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95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用于交、直流线路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或控制,当过载、短路时,能在瞬间使电流分断,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不受损坏。漏电断路器设有线路板,并且电子线路板设置在漏电断路器中灭弧室的对称位置。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205867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断点断路器,包括有绝缘外壳、操作执行机构、电磁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触头装置,所述的操作执行机构包括有手柄、连杆、跳扣和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在电路中实现并联连接的动触点的双触点动触头、连接设置于跳扣和双触点动触头之间的触头弹簧、以及设置于绝缘外壳内与分别与两个动触点对应配合的两个静触头,所述的灭弧机构包括有两套,且该两套灭弧机构分别与两个动触点和两个静触头构成的两个通断点相配合设置。

上述断路器存在以下问题:1、断路器仅有一个灭弧室,无法对漏电断路器的L级的火线引弧板和N级的零线引弧板进行灭弧工作;单个灭弧室承载电弧的压力大,灭弧可靠性差。2、无法对断路器的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进行有效的散热,对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甚至损坏漏电断路器。3、漏电脱扣器需要动铁心和静铁心配合使用,结构复杂、体积大、并且设计上存在缺陷,时常会造成动作失效、动作不灵敏、低电压不动作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断路器仅有一个灭弧室,灭弧可靠性差;对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散热能力差;漏电脱扣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从而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

所述漏电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电磁漏电系统、灭弧系统、触头系统、漏电脱扣器和电子线路板,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和引弧板,

所述灭弧室包括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所述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分别设置在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对引弧板引入的电弧进行灭弧工作;

所述外壳包括L极侧盖、N极侧盖、以及在所述L极侧盖与N极侧盖之间,将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所述外壳上设有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

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动铁心,以及在所述动铁心径向方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线圈骨架、线圈和磁轭;所述动铁心一端设有与所述操作机构配合连接的推杆,另一端设有定位盖板。

所述灭弧室包括一组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之间并彼此等间隔平行的多个灭弧栅片;

所述侧板和灭弧栅片铆接固定,所述侧板上设有为所述灭弧栅片排气用的排气口;

所述引弧板设置在所述灭弧室下方。

所述引弧板包括L极引弧板和N极引弧板;

所述L极引弧板的上端靠近L极动触头和L极静触头的接触端,所述L极引弧板的下端设置在所述L极灭弧室的下端;

所述N极引弧板的上端靠近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的接触端,所述N极引弧板的下端设置在所述N极灭弧室的下端。

所述L极灭弧室的体积大于所述N极灭弧室的体积,并且两者位置相互错开放置。

所述中盖两侧分别与所述L极侧盖和N极侧盖卡接,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左右对称的左凹腔、右凹腔。

所述断路器的L极设置在所述左凹腔内;

所述断路器的N极设置在所述右凹腔内。

所述L极排气口在所述中盖上,靠近所述L极灭弧室的下端;

所述N极排气口在所述中盖上,靠近所述N极灭弧室的下端。

所述推杆上套接有线圈弹簧,所述线圈弹簧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线圈骨架内腔的凸台和所述动铁心之间。

所述磁轭的纵截面为U型,其两侧设有同轴设置的半径一大一小的两个半圆孔;

所述推杆穿过半径小的所述半圆孔与所述操作机构相连,所述动铁心穿过半径大的所述半圆孔与所述定位盖板相连。

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柄、连杆、脱扣、触头支架和扣板;

所述触头支架上固定有与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头。

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在所述线圈的电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推杆与所述扣板配合相连,推动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

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在所述线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扣板分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分别对断路器的L极和N极进行灭弧,使断路器的L极和N极通断产生的电弧火花能及时迅速的熄灭,有效的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设有将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防止断路器的L极和N极相互干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外壳上分别设有L极和N极的排气口,有效的将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通过排气口排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漏电脱扣器不用设置静铁心,动铁芯由线圈骨架固定,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漏电脱扣器设有定位盖板,动铁心的位置可以通过定位盖板来调节并限制。使漏电脱扣器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的情况、增加其使用范围。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引弧板一端靠近动静触头接触端设置,另一端靠近灭弧室设置,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引弧能力和灭弧能力。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相互不对称设计,避免了N极灭弧室和电子线路板的位置冲突,断路器布局更加合理。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灭弧装置中L极灭弧室体积大于N极灭弧室体积,因为断路器的N极需要放置电子线路板,在断路器的N极安置体积较小的灭弧室更利于漏电断路器N级的空间布局。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分别设置在靠近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下端的位置,排气口设在靠近灭弧室下端能有效的对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进行散热,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中盖上,具有方便加工的优点。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磁轭为U型结构并且其两侧采用半圆孔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手柄、连杆、脱扣、触头支架和扣板,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的L极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的N极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室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盖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盖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脱扣器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轭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操作机构;3-电子线路板;4-L极灭弧室;5-N极灭弧室;6-L极侧盖;7-N极侧盖;8-中盖;9-L极排气口;10-N极排气口;11-动铁心;12-线圈骨架;13-线圈;14-磁轭;15-推杆;16-定位盖板;17-侧板;18-灭弧栅片;19-L极引弧板;20-N极引弧板;21-L极动触头;22-N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N极静触头;25-线圈弹簧;26-半圆孔;27-手柄;28-连杆;29-脱扣;30-触头支架;31-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独立权利要求1记载了一种漏电断路器,所述漏电断路器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电磁漏电系统、灭弧系统、触头系统、漏电脱扣器和电子线路板3,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和引弧板,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灭弧室包括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4和N极灭弧室5;所述L极灭弧室4和N极灭弧室5分别设置在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对引弧板引入的电弧进行灭弧工作;

上述漏电断路器,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分别对断路器的L极和N极进行灭弧,使断路器的L极和N极通断产生的电弧火花能及时迅速的熄灭,有效的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如图5、图6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L极侧盖6、N极侧盖7、以及在所述L极侧盖6与N极侧盖7之间,将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8;所述外壳1上设有L极排气口9和N极排气口10;

上述漏电断路器,设有将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防止断路器的L极和N极相互干扰。

外壳上分别设有L极和N极的排气口,有效的将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通过排气口排出。

如图7所示,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动铁心11,以及在所述动铁心11径向方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线圈骨架12、线圈13和磁轭14;所述动铁心11一端设有与所述操作机构2配合连接的推杆15,另一端设有定位盖板16。

上述漏电脱扣器不用设置静铁心,动铁芯由线圈骨架固定,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

并且漏电脱扣器设有定位盖板,动铁心的位置可以通过定位盖板来调节并限制。使漏电脱扣器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的情况、增加其使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灭弧室包括一组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17、设置在所述侧板17之间并彼此等间隔平行的多个灭弧栅片18;

所述侧板17和灭弧栅片18铆接固定,所述侧板17上设有为所述灭弧栅片18排气用的排气口;

所述引弧板设置在所述灭弧室下方。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引弧板包括L极引弧板19和N极引弧板20;

所述L极引弧板19的上端靠近L极动触头21和L极静触头23的接触端,所述L极引弧板19的下端设置在所述L极灭弧室4的下端;

所述N极引弧板20的上端靠近N极动触头22和N极静触头24的接触端,所述N极引弧板20的下端设置在所述N极灭弧室5的下端。

上述引弧板一端靠近动静触头接触端设置,另一端靠近灭弧室设置,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引弧能力和灭弧能力。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L极灭弧室4的体积大于所述N极灭弧室5的体积,并且两者位置相互错开放置。

上述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相互不对称设计,避免了N极灭弧室和电子线路板的位置冲突,断路器布局更加合理。

灭弧装置中L极灭弧室体积大于N极灭弧室体积,因为断路器的N极需要放置电子线路板,在断路器的N极安置体积较小的灭弧室更利于漏电断路器N级的空间布局。

具体地,所述中盖8两侧分别与所述L极侧盖6和N极侧盖7卡接,将所述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左右对称的左凹腔、右凹腔。

所述断路器的L极设置在所述左凹腔内;

所述断路器的N极设置在所述右凹腔内。

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L极排气口9在所述中盖8上,靠近所述L极灭弧室4的下端;

所述N极排气口10在所述中盖8上,靠近所述N极灭弧室5的下端。

上述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分别设置在靠近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下端的位置,排气口设在靠近灭弧室下端能有效的对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进行散热,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

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中盖上,具有方便加工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推杆15上套接有线圈弹簧25,所述线圈弹簧25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线圈骨架12内腔的凸台和所述动铁心11之间。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磁轭14的纵截面为U型,其两侧设有同轴设置的半径一大一小的两个半圆孔26;

所述推杆15穿过半径小的所述半圆孔26与所述操作机构2相连,所述动铁心11穿过半径大的所述半圆孔26与所述定位盖板16相连。

上述磁轭为U型结构并且其两侧采用半圆孔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柄27、连杆28、脱扣29、触头支架30和扣板31;

所述触头支架30上固定有与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头。

上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连杆、脱扣、触头支架和扣板,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

具体地,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11在所述线圈13的电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推杆15与所述扣板31配合相连,推动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

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11在所述线圈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扣板31分离。

实施例2

一种漏电断路器,所述漏电断路器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电磁漏电系统、灭弧系统、触头系统、漏电脱扣器和电子线路板3,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和引弧板,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灭弧室包括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4和N极灭弧室5;所述L极灭弧室4和N极灭弧室5分别设置在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对引弧板引入的电弧进行灭弧工作;

上述漏电断路器,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分别对断路器的L极和N极进行灭弧,使断路器的L极和N极通断产生的电弧火花能及时迅速的熄灭,有效的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如图5、图6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L极侧盖6、N极侧盖7、以及在所述L极侧盖6与N极侧盖7之间,将所述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8;所述外壳1上设有L极排气口9和N极排气口10;

上述漏电断路器,设有将断路器的L极和N极隔开的中盖,防止断路器的L极和N极相互干扰。

外壳上分别设有L极和N极的排气口,有效的将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通过排气口排出。

如图7所示,所述漏电脱扣器包括:动铁心11,以及在所述动铁心11径向方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线圈骨架12、线圈13和磁轭14;所述动铁心11一端设有与所述操作机构2配合连接的推杆15,另一端设有定位盖板16。

上述漏电脱扣器不用设置静铁心,动铁芯由线圈骨架固定,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

并且漏电脱扣器设有定位盖板,动铁心的位置可以通过定位盖板来调节并限制。使漏电脱扣器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的情况、增加其使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引弧板包括L极引弧板19和N极引弧板20;

所述L极引弧板19的上端靠近L极动触头21和L极静触头23的接触端,所述L极引弧板19的下端设置在所述L极灭弧室4的下端;

所述N极引弧板20的上端靠近N极动触头22和N极静触头24的接触端,所述N极引弧板20的下端设置在所述N极灭弧室5的下端。

上述引弧板一端靠近动静触头接触端设置,另一端靠近灭弧室设置,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引弧能力和灭弧能力。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L极灭弧室4的体积大于所述N极灭弧室5的体积,并且两者位置相互错开放置。

上述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相互不对称设计,避免了N极灭弧室和电子线路板的位置冲突,断路器布局更加合理。

灭弧装置中L极灭弧室体积大于N极灭弧室体积,因为断路器的N极需要放置电子线路板,在断路器的N极安置体积较小的灭弧室更利于漏电断路器N级的空间布局。

具体地,所述中盖8两侧分别与所述L极侧盖6和N极侧盖7卡接,将所述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左右对称的左凹腔、右凹腔。

所述断路器的L极设置在所述左凹腔内;

所述断路器的N极设置在所述右凹腔内。

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L极排气口9在所述中盖8上,靠近所述L极灭弧室4的下端;

所述N极排气口10在所述中盖8上,靠近所述N极灭弧室5的下端。

上述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分别设置在靠近L极灭弧室和N极灭弧室下端的位置,排气口设在靠近灭弧室下端能有效的对灭弧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进行散热,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

L极排气口和N极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中盖上,具有方便加工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推杆15上套接有线圈弹簧25,所述线圈弹簧25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线圈骨架12内腔的凸台和所述动铁心11之间。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柄27、连杆28、脱扣29、触头支架30和扣板31;

所述触头支架30上固定有与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头。

上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连杆、脱扣、触头支架和扣板,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

具体地,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11在所述线圈13的电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推杆15与所述扣板31配合相连,推动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

所述漏电脱扣器内的所述动铁心11在所述线圈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扣板31分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