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913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挤包绝缘或挤包护套时,由于温度非常高,出模后不能立即冷却,而是需要经过冷却水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电缆冷却水槽来使电缆尽可能冷却到室温。通常采用U形水槽冷却电缆,为了防止U形水槽中的水外溢,通常还在U形槽端部设置阻水装置,但为了避免阻水装置对电缆的表面造成损伤,阻水装置与电缆间又必须设置足够安全的间隙,这就使得U形水槽内的水会从该间隙中溢出,造成U型槽内的水位不足以没过电缆,从而造成冷却效果差,冷却程度不均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冷却结构,包括箱体和水槽,所述箱体位于水槽中,所述箱体在两个平行的侧壁的中部上各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开口的外侧设有挡水箱,所述挡水箱在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下方设有V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焊接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所述喷淋装置在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圆孔,所述喷淋装置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一个喷嘴,在箱体的末端设有感应器,感应器测量电缆的温度和计量电缆的长度。

所述第一圆孔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外盖,所述外盖的中心设有第二圆孔。

所述第三圆孔、开口、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箱体在两个平行的侧壁的下部上各设有两个排水口,所述两个排水口位于箱体侧壁的两侧。

所述水槽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下部接有排水管,排水管通入位于地下的储水槽,排水口由塞子堵住。

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水槽呈长方形。

箱体和水槽之间设置回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喷淋装置上部和下部的喷嘴同时对电缆喷水,整个电缆的表面都能够很好的与冷却水接触换热,冷却效果好,冷却耗时短,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流入水槽的水进入储水槽,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通过设置感应器,测量电缆冷却后的温度以及经过冷却的电缆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缆冷却结构剖视图。

图3为电缆冷却结构中挡水箱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缆冷却结构,包括箱体1、水槽6,所述箱体1在两个平行的侧壁的中部上各设有一个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开口11呈圆形,所述开口11的外侧设有挡水箱2,所述挡水箱2焊接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所述挡水箱2在与所述开口1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圆孔21,所述第一圆孔21的下方设有V形开口22,所述第一圆孔21的外侧通过螺栓32固定外盖3,所述外盖3的中心设有第二圆孔31,在箱体1的末端设有感应器7,感应器7测量电缆的温度和计量电缆的长度。

所述开口11的内侧设有喷淋装置4,所述喷淋装置4焊接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所述喷淋装置4与所述开口1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圆孔41,所述第三圆孔41、开口11、第一圆孔21和第二圆孔3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喷淋装置4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一个喷嘴5,上部和下部的喷嘴5同时对电缆喷水,整个电缆的表面都能够很好的与冷却水接触换热。

箱体1和水槽6之间设置回流管8,形成循环冷却,节约水资源。

所述箱体1在两个平行的侧壁的下部上各设有两个排水口12,所述两个排水口12位于箱体1侧壁的两侧,当箱体1内部积水到达一定高度会自动通过排水口12排出。

所述箱体1位于水槽6中,所述水槽6呈长方形,所述水槽6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下部接有排水管,排水管通入位于地下的储水槽,排水口由塞子61堵住,当水槽6中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塞子61,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储水槽,储水槽中的中可以再次利用进行喷淋。

工作方式:电缆从箱体1的一个开口11穿入,从另一个开口11穿出,电缆上的水一部分直接溅入水槽6中,一部分带入挡水箱2中,通过V形开口22流入水槽6中,在箱体1内部,喷淋装置4上部和下部的喷嘴5同时对电缆喷水,整个电缆的表面都能够很好的与冷却水接触换热,冷却效果好,冷却耗时短,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流入水槽6的水进入储水槽,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