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0523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Ecu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ECU接插头,与ECU外壳连接,包括卡接部和用于供外部连接装置插入的连接部,卡接部的外壁连接ECU外壳腔口的内壁,卡接部开有用于容置ECU上盖定位结构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前端设有用于阻挡定位结构向前拉出的挡片,卡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卡接部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3°±3°;ECU接插头还包括L型的插针;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夹角的角度范围更大,从而ECU外壳腔口的角度范围也更大,大幅减少因此处角度过小产生的上盖冲压不良;且本实用新型采用L型的插针,相比现有技术的插针省去了两处弯折处理,生产工艺更简单。
【专利说明】ECU接插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E⑶接插头。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E⑶接插头需插入E⑶外壳,E⑶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E⑶上盖和E⑶底盖,E⑶外壳的前端有供E⑶接插头插入的腔口,E⑶接插头包括卡接部和用于供外部连接装置插入的连接部,卡接部的外壁连接ECU外壳前端腔口的内壁,卡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卡接部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55° -60°,因为卡接部和腔口内壁连接,所以形成腔口的E⑶外壳的上盖与底盖形成的角度与夹角需相同,夹角A较小的角度范围造成上盖的冲压不良率高;并且E⑶接插头采用的插针包括外连接针头和内连接针头,外连接针头的外端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装置,内连接针头的外端穿出卡接部且与容置于ECU外壳的插针排连接,还包括L型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内连接针头和外连接针头之间。这种结构的插针材料成本高,且生产工艺复杂。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提出一种改良的E⑶接插头。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ECU接插头,其既可以改善与之配套使用的ECU上盖冲压不良率高的问题,又采用生产工艺简单的插针。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E⑶接插头,与E⑶外壳连接,包括卡接部和用于供外部连接装置插入的连接部,卡接部的外壁连接ECU外壳腔口的内壁,卡接部开有用于容置ECU上盖定位结构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前端设有用于阻挡定位结构向前拉出的挡片,卡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卡接部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3° ±3°出⑶接插头还包括L型的插针,插针的一头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装置,插针的另一头穿出连接部且与容置于ECU外壳的插针排连接。
[0007]其中,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64°。
[0008]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五条加强筋。
[0009]其中,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2±0.5 mm。
[0010]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高于卡接部的上表面,卡接部的表面设有用于阻挡上盖向后移动的挡条,挡条的外表面连接ECU外壳腔口的内壁,挡条位于卡槽的后方。
[0011]其中,所述挡条的高度为2±0.5mm。
[0012]其中,所述挡片盖住E⑶外壳的腔口。
[0013]其中,所述E⑶上盖的定位结构为定位片。
[00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卡接部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为63° ±3°,相比现有技术夹角的角度范围更大,从而ECU外壳腔口的角度范围也更大,大幅减少因此处角度过小产生的上盖冲压不良;且本实用新型采用L型的插针,相比现有技术的插针省去了两处弯折处理,生产工艺更简单,从而减少了插针的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E⑶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A角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的E⑶接插头和E⑶外壳的组合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的ECU接插头的插针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5为现有技术的E⑶接插头的插针的截面不意图。
[0020]图1至图5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0021]卡接部-1;连接部-2;定位槽-3;挡片-4;插针-5;加强筋_6;挡条_7。【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至图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E⑶接插头,包括卡接部I和用于供外部连接装置插入的连接部2,卡接部I的外壁连接E⑶外壳腔口的内壁,卡接部I开有用于容置E⑶上盖定位结构的定位槽3,定位槽3的前端设有用于阻挡定位结构向前拉出的挡片4,卡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卡接部I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为63° ±3°出⑶接插头还包括L型的插针5,插针5的一头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装置,插针5的另一头穿出连接部2且与容置于E⑶外壳的插针排连接。
[0024]所述E⑶上盖的定位结构可为定位片,即普通的片状结构,插入定位槽后可以与挡片4配合使得ECU接插头不可向内推动,也不可向外拉出。其他的定位结构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如接触面为斜面的定位结构。
[0025]本实施例的“前”、“后”、“左”、“右”、“内”、“外”等方位词以插接方向为参考方向,
插接端为“前”。本实施例的横截面垂直于插接方向。
[0026]本实用新型卡接部I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3° ±3°,相比现有技术夹角的角度范围更大,从而ECU外壳腔口的角度范围也更大,大幅减少因此处角度过小产生的上盖冲压不良;且本实用新型采用L型的插针5,相比现有技术的插针5省去了两处弯折处理,生产工艺更简单,从而减少了插针5的生产成本。
[0027]优选的,夹角A的角度为64°,从实际生产总结,此角度的E⑶上盖冲压不良率最低。
[0028]因为ECU接插头是塑胶材料制成,冷却后容易收缩,产品的尺寸稳定性不好,导致其插入ECU外壳后就容易松动,进一步影响和ECU连接的稳固程度,本实施例在连接部2的上表面设有五条加强筋6。考虑到ECU接插头的体积,五条加强筋6较好的保证了产品尺寸的稳定性。且加强筋6的宽度优选为2±0.5mm。
[0029]进一步地,连接部2的上表面高于卡接部I的上表面,卡接部I的表面设有用于阻挡上盖向后移动的挡条7,挡条7的外表面连接ECU外壳腔口的内壁,挡条7位于卡槽的后方。因卡接部I需和腔口内壁接触,从而避免插接头在腔口内摇晃,所以挡条7的高度不能太高,优选的高度范围为2±0.5mm。
[0030]本实施例的挡片4盖住E⑶外壳的腔口,从而避免外物从腔口插入与E⑶外壳内放置的E⑶接触。
[003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ECU接插头,与ECU外壳连接,包括卡接部和用于供外部连接装置插入的连接部,卡接部的外壁连接E⑶外壳腔口的内壁,其特征在于:卡接部开有用于容置E⑶上盖定位结构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前端设有用于阻挡定位结构向前拉出的挡片,卡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卡接部的侧边与下表面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3° ±3°出⑶接插头还包括L型的插针,插针的一头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装置,插针的另一头穿出连接部且与容置于ECU外壳的插针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6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五条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2±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高于卡接部的上表面,卡接部的表面设有用于阻挡上盖向后移动的挡条,挡条的外表面连接ECU外壳腔口的内壁,挡条位于卡槽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的高度为 2 + 0.Smn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盖住ECU外壳的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ECU上盖的定位结构为定位片。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434323SQ20132047653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古金培, 杰瑞明, 程功 申请人:东莞传动电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