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鼓轮和多个切换通道的增强的控制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13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具有鼓轮和多个切换通道的增强的控制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产生电信号的类型的控制器件(20),所述控制器件包括:底部支撑件(22);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第一运动触头(48-1)、第二运动触头(48-2)和第三运动触头(40),所述运动触头中的每个都是可弹性变形的;中间控制托架(24),所述中间控制托架包括第一致动爪(62-1)、第二致动爪(62-2)和第三致动爪(66),所述中间控制托架适于占据不活动的位置,其中,中间托架(24)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承点(S1)、一个第二支承点(S2)和一个第三支承点(S3A,S3B)支承点各自竖直向上地抵靠在面对底部支撑件(22)的相关联的表面部分上;和单个具有鼓轮形式的顶部控制构件(26)。
【专利说明】具有鼓轮和多个切换通道的增强的控制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用于控制电器的电信号的控制器件。这种器件也称为具有多个电切换通道的开关。
[0002]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切换通道的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具有触觉效应。
[0003]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器件,S卩,所述器件能够借助单个控制构件(也称为致动构件)执行特定的电切换操作,以便例如遵循通过选择显示屏上的菜单或列表所做出的选项来控制电器的功能。
[0004]电信装置的最新发展和迅速进化,例如,便携式无线电话、便携式计算机和能够例如通过使光标在例如机动车辆的方向盘上的屏幕上准确运动而播放的其它器件,需要减小尺寸的机电部件的可用性和尤其在前面提及的区域中的扫描菜单的可能性,使符号在屏幕上运动,并且更普遍地在单个部件中组合多个电切换功能。
[0005]期望的是具有使用单个控制构件的器件,所述器件一方面能够产生在高频下重复的脉冲或电信号,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单一信号,例如,选择信号,并且在用户使用方便性下这样做,所述用户使用方便性优选地适用于该类型的操作,换句话说所述用户使用方便性使用户能够容易地和迅速地产生重复脉冲,例如以便执行菜单或列表的迅速扫描,继而产生选择信号。
[0006]对于这种控制构件尤其期望的是控制构件具有多个切换通道,以便能够通过使多个切换通道位于尤其包括按键的电话的前正面上或位于电话壳体的两个主要侧边之一上或位于电话的正面下方而用拇指操纵。
[0007]这同样适用于当这种控制构件被包含在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轮缘中的时候,驾驶员必需能够可靠地和无需视力地执行操纵。
[0008]对能够使光标在屏幕上运动和/或使菜单滚动(扫描)的、也称为“导航器”的、具有较小尺寸且紧凑的控制器件的需要,对于如下设备的控制变得日益重要,即,所述设备以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用法类似的方式提供尤其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屏幕上所提供的选项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功能和服务。
[0009]还期望的是能够具有至少一个选择功能,在所述至少一个选择功能上用户通过操纵尤其具有转动鼓轮形式的控制构件而按压来选择与由光标在屏幕上所达到的位置相对应的选项。
[0010]另外,期望的是能够具有在速度和准确度两个方面非常有效的导航器,所述导航器尤其能够到处运动。
[0011]此外,对于器件的效率以及器件的用户使用方便性而言,由器件传递给导航器的用户的触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0012]用户的触摸的灵敏度使得他或她能够察觉到非常细微的、离散的或连续的变化,并且因而,能够给用户的手指或手传递非常复杂的“信息”。
[0013]因而,手指是命令给予者(或发出者),用于使光标在屏幕上运动和/或用于选择光标的位置,并且手指也是传感器(或接收器),除了他或她的视觉感知之外,和/或其“无需视力地”察觉到经由控制器件的控制构件或致动器返回的触觉信息,因此用户不必看着屏幕。
[0014]因而,期望的是为用户提供触感,所述触感直接响应于手指在致动器上的运动而产生,换句话说,手指起到发出者的作用。
[0015]在运动或扫描的情况下,这样的触觉信息或触感例如是机械脉冲或“滴嗒声”,所述机械脉冲或“滴嗒声”与由导航器所产生的每个电信号或脉冲相对应并且意在用于设备的电子信号或数据处理电路,或与一系列脉冲相对应。
[0016]其它机械脉冲或“滴嗒声”例如当在屏幕上已经达到靶时基于人工选择(选择)作用而与供给到电子电路的电脉冲相对应。
[0017]这种控制器件现在必须能够是所谓的五切换通道类型的,换句话说,这种控制器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切换通道,其与控制鼓轮沿着两个转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的转动相对应,例如,用于在屏幕上的竖直运动;第三和第四切换通道,其通过按压在鼓轮的左端或右端上以在屏幕上沿着相对应的方向运动而得到;继而,所谓的选择通道的第五通道,当已经达到靶区域时,其通过按压在控制鼓轮的中心处而得到。
[0018]必要的是能够在产生与第三、第四和第五切换通道相关联的信号时具有触感。
[0019]此外,市场需要显著地增强该类型的控制器件或导航器的可靠性,尤其,关于增强电接触区域的防尘性,这已经导致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考虑该需要。
【背景技术】
[0020]为此,已经提出以下类型的控制器件:包括水平转动轴,所述水平转动轴可以通过手动驱动的鼓轮沿着两个方向被驱动转动,所述手动驱动的鼓轮由在转动中与其相关联的轴支承;轴在转动中与属于控制信号或脉冲的发生器的至少一个转动构件相关联,对于电子设备而言,根据第一或第二切换通道产生信号,尤其控制光标在设备的显示屏上的运动;以及,轴安装成竖直地运动并且围绕与轴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横向水平轴线沿着两个方向枢转以选择地引发:
[0021]-当在鼓轮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附近施加特定的力时,触发属于第三切换通道的触发构件;
[0022]-当在鼓轮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另一个附近施加特定的力时,触发属于第四切换通道的触发构件;
[0023]-当在鼓轮的中心处(在鼓轮的长度中间处)基本施加竖直取向的(选择/选取)力时,触发属于第五切换通道的触发构件。
[0024]这种器件的设计示例例如在文献FR-A-2792486中说明。
[0025]在该文献中,使用双稳态类型的三个触发构件,每个所述触发构件都能够当被致动而产生相关的信号时产生触感。这种设计具有以下缺点,即,呈现出同时产生若干“滴嗒声”的风险,换句话说,同时产生与两个双稳态触发构件或运动触头的同时或准同时致动相对应的若干触感的风险。
[0026]为了防止出现不利于控制器件的较好的用户使用方便性的该现象,对于支撑转动的圆柱形鼓轮的托架使用铰链球形接头,从而机械地“分离”支撑托架的不同的“枢转件”。然而,该解决方案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该解决方案当致动“选择”或“选取”模式时最终导致非常差的用户使用方便性,非常差的用户使用方便性是因为该解决方案要求用户将他或她的力在鼓轮的轴向长度中间处在“中心”点处以几乎定点的方式施加到鼓轮,这使用户意外地产生“左”或“右”信号而不是“选择”信号的失误。
[002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可靠地和明确地仅使用单个供给触感的双稳态控制构件。

【发明内容】

[0028]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产生电信号的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包括:
[0029]-底部支撑件,所述底部支撑件具有水平板的总体形式;
[0030]-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所述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在底部支撑件的顶面上布置成三角形;
[0031]-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所述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中的每个都可弹性地变形并且可以分别与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协同操作以产生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
[0032]-中间控制托架,所述中间控制托架:
[0033]i)布置在固定的底部支撑件上方,所述中间控制托架相对于所述固定的底部支撑件可运动地安装;
[0034]ii)包括第一致动爪、第二致动爪和第三致动爪,所述第一致动爪、第二致动爪和第三致动爪中的每个都可以分别以定点的方式作用在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上;
[0035]iii)适于占据相对于底部支撑件较高的不活动的位置,其中,中间托架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承点、一个第二支承点和一个第三支承点各自竖直向上地抵靠在面对底部支撑件的相关联的表面部分上,在所述支承点之中,从器件的上方看到:
[0036]a)第一支承点布置在第一运动触头上的第一爪的作用点附近;
[0037]b)第二支承点布置在第二运动触头上的第二爪的作用点附近;
[0038]c)第三支承点相对于穿过第一支承点和所述第二支承点的直线朝向第三运动触头横向地偏移,
[0039]-大致圆柱形形式的单个顶部控制构件:
[0040]一所述顶部控制构件安装成能相对于中间托架围绕基本水平取向的纵向转动轴线沿着两个方向转动,以转动表示控制构件的转动的电信号的发生器;
[0041]一并且,所述顶部控制构件通过经由中间托架起作用而能够致动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
[0042]在所述器件中:
[0043]-第一固定触头和第二固定触头沿着从上方看与控制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从上方看在转动轴线的一侧上横向地偏移的方向纵向地对准;
[0044]-第三固定触头从上方看在控制构件的转动轴线的另一侧上横向地偏移;
[0045]-中间托架安装成相对于底部支撑件:
[0046]-围绕穿过第二支承点和穿过第一运动触头上的第一爪的作用点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以便在作用在控制构件的第一轴向端部部件上时选择地致动第一运动触头;[0047]—围绕穿过第一支承点和穿过第二运动触头上的第二爪的作用点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以便在作用在控制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件上时选择地致动第二运动触头。
[0048]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0049]-第一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和第二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小于第三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并且在第一运动触头和第二运动触头弹性变形之后,中间托架安装成相对于底部支撑件围绕与控制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的第三枢转轴线枢转,以便继而在作用在控制构件的中心轴向部件上时致动第三运动触头;
[0050]-第一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和第二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的总和小于第三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
[0051]_第二运动触头是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圆顶状兀件;
[0052]-第三固定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被包含在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电开关中,所述双稳态电开关包括致动按钮,中间托架的第三爪作用在所述致动按钮上;
[0053]-中间托架通过三个可弹性变形的运动触头弹性地向上返回在不活动的位置中;
[0054]-托架的第三支承点包括一对第三支承点,所述一对第三支承点各自竖直向上地抵靠在面对底部支撑件的相关联的表面部分上,并且从控制器件的上方看所述一对第三支承点相对于穿过第一支承点和第二支承点的直线朝向第三运动触头横向地偏移;
[0055]-每个支承点都布置在从中间托架竖直向下延伸的相关联的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处;
[0056]-器件相对于竖直的和横向的对称面呈现出总体设计对称性,所述竖直的和横向的对称面与控制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并且穿过作用在第三运动触头上的第三爪的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阅读以下详细的说明时而变得显而易见,对于以下详细的说明的理解应当参照附图,在附图中:
[005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0059]-图2是图1的器件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的透视图;
[0060]-图3A和图3B是图1的控制器件的两个侧视图;
[0061]-图4是图1的控制器件的平面图;
[0062]-图5是从图1的控制器件的下方看到的视图;
[0063]-图6是沿着图4的线6-6得到的轴向剖视图;
[0064]-图7和图8是沿着图4的线7-7和8_8得到的轴向剖视图;
[0065]-图9是图1的器件的主要部件中的两个的分解的透视图;
[0066]-图10是与图5的视图类似的平面图,该图没有控制鼓轮及其连杆轴;
[0067]-图11是从图1的器件的中间控制托架的下方看到的放大比例的透视图;
[0068]-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控制器件的不同部件的不同的致动轴线、枢转轴线和转动轴线的位置和特殊几何布置的两个平面图图解;
[0069]-图13A是更加详细地示出图12A和12B的不同的布置的图解;
[0070]-图13B是与图13A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变型的设计;
[0071]-图14A是与图13A的视图类似的视图,其更加详细地示出通过作用在鼓轮26的右轴向端部部件上而导致的侧向致动;和
[0072]-图14B是图14A的变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在以下说明中,相同的、类似的或相似的部件或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0074]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术语水平的、竖直的、顶部、底部、高、低将参照附图中由L、V、T三面体所指示的竖直方向、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使用,但是没有涉及地球引力。
[0075]这里,控制器件20采取整体部件的形式,所述整体部件可以通过不同的已知的安装和电连接装置被集成在电子设备中。
[0076]图1和2尤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件20,所述控制器件20包括从底部到顶部竖直地布置的三个主要部件:具有水平板的一般形式的底部支撑件22 ;中间控制托架24 ;和单个具有鼓轮形式的顶部控制构件26。
[0077]这里,底部支撑板22是塑性材料的模制板,并且底部支撑板22例如围绕一系列电连接端子或销36包覆模制,所述一系列电连接端子或销36这里是八个,所述一系列电连接端子或销36尤其在板22的底面21下方竖直地突出,形成用于电连接器件20的凸式电连接器。
[0078]板22通过其水平的和平行的底面21和顶面23两个面限定。
[0079]板22通过左横向边缘28和右横向边缘30两个横向边缘并且通过前纵向边缘32和后纵向边缘34两个纵向边缘水平地限定。
[0080]这里,器件20的所有其它部件和元件被组织、固定和/或添加到顶面23上。
[0081 ] 在左横向边缘28附近,设有电信号的转动发生器38,所述电信号的转动发生器38正如已知可以沿着两个方向转动以产生电信号,所述电信号代表了信号发生器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
[0082]信号根据编码间距产生,例如,在此对应于每转十二个信号。
[0083]这种部件例如从文献US-A-6194673已知。
[0084]发生器38电链接到所述销36中的两个。
[0085]在板的中心部件中和在前纵向边缘32附近,顶面23支承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电开关40,所述双稳态电开关40是例如在文献US-A-5898147中表示和说明的类型的、已知常规设计的机电部件。
[0086]正如已知的,这种双稳态开关(也称为“按钮触觉开关”)在其底部壳体42中容纳至少一个固定触头或一对固定触头和一个运动触头,所述一个运动触头是例如具有双稳态圆顶的形式的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并且所述一个运动触头可以在经由例如顶部竖直按钮44沿着总体竖直取向的轴线C3致动或触发而作用在该触发构件上时突然地改变状态。按钮从壳体42竖直向上地突出。
[0087]开关40,除了当开关40从其常开状态切换到其关闭致动状态时产生电信号的功能以外,提供经由按钮44机械地传递的状态变化的和触发的触感。
[0088]电开关40电连接到连接销36中的两个。
[0089]在其后纵向边缘34附近,顶面23限定两个凹槽46_1和46_2,所述两个凹槽46_1和46-2竖直向上地敞开,并且在所述两个凹槽46-1和46-2中的每个的底部中布置有未表示出的至少一个固定电触头或一对固定电触头。
[0090]每个凹槽46-1、46_2都设计成容纳相关联的运动触头48_1、48_2,所述运动触头48-1,48-2在这里产生可弹性变形的刀片的形式并且所述运动触头48-1、48-2的底面是导电的。
[0091]在其非变形的休止状态中,每个运动触头刀片48-1、48_2都向上隆起而不与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触头协同操作。
[0092]每个可弹性变形的运动触头刀片48-1、48_2可以在分别沿着基本竖直的致动和触发轴线Cl和C2起作用时变形以与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触头协同操作而产生相关联的电信号。
[0093]附图还示出顶部密封膜50-1、50_2,所述顶部密封膜50_1、50_2紧密地密封每个凹槽46-1、46-2以保护固定触头和相关联的运动触头。
[0094]因而,适于在如先前提及的五个切换通道上产生信号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件的电信号发生器或类似器件全部在这里通过底部支撑板22支承并且布置在底部支撑板顶面上。
[0095]由底部支撑板22所支承的不同的电信号产生装置的致动借助转动的控制鼓轮26执行,所述转动的控制鼓轮26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是单个顶部控制构件,所述单个顶部控制构件能够当被用户操纵时选择地和直接地致动和控制转动的信号发生器38和经由中间托架24选择地沿着轴线Cl、C2和C3致动和控制可弹性变形的电触头。
[0096]这里,中间托架24或中间板面是具有水平板的一般形式的、塑性材料的模制部件,并且在其相对的左纵向端部和右纵向端部两个纵向端部处包括向上突出的横向和竖直翼部52、54两个翼部,所述两个翼部中的每个都包括凹入的圆柱形凹槽56、58,所述凹入的圆柱形凹槽56、58朝向顶部敞开并且适于在能转动的情况下接收控制鼓轮或转子26的互补的转动导向部件。
[0097]在中间托架24的底面下方并且在其后纵向边缘60附近,中间托架24包括两个竖直致动的爪62-1和62-2,所述两个竖直致动的爪62-1和62_2的底部自由端部具有球形圆顶的形式,所述两个竖直致动的爪62-1和62-2纵向地定位成使得各自限定致动方向Cl、C2,所述致动方向C1、C2总体上与第一运动触头48-1和第二运动触头48-2的致动方向Cl、C2对准。
[0098]中间托架24包括第三致动爪66,所述第三致动爪66从中间托架24的底面竖直向下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致动爪66的底部端面具有球形圆顶的形式以限定第三致动轴线C3,所述第三致动轴线C3是竖直的并且相对于轴线Cl和C2布置成三角形,并且所述第三致动轴线C3与开关40的按钮44的致动轴线C3基本对准,所述开关40的壳体容纳可弹性变形的第三运动触头。
[0099]因而,三个底部致动爪62-1、62_2和66构成三脚架,所述三脚架一方面能够选择地致动运动触头,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使中间托架竖直地“搁置”而支承在可弹性变形的三个触头上,这样当中间致动托架处于其所谓的“不活动的”较高位置中时不使所述三个触头变形。
[0100]在中间托架相对的横向边缘附近,中间托架包括与侧向翼部52和54基本成直线的两个底部突出部68和70,所述两个底部突出部68和70中的每个都在横向平面中竖直向下地延伸。
[0101]每个突出部68、70都具有L状钩部的一般形式,并且因而包括水平底面72、74。
[0102]每个突出部68还包括形成倒角的倾斜面76、78,其允许用于通过形成在底板22中的相关联的开口 69和71而引入和弹性配合突出部68和70,以便在例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组装位置中使向上取向的水平底面72和74面对板22的底面21的相对应的部分延伸。
[0103]突出部68的顶面72包括两个具有球形圆顶的形式的凸状隆起柱栓,所述两个凸状隆起柱栓横向地对准。因而,顶面72包括后支承柱栓80-1,所述后支承柱栓80-1限定支承和枢转点SI,所述支承和枢转点SI适于与板22的底面21协同操作。顶面72还包括前柱栓82-1,其限定支承点S3A。
[0104]类似地,突出部70的顶面74包括两个具有球形圆顶的形式的凸状隆起柱栓,所述两个凸状隆起柱栓横向地对准。
[0105]因而,顶面74包括另一个后支承柱栓80-2,该后支承柱栓限定支承和枢转点S2,所述支承和枢转点S2适于与板22的底面21协同操作。顶面74还包括另一个前柱栓82-2,其限定另一个支承点S3B。
[0106]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底板22上的中间托架24的组装位置中,可弹性变形的三个运动触头用作回位弹簧和用于占据游隙的弹簧,以便使三个竖直致动爪62-1、62-2和66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支承在可弹性变形的触头上,并且突出部68和70的四个支承点S1、S2、S3A和S3B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支承抵靠在板22的底面21的面对部分上。
[0107]中间托架24还包括四个底脚84,所述四个底脚84基本布置在中间托架24的四个相对的拐角处,所述四个底脚84中的每个都可以支承抵靠在板22的顶面23的面对部分上以限定中间托架24相对于底板22的竖直运动的最大行程。
[0108]在如可以参见例如图3A和图3B的不活动的较高位置中,底脚84的底面明显地在顶面23上方延伸。
[0109]单个控制鼓轮或转子26是具有纵向转动轴线R的大致圆柱形的形式的部件,所述单个控制鼓轮或转子26包括具有直线母线的圆柱形的中心部件26-3,所述中心部件26-3在左轴向端部部件26-1与右轴向端部部件26-2 二者之间纵向地和轴向地延伸,所述左轴向端部部件26-1与右轴向端部部件26-2中的每个都具有圆柱形的形式,但是具有大于中心部件26-3的直径。
[0110]作为示例,鼓轮的总轴向长度例如是25mm的量级,其中心部件的直径是9mm,并且其轴向端部部件的直径是14mm。
[0111]超出这两个轴向端部部件26-1、26-2,鼓轮26包括直线的圆柱形的端件84、86,所述端件84、86中的每个都可以通过弹性配合而被接收在中间托架24的相关联的互补凹槽56,58中并且在所述互补凹槽56、58中被导引转动。
[0112]因而,鼓轮26安装成自由地转动,但是相对于中间托架24被轴向地固定。
[0113]这里,每个端件84、86都包括一系列十二个径向凸耳(snug)88、90,所述十二个径向凸耳88、90成角度地均匀分布并且分别向左和向右轴向地突出。
[0114]正如在该类型的控制器件中已知,借助转动鼓轮,凸耳88和90适于与互补的凹口92、94协同操作,所述互补的凹口 92、94布置在突出部96、98的自由顶部端部处,所述突出部96、98这里作为底板22的部件通过模制而产生,所述突出部96、98从所述底板22竖直向上地延伸。
[0115]凸耳88和90与凹口 92和94的协同操作能够在鼓轮26作用在轴向端部部件26_1或26-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时为鼓轮26提供角分度和转动制动的功能。
[0116]最后,为了使转动的电信号发生器38通过鼓轮26沿着两个方向转动,控制器件20包括传动轴100。
[0117]如尤其可以参见图2和6,传动轴100包括:多边形的左轴向端部102,其被接收在发生器38的互补的凹槽104中;和多边形的右轴向端部106,其被接收在控制鼓轮26的互补的中心轴向凹槽108中。
[0118]该设计允许鼓轮26相对于信号发生器38的转动位置的角分度,以及根据控制鼓轮26相对于底部支撑板22的运动并因此相对于发生器38的运动,使轴100相对于发生器38和控制鼓轮26适当地倾斜。
[0119]现在将说明控制器件20的操作模式。
[0120]当用户想要引发与沿着控制鼓轮26的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的转动相对应的信号时,他或她需要去做的仅是通过用他或她的手指驱动控制鼓轮26并为此通过作用在鼓轮26的中心部件26-3上而相对于中间托架24围绕控制鼓轮26的转动轴线R转动控制鼓轮26。
[0121]当用户例如想要产生选择信号时,他或她仅需要按压在鼓轮26的中心部件26-3上。
[0122]最后,当他或她想要产生特定的“左”或“右”信号时,用户仅需要作用在鼓轮26的相对应的轴向端部部件26-1或26-2上。
[0123]更具体地,现在将参照图12A至图14B的图解。
[0124]首先,如图中所示,这里根据本发明的设计作为优选的示例相对于中间横向平面换句话说相对于横向和竖直平面呈现出总体设计对称性,所述横向和竖直平面通过致动轴线C3并且还与轴线转动R垂直。
[0125]从上方看到,两个致动轴线Cl和C2按照水平轴线A3对准,所述水平轴线A3与控制鼓轮26的转动轴线R平行并且相对于轴线R横向地向上(参见附图)偏移。
[0126]致动轴线C3对于其一部分而言相对于转动轴线R在另一侧上偏移,换句话说,向下偏移,参见附图。
[0127]如可以参见附图12A,通过轴线Cl和C3的线LI与轴线R—起限定叠合点P1,并且通过轴线C2和C3的线L2与轴线R —起限定叠合点P2。
[0128]在点Pl与点P2之间延伸的段T3全部与其上用户可以起作用以引发选择的中心部件26-3的长度基本相对应,换句话说,所述引发选择是引发开关40的状态变化和触发。
[0129]从点Pl向左延伸的段Tl和从点P2向右延伸的段T2与在轴线Cl上的检测元件的或在轴线C2上的检测元件的、用于借助触觉效应完成致动的、控制鼓轮26的左轴向端部部件26-1和右轴向端部部件26-2相对应。
[0130]如可以参见附图12B,几何变型方案,换句话说,具有各种尺寸标注的变型方案,并且尤其轴线Cl和C2沿着轴线A3的位置,能够改变中心段T3的长度。[0131]这里将看到,根据本发明的设计能够可靠地致动开关40,而不需要用户将他或她的手指定位在长度中部处,换句话说,不需要用户像现有技术那样将他或她的手指定位在PTM平面与轴线R的交线处。
[0132]从上方看到,并且如可以参见附图13A,如在图10中,两个枢转支承点SI和S2排列在与轴线A3平行且与转动轴线R平行的直线D上。
[0133]两个支承点S3A和S3B是中间托架24在不活动的较高位置中的稳定性支承点,这里通过四个支承点S1、S2、S3A和S3B的同时支承而获得稳定性。
[0134]支承点S3A和S3B对于其一部分而言排列在与直线D平行的直线F上,直线D和F从上方看到在转动轴线R的两侧上横向地偏移。(在图13B中已经示意性地表示变型设计,其中使用单个中心稳定性支承点S3,所述中心稳定性支承点S3与横向平面PTM的绘图对准)。当用户想要选择地致动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开关40时,他或她按压在中心段T上。
[0135]该作用首先引发两个可弹性变形的运动触头48-1和48-2变形,并且因此使托架24略微竖直向下行进,并且继而在该变形结束时发生围绕通过轴线Cl和C2的轴线A3的枢转。继续将致动力作用在中心段Tl上,引发产生触觉效应的电开关40的致动。
[0136]如在图14A中示意性地示出,当用户例如想要选择地致动右检测组件时,用户作用在右端部部件26-2上,换句话说,作用在右段T2上。
[0137]随后发生围绕枢转轴线A2的枢转,所述枢转轴线A2从上方看到通过致动轴线C2和通过支承和枢转点Si,并且该枢转在不对左检测组件起任何作用的情况下发生。通过沿着致动轴线C3作用在开关40上而继续致动以产生触感。
[0138]通过作用在左段Tl上和通过引发围绕枢转轴线Al的枢转而对称地执行产生触觉效应的左检测组件的选择致动,所述枢转轴线Al从上方看到通过致动轴线Cl和右支承和枢转点S2。
[0139]支承和枢转点SI相对于中间横向平面PTM位于左侧上并且大体上介于轴线Cl与C3之间。
[0140]图14B示出支承和枢转点SI的定位的变型方案,所述支承和枢转点SI仍然位于图14A和14B中所指示的相同的阴影中。这同样适用于支承和枢转点S2的对称定位。
[0141]因而,借助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当用户作用在鼓轮26的中心部件、左部件或右部件三个部件中的一个上时由他或她察觉到仅单个触感,并且每次借助单个具有触觉效应的部件,换句话说这里借助具有触觉效应的电开关40,产生触感。
[0142]因而,再次地,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借助具有触觉效应的单“开关”和两个检测组件而能够避免任何使触觉效应增至双倍(或三倍)的风险,而同时使鼓轮的中心段或部件具有较长的轴向长度以确保选择功能。
[0143]该设计不限于刚刚已经说明的各种示例和变型方案。
[0144]底部支撑板可以由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构成。
[0145]为了确保力的平衡和所述的操作,这里被包含在电开关40中的第三运动触头元件的变形的弹性阻力或弹性刚度大于运动触头48-1和48-2的弹性刚度,该刚度优选地大于其它两个弹性刚度的总和。
[0146]可以通过未表示出的额外的弹簧确保返回到不活动的较高位置的弹性。
【权利要求】
1.产生电信号的控制器件(20),所述控制器件包括: -底部支撑件(22),所述底部支撑件具有水平板的总体形式; -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所述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在所述底部支撑件(22)的顶面(23)上布置成三角形; -第一运动触头(48-1)、第二运动触头(48-2)和第三运动触头,所述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中的每个都能弹性地变形并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三固定触头协同操作以产生相对应的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 -中间控制托架(24),所述中间控制托架: i)布置在所述固定的底部支撑件(22)上方,所述中间控制托架相对于所述固定的底部支撑件可运动地安装; i i )包括第一致动爪(62-1)、第二致动爪(62-2 )和第三致动爪(66 ),所述第一致动爪、第二致动爪和第三致动爪中的每个都能够分别以定点的方式作用在所述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上; iii)能够占据相对于所述底部支撑件(22)较高的不活动的位置,其中,所述中间托架(24)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承点(SI)、一个第二支承点(S2)和一个第三支承点(S3A,S3B)各自竖直向上地抵靠在面对所述底部支撑件(22)的相关联的表面部分上,在所述第一支承点(51)、第二支承点(S2)和 第三支承点(S3A,S3B)之中,从所述器件的上方看到: a)所述第一支承点(SI)布置在所述第一运动触头上的所述第一爪(62-1)的作用点(Cl)附近; b)所述第二支承点(S2)布置在所述第二运动触头上的所述第二爪(62-2)的作用点(C2)附近; c)所述第三支承点(S3A,S3B)相对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承点(SI)和所述第二支承点(52)的直线朝向所述第三运动触头横向地偏移, -大致圆柱形形式的单个顶部控制构件(26): -所述顶部控制构件安装成能相对于所述中间托架(24)围绕基本水平取向的纵向转动轴线(R)沿着两个方向转动,以转动表示所述控制构件(26)的转动的电信号的发生器(38); -并且,所述顶部控制构件通过经由所述中间托架(24)起作用而能够致动所述第一运动触头、第二运动触头和第三运动触头, 在所述器件中: -所述第一固定触头和所述第二固定触头沿着从上方看与所述控制构件(26)的转动轴线(R)平行且从上方看在所述转动轴线(R)的一侧上横向地偏移的方向(A3)纵向地对准; -所述第三固定触头从上方看在所述控制构件(26)的转动轴线(R)的另一侧上横向地偏移; -所述中间托架(24)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底部支撑件(22): -围绕穿过所述第二支承点(S2)并且穿过所述第一运动触头上的所述第一爪(62-1)的作用点的第一枢转轴线(Al)枢转,以便在作用在所述控制构件(26)的第一轴向端部部件(26-1)上时选择地致动所述第一运动触头; --围绕穿过所述第一支承点(SI)并且穿过所述第二运动触头上的所述第二爪(62-2)的作用点的第二枢转轴线(A2)枢转,以便在作用在所述控制构件(26)的第二轴向端部部件(26-2)上时选择地致动所述第二运动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触头(48-1)的弹性刚度和所述第二运动触头(48-2)的弹性刚度小于所述第三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并且,在所述第一运动触头(48-1)和所述第二运动触头(48-2)弹性变形之后,所述中间托架(24)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底部支撑件(22)围绕与所述控制构件(26)的转动轴线(R)平行的第三枢转轴线(A3)枢转,以便继而在作用在所述控制构件(26)的中心轴向部件(26-3)上时致动所述第三运动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触头(48-1)和所述第二运动触头(48-2)的弹性刚度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三运动触头的弹性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触头是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圆顶状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触头和所述第三运动触头被包含在具有触觉效应的双稳态电开关(40)中,所述双稳态电开关包括致动按钮(44),所述中间托架(24)的第三爪(66)作用在所述致动按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托架(24)通过所述三个能弹性变形的运动触头弹性地向上返回在所述不活动的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三支承点包括一对第三支承点(S3A,S3B),所述一对第三支承点各自竖直向上地抵靠在面对所述底部支撑件的相关联的表面部分上,并且从所述控制器件(20)的上方看所述一对第三支承点相对于穿过所述第一支承点(SI)和第二支承点`(S2)的直线(D)朝向所述第三运动触头横向地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承点(SI,S2,S3A,S3B)都布置在从所述中间托架(24)竖直向下延伸的相关联的突出部(68,70)的自由端部处。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相对于竖直的和横向的对称面(PTM)呈现出总体设计对称性,所述竖直的和横向的对称面与所述控制构件(26)的转动轴线(R)垂直并且穿过作用在所述第三运动触头上的所述第三爪(66)的点。
【文档编号】H01H19/00GK103824723SQ20131057625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让-克里斯托夫·维莱恩 申请人:C&K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