方式组装到所述主壳体(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以卡扣的方式组装到所述主壳体(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模块(12)和主壳体(11)之间具有装配间隙,从而允许各个端子模块(12)上的定位柱(111)在该间隙限定的范围内浮动,以消除定位柱(111)之间的过定位效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间隙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每个端子模块(12)的装配界面的位置公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每个端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插针;和一个主壳体,所述多个独立的端子模块分别组装在所述主壳体上,其中,在每个端子模块上一体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柱,用于引导和保护所述多个插针的插入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引导和保护多个插针的插入操作的定位柱形成在各个端子模块上,而不是形成在主壳体上,因此,在插针相对于定位柱的位置度公差中不包括与主壳体相关的装配尺寸链公差和装配间隙积累,从而降低了总位置度公差T。
文档编号H01R13/631GK202888512SQ2012206135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兰迪·R·亨利, 袁建桂, 麦克·J·菲利浦, 李送文, 任志宏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东莞创宝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