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100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背板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背板插头连接器包括有多个插头端子及多个屏蔽件,这些插头端子是以差分对的形式布置,例如每两个插头端子构成一个差分对,而该屏蔽件则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从而为该相对应的差分对提供电磁屏蔽。通常,现有的屏蔽件均设置有三面挡墙,但由于这些屏蔽件都是独立工作的,其仅能为与其对应的差分对提供屏蔽作用,所以屏蔽效果不佳。一旦,其中一个屏蔽件的屏蔽效果变差,就无法借助其它屏蔽件来挽救,将直接影响整个背板插头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背板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插头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一屏蔽件与多个第二屏蔽件,每个第二屏蔽件能够将同一列的屏蔽构造串联起来,从而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屏蔽效果。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板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若干个差分对、多个第一屏蔽件、以及多个第二屏蔽件。该基座包括有一底板,在该底板上形成有若干个端子孔、若干个第一通孔、以及若干个第二通孔;这些端子孔、这些第一通孔及这些第二通孔均贯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且均以多行多列的形式排布在该底板上;其中每两个端子孔组成一对以收容相对应的差分对;该第一通孔呈半包围型,该第二通孔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一侧且与该第一通孔共同包围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每一列的第二通孔均在该底板的下表面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长槽。每一差分对均安装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中。每一第一屏蔽件均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中并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该第一屏蔽件的横截面的形状与该第一通孔的形状相同。每一第二屏蔽件包括有一连接带、多个位于该连接带上方的直立上部、以及多个位于该连接带下方的下部;该连接带嵌入相对应的长槽内;这些上部穿过相对应的一列第二通孔而位于该底板的上方,每一上部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屏蔽件共同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这些下部位于该底板的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呈L型,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的长边部及一垂直于该长边部的短边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通孔呈一字型,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一通孔的短边部相对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件是一个横截面呈L型的竖直构件,包括有一宽部、一与该宽部相垂直的窄部、一自该窄部向下延伸的尾部,其中该宽部与该窄部分别固定于该第一通孔的长边部与短边部中,并且该宽部与该窄部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而其尾部则位于该底板的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屏蔽件还包括有多个形成于该连接带的边缘的安装部,通过这些安装部与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及相对应的长槽配合,该第二屏蔽件能够被固定于该底板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对端子孔的周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及一个第二通孔,并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一通孔均以相同的方式直线排列,而位于相邻两行的第一通孔则以左右倒置的方式排列;位于同一行的第二通孔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的同一侧,而位于相邻两行的第二通孔则以左右倒置的方式排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相邻两行端子孔错开布置,其中每一行端子孔均沿着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布,而每一列端子孔则沿着该底板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差分对均包括有两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对接端、一尾端、一连接该对接端与该尾端的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孔中;该对接端位于该底板的上方;而该尾端则位于该底板的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基座还包括有两个相对的通过该底板连接的竖直板,每一竖直板的内侧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引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该第一屏蔽件与该第二屏蔽件可以为每一差分对提供至少三面屏蔽,而该差分对还可以借助相邻行的第一屏蔽件实现四面屏蔽,例如第二行的差分对可以借助第一行的第一屏蔽件而实现四面屏蔽。此外,由于本发明第二屏蔽件可以将同一列的屏蔽构造串联起来,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屏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板插头连接器1基座10竖直板11导引槽110底板12端子孔13第一通孔14长边部140短边部141第二通孔15长槽16长度方向R宽度方向C差分对20对接端201尾端202固定部203第一屏蔽件30宽部301窄部302尾部303凸起304凸刺305第二屏蔽件40连接带401上部402下部403安装部40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图1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0、若干个差分对20、若干个第一屏蔽件30、以及若干个第二屏蔽件40。如图2所示,上述基座10包括有两个相对的竖直板11、及一连接这两个竖直板11的底板12。每一竖直板11的内侧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引槽110,以引导并固定与其对接的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该底板12形成有若干个用于收容并固定这些差分对20的端子孔13、若干个用来收容固定这些第一屏蔽件30的第一通孔14、以及若干个用于收容并固定这些第二屏蔽件40的第二通孔15。这些端子孔13、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均贯穿该底板12的上、下表面,且均以多行多列的形式排布在该底板12上。如图2所示,上述端子孔13中的每两个端子孔13组成一对,以收容相对应的差分对20,这些端子孔13在该底板12上是排列成多行多列。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端子孔13排布成六行四列,而且相邻的两行端子孔13并未对齐而是适当错开布置的。更进一步地,每一行端子孔13均沿着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直线排布,而每一列端子孔13则沿着该底板12的宽度方向C交错排布。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行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而列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宽度方向C。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通孔14均呈半包围型,其设置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13的周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14呈L型,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的长边部140及一垂直于该长边部140的短边部141。更详细地,在每一对端子孔13的周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14,并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一通孔14均以相同的方式直线排列,而位于相邻两行的第一通孔14则以左右倒置的方式排列。例如,在第一行的这些第一通孔14的短边部141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的右侧,而在第二行的这些第一通孔14的短边部141则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的左侧。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通孔15设置于该第一通孔14的一侧,二者共同包围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1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通孔15呈一字型。在每一对端子孔13的周围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15,并且该第二通孔15与该第一通孔14的短边部141相对设置。此外,位于同一行的第二通孔15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的同一侧,而位于相邻两行的第二通孔15则以左右倒置的方式排列。例如,在第一行的这些第二通孔15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的左侧,而在第二行的这些第二通孔15则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的右侧。如图4所示,在该底板12的下表面还形成有多个直线型的长槽16,每一长槽16均位于相对应的一列第二通孔15的下方,使得这一列第二通孔15相互连通。亦即,每一列的第二通孔15均在该底板12的下表面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长槽16。如图1、图2、图3所示,上述差分对20安装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中。每一差分对20均包括有两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对接端201、一尾端202、一连接该对接端201与该尾端202的固定部203。其中,该固定部203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中;该对接端201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而该尾端202则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如图2、图5所示,上述第一屏蔽件30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4中并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该第一屏蔽件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该第一通孔14的形状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件30是一个横截面呈L型的竖直构件,其包括有一宽部301、一与该宽部301相垂直的窄部302、一自该窄部302向下延伸的尾部303。当该第一屏蔽件30安装于该第一通孔14中时,该宽部301与该窄部302分别固定于该第一通孔14的长边部140与短边部141中,并且该宽部301与该窄部302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且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而其尾部303则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该宽部301上设置有一凸起304,以与该第一通孔14的长边部140形成紧配合;在该窄部302上设置有一凸刺305,从而与该第一通孔14的短边部141形成干涉配合。如图2、图3、图4所示,上述第二屏蔽件40安装于一列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5中。该第二屏蔽件40包括有一连接带401、多个位于该连接带401上方的直立上部402、以及多个位于该连接带401下方的下部403。该连接带401嵌入相对应的长槽16内;这些上部402穿过相对应的一列第二通孔15而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每一上部402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屏蔽件30共同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这些下部403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此外,如图2所示,在该连接带401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安装部404,可以与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5及长槽16相配合,从而将该第二屏蔽件40固定于该底板1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屏蔽件40是一体式的构件,但实际上该第二屏蔽件40还可以设计为分体式的,例如将该连接带401设计成单独的构件,再通过装配的方式连接至该上部402及该下部403。综上所述,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该第一屏蔽件30与该第二屏蔽件40可以为每一差分对20提供至少三面屏蔽,而该差分对20还可以借助相邻行的第一屏蔽件30实现四面屏蔽,例如第二行的差分对20可以借助第一行的第一屏蔽件30而实现四面屏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第二屏蔽件40可以将同一列的屏蔽构造串联起来,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屏蔽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