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46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量子点在显示设备的应用主要有量子点光致发光背光系统和量子点电致发光结构(QLED)。目前,由于量子点电致发光结构的量子点效率还达不到市场化要求,所以人们开始探索将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相结合的发光器件,在上述器件中一个电致发光子像素对应一个光致发光量子点层,电致发光子像素通电后产生的第一波长的光通过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后产生第二波长的光。

对于上述发光器件,在将光致发光量子点层阵列膜设置在电致发光结构顶层基板的内侧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光致发光量子点层之间设置黑色矩阵,以防止电致发光结构的子像素激发相邻的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发光。然而,黑色矩阵具有吸光的缺点,从而降低了发光器件中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器件由于具有黑色矩阵而导致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第二基板设置于像素隔离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像素隔离结构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子像素区域,各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子像素区域还包括:量子点层,设置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区域中,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或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宽度大于等于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

进一步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垫高部,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垫高部与量子点层设置于不同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电致发光结构之间,或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一垫高部设置于具有量子点层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量子点层与第一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电致发光结构包括发光层,第一垫高部与量子点层设置于不同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位于同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二距离,或第一垫高部设置于具有量子点层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垫高部为透明绝缘层,优选为SiO2层或聚酰亚胺层。

进一步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垫高部,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第二基板与量子点层之间,或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电致发光结构与量子点层之间。

进一步地,电致发光结构包括发光层,量子点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二垫高部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第二基板与量子点层之间,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或第二垫高部设置于位于同一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与量子点层之间,第一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进一步地,第二垫高部为透明绝缘层,优选为SiO2层或聚酰亚胺层。

进一步地,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射光为蓝光,量子点层中具有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

进一步地,电致发光结构为QLED或OLED。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和电致发光结构的发光器件,像素隔离结构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子像素区域,且各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由于该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或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像素隔离结构将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量子点层隔离,进而不需要在相邻的量子点层之间设置黑色矩阵,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致发光结构的子像素激发相邻的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发光,避免了黑色矩阵对光线的吸收,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器件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底发射器件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器件且包括第一垫高部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底发射器件且包括第一垫高部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器件且包括第一垫高部和第二垫高部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为底发射器件且包括第一垫高部和第二垫高部的发光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中发光器件的蓝光光谱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中发光器件的蓝光光谱图;以及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4中发光器件的蓝光光谱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基板;20、像素隔离结构;30、电致发光结构;40、第二基板;50、量子点层;60、第一垫高部;70、第二垫高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光致发光量子点层之间的黑色矩阵具有吸光的缺点,从而降低了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效率。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发光器件,如图1至6所示,第一基板10、像素隔离结构20、电致发光结构30和第二基板40,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相对设置,且第二基板40设置于像素隔离结构2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像素隔离结构20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像素隔离结构20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子像素区域,各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10上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30,子像素区域还包括:量子点层50,设置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区域中,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50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如图1和3所示)或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与第一基板10之间(如图2和4所示)。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由于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或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像素隔离结构将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量子点层隔离,进而不需要在相邻的量子点层之间设置黑色矩阵,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致发光结构的子像素激发相邻的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发光,避免了黑色矩阵对光线的吸收,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相对设置可以为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的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的相对设置不限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对齐的设置,也可以是具有不同大小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的部分重叠地错开的设置。为了便于制作,当量子点层50设置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时,可以将量子点层50直接设置在第二基板40的靠近电致发光结构30一侧的表面上,也可以将量子点层50直接设置在电致发光结构30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上述第二基板40作为盖板能够对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的像素隔离结构20、电致发光结构30和量子点层50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在上述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中,可以在第一基板10上设置像素隔离结构20,并在子像素区域中设置电致发光结构30,同时在第二基板40上设置量子点层50,然后通过将上述第一基板10的设置有像素隔离结构20的一侧与上述第二基板40的设置有量子点层50的一侧贴合,以得到顶发射的发光器件,从而简化了的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第一基板10为TFT基板,TFT基板通过在玻璃或者聚合物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每个子像素的开关;电致发光结构30包括在第一基板10上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发光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和/或发光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功能层,功能层选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电致发光结构30中功能层的种类进行选择。

并且,根据出光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的电致发光结构30分为顶发射发光器件和底发射发光器件两种,当电致发光结构30的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第二电极层为透射电极时,上述电致发光结构30为顶发射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当电致发光结构30的第一电极层为透射电极,第二电极层为反射电极时,上述电致发光结构30为底发射发光器件,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优选地,电致发光结构30的出射光为蓝光,量子点层50中具有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通过电致发光结构30发出蓝光,并激发量子点层50中的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发出红光和/或绿光,从而得到不同颜色出光或其混合颜色的光。并且,上述电致发光结构30可以为QLED或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电致发光结构30的种类进行选取。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优选地,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50的宽度大于等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上述有效发光区域是指电致发光结构30与第一基板10的接触区域,通过使量子点层50具有大于上述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使电致发光结构30的出射光能够全部用来激发量子点层50,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电致发光结构30的出射光从量子点层50的两侧漏出所导致的发光器件的实际出射光颜色与模拟出射光颜色之间的偏差。

当电致发光结构30的出射光为蓝光时,为了防止发光器件中蓝光的泄露,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垫高部60,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50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如图3所示,第一垫高部60与量子点层50设置于不同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第一基板10与电致发光结构30之间;或如图4所示,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50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与第一基板10之间,第一垫高部60设置于具有量子点层50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量子点层50与第一基板10之间。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发光结构30包括发光层,更为优选地,第一垫高部60与量子点层50设置于不同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50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60位于同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二距离,当该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时,构成如图3所示的顶发射器件,或第一垫高部60设置于具有量子点层50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50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60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二距离,当该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时,构成如图4所示的底发射器件。通过设置第一垫高部60,使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50的出光面和电致发光结构30中发光层的出光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电致发光结构30中发光层的出光面离实际出光面(如顶发射器件的第二基板、底发射器件的第一基板)的距离比量子点层50的出光面离实际出光面的距离更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蓝光的泄露,避免相邻子像素区域中的红或/和绿色量子层被激发导致RGB混色出现偏差,避免了混色对器件发光质量的影响,提高了发光器件的混色精准性。

为了降低第一垫高部60对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影响,优选地,上述第一垫高部60为透明绝缘层,从而当第一垫高部60设置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出光面时,能够使电致发光结构30中发光层的出射光更多地透过第一垫高部60,而不会被反射回电致发光结构30中。更为优选地,上述第一垫高部60为SiO2层或聚酰亚胺层。上述优选的种类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垫高部60对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影响。

当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光器件中包括上述第一垫高部60时,为了进一步防止发光器件中蓝光的泄露,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垫高部70,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50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的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二垫高部70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与量子点层50之间,如图5所示;或量子点层50位于电致发光结构30与第一基板10之间,第二垫高部70设置于位于同一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30与量子点层50之间,如图6所示。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发光结构30包括发光层,更为优选地,量子点层50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二垫高部70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30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70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与量子点层50之间,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构成如图5所示的顶发射器件,或第二垫高部70设置于位于同一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30与量子点层50之间,第一距离大于第三距离,构成如图6所示的底发射器件。通过同时设置第一垫高部60和第二垫高部70,使量子点层50的出光面低于与其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30中发光层的出光面,从而更为有效地减少了蓝光的泄露,进一步提高了发光器件的亮度和亮度均匀度。

同样地,为了降低第二垫高部70对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影响,优选地,上述第二垫高部70为透明绝缘层,材料可以选自SiO2、聚醚砜(PES)、聚丙烯酸(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醋酸纤维素(CAT或TAC)与醋酸丙酸纤维素(CAP)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从而当第二垫高部70设置于量子点层50的出光面时,能够使量子点层50的出射光更多地透过第二垫高部70,而不会被反射回量子点层50中。更为优选地,上述第二垫高部70为SiO2层或聚酰亚胺层。上述优选的种类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垫高部60对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影响。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中附图中部分电致发光结构上方没有设置量子点层,即不经过光转换而直接利用电致发光结构的光;实际上,用于直接透射的电致发光结构上方也可以设置光学透明树脂(OCR Optical Clear Resin)层,OCR层可以用紫外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光器件。由于上述显示设备中的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或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像素隔离结构将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量子点层隔离,进而不需要在相邻的量子点层之间设置黑色矩阵,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致发光结构的子像素激发相邻的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发光,有效地解决了显示设备产生的色差问题。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发光器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电致发光结构、量子点层和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像素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第二基板设置于像素隔离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隔离结构隔离第一基板上的像素形成六个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包括R、G和B三种子像素区域,其中,B(蓝色)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仅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与B子像素区域相邻的R(红色)子像素区域和G(绿色)子像素区域中还设置有量子点层,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发光结构位于量子点层与第一基板之间,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宽度小于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

其中,第一基板为TFT(薄膜晶体管)基板,第二基板为玻璃,电致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功能层、发光层、第二功能层、第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一电极层(阴极)的材料为Ag,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为ZnO纳米粒子,第二功能层的材料为聚乙烯咔唑(PVK),第三功能层的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第二电极层为氧化铟锡(ITO)作为阳极,电致发光结构中发光层的材料为蓝色量子点,量子点层包括具有红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红色量子点层,具有绿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绿色量子点层;蓝色、红色、绿色量子点为尺寸不同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宽度大于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垫高部,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垫高部与量子点层设置于不同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第一基板与电致发光结构之间,量子点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位于同一个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第一垫高部为SiO2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垫高部,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第二基板与量子点层之间,与第二垫高部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第二基板与量子点层之间,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为SiO2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为底发射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电致发光结构、量子点层和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像素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第二基板设置于像素隔离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隔离结构隔离第一基板上的像素形成六个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包括R、G和B三种子像素区域,其中,B(蓝色)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仅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与B子像素区域相邻的R(红色)子像素区域和G(绿色)子像素区域中还设置有量子点层,且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宽度小于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

其中,第一基板为TFT基板,第二基板为玻璃,电致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发光层、第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为ITO(阳极),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为PEDOT:PSS,第二功能层的材料为PVK,第三功能层的材料为ZnO纳米粒子,形成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Ag(反射性阴极),电致发光结构中发光层的材料包括蓝色量子点,量子点层中具有红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红色量子点层,具有绿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绿色量子点层;蓝色、红色、绿色量子点为尺寸不同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各子像素区域中量子点层的宽度大于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宽度。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垫高部,各子像素区域中的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一垫高部设置于具有量子点层的子像素区域中,且位于量子点层与第一基板之间,量子点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与第一垫高部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第一垫高部为聚酰亚胺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

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垫高部,量子点层位于电致发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电致发光结构与量子点层之间,与第二垫高部位于不同子像素区域中的发光层的表面与第一基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量子点层之间,第一距离大于第三距离,第二垫高部为SiO2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电致发光结构、量子点层、黑色矩阵和第二基板,像素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像素隔离结构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数量的相互隔离的子像素区域,各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黑色矩阵设置于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黑色矩阵的设置而形成具与像素隔离结构一一对应的相互隔离的量子点区域,各量子点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二基板上设置有量子点层,形成RGB三色的发光器件。

其中,第一基板为TFT基板,电致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发光层、第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一电极层(阴极)的材料为Ag,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为ZnO纳米粒子,第二功能层的材料为聚乙烯咔唑(PVK),第三功能层的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第二电极层为氧化铟锡(ITO)作为阳极,形成发光层的材料为蓝色量子点,量子点层中具有红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红色量子点层,具有绿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绿色量子点层;蓝色、红色、绿色量子点为尺寸不同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发光器件为底发射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隔离结构、电致发光结构、量子点层、黑色矩阵和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像素隔离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第二基板设置于像素隔离结构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隔离结构具有与实施例5相同数量的相互隔离的子像素区域,各子像素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电致发光结构,黑色矩阵设置于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黑色矩阵的设置而形成具与像素隔离结构一一对应的相互隔离的量子点区域,各量子点区域对应的部分第二基板上设置有量子点层,形成RGB三色的发光器件。

其中,第一基板为TFT基板,第二基板为玻璃,电致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发光层、第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一电极层为ITO(阳极),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第二功能层的材料为聚乙烯咔唑(PVK),第三功能层的材料为ZnO纳米粒子,形成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Ag(反射性阴极),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包括蓝色量子点,量子点层中具有红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红色量子点层,具有绿色量子点和作为基质的聚氨酯树脂的绿色量子点层;蓝色、红色、绿色量子点为尺寸不同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

采用PHOTO RESEARCH公司生产的PR670光谱光度/色度/辐射度计,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的条件下,对实施例1~8中电致发光结构的蓝光进行光谱测试,测得蓝光外量子效率;利用积分球分别测试蓝色背光光谱和透过量子点层的光谱,利用谱图的积分面积计算量子点光致发光效率(红色量子点发光效率和绿色量子点发光效率)。

其中,量子点光致发光效率=(红色量子点吸收峰面积或绿色量子点吸收峰面积)/(蓝色背光峰面积-透过量子点层未被吸收的蓝色峰面积)*100%。

对上述实施例1~8及对比例1~2提供的发光器件的亮度均匀性进行测试,通过9点亮度测试的方法,分别测出9个点的亮度,然后求出9点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通过公式(Max-Min)/(Max+Min)最终得到亮度均匀性。

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1至8中的发光器件相比于对比例1,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和亮度均匀性。

采用PHOTO RESEARCH公司生产的PR670光谱光度/色度/辐射度计,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的条件下,对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中发光器件的蓝光进行光谱测试,以检验是否蓝色像素发出的光谱只有蓝色光谱峰,以证明是否有蓝光泄漏现象。

将实施例2、实施例3与实施例4进行对比:

实施例2中测得的蓝光光谱图如图7所示,当无需量子点层(红或绿)发光时,即通过TFT仅开启蓝色电致发光结构时,发射的光谱包括两个峰值,其峰值范围为430nm至496nm和510nm至540nm;

实施例3中测得的蓝光光谱图如图8所示,当无需量子点层(红或绿)发光时,即通过TFT仅开启蓝色电致发光结构时,发射的光谱的峰值范围主要为430nm至496nm之间,边缘出现510nm至540nm的强度很低的杂峰;

实施例4中测得的蓝光光谱图如图9所示,当无需量子点层(红或绿)发光时,即通过TFT仅开启蓝色电致发光结构时,发射的光谱的峰值范围430nm至496nm之间。

通过对上述各蓝光光谱图中的波长范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当量子点层(含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不需发光时,未设置有第一垫高部和/或第二垫高部的实施例2中会有些电致发光结构出射的蓝光泄露到隔壁量子点层,激发隔壁的量子点层发光,从而使蓝色光中会混有红或绿,进而导致混色现象的出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上述发光器件通过像素隔离结构将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量子点层隔离,从而有效地防止电致发光结构的子像素激发相邻的光致发光量子点层发光;

2、本发明的上述发光器件中不需要在相邻的量子点层之间设置黑色矩阵,避免了黑色矩阵对光线的吸收,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均匀度;

3、本发明的上述发光器件通过设置第一垫高部,有效地减少了蓝光的泄露,降低了混光现象的影响;

4、本发明的上述发光器件通过在设置第一垫高部后进一步设置第二垫高部,更为有效地减少了蓝光的泄露,进一步降低了混光现象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