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416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差,大功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射频连接器。其包括内部设置有转接器内导体的转接器;转接器内导体的固定端孔径为0.4-1.2mm,自由端向靠近轴线方向变形形成锥台插孔,锥台插孔的底面孔径比顶面孔径大0.10-1.00mm。其能对在板到板连接中的安装偏差进行补偿,利用在自由端设置的锥台插孔,使其具有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高的偏差兼容能力,在整机系统中能贡献优良机械可靠性和电气性能,并且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由于锥台插孔的设置,使其在插接后杠杆式顶点无干涉,比普通结构的杠杆式接触疲劳应力极限要小很多;同时由于在杠杆式顶点和支点处不存在杠杆式不稳定接触,其动态交调性能应优于普通结构。
【专利说明】一种射频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装置,具体为一种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射频连接器广泛应用于信号传输网络中,起到传输线电气连接、分离作用;其涉及 到面板、印刷电路板的同轴连接器,用于面板、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相互接触,所以器件必须 具备补偿元件之间,径向和轴向的偏差,使高频性能得以维持,而且一般是多对连接。现有 的板到板或者板到模块连接,采用普通系列内或者系列间连接器,现有技术中,各种面板、 电路板的同轴连接器是公开的,一般都由上下两个连接器组成,中间通过转接器相连。问题 是这些连接器一般都有复杂的结构而且容差补偿的能力不足,所允许的径向偏差小,同时 由于结构限定,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市场要求。
[0003]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板到板互连方案,左端连接器1和右端连接器3分别安装 在两边基板上,通过中间的转接器2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其为图1的偏差工作状态;由于 左端连接器1和右端连接器3有安装偏差A dl的存在,造成转接器2在连接左端连接器1 和右端连接器3的接头时,是偏斜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在cp 〇.4-<p 1.2径向尺寸范围内, 现有结构插入适配针后,由于其其结构限制,接触点与孔底在径向的距离均达不到〇. 〇5mm 的最小偏转空间,这限制了适配针在孔内部偏摆活动,从而使左端内导体11和转接器内导 体21相对偏转角度a 1被限制,则转接器2能为系统提供的径向偏差被局限。如图2所示, 若当偏转角度a 1为此种结构的最大偏转工作能力。当安装偏差A dl继续增大,a 1也继 续增大,则转接器内导体干涉点4的受力会越来越大,甚至挤压插孔使单瓣发生塑性变形, 如图4所示,产生无法逆转的损坏,导致接触不良并且无法继续使用,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 的稳定性及接触的可靠性。同样左端外导体12与转接器外导体22的转接器外导体干涉点 5也会因为安装偏差A dl的增大而产生更大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整机系统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差,大功率结构简单,性能 可靠的射频连接器。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种射频连接器,包括内部设置有转接器内导体的转接器;转接器内导体的固定 端孔径为〇. 4-1. 2_,自由端向靠近轴线方向变形形成锥台插孔,锥台插孔的底面孔径比顶 面孔径大0. l〇_l. 〇〇mm。
[0007] 优选的,当适配针配合从自由端插入转接器内导体后,接触点和转接器内导体未 变形侧壁之间形成厚度为0. 05-0. 50_的环状偏转空间。
[0008] 优选的,锥台插孔的高度为1. 5-4. 0mm。
[0009] 进一步,锥台插孔的侧壁上沿母线方向开设有多个槽口。
[0010] 优选的,转接器外部设置有转接器外导体;转接器外导体的自由端向远离轴线方 向变形形成喇叭卡口。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连接器能对在板到板连接中的安装偏差进行补偿,利用在自 由端设置的锥台插孔,使其具有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高的偏差兼容能力,在整机系统中能 贡献优良机械可靠性和电气性能,并且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由于锥台插孔的设置,使其在插 接后杠杆式顶点无干涉,比普通结构的杠杆式接触疲劳应力极限要小很多;同时由于在杠 杆式顶点和支点处不存在杠杆式不稳定接触,其动态交调性能应优于普通结构。
[0013]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插接时,由于形成了较大范围额环状的偏转空间,因此其 在偏插工作转接器内导体中锥台插孔的外径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发生如现有结构中劈 槽外圆会因杠杆式顶点和支点类杠杆而产生变形;使其在电气性能上提供了更可靠的阻抗 一致性。
[0014] 进一步的,通过对锥形卡头高度的限制,使其能够满足各种杠杆式插头的插接,扩 大了杠杆式顶点的无干涉范围,更好的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理想对中工作状态。
[0016]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偏差工作状态。
[0017] 图3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小孔径插孔内腔偏摆空间限制状态图。
[0018] 图4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插孔单瓣被挤压发生塑性变形;4a为正视图,4b为左 视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连接器的理想对中工作状态。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连接器的偏差工作状态。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连接器的锥台插孔的变形示意图,7a为正视图,7b为 左视图。
[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连接器的锥台插孔的结构示意图,8a为正视剖面图, 8b为左视图。
[0023]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连接器插入适配针后内腔的环状偏转空间示意图。
[0024] 图中:左端连接器1,左端内导体11,左端外导体12,转接器2,转接器内导体21, 转接器外导体22,右端连接器3,右端内导体31,右端外导体32,转接器内导体干涉点4,转 接器外导体干涉点5,适配针6,杠杆式顶点61,杠杆式支点62,延后的干涉点63,锥台插孔 7 ;A dl为现有技术中左端连接器和右端连接器的安装径向偏差,A d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 端连接器和右端连接器的安装径向偏差,A d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器内导体提供的内腔 让位,a 1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器的偏转角度,a 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器的偏转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 不是限定。
[0026] 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连接器,如图5所示,其包括内部设置有转接器内导体21的 转接器2 ;如图8所示,转接器内导体21的固定端孔径为0. 4-1. 2mm,如图7所示,自由端 向靠近轴线方向变形形成锥台插孔7,如图9所示,锥台插孔7的底面孔径比顶面孔径大 0. 10-1. 00mm,优选的以0. 10-0. 30为例进行说明。当适配针配合从自由端插入转接器内导 体21后,接触点和转接器内导体21未变形侧壁之间形成厚度为0. 05-0. 50_的环状偏转 空间。
[0027]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对具有大功率、大容差的板到板结构进行连接时的配 合关系,其中左端接连接器1和右端连接器3中心线对中的工作状态时,通过转接器2相 连。通过转接器外导体22的弹性接触将左端外导体12和右端外导体32电气连续。如图 6所示,其在偏差工作状态时,因为左端连接器1和右端连接器3有安装偏差A d2的存在, 造成转接器2连接两端连接器时是偏斜状态。
[0028]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为(P 〇.4-(p 1.2小孔径插孔,提供插入适配针 后,在对中状态下的环形的偏转空间也发生变形,但其依然保证了接触点与孔底在径向的 距离达到0. 05-0. 50mm变形后的偏转空间。扩大的偏摆空间更容易提供更大的偏转角度 a 2,可以为整机系统提供更大的安装偏差,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
[0029] 本优选实例中,锥台插孔7的高度为1. 5-4. 0mm ;锥台插孔7的侧壁上沿母线方向 开设有多个槽口,能够更好的便于插接,本实施例以对称的设置四个槽口为例进行说明;转 接器2外部设置有转接器外导体22 ;转接器外导体22的自由端向远离轴线方向变形形成 喇叭卡口;转接器外导体22的自由端的变形量与转接器内导体21的变形量相等。也就是 喇叭卡口与锥台插孔7的变形部位呈镜面对称设置。
[0030] 使用时,在转接器内导体21的自由端,也就是其口部增加如图7的大幅度变形, 这种变形在CP 〇.4-q> 1.2径向尺寸范围,使插入适配针后,接触点与孔底在径向的距离达到 0.05-0. 50mm偏转空间。此种结构使内导体内腔比普通内导体内腔多出(0.05-0. 50)X2类 环状空间,这样在内导体偏转时(0. 05-0. 50) X2类环状空间会极大的延后杠杆式顶点61的 干涉,使转接器内导体21和右端内导体31的受力显著降低。这样会极大的提高转接器内 导体21和右端内导体31之间偏转角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径向偏差,降低应力疲劳的同 时也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及可靠性。
[0031] 在插合过程中,现有技术的结构因为干涉点的存在,径向和轴向的阻力都非常大, 而且因为硬接触力量的突变也会非常大,造成手感差。而专利结构因为没有干涉,所以力量 柔和对插手感好。
【权利要求】
1. 一种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转接器内导体(21)的转接器⑵;所 述的转接器内导体(21)的固定端孔径为0. 4-1. 2_,自由端向靠近轴线方向变形形成锥台 插孔(7),所述锥台插孔(7)的底面孔径比顶面孔径大0. 10-1. 00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适配针配合从自由端 插入转接器内导体(21)后,接触点和转接器内导体(21)未变形侧壁之间形成厚度为 0. 05-0. 50mm的环状偏转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台插孔(7)的高度为 L 5-4. 0mm〇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台插孔(7)的侧 壁上沿母线方向开设有多个槽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器(2)外部设置有 转接器外导体(22);转接器外导体(22)的自由端向远离轴线方向变形形成喇叭卡口。
【文档编号】H01R12/51GK204257860SQ20142065660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武向文, 鲍宜云 申请人: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