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09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装备控制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由新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技术与应用发展迅速。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已成为汽车行业应对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焦点性技术和发展方向,我国各级政府也开始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产品,目前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充电用电缆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给用户带来了极为不方便。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用于连接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车辆之间的充放电与预警控制系统。根据该类电缆的运行环境和使用特性,电缆会长期受到日光、潮湿、油污等不同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弯曲、拖拽,难免会出现磨擦、刮损、碰撞等,甚至会被汽车碾压,而且对充电电缆的柔性、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充电电缆与人体接触频繁,在电气性能方面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但是,已有的电缆产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以期具备耐油、耐拖拽、耐潮湿、耐紫外线、耐磨擦、耐碰撞以及柔软性好的综合性能,适合在电动充电桩与汽车辆之间的充放电及预警控制系统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特点是由两组动力线芯和外层设置的中性线层构成动力线芯单元;由两根控制线芯构成控制线芯单元;由三根通信线芯构成通信线芯单元;所述两组动力线芯、两根控制线芯和通信线芯单元与纤维材料填充层共同右向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所述缆芯的外部以包带进行绕包形成包带层,所述中性线层是疏绕在所述包带层的外部的镀锡铜丝层,在所述中性线层的外部以弹性体为材质挤包形成护套层;

所述动力线芯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动力线芯导体上挤包阻燃型橡塑合金弹性体材料形成有动力线芯绝缘层;

所述控制线芯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控制线芯导体上挤包阻燃型乙丙橡胶材料形成有控制线芯绝缘层;

所述通信线芯单元是由所述三根通信线芯绞合而成;所述通信线芯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通信线芯导体上依次挤包阻燃型乙丙橡胶材料形成有通信线芯绝缘层和镀锡铜丝编织分屏蔽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两组动力线芯中一组是两根截面积均为35mm2或均为50mm2的动力线芯,另一组是两根截面积均为4mm2或均为6mm2的动力线芯;

所述控制线芯的截面积为1.5~2.5mm2

所述通信线芯的截面积为1.5~2.5mm2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动力线芯、控制线芯和通信线芯的导体为第六类镀锡软铜丝,绞合方向为同向。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中性线层由多根镀锡铜丝疏绕而成,相邻的镀锡铜丝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8m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信线芯采用分屏蔽方式,有效避免电缆内、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

2、本实用新型中通信单元、控制单元与动力线芯同步成缆,电缆在弯曲时,各单元和线芯同步弯曲扭转,避免了小规格线芯单独受力过大发生断裂现象;

3、本实用新型中性线层采用同心式结构,一方面可作为电缆的金属总屏蔽,另一方面可作为泄漏电流和短路电流的通道,保证了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避免由于漏电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小电缆的外径和电缆的重量,便于电缆的移动。

4、本实用新型中性线层采用铜丝疏绕结构,增加了电缆整体的抗拉性能性能,对电缆的弯曲性能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线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线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通信线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动力线芯,1a动力线芯导体,1b动力线芯绝缘层,2控制线芯,2a控制线芯导体,2b控制线芯绝缘层,3通信线芯单元,3a通信线芯导体,3b通信线芯绝缘层,3c镀锡铜丝编织分屏蔽层,4填充层,5包带层,6中性线层,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复合电缆是由两组动力线芯1和外层设置的中性线层6构成动力线芯单元;由两根控制线芯2构成控制线芯单元;由三根通信线芯构成通信线芯单元3;两组动力线芯1、两根控制线芯2和通信线芯单元3与纤维材料填充层4共同右向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同步成缆的形式使电缆在弯曲时,各单元和线芯同步弯曲扭转,避免了小规格线芯单独受力过大发生断裂的现象;在缆芯的外部以包带进行绕包形成包带层5,中性线层6是疏绕在包带层5的外部的镀锡铜丝层,在中性线层6的外部以弹性体为材质挤包形成护套层7;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动力线芯1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动力线芯导体1a上挤包阻燃型橡塑合金弹性体材料形成有动力线芯绝缘层1b。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线芯2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控制线芯导体2a上挤包阻燃型乙丙橡胶材料形成有控制线芯绝缘层2b。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通信线芯单元3是由三根通信线芯绞合而成;通信线芯是在由多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的通信线芯导体3a上依次挤包阻燃型乙丙橡胶材料形成有通信线芯绝缘层3b和镀锡铜丝编织分屏蔽层3c构成。这种分屏蔽方式能有效避免电缆内外电磁信号的干扰。

具体实施中,两组动力线芯1中的一组是两根截面积均为35mm2或均为50mm2的动力线芯,另一组是两根截面积均为4mm2或均为6mm2的动力线芯;控制线芯2的截面积为1.5~2.5mm2;通信线芯的截面积为1.5~2.5mm2;动力线芯1、控制线芯2和通信线芯的导体为第六类镀锡软铜丝,绞合方向为同向;中性线层6由多根镀锡铜丝疏绕而成,相邻的镀锡铜丝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8mm,其中性线层为同心结构,一方面作为电缆的总屏蔽,另一方面作为泄漏电流和短路电流的通道,保证了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避免由于漏电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小电缆的外径和电缆的重量,便于电缆的移动,其疏绕结构,增加了电缆整体的抗拉性能性能,对电缆的弯曲性能影响较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