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剂组成物、非等向性导电膜及使用其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4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等向性导电膜,其包括:由式1所表示的阳离子聚合催化剂;以及由式2或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

[式1]

在式1中,R1至R5各自独立为氢原子、烷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以及R6和R7各自独立为烷基、苄基、邻甲基苄基、间甲基苄基、对甲基苄基或萘甲基,

[式2]

在式2中,R8至R13中至少一个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原子、烷基、巯基、烷硫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

[式3]

在式3中,R14至R21中至少一个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原子、烷基、巯基、烷硫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在式1中,R2至R5为氢原子或烷基,R6为苄基或邻甲基苄基,且R7为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在式2中,R8至R13中的一个至三个取代基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基、烷基、巯基或烷硫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在式3中,R14至R21中的一个至三个取代基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基、烷基、巯基或烷硫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就固体含量来说,以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的总量计,由式2或式3所表示的所述化合物以0.01重量%至10重量%的量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就固体含量来说,以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的总量计,由式1所表示的所述阳离子聚合催化剂以1重量%至20重量%的量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还包括:粘合剂树脂、阳离子可聚合树脂和导电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就固体含量来说,以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的总量计,所述粘合剂树脂以25重量%至60重量%的量存在,所述阳离子可聚合树脂以20重量%至50重量%的量存在,以及所述导电粒子以1重量%至25重量%的量存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17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来测量及根据方程式1来计算,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30%以下的热量变化率,

[方程式1]

热量变化率(%)=[(H0-H1)/H0]×100

在方程式1中,H0为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所测量的热量,以及H1为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17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所测量的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80℃至130℃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放热峰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60℃至80℃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起始温度。

12.一种非等向性导电膜,包括由式1所表示的阳离子聚合催化剂,且当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170小时后,经由在130℃至160℃下、在50MPa至70MPa的负载下压缩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1到5秒来测量,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5Ω以下的连接电阻。

[式1]

其中R1至R5各自独立为氢原子、烷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而R6和R7各自独立为烷基、苄基、邻甲基苄基、间甲基苄基、对甲基苄基或萘甲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17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来测量及根据方程式1来计算,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30%以下的热量变化率,

[方程式1]

热量变化率(%)=[(H0-H1)/H0]×100

在方程式1中,H0为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所测量的热量,以及H1为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在25℃下静置170小时后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所测量的热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80℃至130℃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放热峰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具有60℃至80℃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法(DSC)起始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还包括:由式2或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

[式2]

在式2中,R8至R13中至少一个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原子、烷基、巯基、烷硫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

[式3]

在式3中,R14至R21中至少一个为羟基,而剩余的取代基各自独立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氢原子、烷基、巯基、烷硫基、乙酰基、烷氧羰基、苯甲酰基或苯甲氧羰基。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其中在式1中,R2至R5为氢原子或烷基,R6为苄基或邻甲基苄基,以及R7为烷基。

18.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含有第一电极;

第二连接部件,含有第二电极;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以及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等向性导电膜,所述非等向性导电膜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且将所述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