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015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具有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该多个电池单体相互串联,该电池组进一步包括极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耳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连接板及多个导电连接柱,该绝缘连接板包括多个凹槽,该多个凹槽设置于该绝缘连接板背向该多个电池单体的一侧,在该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需要连接的正负极耳分别穿过该绝缘连接板后弯折置入同一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相互叠合,该导电连接柱插入该凹槽中,将该正负极耳叠合的部分固定连接。
【专利说明】具有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0002] 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储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寿命长等优点,但也有技术难度 大、危险性大等缺点。单个锂电池储能有限,对于要求用锂电池的大功率电源,必须用多个 锂电池组成一个电池组,来实现高蓄能和大功率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合理的机构把这些 锂电池连接起来。由于电池组的电流很大,并且电池组在工作时可能受到震动而产生连接 松动,因此要求电池极耳之间必需做到连接可靠,接触电阻很小。
[0003] 常规的锂电池极耳连接采用焊接方式,也有采用螺栓或铆钉锁紧的方式,但是往 往存在以下问题:采用焊接方式必需要有专用的焊接设备,主要是超声波焊接,较大容量的 电池组的极耳层数较多,随着容量的提升,极耳层数多达百层以上,这对超声波焊机的功率 要求非常高,对超过50层的极耳难以焊接牢固,而且多层极耳被超声波焊接后,容易变脆, 很容易断裂,导致电池组报废,另外采用焊接方式很难引出导线用于电压测量,当其中一个 电池损坏就无法拆卸,必须整体更换;采用螺栓或铆钉锁紧的方式是将多层极耳一起打孔 后,用螺栓或铆钉一并锁紧,这种连接方式很笨拙,相互之间容易造成短路,也很难进行绝 缘处理。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牢固、易于拆卸以及易于封装和绝缘的极耳连 接装置及其具有该极耳连接装置的电池组。
[0005] -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该多个电池单体相互串联,该电池组 进一步包括极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耳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连接板及多个导电连 接柱,该绝缘连接板包括多个凹槽,该多个凹槽设置于该绝缘连接板背向该多个电池单体 的一侧,在该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需要连接的正负极耳分别穿 过该绝缘连接板后弯折置入同一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相互叠合,该导电连接柱插入该凹 槽中,将该正负极耳叠合的部分固定连接。
[0006] 本发明电池组中的极耳连接装置不仅能紧密、牢固、简单的将多个电池单体的极 耳连接在一起,而且还可以保证极耳之间的绝缘安全;该极耳连接装置易于封装也易于拆 卸,该极耳连接装置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从而能大大降低该电池组的重量,提高该电池组的 能量密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池组的立体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电池组的爆破图。
[0009]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0010]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绝缘连接板的立体图。
[001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电池单体的立体图。
[0013]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导线的立体图。
[0014]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绝缘盖板的立体图。
[001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该多个电池单体相互串联,该电池组进 一步包括极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耳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连接板及多个导电连接 柱,该绝缘连接板包括多个凹槽,该多个凹槽设置于该绝缘连接板背向该多个电池单体的 一侧,在该多个相互叠加的电池单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需要连接的正负极耳分别穿过 该绝缘连接板后弯折置入同一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相互叠合,该导电连接柱插入该凹槽 中,将该正负极耳叠合的部分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一对该需要连接的正极极耳与负极极 耳分别与一个该凹槽对应,该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穿出该绝缘连接板的部分可弯折置入该 对应的凹槽中,并在该对应的凹槽中相互叠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连接板包括多个第一孔道及多个 第二孔道,该正极极耳与该负极极耳分别通过该第一孔道及第二孔道穿过该绝缘连接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设置在该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之 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极耳与该负极极耳的叠合部分具 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该导电连接柱穿过该叠合部分的第一通孔,从而将该正极极耳与 该负极极耳固定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极耳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垫片,每 个该凹槽中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该垫片,该至少两个垫片在该凹槽中相互叠加设置,该正极 极耳及该负极极耳的叠合部分设置于该至少两个垫片之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连接柱穿过至少一个该垫片与该 正极极耳和该负极极耳的叠合部分后与另一个该垫片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极耳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绝缘盖板, 该绝缘盖板设置在该绝缘连接板背离该电池单体的一侧,该绝缘盖板对该正极极耳与该负 极极耳提供保护。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板包括与该导电连接柱的位置 和数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一导线可穿过该第三通孔与该导电连接柱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板进一步包括一滑槽结构,该 滑槽结构设置于该绝缘盖板平行于该电池组叠加方向的侧边上,该绝缘连接板进一步包括 一导轨结构,该导轨结构设置于绝缘连接板平行于该电池组叠加方向的侧边上,该滑槽结 构可在该导轨结构的引导下沿该电池组的叠加方向滑动,该导轨结构可进一步承受和固定 该滑槽结构,使该绝缘盖板和该绝缘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M2/20GK104051698SQ20141024632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鲁怀敏, 何向明, 魏本建, 方海峰, 李建军, 王莉, 高剑, 尚玉明, 刘庆 申请人: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沙洲职业工学院,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