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91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电感空芯线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空芯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对产生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发生的作用,叫做自感,即导线自己产生的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磁场,这个磁场又进一步影响了导线中的电流;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的其他导线产生的作用,叫做互感。

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但是,普通的绕线装置简单的固定电感线的一端,手工进行绕线,且端口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容易造成滑动,导致绕线的紧密度不够好,或者运用大型机器进行绕线,费时费力且无法绕出任意匝数的电感线,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绕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包含整体支架,所述整体支架的左侧上端设有第一固定挡板,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内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整体支架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二固定挡板,所述第二固定挡板内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均分别螺纹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侧上表面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上表面设有移动块,滑动槽和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有螺栓, 所述移动块的背部表面与螺栓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表面焊接摇杆。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的螺纹间距不大于1.2毫米。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端口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移动块的背部设有第二螺母,且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分别与螺栓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径与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整体支架的重量为螺纹杆重量的3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线装置,使用简单且方便,可随时随地的进行绕线使用,绕出的线圈质量高于普通绕线笔,且携带方便比大型绕线机器方便移动,螺纹杆和螺纹槽方便拆装,使用的时候绕线省时省力,在绕线时摇动摇杆就可以自由的开始绕线工作。滑动槽以及移动块可适用于各种电感线,通过移动块左右移动,调节径长,螺栓的加固使得在绕线时不会因为用力过大,导致端口滑脱或者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中:1整体支架、2第一固定挡板、3第二固定挡板、4固定装置、5摇杆、6第一螺纹槽、7螺纹杆、8第二螺纹槽、9固定块、10移动块、11滑动槽、12螺栓、13第二螺母、14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片电感空芯线圈绕 线装置,包含整体支架1,整体支架1的左侧上端设有第一固定挡板2,第一固定挡板2内设有第一螺纹槽6,整体支架1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二固定挡板3,第二固定挡板3内设有第二螺纹槽8,第一螺纹槽6和第二螺纹槽8均分别螺纹连接螺纹杆7,螺纹连接的装置可以固定,也可以活动,相比固定的装置较为灵活,螺纹杆7、第一螺纹槽6和第二螺纹槽8的螺纹间距不大于1.2毫米,为了防止螺纹间距过大导致绕线时会出现电感线陷入螺纹缝隙里,绕成的线圈不够紧密,螺纹杆7的外径与第一螺纹槽6和第二螺纹槽8的内径相匹配,整体支架1的重量为螺纹杆7重量的3倍,螺纹杆7的重量过大,整体支架1的重量过小,会出现失衡的情况,无法很好的放置在平面,而且也会造成绕线过程中,装置左摇右晃的情况,螺纹杆7的右侧上表面设有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的一侧设有固定块9,固定装置4内设有滑动槽11,滑动槽11的上表面设有移动块10,滑动槽11和移动块10滑动连接,固定装置4的内部设有螺栓12,移动块10的背部表面与螺栓12连接,滑动槽11的端口设有第一螺母14,移动块10的背部设有第二螺母13,且第一螺母14和第二螺母13均分别与螺栓12螺纹连接,螺纹杆7的右侧表面焊接摇杆5,通过固定装置4将电感空芯线固定,使用螺栓12控制移动块10进行径长的调节,摇动摇杆5同时手拿起电感线进行放线并向外侧施放拉力,使得电感线笔直的缠绕,螺纹杆7会随着摇动慢慢向外移动,当绕线完成卸下螺纹杆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