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820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网状形式的电极层的硅基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按,目前由于国际能源短缺,而世界各国一直持续研发各种可行的替代能源,而其中又以太阳能发电的太阳电池最受到瞩目。目前,以硅晶做成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因其仅能吸收1.1 电子伏特以上的太阳光能的限制、反射光造成的损失、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不足、载子在尚未被导出之前就被材料中的缺陷捕捉而失效,或是载子受到材料表面的悬浮键结捕捉产生复合等诸多因素,皆使其效率下降。因此,现在市售硅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仅约15 %,即表示硅晶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化其实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其中,太阳能电池高效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结合不同能隙的发电层材质,把它们做成叠层结构。

参照美国公告专利第5,213,628号,标题为:光伏元件 (Photovoltaic device),其主要揭示一种结合不同能隙的太阳能电池,借由加入非晶硅本质半导体,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载子寿命,减少电子电洞复合机率,提高光电流转换效率。

参照美国公告专利第7,164,150号,标题为:光伏元件及其制作方法(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其主要揭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制程方式。该电池配置一透明导电膜于背电极及光电转换层之间,以使入射光反射回光电转换层中进行再作用,借以改善电流特性并增加电池整体的光电转换效率。

参照美国公告专利第9,060,434号,标题为:具有一金属微影基板的电子显示器(Electronic displays and metal micropatterned substrates having a graphic),其主要揭示一种透明导电层的结构与制程方式。该透明导电层为一金属网格,借由改变其金属线宽、厚度以及排列形式,以使该透明导电层的透光性与导电性具有可调整的性质。

参照美国公告专利第6,878,921号,标题为:光伏元件与其制作方法(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如图1所示,其主要揭示一种硅基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使用铟锡氧化物(In2O3:SnO2,ITO)透明导电膜作为电流分散层,以提升其电流特性及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特性。

对于太阳电池所应用的透明导电膜而言,铟锡氧化物(ITO)一直是主流材料,然而铟矿稀少并且昂贵,且在氢电浆中抵抗力弱,因此未来势必要研发取代材料。另一方面,目前ITO的制程以溅镀法为主,其所制备出的薄膜过于平坦,必需再经过蚀刻制程才具有粗糙的表面纹理结构,方能为太阳能电池所用。

然而,上述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必须具有透明导电膜作为电流分散层,并包含一电极将电流取出。因此在制作上,需要更多的制程步骤,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以金属网状形式的电极层作为电流分散层与电流取出结构,借此提高光入射量,有效提升其电流特性及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并减少了制程步骤,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包含:

一PN接面结构,具有两个相对表面,其中该PN接面结构由一P型半导体层与一N型半导体层所组成,且该P型半导体层的能隙不同于该N型半导体层的能隙;

一第一电极,设置位于该PN接面结构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电极,设置位于该PN接面结构且相对于该第一电极的另一表面;

其中该第一电极的电极图案具有网状形式,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片电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二电极的电极图案具有网状形式。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材料为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材料为铜。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一电极的电极图案的网状线宽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可见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具有98%以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片电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PN接面结构由硅材料组成。

优选地,上述的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更包含:一第一取出电极以及一第二取出电极,该第一取出电极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之上,且该第二取出电极设置于该第二电极之上。

优选地,上述的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更包含:该第一取出电极与该第二取出电极的电极线宽介于100微米至2000微米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减少遮蔽面积,可有效增加入射光,以提升光电效能。

2.由于降低片电阻,有效提升其电流特性及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3.由于不需额外的电极,因此减少了制程步骤,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硅基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现有技术剖面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实施例剖面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作为电极的网状形式的上视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硅基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

110 基板;

111 第一糙化表面;

112 第二糙化表面;

120 第一本质非晶硅层;

130 P型半导体层;

140 第二本质非晶硅层;

150 N型半导体层;

160 第一取出电极;

170 第二取出电极;

180 第一电极;

190 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现请参照图2,其显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一种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其主要包含:一基板 110;;一半导体层 130;一第一电极180;一第二电极 190。

该基板 110选自P型半导性基板、N型半导性基板、P型硅基板以及N型硅基板之一。较佳地,该基板 110选自N型半导性硅基单晶基板,但并不限,该基板 110选自N型半导性III-V单晶基板。

此外,本发明的基板 110更具有一第一糙化表面111以及一第二糙化表面1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糙化表面111以及第二糙化表面112的表面粗糙度介于10纳米至80纳米。

该半导体层 130的导电性是相对于该基板 110的导电性。举例来说,若该基板 110选自N型半导性基板,则该半导体层 130的导电性则为P型半导体层。

在一实施例中,该半导体层 130的导电性则为P型半导体层,配置于具有N型半导性的该基板 110上。该半导体层 130其氧含量介于5×1018至1×1017原子/立方公分之间。其中,在原本质材料中加入杂质(Impurities)用以产生多余的电洞,以电洞构成多数载子的半导体,则称之为P型半导体层。例:就硅或锗半导体而言,在其本质半导体中,掺入3价原子的杂质时,即形成多余的电洞,且该电洞为电流的运作方式。

其中,该半导体层 130的制程可选用电浆增强型化学式气相沉积制程(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CVD)或特高频电浆增强型化学式气相沉积(Very high frequency-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HF-PECVD)制程作为主要制程方式,并通入硅化合物(Silicide)气体如硅烷(silane, SH4)并混和氢气(Hydrogen, H)、氩气(Argon, Ar)等气体作为制程气体。

该半导体层 130的掺杂方式于本发明中采用可选用气体掺杂、热扩散法(Thermal diffusion)、固相结晶化(Solid phase crystalline, SPC)或准分子激光退火(Excimer laser anneal, ELA)等制程作为主要的制程方式。此外,该半导体层 130选自非晶硅、非晶硅锗、非晶碳化硅以及纳米晶硅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该半导体层 130的导电性则为P型非晶硅半导体层,配置于具有N型半导性单晶硅的该基板 110上,以形成一PN接面结构。该第一电极180,设置位于该PN接面结构的一表面;以及该第二电极190,设置位于该PN接面结构且相对于该第一电极的另一表面。

该第一电极180的电极图案具有网状形式。该第二电极190的电极图案亦可以具有网状结构形式,但并不限定。

金属网格(Metal Mesh)是一种形状看起来像极细金属线组成的网状金属,其材料可以是各种纳米级金属材料,其可通过网格的间隙与格线的面积比来调控其光穿透度,并将格线线度降至微米,甚至次微米的尺度,以改善视觉的效果。并且,金属网格在固定透光度下,其可借由调控金属线的厚度来改变片电阻率,其范围约可为0.01~3000Ω/□,其中片电阻率最低可达0.01Ω/□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导电度最佳的透明导电膜。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以具有网状形式的金属做为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层,其具有高透光性与导电性,并且具有网状形式的金属本身即具凹凸不平的粗糙纹理结构,不需要再经过蚀刻程序即可为太阳能电池所使用,借此达成太阳能电池的量产。

需注意的是,过去具有网状形式的金属做为透明导电膜时,制作于玻璃或软性基板之上,因此,其制程要求并不同于制作于半导体性的薄膜或基板上。以下说明其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180具有网状形式,且该第一电极180的材料为可选用纯金属、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可包含金、银、铜、镍、铝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及其组合。

其中,第一电极180为金属氧化物,制程方式可选自于蒸镀法、溅镀法、电镀法、电弧电浆沉积法、湿式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种制程。

现请参照图3,其显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第一电极180的网状形式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其中较佳,第一电极180为具有网状形式的金属,较佳为银或铜。需注意的是,当第一电极180为银时,其制程选自于印刷法;当第一电极180为铜时,其制程选自于电镀法。

该第一电极180的电极图案的网状线宽介于1微米至8微米之间,且两条近似平行的网状线与网状线的距离介于2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借此,未被该第一电极18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至少具有95%以上,且该第一电极18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较佳地,该第一电极180的电极图案的网状线宽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间,且两条近似平行的网状线与网状线的距离介于2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借此,未被该第一电极18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至少具有97%以上,且该第一电极18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

该第一电极180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纳米至10纳米之间。该第一电极180的厚度为500纳米以下。该第一电极180的片电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间。较佳地,该第一电极180的片电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极190可以具有网状形式,亦可以不具有网状形式,亦即是该第二电极190整面涂布整个该PN接面结构的一表面。

该第二电极190的材料为可选用纯金属、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可包含金、银、铜、镍、铝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及其组合。

其中,第二电极190为金属氧化物,制程方式可选自于蒸镀法、溅镀法、电镀法、电弧电浆沉积法、湿式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种制程。

其中较佳,第二电极190为具有网状形式之金属,较佳为银或铜。需注意的是,当第一电极180为银时,其制程选自于印刷法;当第一电极180为铜时,其制程选自于电镀法。

该第二电极190的电极图案的网状线宽介于1微米至8微米之间,且两条近似平行的网状线与网状线的距离介于2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借此,未被该第二电极19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至少具有95%以上,且该第二电极19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较佳地,该第二电极190的电极图案的网状线宽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间,且两条近似平行的网状线与网状线的距离介于2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借此,未被该第二电极19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至少具有97%以上,且该第二电极19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

该第二电极190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纳米至10纳米之间。该第二电极190的厚度为500纳米以下。该第二电极190的片电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间。较佳地,该第二电极190的片电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间。

由于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在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的表面分布的区域平均。在此设计下,可以不需要有额外的取出电极,封装的串并联的引线可以直接接触到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可以将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所产生的光电流取出。因此,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具有降低制程步骤与成本的功效。

另外,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设置于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的表面时,需注意到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对于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的表面的接触电阻必须尽可能降低,以避免整流接面特性,亦即是该基板 110与该半导体层 130的电阻系数需控制在10欧姆·公分以下。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更包含:一第一取出电极 160以及一第二取出电极 170。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为了更方便封装时,强化封装的串并联的引线与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接触强度。

第一取出电极 160设置于该第一电极180之上,且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设置于该第二电极190之上。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电极线宽介于100微米至2000微米之间。图中,虽然仅显示两条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两条该第二取出电极170,但实施时,并不限于两条,较佳地,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具有至少两条以上的电极线,电极线的数量介于2条至20条以间。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电极线宽越小时,电极线的数量越多;反之,当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电极线宽越大时,电极线的数量越少。借此,未被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开放面积至少具有95%以上。

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材料为可选用纯金属与金属化合物。金属可包含金、银、铜、镍、铝及其合金,制程方式可选自于蒸镀法、溅镀法、电镀法、电弧电浆沉积法、湿式化学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种制程。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电阻介于0.1Ω至5Ω之间。

现请参照图4,其显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揭示的一种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其包含:一基板 110;一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一第一半导体层 130;一第一电极180;一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一第二半导体层150;以及一第二电极190。

该第二实施例大致相似于第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异在于,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更包含:一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一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以及一第二半导体层150。亦即是,在该基板 110与该第一半导体层 130之间,更包含一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该基板 110与该第二电极190之间,更依序包含一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一第二半导体层150。亦即是,该基板 110与该第二半导体层150之间,包含该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

该第二实施例的该基板 110、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基板 110、该第一电极180与该第二电极190,且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一半导体层 130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半导体层 130。亦即特征相同于上揭第一实施例所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配置于该基板 110的第一糙化表面111上,特别是设置于该基板 110与该第一半导体层 130之间,其氢含量介于3%至10%之间。

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配置于该基板 110的第二糙化表面112上,是相对于在该基板 110上相对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的另一面。特别是设置于该基板 110与该第二半导体层 150之间,其氢含量介于3%至10%之间。

其中,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的制作材料可选用非晶硅、非晶硅锗、纳米晶硅、微晶硅、微晶硅锗、多晶硅与多晶硅锗之一。此外,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可用以形成量子局限效应,借以改良电特性,以增加可吸收的入射光能谱范围。

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可选用电浆增强型化学式气相沉积制程(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CVD)或特高频电浆增强型化学式气相沉积(Very high frequency-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HF-PECVD)制程作为主要制程方式,并通入硅化合物(Silicide)气体如硅烷(silane, SH4)并混和氢气(Hydrogen, H)、氩气(Argon, Ar)等气体作为制程气体。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的厚度介于5纳米至20纳米之间,且氢含量皆介于3%至7%之间。需注意,氢含量的不同将影响光电转换特性。此外,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亦可用以填补P型半导体层 130与基板 110接面处或N型半导体层 150与基板 110接面处发生的缺陷,以增加转换效率。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半导体层 130的导电性则为P型非晶硅半导体层,配置于具有N型半导性单晶硅的该基板 110上,以形成一PN接面结构。

因此,该第二半导体层 150为N型半导体层,配置于该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上,且其氧含量介于5×1018至1×1017原子/立方公分之间。其中,该第二半导体层 150指在本质材料中加入的杂质可产生多余的电子,以电子构成多数载子的半导体。例如,就硅和锗半导体而言,若在其本质半导体中掺入5价原子的杂质时,即形成多余的电子。其中,电子流以电子为主来运作。

该第二半导体层 150的掺杂方式可选用于气体掺杂热、准分子激光退火、固相结晶化、扩散法或离子布植法作为主要制程方式。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半导体层 150选自非晶硅、非晶硅锗、非晶碳化硅以及纳米晶硅之一。

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该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100更包含:一第一取出电极 160以及一第二取出电极 170。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为了更方便封装时,强化封装的串并联的引线与该第一取出电极 160与该第二取出电极 170的接触强度。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基板 110所具有的粗糙化表面用以增加入射光的散射率,借由增加入射光的散射率,可增加光补限 (light-traping) 的效率,改良电特性。第一本质非晶硅层120、P型半导体层 130、一第二本质非晶硅层140、一N型半导体层150亦具有粗糙化表面,其功能与基板 110所具有的粗糙化表面功能相同。

需注意,当基板为N型硅基板时,则照光面为P型半导体层,且N型半导体层与第二本质非晶硅层则可形成背向表面电场(Back Surface Field,BSF)的效果。反之,当基板为P型硅基板时,则照光面为N型半导体层 ,且P型半导体层与第一本质非晶硅层则可形成背向表面电场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至少有一制程气体经过纯化步骤,以减少该制程气体中氧气含量。制程气体中氧气含量过多将会在沉积的薄膜结构中产生过多氧空缺,造成太阳能电池中的载子移动率降低,进而使发电效率降低。借由进行纯化气体的步骤,该较佳实施例中成长的薄膜的氧气浓度低于5×1018原子/立方公分。需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揭示的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 100,不仅适用于单一单元电池,更可实施于模块化的太阳能电池制程。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之异质接面太阳能电池 100,本发明以金属网状形式的电极层作为电流分散层与电流取出结构,使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减少遮蔽面积,可有效增加入射光,以提升光电效能。

2.由于降低片电阻,有效提升其电流特性,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3.由于不需额外的电极,因此减少了制程步骤,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