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173发布日期:2018-06-19 19: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品质感,金属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移动终端的工业设计中,而这样的工业设计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很大。以手机为例,无线通讯作为手机的必备功能,天线是其必备的组件,天线性能的水平也会关系到通话质量的好坏、数据业务是否流畅等多方面。在各种金属材质的工业设计中,金属背盖的天线设计挑战最大。所谓背盖,指移动终端的后壳。金属背盖即指金属后壳。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是把金属背盖完全分割成两部分或至少两部分,相邻部分由缝隙10’完全隔开,通过设定缝隙10’的宽度为一较小值,可以较好地保证金属背盖的外形。再把其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金属11’直接当成天线的一部分。缝隙10’中可填充有粘接物,用于将金属背盖的各部分连接为整体。如前所述,天线辐射需要开放的环境,如果把金属背盖分割出来的部分做为天线的一部分,则金属背盖之外就是空气,空气的电特性对天线而言也属开放介质,于是天线就不存在开放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但天线末端(或称缝隙10’开口端)一般在手机的侧边,缝隙10’容易被用户的手握住。一旦此处被手握住,则天线的工作谐振会发生大幅偏移,性能随之恶化,如图2所示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天线的工作频点在手指是否存在的状态下,有几百MHz的偏移,足见影响之大,导致手机通信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其天线性能好,通信效果佳。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金属背盖,所述金属背盖上设置有第一槽位,所述第一槽位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背盖的侧面或端面贯通;所述金属背盖上还设置有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所述第二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槽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连通,所述第三槽位位于所述第一槽位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槽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位连通;所述金属背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一侧的背盖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另一侧的天线部,所述天线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槽位一侧的第一天线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槽位另一侧的第二天线部,所述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均一体连接于所述背盖主体部;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部或/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上的天线馈电点,所述天线馈电点通过馈线连接于移动终端的收发信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上连接有天线延伸部。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天线延伸部之间通过弹片或弹性顶针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部,所述天线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天线部。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延伸部连接于移动终端内部的导体。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位的一端与金属背盖的底部面贯通。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位、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形成“T”字形的槽位。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盖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天线部的外形尺寸和第二天线部的外形尺寸。

结合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槽位处具有连接点,所述天线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点,所述天线延伸部包括向所述背盖主体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末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槽位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延伸部末端向反向于所述背盖主体部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自所述第三延伸部末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槽位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

结合第一方面中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所述第一天线部、连接点及所述天线延伸部的路径为第一天线路径;自所述第二天线部与所述背盖主体连接处向反向于所述背盖主体及向第一槽位方向的路径为第二天线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基模和高次模分别形成低频谐振和第一高频谐振,所述第二天线路径与第一天线路径存在空间耦合并受激励形成第二高频谐振。

本发明所提供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其通过在金属背盖上设置将金属背盖划为第一天线部、第二天线部和背盖主体的第一槽位、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即可以较好的维护手机全金属背盖的外观设计,还可以保证天线性能、拓展高频带宽,并且降低用户手握对天线性能的恶化程度,利于提高天线的通信效果,同时还可降低天线调试的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天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天线结构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底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中第二槽位、第三槽位不对称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中第二槽位、第三槽位不对称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的天线路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的反射系数结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在右手触碰时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在左手触碰时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上述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金属背盖1,金属背盖1可作为移动终端的后壳,同时也作为天线结构的主要部分。金属背盖1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金属背盖1上设置有第一槽位101,第一槽位101的一端与金属背盖1的侧面或端面贯通;金属背盖1上还设置有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第二槽位102位于第一槽位101的一侧且其一端与第一槽位101连通,第三槽位103位于第一槽位101的另一侧且其一端与第一槽位101连通,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分设于第一槽位101两侧且均与第一槽位101连通,第二槽位102、第三槽位103的另一端均与金属背盖1的边缘相距设置,即金属背盖1没有被各槽位完全分隔开,整体金属背盖1仍为一整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位102、第三槽位103的另一端可以均靠近于金属背盖1的边缘。金属背盖1包括位于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一侧的背盖主体13和位于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另一侧的天线部,天线部包括位于第一槽位101一侧的第一天线部11和位于第一槽位101另一侧的第二天线部12,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均一体连接于背盖主体13部;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天线部11或/和第二天线部12上的天线馈电点106。天线馈电点106可以通过馈线连接于移动终端内的收发信机(也称收发信号模块),形成用于网络通讯的射频系统。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全金属的背盖结构设计,产品外形美观、散热效果好、结构可靠性高,而且通过第一槽位101、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的设计,将作为产品后壳的金属背盖1区分为背盖主体13、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背盖主体13、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之间虽然大部分区域由槽位隔开,但背盖主体13、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还是连接为一体,在设备的结构可靠性比完全隔开的离散状态有明显提升,而且产品的加工方式简单,只需开槽即可,无需进行粘接、合缝的工艺,产品的成本低。背盖主体13的面积较大,其可作为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的地,一体连接于背盖主体13的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可以基于缝隙天线(或者IFA天线,即Inverted F-Shape Antenna,倒F天线,电小天线中的经典形式之一)的原理进行天线设计,第一天线部11和第二天线部12与背盖主体13连接处104、105可以作为天线的接地点,可以在第一天线部11上设置天线馈电点106(也称馈点)对天线进行激励,可以保证天线的性能。另外,由于第一槽位101的开设方向灵活,其开口处可位于移动终端的底部或上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不易触碰到,避免了天线的工作谐振发生大幅偏移,保证天线的性能和通讯效果,而且在金属背盖1割缝方式且不将金属背盖1分隔开,可以有效地拓宽高频段的天线带宽。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槽位101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的底部贯通,例如,第一槽位101也可贯通于移动终端底端的边角处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位101与移动终端的底端面贯通,缝隙的开口端位于金属背盖1的底端,可以大幅降低被手握到的概率,从而减少人手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槽位101、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形成“T”字形的槽位,第一槽位101纵向设置,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横向设置且分设于第一槽位101两侧。当然,第一槽位101、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也可采用其它排布方式,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之间可以对称,如图10、图11所示,也可以不对称,第一槽位101、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的长度、宽度可相等,也可不相等。第一槽位101、第二槽位102和第三槽位103可呈直线状也可呈弧线状或折线状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背盖主体13的外形尺寸大于第一天线部11的外形尺寸和第二天线部12的外形尺寸。背盖主体13的外形尺寸较大,可作很好地作为天线结构的接地端。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为图3中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图5为图3中的移动终端的底面示意图,第一天线部11上连接有天线延伸部2,通过延伸走线的方式来改变天线的工作特性,当天线的电性能需要调整时,可以避免在金属背盖1上做修改,而只需修改延伸走线,从而可以大幅简化调试难度,应用成本低。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天线部11与天线延伸部2之间可以通过弹片或弹性顶针连接,当然,天线延伸部2也可以通过端子或直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天线部11。弹性顶针也称Pogo-Pin(pogo pin是一种由针轴、弹簧、针管三个基本部件铆压预压之后形成的弹簧式探针,可作为精密连接器应用于手机等终端产品上。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天线馈电点106设置于第一天线部11,天线延伸部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天线部11,以提高天线的性能。金属背盖1可连接于手机正面组件,手机正面组件4可包括具有钢架的前壳、显示屏等。

具体地,如图4~图6所示,天线延伸部2可以连接于移动终端内部的导体。导体可为移动终端的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可以为移动终端内部的电路板上的导体、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线路板)上的走线、金属片或LDS(Laser Direct 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技术)部件中的导体走线等合适部位。

具体地,如图6、7所示,第一天线部11靠近于第一槽位101处具有连接点107,连接点107的位置不受限制,根据天线的电性能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具体应用中,连接点107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天线部12上。如图6、7所示,图6中虚线所示即为天线延伸部2所处的区域。天线延伸部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点107,天线延伸部2包括向背盖主体13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自第一延伸部21末端向远离第一槽位10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自第二延伸部22末端向反向于背盖主体13部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23、自第三延伸部23末端向靠近第一槽位101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24,第四延伸部24可连接于移动终端内部的器件。这样,天线延伸部2可以进一步改善天线结构的工作特性,提高天线的性能。

可以理解地,天线延伸部2的结构、形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具体地,如图3和图10所示,图10中虚线所示为天线路径的示意,自第一天线部11、连接点107及天线延伸部2的路径为第一天线路径a;自第二天线部12与背盖主体13连接处向反向于背盖主体13及向第一槽位101方向的路径为第二天线路径b;延伸走线部2形成第三天线路径c。第一路径的基模和高次模分别形成低频谐振和第一高频谐振,第二天线路径与第一天线路径存在空间耦合,相当于寄生单元,同样会受激励,形成第二高频谐振。如图11是本实施例中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的反射系数结果示意图,可以看出其在高频可以形成两个谐振,于是可以覆盖更宽的高频带宽。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在右手触碰时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中天线结构在左手触碰时的天线反射系数测试图,其变化较小,不存在频偏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新型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金属背盖1只是进行割缝处理,而非拆成离散的部分,结构可靠性佳;

2、通过设计天线延伸部2采用延伸走线的方式来改变天线的工作特性,当天线的电性能需要调整时,可以避免在金属背盖1上做修改,而只需修改天线延伸部2的走线,从而可以大幅简化调试难度,应用成本低;

3、通过结构连接方式,将天线的走线从金属背盖1延伸到其他组件上,实现天线的延伸走线,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天线性能;

4、背盖割缝方式可以有效地拓宽高频段的天线带宽;

5、背盖上缝隙的开口端朝向底端面,可以大幅降低被手握到的概率,从而减少人手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