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550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中,板对板连接器是目前所有连接器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等行业。目前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相互插接的公母连接器只通过在其中的公连接器上设置的倒角进行导向,实现插接,这种倒角导向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公母连接器配对时,公连接器围框上的倒角太小,需精准对位后才能顺畅插入;公母连接器拔离时,因公母连接器间存在间隙,无导向结构会使得母连接器出现倾斜,带角度拔出时造成公连接器上端子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盲插导向功能的板对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有向所述第二连接器方向凸出的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器上对应所述导向柱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对准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引导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 器相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相适配的第二绝缘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相对应设置;

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为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上的绝缘导向柱;或者,所述导向柱为金属导向柱。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两端的至少一端处,所述导向槽对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两端的至少一端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壳体朝向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端子组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背向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朝向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一侧配合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端子组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相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容置槽的至少一端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还设有凸出的卡合部,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对应的侧面上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部配合在所述卡合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合槽贯通所述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末端设有导向锥部,所述导向槽的对应开口端的内壁面设有与导向锥部配合的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锥部的外周面为弧面或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通过在两个相配合连接器上设置导向柱和导向槽,导向能力强,使得连接器具有盲插导向功能,实现两个连接器顺畅配合连接,提升安装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在两个连接器拔离时,导向柱沿导向槽脱离,可防止连接器上端子弯曲。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1上设有向第二连接器2方向凸出的导向柱10,第二连接器2上对应导向柱10设有导向槽20,导向柱10对准插接在导向槽20内,引导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相配合连接。

在板对板连接器组装时,先通过导向柱10对准插入导向槽20,引导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的精确对准,导向柱10和导向槽20具有一定的长度, 导向能力强,实现板对板连接器的盲插。在分离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时,导向柱10沿着导向槽20向远离导向槽20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连接器1脱离第二连接器2后导向柱10才脱离导向槽20,很好防止了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2上端子弯曲。

为了使得导向柱10更好插入导向槽20中,导向柱10朝向第二连接器2的末端设有导向锥部101,导向槽20的对应开口端的内壁面设有与导向锥部101配合的导向面201。导向锥部101的外周面为弧面或斜面;导向面201与导向锥部101的外周面对应设置,使得两者可相配合滑动。

导向柱1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可为圆形、多边形等。

如图3、4所示,其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壳体11、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1上的第一端子组12;第一端子组12由多个第一端子组成,多个第一端子间隔排布。第一端子组12可在注塑成型第一绝缘壳体11时嵌设其中,或者通过插接方式插入成型的第一绝缘壳体11上。

第二连接器2包括与第一绝缘壳体11相适配的第二绝缘壳体21、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壳体21上的第二端子组22;第二端子组22由多个第二端子组成,多个第二端子间隔排布。第一端子组12和第二端子组22相对应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配合连接后,第一端子组12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端子一一接触连接,实现导电。第二端子组22可在注塑成型第二绝缘壳体21时嵌设其中,或者通过插接方式插入成型的第二绝缘壳体21上。

导向柱10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1上,进一步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1两端的至少一端处。导向槽20对应导向柱10设置在第二绝缘壳体21两端的至少一端处。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柱10为一体形成在第一绝缘壳体11上的绝缘导向柱。

进一步地,又如图3、4所示,第二绝缘壳体21朝向第一绝缘壳体11的一侧上设有容置槽23,第二端子组22的一端位于容置槽23内、另一端伸出第二绝缘壳体21背向第一绝缘壳体11的一侧。第一绝缘壳体11朝向第二绝缘壳体21的一侧配合在容置槽23内,第二端子组22位于容置槽23内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组12相接触连接,如图2所示。

其中,第一绝缘壳体11朝向第二绝缘壳体21的一侧可设有数个端子槽13,如图3中所示,第一端子组12的一端位于端子槽13内,另一端伸出第一绝缘壳体11背向第二绝缘壳体21的一侧。第二端子组22的一端可伸进端子槽13内与第一端子组12接触导电。

导向槽20可位于容置槽23的至少一端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壳体11的等于或小于第二绝缘壳体21上容置槽23的长度。导向柱10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1的两端处,导向槽20设置在容置槽23的两端内,分别与两个导向柱10相对。第一连接器1以导向柱10对准导向槽20并插入其中时,第一连接器1的一侧同时配合到第二连接器2的容置槽23内。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第一绝缘壳体11的至少一侧面上还设有凸出的卡合部14,第二绝缘壳体21对应的侧面上设有卡合槽24,卡合部14配合在卡合槽24内,提高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的配合稳定性,也同样起到两者连接的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卡合部14在第一绝缘壳体11上位于两个导向柱10之间;卡合槽24贯通容置槽23,位于两个导向槽20之间。

板对板连接器组装时,第一连接器1上导向柱10对准第二连接器2上的导向槽20,同时使得卡合部14也与卡合槽24对准;导向柱10配合到导向槽20内后,卡合部14也配合到卡合槽24内,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配合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1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上的导向柱10为金属导向柱。

金属导向柱可在注塑成型第一绝缘壳体11时嵌设其中,或者通过插接方式插入成型的第一绝缘壳体11上;形状不限,可为圆形或多边形等。

第一连接器1的其它结构及第二连接器均可参考上述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