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36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干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的技术进步,碱性电池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市场的需求量大。干电池生产时需要在其内部加入可以导电的粉环,由于现有设备的误差,在加入粉环时难免会出现缺漏,使得出现部分缺环的电池钢壳,缺环的钢壳无法继续加工成产品,现有的解决方法是用手将环摁入缺环的钢壳来补充环数,该方法费力效率低,且质量不可靠,因此需要设计一款设备对缺环的钢壳进行补环,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克服了电池钢壳缺环造成废料,补环过程中费力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

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由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环固定装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环固定装置垂直方向上同轴的钢壳卡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伸缩杆配合的滑套;所述滑套贯穿底座以及工作台;所述伸缩杆穿过滑套通过下端部上的连接块与皮带连接;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所述连接块通过弹簧与工作台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贯穿固定板,相对固定板可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固定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环固定装置包括卡座和环固定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卡座可拆卸固定在底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环固定头可拆卸固定在卡座的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卡座的侧面还设置有紧固螺栓,用于牢固环固定头,松开紧固螺栓则环固定头可轻松取下。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钢壳卡槽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弹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使得受力均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工作台上。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踏板相对于皮带固定位置的另一侧可转动固定在工作台的固定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将钢壳卡槽设置在环固定装置的上方,钢壳卡槽由伸缩杆上下带动做垂直运动,一方面保证了入环的精准度,另外也提高了入环的效率并且倒插环的形式使得入环过程产生的粉屑能随重力自由落下,防止粉屑残留钢壳内影响电池质量。

(2)本发明中导向杆的设置使得固定板上的钢壳卡槽随伸缩杆上下运动不会发生偏移,运动轨迹的稳定保证了入环的精准度。

(3)本发明中卡座和钢壳卡槽均可拆卸固定,以及环固定头放在卡座的卡槽内可简便放入取出,使得设备具有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规格更换部件以满足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的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池钢壳补环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底座2、所述底座2上由前往后依次设置有环固定装置3、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部41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置有与环固定装置3垂直方向上同轴的钢壳卡槽6;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与伸缩杆4配合的滑套7;所述滑套7贯穿底座2以及工作台1;所述伸缩杆4穿过滑套7通过下端部42上的连接块43与皮带8连接;所述皮带8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9上;所述连接块43通过弹簧10与工作台1相连接;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贯穿固定板5,相对固定板5可滑动;所述伸缩杆4的端部41与固定板5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环固定装置3包括卡座31和环固定头32;所述卡座31可拆卸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环固定头32可拆卸固定在卡座31的卡槽311内;所述卡座31的侧面还设置有紧固螺栓12,用于牢固环固定头32,松开紧固螺栓12则环固定头32可轻松取下;所述钢壳卡槽6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5上;所述弹簧10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弹簧10的一端通过固定片1a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踏板9相对于皮带8固定位置的另一侧可转动固定在工作台1的固定杆1b上。

工作时,将缺环的钢壳放入钢壳卡槽内,将粉环套在环固定头上,踩下踏板,踏板通过皮带带动伸缩杆同时拉伸两个弹簧,固定板上的钢壳卡槽沿着伸缩杆以及导向杆迅速下压,环固定头上的粉环被顶入缺环钢壳内,松开踏板,在两个弹簧的作用下,伸缩杆归位带动钢壳卡槽归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