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生产组装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080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便于生产组装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生产组装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3年12月,USB 3.0推广团队已经公布了下一代 USB Type-C 连接器的渲染图,随后在2014年8月开始已经准备好进行大规模量产。新版接口的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Type-C双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式解决了“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正反面随便插。同时与它配套使用的USB数据线也必须更细和更轻便。

目前USB Type-C 连接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上下两排端子、左右两锁勾、上下两接地弹片、绝缘前套、绝缘后座和屏蔽外壳等至少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均需要一套模具成型,因此,目前的USB Type-C 连接器至少需要六套模具完成生产组装,产品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组装Type-C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USB Type-C 连接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并且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生产组装Type-C连接器,包括有两绝缘体、两端子组以及一屏蔽外壳;该两绝缘体的结构相同并由同一套塑胶模具注塑成型,两绝缘体上下对称拼接固定在一起,两绝缘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插置腔;该两端子组的结构相同并由同一套端子模具冲压成型,两端子组彼此上下对称并分别与两绝缘体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端子组均包括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信号端子、两接地端子和一锁勾,两接地端子分别位于多个信号端子的两侧,锁勾与其中一接地端子一体成型连接,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和锁勾的前端均伸入插置腔内;该屏蔽外壳套设于两绝缘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体之前端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通槽,该接地端子具有依次前后连接的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该多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和接地端子的后接触部均位于通槽的下方,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前端均延伸出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埋于绝缘体中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体之前端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两通孔,两通孔分别位于绝缘体的两侧,该两接地端子的前接触部分别位于对应的通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勾的后端侧面凸设有接地凸点,该接地凸点凸出绝缘体的侧面并与屏蔽外壳的内壁紧配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勾与接地端子呈90度折弯连接,锁勾的前端呈拱形状,且锁勾的前端延伸出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埋于绝缘体中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均水平伸出绝缘体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绝缘体的后端之间夹设有电路板,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均与电路板焊接导通,且电路板的后侧设置有磁吸件,磁吸件凸出绝缘体的后端,该磁吸件上设置由多个连接端子,该多个连接端子均与电路板导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外壳为冲压件,且屏蔽外壳的结合线位于屏蔽外壳的一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固定柱和一固定孔,两绝缘体上的固定柱和固定孔彼此对应紧插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体的前端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部和定位凹槽,两绝缘体上的定位凸部和定位凹槽彼此对插配合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产品在生产组装时,只需一套模具制作端子组,一套模组制作绝缘体,一套模具制作屏蔽外壳,即三套模具即可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组装,使得产品的结构和制程有效简化,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稳定性更好,良率更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局部组装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体 11、通槽

12、通孔 13、固定柱

14、固定孔 15、定位凸部

16、定位凹槽 101、插置腔

20、端子组 21、信号端子

211、接触部 212、固定部

213、焊接部 22、接地端子

221、前接触部 222、后接触部

223、焊接部 23、锁勾

231、固定部 24、接地凸点

30、屏蔽外壳 31、结合线

40、电路板 50、磁吸件

60、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两绝缘体10、两端子组20以及一屏蔽外壳30。

该两绝缘体10的结构相同并由同一套塑胶模具注塑成型,两绝缘体10上下对称拼接固定在一起,两绝缘体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插置腔101。

该两端子组20的结构相同并由同一套端子模具冲压成型,两端子组20彼此上下对称并分别与两绝缘体1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端子组20均包括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信号端子21、两接地端子22和一锁勾23,两接地端子22分别位于多个信号端子21的两侧,锁勾23与其中一接地端子22一体成型连接,每一信号端子21的接触部211、接地端子22的接触部和锁勾23的前端均伸入插置腔101内,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22具有依次前后连接的前接触部221和后接触部222。

该屏蔽外壳30套设于两绝缘体10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外壳30为冲压件,且屏蔽外壳30的结合线31位于屏蔽外壳30的一侧面上,以使得屏蔽外壳30从而外表看上去类似拉伸件,外形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10之前端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通槽11,该多个信号端子21的接触部211和接地端子22的后接触部222均位于通槽11的下方,通槽11为接触部211和后接触部222提供弹性变形空间,且每一信号端子21的接触部211前端均延伸出有固定部212,该固定部212埋于绝缘体10中固定,以有效防止信号端子21发生翘起现象;以及,所述绝缘体10之前端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两通孔12,两通孔12分别位于绝缘体10的两侧,该两接地端子22的前接触部221分别位于对应的通孔12中,通孔12为前接触部221提供弹性变形空间;另外,所述锁勾23的后端侧面凸设有接地凸点24,该接地凸点24凸出绝缘体10的侧面并与屏蔽外壳30的内壁紧配接触,实现接地导通,所述锁勾23与接地端子22呈90度折弯连接,锁勾23的前端呈拱形状,且锁勾23的前端延伸出有固定部231,该固定部231埋于绝缘体10中固定,以有效增加插拔力。此外,所述信号端子21的焊接部213和接地端子22的焊接部223均水平伸出绝缘体10的后端,以便与外部焊接连接。

以及,所述绝缘体10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固定柱13和一固定孔14,两绝缘体10上的固定柱13和固定孔14彼此对应紧插装配,实现了两绝缘体10装配固定;并且,所述绝缘体10的前端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部15和定位凹槽16,两绝缘体10上的定位凸部15和定位凹槽16彼此对插配合定位,以实现更好定位,防止偏摆。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组装时,首先,利用端子模具冲压成型出端子组20,并利用冲压模具冲压成型出屏蔽外壳30;接着,将端子组20放入塑胶模具中成型绝缘体10,使得绝缘体10与端子组2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接着,将两绝缘体10上下对称拼接固定在一起,两绝缘体10上的端子组20也上下对称;最后,将屏蔽外壳30套设于两绝缘体10外即可。

请参照图8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绝缘体10的后端之间夹设有电路板40,信号端子21的焊接部213和接地端子22的焊接部223均与电路板40焊接导通,且电路板40的后侧设置有磁吸件50,磁吸件50凸出绝缘体10的后端,该磁吸件50上设置由多个连接端子60,该多个连接端子60均与电路板40导通连接。

本产品配合外部的磁吸座使用,使用时,磁吸件50嵌入外部磁吸座上并吸附连接,同时,连接端子60与磁吸座内的端子接触导通,实现了本产品与磁吸座的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本产品在生产组装时,只需一套模具制作端子组,一套模组制作绝缘体,一套模具制作屏蔽外壳,即三套模具即可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组装,使得产品的结构和制程有效简化,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稳定性更好,良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