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074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零组件制造机,尤指一种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



背景技术:

一般电源插头的制造,其前置作业往往是先将电线放置于一剥皮铆线机的预设的输送履带,分别先后进行剥皮(即将电线的一端部剥除外覆的胶皮,而使得芯线裸出),再进行将该端子与剥皮后的电线铆接而形成端子半成品。

又由于插头射出成型,通常会进行内架组合作业,该内架组合作业主要以一内架料件与该端子半成品先行固接,以便于后续的塑胶外壳的射出成形作业。

但是端子半成品先行固接在内架上,往往是凭借端子半成品分别穿伸于该内架,利用卡接或其他初步定位的机构达成、甚或以手工完成。

由前述观之,由于无法建立一种端子半成品得以快速固接在内架上的生产设备与流程,因此也影响到铆线作业的连贯性。如此一来生产进步缓慢而欠缺一贯作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背景技术所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内架送料机:包括一料盘,该料盘连接一内架输送槽,沿该内架输送槽形成一第一输送路径;该料盘可供放置复数内架料件,以供驱使或迫使各内架料件沿该第一输送路径行进;

一会合组立机:设于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该会合组立机可供接收一端子半成品、及该内架料件,并将该端子半成品与该内架料件进行组立;

一动力输出单元:该动力输出单元动力连接该会合组立单元,以供带动该 会合组立单元进行作动。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会合组立机包括一压着单元、一第一输送单元、及一组立单元,该压着单元可供对该端子半成品的端子单元片进行压着,并通过该第一输送单元将该端子半成品输送至该组立单元,以供该组立单元将该端子半成品与该内架料件进行组立。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压着单元包括一上压着平台及一位于该上压着平台下方的下压着平台;该动力输出单元包括一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连动性连接一第一连动机构,该第一连动机构连动性连接该上压着平台或该下压着平台,以供带动该上压着平台或该下压着平台进行移动,令该上压着平台与该下压着平台共同压着该端子单元片。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上压着平台的底面向内设有一凹陷部,一压着柱设于该凹陷部内,一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该压着柱顶面,另一端连接该凹陷部顶面。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一放置平台设于该下压着平台的一侧方,令该放置平台与该下压着平台共同界定出一放置空间以供放置该端子半成品;该第一输送单元设于该放置平台与该下压着平台之间,该第一输送单元包括一限位板、一顶推件,该限位板底缘的水平位置略高于该放置平台的顶面水平位置,该顶推件顶缘向下形成一第一缺部;该动力输出单元包括一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的第二连动机构、及一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的第三连动机构,该第二连动机构连动性连接该顶推件,以供该马达带动该顶推件由下而上移动至该第一缺部底缘的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该放置平台的顶面水平位置,且该顶推件与该限位件可供共同夹持该端子半成品的电线,或由上而下移动至该顶推件的顶缘水平位置低于该放置平台的顶面水平位置,该第三连动机构连动性该第二连动机构,以供该马达带动该第二连动机构往该组立单元方向移动、或远离该组立单元方向移动。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限位板的一侧设有一压制块,该压制块上方设有一台体,且该台体与该压制块之间设有一连结件,该台体的底面向内设有一第一缺槽,该第一缺槽内设有一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该压制块的顶面,另一端抵住该第一缺槽的内侧顶壁,以令该第一弹簧对该压制块施以向下的弹性恢复力,使该压制块向下移动而与该放置平台供同夹制该端子半成品的电线;该顶推件的一侧设有一轮体,以令该顶推件于向上顶推过 程中顶推该压制块,而解除对该电线的压制。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会合组立机更包括一第二输送单元,该第二输送单元可供将位于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的内架料件往该组立单元输送。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组立单元包括:二相间隔的平台,各平台可供分别放置一端子半成品,且该端子半成品的端子部局部朝向二平台的间隔形成裸出;该组立单元包括一第一下压件、及一第二下压件,该第一下压件位于二平台的间隔上方,该第一下压件相对二平台的相反二侧分别朝向根部形成收敛,该第二下压件位于该第一下压件的一侧方且远离该平台,该第二下压件的末端包括第一叉件、第二叉件、第三叉件,该第二叉件的两侧边形成由上而下由外向内的斜边,且该第一叉件与第二叉件之间有一间槽,且该第二叉件与第三叉件之间有一间槽;一推升单元设于该第二插件下方,且该第二输送单元可供将该内架料件输送至该推升单元,该推升单元可供将该内架料件由下往上推升;该动力输出单元包括一第五连动机构,而该第五连动机构分别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该第一下压件、及该第二下压件,以供当该马达带动该推升单元将该内架料件由下往上推升时,通过该第五连动机构带动该第一下压件、及该第二下压件向下移动,迫使各端子半成品往该二平台的间隔翻转而落入该内架料件内。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该二平台设于一基座顶面,且该基座顶面设有一凹陷槽,且该凹陷槽位于该第一下压件下方,一块体设于该凹陷槽内,且该块体于该凹陷槽之间设有一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可供该块体局部相对于该凹陷槽形成裸出,且该块体分别与各平台之间具有一间隙,以供各端子半成品受该第一下压件压制而分别翻转至该间隙内。

所述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其中:在该二平台的间隔中设一推块,该推块的一端设有一对应该块体的第二缺部,该推块的顶面水平高度与该二平台的顶面水平位置同高,该推块顶面设有一定位块;该动力输出单元包括一第六连动机构,该第六连动机构连动性连接该马达及该推块,以供当该端子半成品放置于该二平台顶面时,该马达通过该第六连动机构带动该推块移动,直到该块体纳设于该第二缺部内,以令该定位块推动该端子半成品而形成定位,而当该端子半成品落入该内架料件时,该马达带动该推块移动,以令该推块推动该内架料件离开该推升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可供现有的衔接端子铆线机的后置加工机台,该机台可以将剥皮后的电线与端子进行铆线作业后所产生的端子半成品、及内架料件,通过该会合组立机进行组立,达成自动化、效率化的生产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会合组立机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会合组立机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虚线圆圈X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压着单元与动力输出单元的连动性连接暨局部组立单元与动力输出单元的连动性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虚线矩形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输送平台与动力输出单元的连动性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压着单元与动力输出单元的连动性连接暨局部组立单元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虚线圆圈X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组立单元与动力输出单元的连动性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虚线圆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组立单元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虚线圆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虚线圆圈Y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8中虚线圆圈Y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限位板及顶推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端子半成品与内架料件组立后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B-端子铆线机;C-内架料件;D-端子半成品;1-内架送料机;11-料盘;12-内架输送槽;2-会合组立机;21-压着单元;211-上压着平台;212-下压着平台;213-凹陷部;214-压着柱;215-第三弹簧;22-第一输送单元;221-限位板;222-顶推件;223-第一缺部;224-压制块;225-台体;226-连结件;227-第一缺槽;228-第一弹簧;229-轮体;220-螺孔; 2211-螺杆;2212-第二缺槽;23-组立单元;231-平台;232-基座;233-第一下压件;234-第二下压件;2341-第一叉件;2342-第二叉件;2343-第三叉件;2344-间槽;2345-间槽;235-推升单元;236-凹陷槽;237-块体;238-第二弹簧;239-推块;2391-第二缺部;230-定位块;24-放置平台;25-输送平台;26-第二输送单元;27-调节件;3-动力输出单元;31-马达;311-输出轴;32-第一连动机构;33-第二连动机构;34-第三连动机构;36-第五连动机构;37-第六连动机构;4-分线器;41-三叉件;5-第一侦测单元;6-第二侦测单元;7-第三侦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发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该端子与内架的组合机A包括:

一内架送料机1:

请参阅图1配合图4所示,该内架送料机1包括一料盘11,该料盘11连接一内架输送槽12,沿该内架输送槽12形成一第一输送路径,该内架送料机1以震动或以输送机构等手段,驱使或迫使该料盘11内的复数内架料件C沿该第一输送路径移动。请再参阅图13、配合参阅图18的所示,于该第一输送路径的始端较佳设有一分线器4以供将端子半成品D电线与端子单元片进行铆接后的半成品的二电线进行分离以避免相互迭压,而以本说明书的图式为例,该分线器4较佳包括一三叉件41,通过由上而下移动而对该端子半成品D的二电线进行分离,且,以本说明书的图式为例,该分线器4较佳设于一端子铆线机B。

此外,请再配合参阅图14、配合图18所示,该第一输送路径的始端较佳设有一第一侦测单元5,且该第一侦测单元5电性连接后述的动力输出单元3,该第一侦测单元5可供感测若该端子铆线机B将该端子半成品D输送至该第一输送路径,则控制该动力输出单元3进行作动,以供将该端子半成品D逐渐往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移动,且该动力输出单元3每次作动时较佳仅提供间接带动该端子半成品D移动一预设距离。通过该第一侦测单元5可避免当该端子铆线机B未将该端子半成品D输送至该第一输送路径时,造成整体作业流程紊乱、停摆。此外,如图所示,该第一侦测单元5较佳设于该限位板221的一端。

一会合组立机2:

请参阅图2配合图3及图18所示,该会合组立机2设于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而可将收到的端子半成品D与该内架送料机1所送来的内架料件C进行组立。

请参阅图2、图3配合图4、及图18所示,该会合组立机2主要包括一压着单元21、一第一输送单元22、及一组立单元23,由于端子单元片容易因外力变形、或复数端子单元片于排列时形成高低不齐的状况,而不利该组立单元23将该端子半成品D与该内架料件C进行组立,爰此,该压着单元21主要对该端子半成品D进行压制,可令其较为平整,再通过该第一输送单元22将压制后的端子半成品D输送至该组立单元23进行组立。

其中,请参阅图8配合图9所示,该压着单元21较佳可以实施为:该压着单元21包括一上压着平台211、及一位于该上压着平台211下方的下压着平台212,该上压着平台211或该下压着平台212二者至少其中之一受一动力输出单元3的带动,而由上而下移动或由下而上移动,令该上压着平台211与该下压着平台212共同夹住该端子单元片。以本说明书的图式所示为例,该动力输出单元3较佳包括一马达31,该马达31的输出轴311连动性连接一第一连动机构32,而该第一连动机构32连动性连接该下压着平台212,以令该下压着平台212由下而上移动。

再者,请再配合参阅图9的所示,为令该压着单元21具有较佳的压着效果,该上压着平台211的底面进一步向内设有一凹陷部213,一压着柱214设于该凹陷部213内,一第三弹簧215的一端连接该压着柱214顶面,另一端连接该凹陷部213顶面。其中,该凹陷部213、该压着柱214、该第三弹簧215的数量不限为一,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2配合图3、图5、图7、及图18的所示,其中,该会合组立机2可以实施为:一放置平台24设于该下压着平台212的一侧方,令该放置平台24与该下压着平台212共同界定出一放置空间以供放置该端子半成品D。而该第一输送单元22较佳则是设于该放置平台24与该下压着平台212之间,该第一输送单元22包括一限位板221、一顶推件222,该限位板221底缘的水平位置略高于该放置平台24的顶面水平位置,该顶推件222顶缘向下形成一第一缺部223,该动力输出单元3包括一第二连动机构33、及一第三连动机构34,该第二连动机构33分别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311及该顶推件222,以供该马达31带动该顶推件222向上移动,令该顶推件222的第一缺部223底缘的水平位置等 于或略高于该放置平台24的顶面水平位置,以令该顶推件222与该限位板221共同夹住该端子半成品D的电线,再通过该第三连动机构34分别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311及该第二连动机构33,以令该马达31带动该顶推件222往该组立单元23方向移动,的后该顶推件222向下移动,使得该顶推件222的顶缘水平高度低于该放置平台24的顶面水平高度,再朝远离该组立单元23的方向移动,如此不断重复后,最后将该端子半成品D输送至该组立单元23。而上述中,该第二连动机构33主要提供连动该顶推件222作垂直向移动,而该第三连动机构34主要提供该第二连动机构33进行水平向移动。

请再配合参阅图17配合图18所示,为令发明在输送该端子半成品D的过程中更为顺畅,不易受到电线的影响而干扰整体的输送流畅度,本发明还可以实施为:该限位板221的一侧设有一压制块224,该压制块224上方设有一台体225,且该台体225与该压制块224之间设有一连结件226,该台体225的底面向内设有一第一缺槽227,该第一缺槽227内设有一第一弹簧228,该第一弹簧228的一端抵住该压制块224的顶面,另一端抵住该第一缺槽227的内侧顶壁,而该顶推件222的一侧设有一轮体229,以令该顶推件222于向上顶推过程中会顶推该压制块224,并通过该轮体229的特性而得以受到该第二连动机构33的带动而于顶推状态下进行横向移动。爰此,该压制块224会受到该第一弹簧228的弹力恢复力影响而向下与该放置平台24共同夹住该电线,而当该顶推件222上升时,该轮体229会向上顶推该压制块224令该电线解除压制,以供该端子半成品D得以受该第二连动机构33的带动,往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移动。

此外,该台体225较佳由顶面向内设一螺孔220,且该螺孔220与该第一缺槽227相通,一螺杆2211螺合该螺孔220且该螺杆2211的一端抵住该第一弹簧228的另一端,爰此,通过转动该螺杆2211而可调整该第一弹簧228提供该压制块224的压制力。且,该压制块224的顶面相对于该第一缺槽227处向内设有一第二缺槽2212以供放置该第一弹簧228。

请参阅图5配合图6、图8至图12、及图18所示,该组立单元包括:二相间隔的平台231,而该二平台231较佳设于一基座232顶面,以供该第一输送单元22将压制完成的端子半成品D输送至各平台231顶面,且各端子半成品D的端子部局部朝向该二平台231的间隔形成裸出。该组立单元23包括一第一下压件233、及一第二下压件234,该第一下压件233位于二平台231的间隔上方, 该第一下压件233相对二平台231的相反二侧分别朝向根部形成收敛,该第二下压件234位于该第一下压件233的一侧方且远离该平台231,该第二下压件234的末端包括第一叉件2341、第二叉件2342、第三叉件2343,该第二叉件2342的两侧边形成由上而下由外向内的斜边,且该第一叉件2341与第二叉件2342之间有一间槽2344,且该第二叉件2342与第三叉件2343之间有一间槽2345。

该会合组立机2更包括一第二输送单元26,该第二输送单元26可供将位于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的内架料件C往该组立单元23输送。该组立单元23更包括一推升单元235设于该第二下压件234下方,且该第二输送单元26较佳将该内架料件C输送至该推升单元235,再通过该推升单元235将该内架料件C由下而上推升。该动力输出单元3包括一第五连动机构36,该第五连动机构36分别连动性连接该输出轴311、该第一下压件233、及该第二下压件234,以供当该马达31带动该推升单元235将该内架料件C由下往上推升时,通过该第五连动机构36带动该第一下压件233、及该第二下压件234向下移动,迫使各端子半成品D往该二平台231的间隔翻转而落入该内架料件C内,且该第二下压件234也具有导引该端子半成品D落入该内下料件C位置的效果。此外,更设一调节件27分别连接该第一下压件233及该第二下压件234,以供调节该第一下压件233、及该第二下压件234与该块体237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微调该组立单元23的作动时序。

而为提升该端子半成品D与该内架料件C的组立精密度,于该基座232顶面较佳设有一凹陷槽236,且该凹陷槽236位于该第一下压件233下方,一块体237设于该凹陷槽236内,且该块体237于该凹陷槽236之间设有一第二弹簧238,该第二弹簧238可供该块体237局部相对于该凹陷槽236形成裸出,且该块体237分别与各平台231之间具有一间隙,以供各端子半成品D受该第一下压件233压制而分别翻转至该间隙内。也因此,通过各间隙而分别对各端子半成品D造成限位,而得以较准确控制各端子半成品D落入该内架料件C的位置。

此外,为令上述各端子半成品D与该内架料件C的组立更为精密,该组立单元23更进一步可以实施为:于该二平台231的间隔中设一推块239,该推块239的一端设有一对应该块体237的第二缺部2391,该推块239的顶面水平高度与该二平台231的顶面水平位置同高,该推块239顶面设有一定位块230;该动力输出单元3包括一第六连动机构37,该第六连动机构37连动性连接该马达31及该推块239,以供当该端子半成品D放置于该二平台231顶面时,该马达 31通过该第六连动机构37带动该推块239移动,直到该块体237纳设于该第二缺部2391内,以令该定位块230推动该端子半成品D而形成定位,而当该端子半成品D落入该内架料件C时,该马达31带动该推块239移动,以令该推块239推动该内架料件C离开该推升单元235,以完成整体组立流程,请再配合参阅图18所示,为端子半成品D与该内架料件C组立后的示意图。

值得一提得是,本发明仅通过一马达31,再配合各连动机构32-37的作动,而各连动机构32-37则是分别设有一凸轮,利用凸轮所造成时间差的效果,便可带动其他元件依序作动,而完成整体组立过程。

不仅如此,请再参阅图15、配合图18的所示,该第一输送路径末端较佳设置一第二侦测单元6,且该第二侦测单元6电性连接后述的动力输出单元3。当该第二侦测单元6侦测到该第二输送路径末端存有该端子半成品D时,会控制该动力输出单元3暂停作动,以避免该端子半成品D源源不绝的往该组立单元3输送。

请再参阅图16的所示,该第三侦测控制单元7主要作为侦测异常之用,以避免机台因该内架料件C放置的异常而受损。例如当该内架料件C未正确放置到该推升单元235时如该内架料件C未完全落入该推升单元235、又或者该内架料件C未如期输送至该推升单元235时,均会被认定发生异常而停止该动力输出单元3作动。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