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337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射背板,特别是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



背景技术:

背板位于光伏电池背面的最外层,是光伏电池组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封装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保证光伏电池不受到环境影响的作用,确保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

照射到光伏电池组件面板的光线大部分直达光伏电池表面被吸收利用,但也有部分光线照射到光伏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没有被有效利用。部分光伏组件背板上设有一层平面铝箔反光结构,但是其为正反射,直射到背板面上的高光强光线均被反射至光伏组件外部,造成了光能的浪费。

在公布号CN204315600U的专利文献中,背板表面设置了平行排列的条状反射结构,但其目的也是将入射光线反射到光伏组件外部空间,并没有将入射光线被电池片吸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包括基材层、氟层,所述氟层设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基材层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微结构反射层,所述微结构反射层位置对应设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所述微结构反射层包括微棱锥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涂覆在所述微棱锥层的表面,所述微棱锥层由复数个微棱锥紧密阵列,微棱锥底面设于所述基材层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光伏组件中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有微结构反射层,微棱锥层由复数个微棱锥紧密阵列,可以增加反射面的面积,改变入射光线角度,使反射出的光线到达电池片表面进行再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微棱锥优选为金字塔四棱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金字塔结构使入射光线向四个方向均匀反射至电池片表面,光线利用率高,同时结构也最具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金字塔四棱锥底边与光伏组件电池片主栅线方向成45°角度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使反射光线向四个方向发散,而不再反射到光伏组件中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金字塔四棱锥为多斜度结构,棱线的倾斜角由下往上依次变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降低了金字塔四棱锥的高度,节省空间,也增加了反射面积,提高光伏组件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金字塔四棱锥顶角角度为50°-75°。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提高反射面积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金字塔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0-50μ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模具制作能力的保证下,细化微结构,能更好地将反射光线再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反射层上表面设有厚保护层,所述基材层未设置微结构反射层的上表面设有薄保护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有效稳定微结构反射层形状构造,减少磨损,保证反射效果;表面形成与电池片组表面相匹配的形状,方便后续电池片组的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微棱锥层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胶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先制作与微棱锥层相对应的精密模具,然后使用UV固化技术生成微棱锥层,成型精密度高,且为一体化成型,保证微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为电镀铝合金。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得到的反射层成本低廉,反射效果好,耐腐蚀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厚保护层、薄保护层均为EVA热熔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成本低,保护反射微结构的同时,也方便后续与电池片的封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字塔四棱锥底边与光伏组件电池片主栅线方向成45°角度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金字塔四棱锥成多斜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表面设置薄、厚保护层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对应图5的一种反射背板中微结构反射层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含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基材层;2-微结构反射层;3-氟层;4-电池片;5-玻璃片;6-厚保护层;7-薄保护层;11-入射光线;12-反射光线;13-全反射光线;21-微棱锥层;22-反射层;41-电池片主栅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反射背板,包括基材层1、氟层3,氟层3设于基材层1下表面,基材层1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微结构反射层2,微结构反射层2位置对应设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4之间的间隙区域,微结构反射层2包括微棱锥层21、反射层22,反射层22涂覆在微棱锥层21的表面,微棱锥层21由复数个微棱锥紧密阵列,微棱锥底面设于基材层1表面上。

如图5、6所示,图5是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对应图5的一种反射背板中微结构反射层2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光伏组件中电池片4之间的间隙区域为微结构反射层2,对应电池片4为透明区域,未设置微结构反射层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光伏组件中电池片4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有微结构反射层2,微棱锥层21由复数个微棱锥紧密阵列,可以增加反射面的面积,改变入射光线角度,使反射出的光线到达电池片4表面进行再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更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目的,所述微棱锥优选为金字塔四棱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字塔结构使入射光线向四个方向均匀反射至电池片表面,光线利用率高,同时结构也最具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改善光线反射路径的目的,所述金字塔四棱锥底边与光伏组件电池片主栅线41方向成45°角度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光伏组件中电池片4之间的间隙区域的长度方向与电池片主栅线方向41相同或者垂直,金字塔四棱锥底边与之成45°角度设置,可以使反射光线向四个方向发散,而不再反射到光伏组件中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的微结构反射层2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所述金字塔四棱锥为多斜度结构,棱线的倾斜角由下往上依次变小,图中棱线的倾斜角α>β>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金字塔四棱锥的高度,节省空间,也增加了反射面积,提高光伏组件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提高微结构稳定性的目的,所述金字塔四棱锥顶角角度为50°-7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反射面积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细化微结构的目的,所述金字塔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0-50μ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模具制作能力的保证下,细化微结构,能更好地将反射光线再利用。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防止磨损的目的,微结构反射层2上表面设有厚保护层6,基材层1未设置微结构反射层的上表面设有薄保护层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稳定微结构形状构造,减少磨损,保证反射效果;反射背板表面形成与电池片组表面相匹配的形状,方便后续电池片组的封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制作稳定微棱锥层21的目的,所述微棱锥层21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胶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先制作与微棱锥层21相对应的精密模具,然后使用UV固化技术生成微棱锥层21,成型精密度高,且为一体化成型,保证微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反射层22成本低、效果好的目的,所述反射层22为电镀铝合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得到的反射层成本低廉,反射效果好,耐腐蚀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方便封装的目的,所述厚保护层6、薄保护层7均为EVA热熔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保护微结构反射层2的同时,也方便后续与电池片4的封装。

下面结合图7阐述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中反射光线的原理,本实用新型反射背板安装在电池片4下表面,微结构反射层2位于电池片之间的间隙区域,入射光线11(阳光)经玻璃片5入射到微结构反射层2表面,被反射改变路径成反射光线12,再经玻璃片5表面全反射改变路径成全反射光线13,最终到达电池片4,被吸收利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