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591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热敏电阻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热敏电阻元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热敏电阻元件,在日本专利第498598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热敏电阻元件。该热敏电阻具有坯体、层叠于坯体内的多个内部电极、以及设置于坯体的两端部的第1、第2外部电极。此处,将第1外部电极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第1距离d,该最外内部电极具有与第1外部电极的极性不同的极性、且配置在层叠方向上的最外侧。将在层叠方向上相邻且彼此极性不同的2个内部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第2距离t。此时,满足d/t≤0.96。由此,通过使第1距离d小于第2距离t,从而在坯体上施加有高电压的情况下,由于第1距离d较短,因此在第1外部电极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选择性地产生放电。因此,描述了在极性不同的内部电极间不产生放电、坯体不会被损坏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85989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若实际制造并使用所述现有的热敏电阻元件,则存在热敏电阻元件的电阻根据产品的不同而存在偏差的情况。究其原因,与坯体的两端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外部电极的长度根据产品的不同而不同。即,第1距离d根据产品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由于第1距离d较短,因此第1外部电极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电阻较小,从而第1外部电极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电阻相对于产品整体电阻的贡献率变大。因此,若第1距离d根据产品不同而不同,则第1外部电极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电阻根据产品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热敏电阻元件的电阻根据产品不同而不同。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的偏差的热敏电阻元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热敏电阻元件包括:坯体,该坯体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2个外部电极,该2个外部电极覆盖了所述坯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多个内部电极,该多个内部电极在所述坯体内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来进行层叠,所述多个内部电极包含:最外内部电极,该最外内部电极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最外侧并与一个所述外部电极相连接;以及相邻内部电极,该相邻内部电极以与所述最外内部电极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邻配置并与另一个所述外部电极相连接,在包含所述坯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高度方向的剖面中,在将作为所述最外内部电极与所述另一个外部电极的最短距离的第1距离设为d、将作为所述最外内部电极与所述相邻内部电极的最短距离的第2距离设为ed时,满足4≤(d/ed)。根据本发明的热敏电阻元件,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4ed)以上,并增大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电阻,从而能减小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电阻相对于产品整体电阻的贡献率。因此,即使根据产品不同,外部电极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不同产品的电阻偏差。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满足(d/ed)≤10。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由于满足了(d/ed)≤10,因此能将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10ed)以下,并能确保最外内部电极与相邻内部电极的重合面积的大小因此,能将最外内部电极与相邻内部电极之间的电阻保持得较低,并能将产品整体的电阻保持得较低。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中,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坯体的表面、与所述多个内部电极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表面的位置的内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坯体的最小厚度设为tm,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坯体的表面、与所述多个内部电极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表面的位置的内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坯体的最小厚度设为wm,此时,满足(tm/wm)≤0.4。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由于满足了(tm/wm)≤0.4,因此在高度方向上坯体的表面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坯体的厚度变薄,最外内部电极接近另一个外部电极。本发明中,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例如,小型的、高度较低的热敏电阻元件中,为了低电阻化需要增加内部电极的片数,从而存在坯体表面与最外内部电极之间的距离变短、并满足(tm/wm)≤0.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中,与所述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所述内部电极的数量、以及与所述另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所述内部电极的数量为奇数。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与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以及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为奇数,因此与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在制造时容易成为偏向另一个外部电极一侧的结构。即,最外内部电极容易成为接近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结构。本发明中,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并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中,与所述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所述内部电极的数量、以及与所述另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所述内部电极的数量为偶数。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元件,与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以及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为偶数,因此与一个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在制造时难以成为偏向另一个外部电极一侧的结构。即,最外内部电极难以成为接近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结构。因此,易于将最外内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从而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热敏电阻元件,由于满足4≤(d/ed),因此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热敏电阻元件的一部分切断后的立体图。图3是热敏电阻元件的lt面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敏电阻元件的立体图。图5a是对热敏电阻元件的偏移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b是对热敏电阻元件的外部电极的e尺寸的变化率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c是对热敏电阻元件的偏移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热敏电阻元件的一部分切断后的立体图。图3是热敏电阻元件的lt面的剖视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热敏电阻元件1具有:坯体10;设置于坯体10内的多个内部电极21~26;以及覆盖坯体10的表面的一部分并与多个内部电极21~26进行电连接的第1、第2外部电极41、42。坯体10具有长度方向(l方向)、宽度方向(w方向)、及高度方向(t方向)。具体而言,坯体10形成为大致呈长方体状。坯体10的表面具有: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第1端面15及第2端面16;以及配置在第1端面15与第2端面16之间的周面17。第1端面15与第2端面16大致平行。周面17具有第1侧面11、第2侧面12、第3侧面13、及第4侧面14。第1侧面11与第2侧面12位于陶瓷层10a的层叠方向上,且彼此位于相反侧。第3侧面13与第4侧面14彼此位于相反侧。第1侧面11与第2侧面12大致平行。第3侧面13与第4侧面14大致平行。第1端面15、第1侧面11、及第3侧面13互相正交。l方向为从第2端面16向第1端面15延伸的方向。w方向为从第3侧面13向第4侧面14延伸的方向。t方向为从第2侧面12向第1侧面11延伸的方向。具体而言,l方向为与第1端面15正交的方向,w方向为与第3侧面13正交的方向,t方向为与第1侧面11正交的方向。l方向、w方向、及t方向互相正交。坯体10由层叠而得的多个陶瓷层10a一体构成。陶瓷层10a例如由具有负电阻温度特性的陶瓷构成。陶瓷例如以氧化锰为主要成分,并包含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锆等。即,热敏电阻元件1为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其电阻值减小。第1、第2外部电极41、42具有覆盖坯体10的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电极层的镀层。电极层例如由ag构成。镀层可以是单层,或者,也可以是多层。单层的镀层以及多层的镀层的最外层例如由sn或cu构成。第1外部电极41覆盖第1端面15与周面17的第1端面15侧。第1外部电极41设置为与周面17在周向上的整个外周相对。即,第1外部电极41具有与第1侧面11至第4侧面14依次相对的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为沿周面17延伸的部分。即,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从第1外部电极41的l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朝另一个端面延伸。另外,图3中,为了使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容易理解,示出了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的划分,然而,实际上,第1外部电极41是一体形成的。第2外部电极42覆盖第2端面16与周面17的第2端面16侧。第2外部电极42设置为与周面17在周向上的整个外周相对。即,第2外部电极42具有与第1侧面11至第4侧面14依次相对的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为沿周面17延伸的部分。即,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从第2外部电极42的l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朝另一个端面延伸。另外,图3中,为了使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容易理解,示出了第1面部141至第4面部144的划分,然而,实际上,第2外部电极42是一体形成的。多个内部电极21~26在坯体10内在t方向上隔开间隔来进行层叠。内部电极21~26与陶瓷层10a在t方向上交替层叠。内部电极21~26例如包含了ag、pd、cu中的至少一个元素。第1、第2、第3内部电极21、22、23配置为在t方向上依次从第1侧面11朝向第2侧面12。第1、第2、第3内部电极21、22、23的l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从坯体10的第1端面15露出,与第1外部电极41接触并进行电连接。第4、第5、第6内部电极24、25、26配置为在t方向上依次从第1侧面11朝向第2侧面12。第4、第5、第6内部电极24、25、26的l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从坯体10的第2端面16露出,与第2外部电极42接触并进行电连接。第1内部电极21与第4内部电极24在t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第2内部电极22与第5内部电极25在t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第3内部电极23与第6内部电极26在t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第1内部电极21、第5内部电极25、及第3内部电极23配置为在t方向上依次从第1侧面11朝向第2侧面12。第1、第5、第3内部电极21、25、23的l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以在t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邻配置。第1内部电极21相当于在t方向上配置于最外侧的最外内部电极。第5内部电极25相当于相邻内部电极,该相邻内部电极以与最外内部电极在t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邻配置。在包含坯体10的l方向以及t方向的剖面中,将作为第1内部电极21(最外内部电极)与第2外部电极42的最短距离的第1距离设为d,将作为第1内部电极21(最外内部电极)与第5内部电极25(相邻内部电极)的最短距离的第2距离设为ed。此时,满足4≤(d/ed),优选满足5≤(d/ed),进一步优选满足6≤(d/ed)。此外,满足(d/ed)≤10。具体而言,第1距离d为第1内部电极21的l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图3中为左端部)、与第2外部电极42的第1面部141的l方向上的端面(图3中为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第2距离ed为第1内部电极21与第5内部电极25之间的t方向上的距离。另外,第3内部电极23的l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2外部电极42的第2面部142的l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于第1距离d。第5内部电极25与第3内部电极23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于第2距离ed。在t方向上,将坯体10的表面、与多个内部电极21~26中的位于最接近该表面的位置的内部电极之间的坯体10的最小厚度设为tm。在w方向上,将坯体10的表面、与多个内部电极21~26中的位于最接近该表面的位置的内部电极之间的坯体10的最小厚度设为wm。此时,满足(tm/wm)≤0.4。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坯体10的最小厚度tm为坯体10的第1侧面11与第1内部电极21之间的距离。坯体10的最小厚度wm为坯体10的第3侧面13与第5内部电极25之间的距离。另外,坯体10的第1侧面11与第4内部电极24之间的距离、坯体10的第2侧面12与第3内部电极23之间的距离、及坯体10的第2侧面12与第6内部电极2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于最小厚度tm。坯体10的第3侧面13与第1~第4、第6内部电极21~24、26之间的距离、及坯体10的第4侧面14与第1~第6内部电极21~26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最小厚度wm。热敏电阻元件1的尺寸例如设为jis标准0603尺寸。jis标准0603尺寸为(0.6±0.03)mm(l方向)×(0.3±0.03)mm(w方向)。另外,热敏电阻元件1的尺寸也可以为jis标准1005尺寸、jis标准1608尺寸等其他尺寸。接着,对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混合粉碎陶瓷原材料以制作混合粉末,并对混合粉末实施煅烧处理从而制作预烧粉末。之后,将预烧粉末形成为片状以制作片状体,对片状体印刷内部电极21~26的材料,并交替层叠片状体与内部电极21~26以制作层叠体。之后,对层叠体进行烧成,从而制作在内部设置有内部电极21~26的坯体10。之后,对坯体10的表面涂布第1、第2外部电极41、42的电极层的材料,并进行煅烧,从而制作电极层。之后,利用电镀将镀层层叠于电极层,从而制作第1、第2外部电极41、42。由此,来制作热敏电阻元件1。内部电极21~26的l方向上的长度由印刷内部电极21~26的材料时的长度来决定。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第1内部电极(最外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4ed)以上,并增大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电阻,从而能减小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电阻相对于产品整体电阻的贡献率。因此,即使根据产品不同,第2外部电极42在l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的偏差。与此相对,若(d/ed)小于4,则第1内部电极21接近第2外部电极42,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电阻变小,从而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电阻相对于产品整体的电阻的贡献率变大。因此,若根据产品不同,第2外部电极42的l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偏差,则不同产品中的电阻的偏差变大。总之,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如下情况,即:与不同的外部电极相连接的2个内部电极在t方向上的重合区域对于整体电阻产生了较大贡献。并且,作为引起电阻的要素,本申请的发明人着眼于彼此重合的2个内部电极间的第2距离ed、以及彼此重合的2个内部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的第1距离d。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着眼于上述距离之比,从而实现了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的效果。此外,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由于满足了(d/ed)≤10,因此能将第1内部电极(最外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10ed)以下,并能确保第1内部电极21与相邻于第1内部电极21的第5内部电极25的重合面积的大小。因此,能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5内部电极25之间的电阻保持得较低,并能将产品整体的电阻保持得较低。与此相对,若(d/ed)大于10,则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分离,从而减小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5内部电极25的重合面积的大小。因此,无法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5内部电极25之间的电阻保持得较低,从而难以将产品整体的电阻保持得较低。另外,可以考虑使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分离,并使第5内部电极25接近第1外部电极41,从而确保第1内部电极21与第5内部电极25的重合面积的大小。然而,延长第5内部电极25会使得第2内部电极22变得过短,在实际的制造时无法实现。此外,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由于满足了(tm/wm)≤0.4,因此在t方向上坯体10的表面11与第1内部电极21之间的坯体10的厚度tm变薄,第1内部电极21接近第2外部电极42。本发明中,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例如,小型的、高度较低的热敏电阻元件1中,为了低电阻化需要增加内部电极的片数,从而存在坯体10的表面11与第1内部电极21之间的距离变短、并满足(tm/wm)≤0.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换言之,相比于以往,随着热敏电阻元件的小型化、低高度化,寻求内部电极的重合面积的增加、及内部电极间的距离的减小。然而,减小内部电极间的距离在技术上难度较高,需要增大内部电极的重合面积。若争取重合面积,则内部电极的周边的坯体的边缘变小,从而对不同电极的内部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的坯体的电阻的贡献变大。因此,因外部电极尺寸的偏差等导致对初始电阻的偏差的影响变得显著。此外,因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坯体表面的老化而导致电阻的可靠性变差。因此,本发明中,通过满足4≤(d/ed),从而能消除初始电阻的偏差问题、及因老化而导致的电阻的可靠性问题。此外,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与第1外部电极41相连接的第1、第2、第3内部电极21、22、23的数量以及与第2外部电极42相连接的第4、第5、第6内部电极24、25、26的数量分别为3个,为奇数。因此,与第1外部电极41相连接的第1、第2、第3内部电极21、22、23在制造时容易成为偏向第2外部电极42一侧的结构。即,第1内部电极21容易成为接近第2外部电极42的结构。本发明中,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能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并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实施方式2)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敏电阻元件的剖视图。实施方式2仅在内部电极的数量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仅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与实施方式1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热敏电阻元件1a中,与第1外部电极41相连接的第1~第4内部电极21~24的数量以及与第2外部电极42相连接的第5~第8外部电极25~28的数量分别为4个,为偶数。第1~第4内部电极21~24在t方向上从上方向下方依次排列。第5~第8内部电极25~28在t方向上从上方向下方依次排列。第1、第6、第3、第8内部电极21、26、23、28的l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以在t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邻配置。第1内部电极21相当于在t方向上配置于最外侧的最外内部电极。第6内部电极26相当于相邻内部电极,该相邻内部电极以与最外内部电极在t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邻配置。第1距离d为第1内部电极21的l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图4中为左端部)、与第2外部电极42的第1面部141的l方向上的端面(图4中为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第2距离ed为第1内部电极21与第6内部电极26之间的t方向上的距离。此时,满足4≤(d/ed),并满足(d/ed)≤10。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a,由于满足了4≤(d/ed),因此如所述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那样,即使根据产品不同,第2外部电极42在l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的偏差。此外,由于满足了(d/ed)≤10,因此如所述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那样,能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6内部电极26之间的电阻保持得较低,并能将产品整体的电阻保持得较低。此外,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a,与第1外部电极41相连接的第1~第4内部电极21~24的数量以及与第2外部电极42相连接的第5~第8外部电极25~28的数量为偶数,因此与第1外部电极41相连接的第1~第4内部电极21~24在制造时难以成为偏向第2外部电极42一侧的结构。即,第1内部电极21难以成为接近第2外部电极42的结构。因此,易于将第1内部电极21与第2外部电极42之间的距离设为固定值以上,从而能抑制不同产品中的电阻偏差。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变更设计。所述实施方式中,坯体的周面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然而可以为三角形或五边形以上,或者,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所述实施方式中,满足了(d/ed)≤10,然而(d/ed)也可以大于10。所述实施方式中,满足了(tm/wm)≤0.4,然而(tm/wm)也可以大于0.4。实施例(实施例1)接着,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实施例1的模拟的计算值如表1所示。“表1”表1示出使(d/ed)变化、并使第2外部电极的l方向上的尺寸(称为e尺寸)变化时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的变化率(偏差)。(tm/wm)为0.326,为0.4以下。分别与第1、第2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为3个。对表1所记载的偏移量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偏移量是指在lt剖面中,第1、第3、第5内部电极21、23、25的重合区域z在l方向上的中心c沿l方向移动的量。将(d/ed)为5.49时的中心c的位置设为偏移量0。偏移量为正是指中心c从偏移量0向第2外部电极42一侧移动。偏移量为负是指中心c从偏移量0向第1外部电极41一侧移动。总之,偏移量变得越大,则中心c越接近第2外部电极42、第1内部电极21越接近第2外部电极42,(d/ed)变小。具体而言,偏移量为-30μm时,(d/ed)为8.36,偏移量为-15μm时,(d/ed)为6.91,偏移量为20μm时,(d/ed)为3.70,偏移量为30μm时,(d/ed)为2.91,对伴随表1所记载的e尺寸的变化的电阻变化率进行说明。如图5b所示,将(d/ed)为表1所记载的值时的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设为基准值0%。e尺寸为-20%是指从基准值0%时的e尺寸变短20%后的状态。e尺寸为+20%是指从基准值0%时的e尺寸变长20%后的状态。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示出从e尺寸为0%的电阻的变化率。即,e尺寸变得越短,则d变得越大,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增大。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示出从e尺寸为0%的电阻的变化率。即,e尺寸变得越长,则d变得越小,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减小。具体而言,(d/ed)为8.36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16,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26。(d/ed)为6.91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16,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29。(d/ed)为5.49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19,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68。(d/ed)为3.70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0.58,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1.91。(d/ed)为2.91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1.03,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为-3.48。由表1可知,在满足了4≤(d/ed)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与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的差分变小,即使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的偏差。(实施例2)接着,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实施例2的模拟的计算值如表2所示。“表2”表2相对于实施例1的表1改变(tm/wm)以及(d/ed)的条件来进行计算。偏移量以及电阻变化率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相同。由表2可知,在满足了4≤(d/ed)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与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的差分变小,即使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偏差。(实施例3)接着,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实施例3的模拟的计算值如表3所示。“表3”表3相对于实施例1的表1改变(d/ed)的条件来进行计算。偏移量的测定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电阻变化率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相同。如图5c所示,偏移量是指在lt剖面中,与第1内部电极21的前端面一致的基准线s沿l方向移动的量。当基准线s与第3内部电极23的前端面重合、且(d/ed)为5.21时,设偏移量为0。偏移量为正是指基准线s(第1内部电极21的前端面)从偏移量0向第2外部电极42一侧移动。偏移量为负是指基准线s(第1内部电极21的前端面)从偏移量0向第1外部电极41一侧移动。总之,偏移量变得越大,则基准线s越接近第2外部电极42、第1内部电极21越接近第2外部电极42,(d/ed)变小。由表3可知,在满足了4≤(d/ed)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与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的差分变小,即使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偏差。(实施例4)接着,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实施例4的实测值如表4所示。“表4”偏移量(μm)tm/wmd/ed电阻值偏差(3cv)-33.10.3268.663.78-16.60.3267.063.780.00.3265.493.3016.60.3263.925.7133.10.3262.697.46表4示出使(d/ed)变化时的、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值偏差。(tm/wm)为0.326,为0.4以下。分别与第1、第2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为3个。表4所记载的偏移量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相同。表4所记载的3cv由将与电阻值相关的变动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设为3倍后而得。变动系数由标准偏差除以算术平均而得,示出相对偏差。由表4可知,在满足了4≤(d/ed)时,电阻值的偏差变小,即使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偏差。(实施例5)接着,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敏电阻元件1a的实施例5的模拟的计算值如表5所示。“表5”表5相对于实施例1的表1改变(tm/wm)以及(d/ed)的条件来进行计算。偏移量以及电阻变化率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相同。分别与第1、第2外部电极相连接的内部电极的数量为4个。由表5可知,在满足了4≤(d/ed)时,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与e尺寸+20%的电阻变化率的差分变小,即使第2外部电极42的e尺寸产生偏差,也能抑制热敏电阻元件1a的电阻偏差。标号说明1、1a热敏电阻元件10坯体10a陶瓷层11第1侧面12第2侧面13第3侧面14第4侧面15第1端面16第2端面17周面21~28第1~第8内部电极41第1外部电极42第2外部电极141第1面部142第2面部143第3面部144第4面部d第1距离ed第2距离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