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分线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092阅读:2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线分线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治具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排线分线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排线分线作业速度慢,尺寸不易控制,分线尺寸长短不一,操作人员易疲劳且品质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分线治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其包括座板、夹板装置、分线装置及压板,夹板装置包括上、下夹板及限位上、下夹板活动的滑轴,上、下夹板分别具有上、下凹陷部,上、下凹陷部为对应设置,分线装置包括上、下分线板,上分线板设在上凹陷部并具有凸部,下分线板设在下凹陷部并具有匹配于凸部的凹部,凸部形成有符合排线线芯数量的凸齿,凹部形成有符合凸齿数量的凹槽,凸齿与凹槽经夹板装置传动齿合或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上、下夹板分别在上、下凹陷部两侧设有定位孔,滑轴组装于定位孔,弹簧套装在滑轴上且处于上、下夹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下夹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座板上,压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夹板上并具有受力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实现高效、快捷制成且提升品质,避免人工疲乏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中提供了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座板10、夹板装置20、分线装置30及压板40,其中:夹板装置20包括上、下夹板21、22及限位上、下夹板21、22活动的滑轴23,上、下夹板21、22分别具有上、下凹陷部211、221,上、下凹陷部211、221为对应设置;分线装置30包括上、下分线板31、32,上分线板(冲模)31设在上凹陷部211中并具有凸部311,下分线板32(凹模)设在下凹陷部221中并具有匹配凸部311的凹部321,在本实施例中,凸部311形成有符合排线线芯数量的凸齿,凹部321形成有符合凸齿数量的凹槽,凸齿与凹槽经夹板装置20传动而齿合/脱离,以此实现高效、快捷及品质优良、避免疲乏的分线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夹板21、22分别在上、下凹陷部211、221两侧设有供滑轴23贯穿的定位孔(未标注),滑轴23组装于定位孔时,弹簧(未图示)套装在滑轴上且处于上、下夹板21、22之间,使之通过压力使上、下夹板21、22合拢后能够自动弹起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板21通过螺丝(未图示)固定在座板10上,压板40通过螺丝(未图示)固定在上夹板21上并具有受力部41,因此等构造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