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连接器的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5968发布日期:2018-06-14 22:2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中的布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配合至电缆。例如,电缆上的简单组装可以通过绝缘剥离触头(insulationdisplacementcontact)实施,这切割电缆的绝缘部并接触内部导体。这样的绝缘剥离触头可以被布置,例如,在连接器的第一部分上并且相对于电缆方向垂直地按压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保持电缆。在另一已知实施例中,具有绝缘剥离触头的第一部分被折叠到第二部分上,电缆被再次固定至所述第二部分。然而,所述两个系统的缺点在于必须施加相对大的力,使得可令人满意的手工组装是不可能的,例如在就地修理的情况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用于电连接器的布置,在该布置中手工组装是可能的。

这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电连接器的布置来实现,该布置包括两个连接器部分,所述两个连接器部分可相对于彼此折叠,并且所述两个连接器部分中的一个设置有绝缘剥离触头且另一个设置有面向绝缘剥离触头的电缆按压面,并且具有配合套管用于沿配合方向配合在所述两个连接器部分上,所述连接器部分的外部面和/或所述配合套管的内部面反向于配合方向朝向彼此延伸。

当连接器被组装时,所述两个连接器部分朝向彼此折叠,并且电缆在此情况下被容易地夹持并由此固定。随后,配合套管被推到所述两个连接器部分上,相对于电缆方向垂直的力在配合期间通过朝向彼此延伸的连接器部分的外部面和/或配合套管的内部面自动地产生,使得绝缘剥离触头自动地分离绝缘部并且产生接触。连接器部分和配合套管由此通过倾斜平面连接至彼此,使得配合移动至少部分地转换为垂直于其的切割移动。由于表面的倾斜,将被用户施加的力被减小,由此手工组装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通过以下实施例和发展例(每一个本身是有利的)来进一步改善。

为了将配合所需的力保持为小的并且同时使牢固的接触成为可能,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朝向彼此延伸的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20度。

在有利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部分的外部面和所述配合套管的内部面二者均朝向彼此延伸,所述连接器部分的外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配合套管的内部面之间的角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简单的组装是可能的,因为,由于漏斗形或楔形的构造,引入是特别简单的,并且作用在绝缘剥离触头上的力由所述两个角度的差别确定,使得在小差别的情形下,尽管有内部面或外部面的更大的倾角,高切割力仍可被施加。

为了进一步简化组装操作,该布置可具有分离元件以分离电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之前的电缆的手工切断可被省去且电缆可被自动地分离,例如,当配合套管被配合时。

有利地,分离元件连接至绝缘剥离触头。分离操作可因此在绝缘剥离操作的同时被执行。组装由此被进一步简化。特别地,分离元件可以与绝缘剥离触头成为一体。例如,两个元件可以被布置在冲压部件的各区域。该布置的制造可由此被简化。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分离元件布置为相对于绝缘剥离触头有限定的间隔。电属性(诸如波阻)由此被良好地限定,并且具有高信号率的信号传输是可能的。特别是有多个分离元件和多个绝缘剥离触头时,分离元件和相关联的绝缘剥离触头之间的间隔的程度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器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移位。切割操作可由此以线性方式执行,这有利于绝缘剥离操作。两个连接器部分可以彼此配合,使得二者均朝向彼此折叠,并且,至少在有限的区域中,可相对于彼此移位。例如,由于折叠操作,在第一步骤中两个连接器部分朝向彼此折叠,使得它们容易地夹持并随后保持电缆。在第二步骤中,两个连接器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移位且绝缘剥离操作可由此被执行。例如,折叠关节的轴能够在开槽构件中纵向移位。在开槽构件中,可设置有例如多个纵向槽,其使得轴的线性移动成为可能。例如,这样的纵向槽可用作用于轴的引导部。

连接器部分和/或配合套管可由很多材料生产。例如,它们可包括金属。它们可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工艺由金属板形成。替代地,连接器部分和/或配合套管可例如包括塑料材料。它们可例如以注射模制方法生产。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配合套管的内部面设置有沟槽。这样的沟槽用于节省材料和重量,特别是对于注射模制的部件。它们还可用作用于连接器部分的引导元件并且使得精确定位成为可能。以类似的方式,连接器部分的外部面也可设置有沟槽。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配合套管可从电缆侧端部配合在两个连接器部分上。这使得,一方面,简单的组装成为可能,因为可通过在电缆上牵拉而将配合套管牵拉在两个连接器部分上。另外,配合套管不可能遗失(当其围绕电缆延伸时)。

该布置可包括折叠关节。其有利地布置在连接侧端部。在第一组装步骤中,可相对于彼此折叠的两个连接器部分可被远离彼此折叠分开,使得电缆可被容易地引入。在另一步骤中,可相对于彼此折叠的两个连接器部分被折叠在一起,使得它们例如形成楔部,该楔部沿远离连接侧端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配合套管可在其上方被容易地推动。

为了能够容易地释出产生的张力,配合套管可具有张力释放系统。

可设置多于两个可相对于彼此折叠的连接器部分。例如,可设置中心部分和两个侧向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文参考有利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被更详细地解释。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和发展例可彼此自由组合和/或省略,取决于在特定应用中如何需求。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配合套管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来自图1的配合套管的部分截面示意性透视图,同时具有详细的图像;

图3是处于第一组装步骤的、用于电连接器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处于第二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处于第三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处于第四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处于第五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处于第六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处于第七组装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是连接至分离元件的绝缘剥离触头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配合套管1。其可以沿配合方向A配合到未在图1中示出的其他连接器部分上。为了固定至匹配的连接器,配合套管1具有保持元件50。

来自图1的配合套管1主要包括由热塑性塑料材料生产的注射模制部件。

在与连接侧端部3相对的电缆侧端部2处,配合套管1具有张力释放系统4,其被构造用于接收作用在电缆上的张力。发生的张力随后被传输至配合套管1并且保持远离机械较不稳定的区域。

图2是图1的配合套管1的截面,具有细节的放大。可以看到,配合套管1的上和下内部面5反向于配合方向A朝向彼此延伸。由内部面5封闭的空间因此相反于配合方向A是楔形的。当配合套管1被配合到其他连接器部分上时,连接器部分沿按压方向D相对于配合方向A被横向地自动按压在一起。设置在附加部分中的绝缘剥离触头6被按压到电缆上,所述电缆又被支撑在电缆按压面上。绝缘剥离触头6切割进入电缆的绝缘部并且产生与电缆的导电内侧的电接触。在此情况下,当配合套管1被配合时接触被自动地产生。用户必须施加以产生接触的力小于当绝缘剥离触头6沿按压方向D被手动按压到电缆上时的力。由此可生产电连接器而不需要附加工具的辅助,例如,在就地修理的情况中。

配合套管1的内部面5设置有沟槽7,以在注射模制操作期间节省材料。连接器的重量也由此减小。另外,沟槽7可充当用于附加连接器部分的引导元件。

在图3-9中,来自图1和2的配合套管1显示为在组装操作期间与附加连接器部分一起。

图3示出了第一组装步骤。在左手侧,可以看到折叠在一起的多个连接器部分8。在外连接器部分8上,在内侧布置有绝缘剥离触头(其在图3-9中看不到),其与中心连接器部分8上的电缆按压面(其在图3-9中看不到)协作。在图3中所示的预组装位置,外连接器部分8沿向外方向被折叠打开。

在附加组装操作中,整个电缆11被配合穿过配合套管1,并且构成整个电缆11的线束的电缆10均布置在绝缘剥离触头和电缆按压面之间。由于折叠移动所需要的折叠关节16被布置在连接侧端部3处,在电缆侧端部2处的外连接器部分8可被折叠打开,由此电缆10可被容易地引入。

在另一步骤中,侧向连接器部分8现在被折叠到中心连接器部分8上,且电缆10由此被牢固地夹持在绝缘剥离触头6和电缆按压面之间。在此情况下,电缆10的绝缘部还没有被完全被切割穿,而是电缆10仅被固定就位。此状态在图5中示出。外连接器部分8在此情况下被略微过度按压。外连接器部分8的外部面12然后反向于配合方向A朝向彼此延伸。由两个外连接器部分8形成的连接器部分因此反向于配合方向A逐渐减小。其可由此被推入配合套管1中。

图6示出了在组装之前不久的布置14,其包括连接器部分8和配合套管1。可以看到,由两个外部面12形成的角度为大致10度。其因此大于配合套管1的内部面5之间的角度,使得两个外连接器部分8在其整个长度上被连续地推在一起。在绝缘剥离过程期间作用的力因两个角度之间的差别而产生。然而,因为用户沿配合方向A以及反向于配合方向A施加力,由于倾斜平面的斜度,与用户必须沿相对于配合方向A垂直的按压方向D直接施加的力相比,用户施加的这个力小得多。

配合套管1可从电缆侧端部2配合至连接器的剩余部分上。特别地,用户可一只手拿住整个电缆11,且另一只手拿住配合套管1,并且通过拉动移动将配合套管1拉到连接器的剩余部分上。替代地,配合套管1还可通过按压移动的方法配合在其他连接器部分8上。

当配合套管1配合到连接器的剩余部分上时,两个外连接器部分8可相对于彼此以线性方式移位。绝缘剥离操作可因此以线性方式实施。为此,折叠关节16的轴15被布置成能够在开槽构件17中纵向地移位。开槽构件17具有纵向槽18,轴15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所述纵向槽18中。

在插入操作期间,配合至外连接器部分8的绝缘剥离触头6被按压在电缆10上,电缆又抵接电缆按压面。绝缘剥离触头6切割进入绝缘部并且提供关于内导体的电接触。

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具有分离电缆10的分离元件19。这些分离元件19均放置为相对于绝缘剥离触头6有限定的间隔。电属性,特别是波阻及随后的传输属性,由此被良好地限定。连接器20和整个电缆11的组合随后适合于高信号传输率。

在图8中,连接器20被例示为完全组装状态。电缆10的分离部分仍然在连接器20的连接侧端部2处突出,并且可以被容易地移除。为了仍将连接器20以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至整个电缆11,张力释放系统4可被固定地拧紧。

图10示出了绝缘剥离触头6。它们与分离元件19一体。其是冲压部分,其已通过金属片冲压成并且以U形方式弯曲。U形件的一个构件充当绝缘剥离触头6,另一个构件充当分离元件19。在此情况下,分离元件19具有相对于绝缘剥离触头6限定的间隔,使得在连接器中产生的电属性以精确的方式限定。由于通过倾斜平面的杠杆作用增加的力,在配合操作期间,电缆10可既被绝缘剥离触头6接触又被分离元件19分离。

附图标记

1配合套管

2电缆侧端部

3连接侧端部

4张力释放系统

5内部面

6绝缘剥离触头

7沟槽

8连接器部分

10电缆

11整个电缆

12外部面

14布置

15轴

16折叠关节

17开槽构件

18纵向槽

19分离元件

20连接器

50保持元件

A配合方向

D按压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