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补强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67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按键补强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补强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的很多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朝着无边框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电子产品中的按键经常会因为占用侧边空间过大而影响电子产品的侧边厚度。目前,常规的按键设计是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壳体2上开槽,开槽内预留按键补强板1、钢板6和按键组件3的装配空间,具体如图1所示。但是,这样的按键设计存在以下弊端:按键装配完成后壳体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电子设备的无边框设计。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节省壳体定位空间的按键补强板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补强板及移动终端,节约了按键在壳体上的定位空间,从而实现了整机的无边框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按键补强板,该按键补强板包含:补强板本体以及与补强板本体垂直连接的定位板,其中,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板至少为1个。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壳体、按键组件、锅仔片以及柔性电路板,还包含如上所述的按键补强板,其中,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按键孔,壳体的底壁上设置定位柱;按键组件包含按键本体以及于按键本体上固定安装的导电基;按键本体位于按键孔内,按键孔至少为1个;锅仔片安装于柔性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固定于补强板本体上;导电基与锅仔片位置相对应,定位柱位于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按键补强板上设置与补强板本体垂直连接的定位板,这样按键补强板与按键组件能够紧凑的设置在壳体的一侧,使得按键在壳体上的定位空间有所降低,从而实现了整机的无边框设计。

另外,定位板为2个,且间隔设置于补强板本体上。间隔设置的2个定位板使得按键补强板在壳体上的定位更加稳定。

另外,按键孔为2个。这样就可以设置2个按键,实现至少两种按键功能,满足用户对按键数量的需求。

另外,壳体的底壁上设置用于限定补强板本体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至少为1块。第一限位块抵持按键补强板,能够抵挡外界对按键补强板的压力,从而避免了按键补强板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另外,第一限位块为3块,第一限位块间隔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块能够加强补强板和按键组件固定的稳定性。

另外,补强板本体通过背胶或者热熔的方式固定于壳体的底壁上。这样的固定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另外,按键组件还包含两端带有卡扣的固定架,按键本体、导电基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壳体的底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L形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壳体的侧壁面形成卡扣槽,卡扣卡合于卡扣槽内。通过设置L形第二限位块,这样按键组件与补强板就限制在两块L形第二限位块形成的空间内,使得按键组件、补强板以及壳体固定更加紧凑。另外,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合,可以实现按键组件的固定,提高了按键组件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壳体、按键组件及按键补强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按键补强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按键组件及按键补强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按键组件及按键补强板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按键补强板。如图2所示,该按键补强板包含:补强板本体11以及与补强板本体11垂直连接的定位板12,其中,定位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13,定位板12至少为1个。

需要说明的是,该按键补强板的定位板12可以为2个,且间隔设置于补强板本体11上。具体地说,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定位板12可实现按键补强板与壳体之间的定位,而2个定位板12可使得按键补强板在壳体上的定位更加准确。另外,定位板12也可以是3个或者是更多。本实施方式对定位板12的数量不进行限制,定位板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只要能实现按键补强板的定位,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孔13可以为1个。当然,定位孔13也可以是2个、3个或者更多,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按键补强板上设置与补强板本体垂直连接的定位板,这样按键补强板与按键组件能够紧凑的设置在靠近壳体的一侧,使得按键在壳体上的定位空间有所降低,从而实现了整机的无边框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包含:壳体2、按键组件(图中未标号)、锅仔片(图中未示出)、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键补强板1,其中,壳体2的侧壁上开设按键孔23,壳体2的底壁上设置定位柱24;按键组件包含按键本体31以及于按键本体31上固定安装的导电基32;按键本体31位于按键孔23内,按键孔23至少为1个;锅仔片安装于柔性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固定于补强板本体(图中未标号)上;导电基32与锅仔片位置相对应,定位柱24位于定位孔13内。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侧壁上的按键孔23可以为2个。具体地说,在实际的用户体验过程中,这样就可以设置2个按键,实现至少两种功能,例如,为了满足用户最基本需求,电子设备中一般会设置两个物理按键,一个是电源按键,用户可通过电源按键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开机或者是关机的操作;一个是音量按键,用户可通过音量按键来实现对接听来电等应用时音量的控制操作,这样就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的,壳体2侧壁上的按键孔23也可以为3个或者是更多,本实施方式对按键孔23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制,按键孔23的数量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壳体2的底壁上设置用于限定补强板本体的第一限位块25,第一限位块25至少为1块。具体地说,第一限位块25能够分散外界对按键本体31的压力,避免了按键补强板1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得按键补强板1和按键组件固定的更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块25可以为3块,且第一限位块25间隔设置于壳体2的底壁上。具体地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用户按压按键的力度较大,导致按键补强板1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这样会破坏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块25能够进一步增强按键补强板1在壳体2中的固定的强度,避免了按键补强板1因发生位置偏移对内部元器件造成的伤害。另外,第一限位块25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4个或者更多,本实施方式对第一限位块25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制。

作为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强板本体可以通过背胶或者热熔的方式固定于壳体2的底壁上。这样可实现按键补强板1与壳体2的固定,且背胶和热熔的固定方式简单、易于实现。但是,本实施方式对补强板本体与壳体2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补强板本体与壳体2的固定,均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按键组件还包含两端带有卡扣33的固定架(图中未标号),按键本体31、导电基32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壳体2的底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L形第二限位块26,第二限位块26与壳体2的侧壁面形成卡扣槽(图中未标号),卡扣33卡合于卡扣槽。具体地说,按键组件中固定架两端的卡扣33扣合于第二限位块26与壳体2的侧壁面形成的卡扣槽,这样就实现了按键组件的固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发生晃动或者跌落时,按键组件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按键组件的正常功能。另外,按键补强板1和按键组件放置于2个L形第二限位块26形成的空间内。这样按键补强板1、按键组件与壳体2可以固定的更紧凑,节省了整体的定位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将按键组件3安装与壳体2上的按键孔23中,然后将安装有锅仔片的按键补强板1紧挨着按键组件3装配,即完成按键的安装。其中,按键补强板1通过定位板12与定位柱24的配合实现与壳体2的固定。整体装配完成后的结构图可见图4。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说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但不以此为限,只要使用到该按键补强板,使得按键在壳体上的定位空间有所降低,实现了整机的无边框设计目的,这一类移动终端均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