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01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壳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阻挡件,当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一阻挡件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继续向所述前端移动;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允许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时越过第二阻挡件,并在端子越过第二阻挡件后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从所述通孔内退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可将端子稳固地固定在壳体的通孔内,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专利说明】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通常设置有端子。端子固定在壳体的孔内。连接器的端子需要精确地固定在壳体上,以确保用于电连接时的电连接效果。并且,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端子能够抵御晃动或震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连接器需要将端子精确地安装到位并且在使用过程时防止晃动或震动使端子发生错位或者脱落。其中一种称为端子位置保持器(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TPA)连接器的结构,其使用保持器与壳体相配合,将端子固定在壳体的孔内。这种连接器,其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壳体与保持器需要精确匹配才能使用,如出现尺寸误差容易导致两者无法适配,对模具及生产精度要求高。壳体与保持器分别独立生产再组装,增加了组装工序,组装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端子
固定装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端子固定装置,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壳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延伸;
[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阻挡件,当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一阻挡件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继续向所述前端移动;
[0008]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允许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时越过第二阻挡件,并在端子越过第二阻挡件后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从所述通孔内退出。
[0009]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的第一凸缘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
[0010]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自所述通孔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并形成一周向表面,所述周向表面确定端子的径向;或者所述第二凸缘用于确定第二凸肩的轴向位置。
[0011]优选地是,所述第二阻挡件为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壁,另一端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弹片另一端在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过程中受到所述端子的作用力时可产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端子移动至指定位置;并在所述端子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所述弹片复位阻挡所述端子自所述后端从通孔内退出。
[0012]优选地是,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同时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前端延伸。[0013]优选地是,所述弹片数目为两个以上,间隔分布于所述通孔内壁。
[0014]优选地是,所述端子固定装置为一整体注塑件。
[00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器。
[001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7]连接器,包括:
[0018]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延伸;
[0019]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肩,所述凸肩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
[00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尺寸与所述端子本体尺寸相适应;
[0021]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阻挡件,当端子本体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件阻挡至少一个凸肩继续向所述前端移动;
[0022]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允许至少一个凸肩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时越过,并在所述凸肩越过后阻挡所述凸肩从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退出。
[0023]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的第一凸缘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
[0024]优选地是,所述的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自所述通孔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一周向表面,所述周向表面确定端子的径向或轴向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凸缘用于确定第二凸肩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前端。
[0025]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肩,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凸肩相配合阻挡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前端相配合,确定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的径向位置度。
[0026]优选地是,所述第二阻挡件为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壁,另一端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弹片另一端在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过程中受到所述凸肩的推动时可产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凸肩越过;并在所述凸肩越过所述弹片后,所述弹片复位阻挡所述凸肩从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退出。
[0027]优选地是,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同时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前端延伸。
[0028]优选地是,所述弹片为两个以上,间隔分布于所述通孔内壁。
[0029]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肩,所述第二凸肩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间的径向距离。
[0030]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肩,所述第一凸肩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间的径向距离。
[0031]优选地是,所述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阻挡同一个凸肩。
[0032]优选地是,所述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分别阻挡不同的凸肩。
[0033]优选地是,所述凸肩环绕端子本体设置一周。
[0034]优选地是,所述端子固定装置为一整体注塑件。[0035]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固定装置及连接器,可将端子稳固地固定在壳体的通孔内,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相对于采用保持器配合壳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成型,对模具及生产要求低,生产更容易、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实施例1的端子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0037]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端子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3为本实施例1中的端子固定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39]图4为实施例2中的端子插入端子固定装置后的剖视示意图。
[0040]图5为实施例2中的端子插入端子固定装置后的剖视示意图。
[0041 ] 图6为实施例2的端子的立体图。
[0042]图7为实施例2的端子的主视图。
[0043]图8为实施例3的端子插入端子固定装置后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45]实施例1
[0046]如图1-3所示,端子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包括前端110和后端120。壳体100前部设置有容腔130。容腔130自前端110向后端120延伸。壳体100后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140。通孔140自后端120向前端110延伸至与容腔130连通。
[0047]如图1-3所示,通孔14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50。第一凸缘150自通孔140的内壁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延伸。第一凸缘150可用于提供端子插入方向的保持力。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凸缘150数目为两个,沿通孔140轴向均匀分布,且分布形式可与第二凸缘160相同,也可以不同。
[0048]通孔140内还设置有两个弹片170。每个弹片170均是一端固定于通孔140内壁,另一端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和前端110方向延伸,因此,在图3中,其显示为向壳体100的前端110倾斜设置。如下所述,弹片170和第一凸缘150可与端子上的相应结构配合,将端子保持在通孔140内预定的轴向位置。
[0049]通孔140内壁上还可设置有第二凸缘160。第二凸缘160自通孔140的内壁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延伸。第二凸缘160包括一周向表面162,所述周向表面162与端子前端240相配合,确定端子200的径向位置,并可对端子200提供径向保持力,防止端子前端240径向晃动或摆动。第二凸缘160位于与第一凸缘150与容腔130之间。优选地,第二凸缘160设置在通孔140内壁的最前端,用于确保端子的径向位置,避免端子沿径向晃动或摆动。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凸缘160数目为两个,即第二凸缘(160a, 160b),沿通孔140周向分布。另外,第二凸缘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沿通孔140轴向分布。
[0050]优选地,端子固定装置为一体制成的结构。例如,壳体100、第一凸缘150、第二凸缘160、及弹片170为一整体注塑件。
[0051]另外,第一凸缘也可以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第二凸缘160也可以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当第二凸缘160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时,其更加有利于确保端子的径向位置。弹片170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两个,沿通孔140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即可。
[0052]实施例2
[0053]如图4、图5所示,连接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壳体100和多个端子200。多个端子200安装于壳体100上。
[0054]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100包括前端110和后端120。壳体100前部设置有容腔130。容腔130自前端110向后端120延伸。壳体100后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140。通孔140自后端120向前端110延伸至与容腔130连通。
[0055]通孔140内设置有第一凸缘150和第二凸缘160。第一凸缘150和第二凸缘160均自通孔140的内壁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延伸。第二凸缘160位于与第一凸缘160与容腔130之间。
[0056]通孔140内还设置有两个弹片170。每个弹片170均是一端固定于通孔140内壁,另一端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和前端110方向延伸,因此,在图中,其显示为倾斜设置。
[0057]如图4至图7所示,端子200包括端子本体230。端子本体230上设置有第一凸肩210。第一凸肩210自端子本体230延伸沿径向突出于端子本体230。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凸肩210环绕端子本体230设置一周。端子本体230上还可设置有第二凸肩220。第二凸肩220自端子本体230延伸沿径向突出于端子本体230。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凸肩220环绕端子本体230设置一周。第二凸肩2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凸肩210的径向尺寸。第二凸肩220与第一凸肩210沿轴向间隔设置。第二凸肩220比第一凸肩210更靠近端子本体230的前端240。
[0058]参照图4和图5,安装时,端子200自壳体100的后端120插入通孔140内。在朝前端110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凸肩220越过弹片170后继续向前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凸缘160处受第二凸缘160阻挡而无法继续向前端110方向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凸肩220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170间的径向距离。在端子200插入通孔140过程中,第二凸肩220可迫使弹片170径向张开,并从弹片170之间穿过后继续向前移动。
[0059]在第二凸肩220受第二凸缘160阻挡之前,第一凸肩210移动至弹片170处时,推动弹片170使弹片170变形并相互分开,从而使得第一凸肩210可以越过弹片170。例如,第一凸肩210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170间的径向距离。当第一凸肩210自壳体100的后端120插入至两个弹片170之间时,第一凸肩210迫使两个弹片170沿径向分开,第一凸肩210从两个弹片170间穿过。第一凸肩210越过弹片170后,不再对弹片170具有推力,弹片170复位。复位后,弹片170抵住第一凸肩210的后端,从而使第一凸肩210无法退出。在第一凸肩210越过弹片170后,第一凸肩210的前端受到第一凸缘150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前端110方向移动。端子200在通孔140内被定位并固定。安装后,端子200部分位于容腔110内,以与和其匹配的适配器连接。
[0060]又,在端子200插入通孔140过程中,端子本体230的前端240经过第二凸缘160,进入容腔130。例如,端子本体230的前端240从第二凸缘160部分160a,160b之间穿过。第二凸缘160对端子本体230的前端240提供径向保持力,保证端子本体230的前端240的径向位置度,使端子200不会沿径向晃动或摆动。
[0061]本实用新型分别通过第一凸缘150和第一凸肩210相配合、第二凸缘160和第二凸肩220相配合共同在端子200朝前端110方向移动时限制端子200的位置,利用弹片170在端子200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阻挡端子200退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牢固地将端子200固定在壳体100上。设置弹片170,既能使第一凸肩210越过,又能在第一凸肩210越过后阻挡其退出。弹片170同时朝中心线和前端方向延伸,使端子200的安装更容易,且当端子200退出时需要比安装更大的推力,确保了端子200安装的稳固可靠。
[0062]实施例2中,第一凸缘也可以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第二凸缘160也可以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当第二凸缘160沿通孔140内壁设置一周时,其更加有利于确保端子的径向位置。弹片170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两个,沿通孔140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即可。
[0063]优选地,实施例2中的端子固定装置为一体制成的结构。例如,壳体100、第一凸缘150、第二凸缘160、及弹片170为一整体注塑件。
[0064]实施例2中,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凸肩自端子本体延伸的长度时,其也有助于使端子保持轴向的位置,即当端子自后端插入通孔内时,第二凸缘可阻挡第二凸肩朝前端方向移动。
[0065]实施例3
[006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通孔140内未设置第二凸缘160。端子200既可以设置第二凸肩220,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凸肩220,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2相同。
[0067]如图8所示,连接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壳体100和多个端子200。多个端子200安装于壳体100上。
[0068]壳体100包括前端110和后端120。壳体100前部设置有容腔130。容腔130自如端110向后端120延伸。壳体100后部设直有用于各纳端子的通孔140。通孔140自后端120向前端110延伸至与容腔130连通。通孔140内设置有第一凸缘150。第一凸缘150自通孔140的内壁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延伸。
[0069]通孔140内还设置有两个弹片170。每个弹片170均是一端固定于通孔140内壁,另一端向通孔140的中心线和前端110方向延伸,因此,在图中,其显示为倾斜设置。
[0070]端子200包括端子本体230。端子本体230上设置有第一凸肩210。第一凸肩210自端子本体230延伸径向突出于端子本体230。
[0071]安装时,端子200自后端120插入通孔140内,在朝前端110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凸肩210移动至弹片170处时,推动弹片170的另一端使弹片170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凸肩210可以越过弹片170。第一凸肩210越过弹片170后,不再对弹片170具有推力,弹片170复位。复位后,弹片170抵住第一凸肩210,从而使第一凸肩210无法退出。在第一凸肩210越过弹片170后,其受到第一凸缘150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前前端110方向移动。安装后,端子200部分位于容腔110内,以与和其匹配的适配器连接。
[0072]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0上的第一凸缘150和弹片170还可以设置为阻挡端子200上不同的凸肩。
[0073]本实用新型中,径向是以图4为参照的左右方向,轴向是以图4为参照的上下方向。
[0074]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端子固定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壳体后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阻挡件,当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一阻挡件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继续向所述前端移动; 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允许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时越过第二阻挡件,并在端子越过第二阻挡件后阻挡端子自所述后端从所述通孔内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的第一凸缘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自所述通孔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并形成一周向表面,所述周向表面确定端子的径向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凸缘用于确定第二凸肩的轴向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件为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壁,另一端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弹片另一端在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过程中受到所述端子的作用力时可产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端子移动至指定位置;并在所述端子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所述弹片复位阻挡所述端子自所述后端从通孔内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同时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前端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数目为两个以上,间隔分布于所述通孔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装置为一整体注塑件。
8.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延伸; 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肩,所述凸肩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尺寸与所述端子本体尺寸相适应; 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阻挡件,当端子本体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件阻挡至少一个凸肩继续向所述前端移动; 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允许至少一个凸肩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时越过,并在所述凸肩越过后阻挡所述凸肩从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退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的第一凸缘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自所述通孔内壁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一周向表面,所述周向表面确定端子的径向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凸缘用于确定第二凸肩的轴向位置;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前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肩,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凸肩相配合阻挡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前端相配合,确定所述端子在所述通孔内的径向位置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9、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件为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壁,另一端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延伸;所述弹片另一端在端子在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移动过程中受到所述凸肩的推动时可产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凸肩越过;并在所述凸肩越过所述弹片后,所述弹片复位阻挡所述凸肩从所述通孔内自所述后端退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且自所述通孔的内壁同时向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前端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两个以上,间隔分布于所述通孔内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肩,所述第二凸肩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间的径向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肩,所述第一凸肩的径向尺寸大于两个弹片间的径向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阻挡同一个凸肩。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分别阻挡不同的凸肩。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环绕端子本体设置一周。
20.根据权利要求8至11、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装置为一整体注塑件。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386952SQ201320465890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赵灿灿, 张萌羽 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