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21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的安装部上结合有固定弹片的基部,并由基部上的变形部朝前方延伸有扣合部,以及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按压部,便可通过固定弹片的扣合部扣持于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以确保电连接器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一般用作电子信号与电源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主要供各种电子产品之间进行连接,以及确保信号可准确的传输,根据连接器应用的产品、频率、功率与应用的环境等不同而有各种的型式与类型,并可应用于如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如键盘、鼠标、喇叭、打印机等)、车上主机的接口设备(如车用计算机、音响、卫星导航等)、电信及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医疗器材等产品。

另外,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型态由桌面计算机发展成体积较小与携带方便的笔记本电脑,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且电子产品的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为了能够使各种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电子产品内部电路板上的电子零元件构造需更微小化且精密,整体的结构强度亦需要加强,以顺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然而,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趋向于微型化,使其内部可供置放电子装置(如硬盘、固态硬盘、光驱等)的空间亦趋于窄小,并造成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及连接器等皆需配合改变,才能够充分的应用计算机内部有限空间,所以为了这些接口设备的共通性、可支持设备的种类与数量等,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效能,便发展出具有SATA传输规格接口的连接器,或者是可针对服务器储存技术的SATAⅡ、SAS传输接口的连接器,使其数据储存与读取的速度可匹配处理器所能处理的速度。

但是,该SATA连接器的插头在插接于相同规格的插座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连接时,常会因计算机主机内部可供操作的空间有限,或者是插头插接后延伸出的缆线外露于车上主机、接口设备等,导致用户很容易拉扯到缆线而造成插头松动或脱落,且由于SATA连接器的插头外部没有设置可与插座配合支撑或固定的结构,也很容易造成插头插接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若是用户携带电子产品移动的过程中,或者是车辆在行进间受到震动的影响时,亦会因SATA连接器的插头无法有效的固定而容易使插头的插接更不稳定,甚至是造成电性连接中断或功能丧失,也不符合车用安全规范上的要求,此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欲研究改善与重新设计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座体的基座搭配端子组为符合SATA规格的插头,其中该基座顶部的安装部上结合有固定弹片的基部,并于基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及其朝前方延伸的悬空状扣合部,且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按压部,于使用时,便可下压于按压部以变形部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向上保持撑开状态,且待座体的基座插接于板端连接器的插座内,便可通过固定弹片的变形部所具的弹性恢复力使扣合部向下扣持于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作用,且可避免拉扯或外力的影响而造成插接不稳定或脱落,以确保电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后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进而达到定位牢固、不易脱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固定弹片较佳实施为由塑料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并利用塑料材质可易于成型出特定的形状,且固定弹片的基部后方处设有抵持块,使按压部下压时抵持于抵持块上,可防止因按压部过度下压造成变形部产生过度结构破坏或折断,并辅以变形部形成更可靠的支撑结构,固定弹片于实际的应用时,亦可由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并由基部后方中央处反向弯折出有变形部的弯折段,且按压部位于弯折段两侧处分别向外斜伸有弹臂,便可通过变形部的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强度与韧性,不易发生结构破坏或折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插接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于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基座;111-对接部;1111-插槽;112-导引柱;12-端子组;121-固定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13-安装部;131-嵌合块;1311-扣孔;132-限位槽;1321-逃孔;133-挡块;2-固定弹片;20-扣持空间;21-基部;210-开孔;211-卡制体;2111-凸齿;212-剖槽;213-抵持块;214-弹性扣片;22-变形部;221-支撑柱;222-弯折段;23-扣合部;230-孔洞;231-第一凸扣;2311-导引面;2312-阻挡面;232-定位扣点;24-按压部;240-操作空间;241-凹槽;242-弹臂;2421-斜伸段;2422-按压段;3-板端连接器;31-插座;310-共享空间;311-插接部;3111-舌板;312-滑移槽;313-定位槽;32-接点组;33-定位部;331-容置槽;332-第二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座体1及固定弹片2,其中:

该座体1具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前方处所设的对接部111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宽度的插槽1111,且对接部111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导引柱112,基座11的对接部111内为定位有端子组12两组多个导电端子的固定部121,并于固定部121前方处设有伸入于插槽1111内的弯折状接触部122,且固定部121后方处设有与缆线相连接的焊接部123(如图5所示)。

另外,基座11顶部前侧中央处设有安装部13所凸出于对接部111上表面的嵌合块131,并于安装部13后侧处朝前方剖设有延伸至嵌合块131内的限位槽132,且限位槽132左右两个侧壁面处横向剖设有贯穿嵌合块131而延伸至对接部111两外侧边的多个逃孔1321,再于嵌合块131后方处设有向上凸出于限位槽132左右两侧处的挡块133。

该固定弹片2在本实施例中为由塑料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并结合于安装部13上,固定弹片2为包括有嵌入于限位槽132内的基部21,并于基部21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卡制体211,且两个卡制体211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扣持于逃孔1321处的凸齿2111,再于两个卡制体211相对内侧处为由基部21前缘处向后剖设有可供卡制体211受到推顶的作用时增加其弹性恢复力的剖槽212,且基部21后方表面中央处设有抵持块213,基部21两侧靠近卡制体211后方处为分别设有变形部22所向上延伸的支撑柱221,并于两个支撑柱221顶部设有朝前方水平延伸的悬空状扣合部23,该扣合部23下表面中央处为设有第一凸扣231,并于第一凸扣231向后斜伸有扩张状的导引面2311,再向内转折出一阻挡面2312,且扣合部23与基部21之间形成有扣持空间20;另,扣合部23后侧处为向外延伸有悬空状的按压部24,并于按压部24上表面形成有凹槽241,且按压部24与基部21之间形成有操作空间240。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座体1为组构成符合SATA规格的插头,并搭配固定弹片2可应用于相同适配规格的板端连接器3上,其中该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一侧处为设有具共享空间310及至少两个宽度不同且呈倒L形状的舌板3111的插接部311,并于插接部311内的多个端子槽皆定位有外露于两个舌板3111底面处的接点组32(如图5所示),且插接部311的共享空间310两侧与上方壁面处分别设有多个滑移槽312及定位槽313,本实用新型中的板端连接器3与一般SATA规格的插座不同之处在于插座31顶部为设有定位部33前后贯通的凹陷状容置槽331,并于容置槽331前侧中央处设有第二凸扣332,亦可依实际的应用或需求变更定位部33结构设计,以供固定弹片2可利用扣合部23与板端连接器3的定位部33稳固的扣合定位,使座体1定位牢靠且不易脱落。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插接时的侧视剖面图、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立体外观图及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先将座体1的基座11对准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并使对接部111两侧处的导引柱112横向嵌入于插接部311的滑移槽312内,以及安装部13的嵌合块131嵌入于定位槽313内后,便可将插接部311的舌板3111分别插接于对接部111的插槽1111内,并由端子组12的接触部122分别抵触于接点组32上形成电性连接,且可通过安装部13的嵌合块131搭配插接部311的定位槽313结构设计,使座体1只能够正向的插入于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内,以防止反向插入时造成插接部311的舌板3111结构破坏,亦可避免端子组12引入负载电流或过电流所造成输出端电子元件短路或烧毁等现象。

座体1与板端连接器3于对接的过程中,可同时下压固定弹片2于按压部24的凹槽241处,其按压部24便会以变形部22的两个支撑柱221作为支点而朝操作空间240方向呈一旋动,并连动扣合部23向上保持撑开的状态,使扣合部23与基部21间所形成的扣持空间20间距变大,以利于将座体1的基座11横向插接于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内,并由扣合部23的第一凸扣231以导引面2311沿着定位部33的第二凸扣332向上位移,直到第一凸扣231越过第二凸扣332处后,便可通过变形部22所具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一凸扣231的阻挡面2312扣持于第二凸扣332上呈一定位,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作用,且可避免使用者不慎拉扯到缆线或外力震动的影响所造成插接不稳定或脱落,以确保座体1与板端连接器3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进而达到定位牢固、不易脱落的目的。

当使用者欲将座体1退出进行解除对接状态时,可再次下压于按压部24以变形部22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由按压部24底面处抵持于基部21的抵持块213上,使按压部24即可连动扣合部23向上保持最大的撑开状态,以及第一凸扣231脱离于定位部33的第二凸扣332的限制后,便可将座体1的基座11顺利的退出于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处,以完成对座体1进行拔出的动作。

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立体外观图及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实施例的图10、图12中,其与前述图2、图3、图6的差异在于座体1在安装部13的嵌合块131中央处为设有贯通至限位槽132内的扣孔1311,固定弹片2为由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以及具有良好的强度与韧性,并于基部21上设有开孔210,且开孔210前缘处朝后方斜伸有扣持于扣孔1311处的悬空状弹性扣片214,基部21后方中央处为设有变形部22所反向弯折出的弯折段222,其弯折段222末端朝前方延伸的扣合部23上表面左右两侧处利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孔洞230,并于孔洞230处皆形成有凸出于扣合部23下表面的定位扣点232,且扣合部23后侧处的按压部24为由弯折段222两侧处分别向外斜伸有弹臂242的斜伸段2421,再由两个斜伸段2421末端分别向下转折出一按压段2422。

当使用者下压于按压部24的两个弹臂242时,可以变形部22中央处的弯折段222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23向上保持撑开状态,以利于将座体1的基座11横向插接于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内,直到定位扣点232越过定位部33的第二凸扣332处后,便可将定位扣点232扣持于第二凸扣332上,以确保座体1与板端连接器3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此外,亦可再次下压于按压部24以变形部22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23向上保持撑开状态,且定位扣点232脱离于定位部33的第二凸扣332的限制,再将座体1退出于板端连接器3。

综上,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座体1的基座11搭配端子组12为符合SATA规格的插头,其中该基座11顶部的安装部13上结合有固定弹片2的基部21,并于基部2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22及其朝前方延伸的悬空状扣合部23,且扣合部23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悬空状的按压部24,便可下压于按压部24以变形部22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23向上保持撑开的状态,且待座体1的基座11插接于板端连接器3的插座31内,便可通过变形部22所具的弹性恢复力使扣合部23扣持于板端连接器3的定位部33上,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作用,以确保电连接器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