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2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器上的壳体作为机械结构,用于支撑连接器的电子器件(譬如:连接端子),并将电子器件保持在相应的位置,以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因而,相应的壳体是实现连接器电连接的重要基础。而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譬如同时安装较多数量的电子器件,或者安装到位的阻力较大时,就需要提供较大的安装力,才能够将相应的电子器件安装至相应的壳体上。此种情况下,如何便利地实现相应的组装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利于安装诸如连接端子的电子器件、且便利于运输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壳本体及预锁止挡件;所述预锁止挡件自所述壳本体沿连接器插入方向的横向连续延伸,并突出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及

拉杆,所述拉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所述拉杆具有锁止配合部;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可阻挡配合,以将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保持在预锁位置;

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解锁时,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壳本体可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锁止挡件为横向突出设置的凸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配合部为限位凹陷;

所述预锁止挡件可容置在所述限位凹陷内,以彼此阻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配合部包括至少两个止挡壁;

其中两个所述止挡壁间隔设置;

所述预锁止挡件可容置在所述两个止挡壁之间的间隔,以彼此阻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所述两个止挡壁分别垂直于所述拉杆的内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锁止挡件包括一对锁止面;

当所述拉杆转动至预锁位置时,所述一对锁止面分别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所述两个止挡壁阻挡配合,将所述拉杆保持在预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包括一对转动臂及连接臂;

所述一对转动臂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两个外侧壁上;

所述连接臂分别与所述一对转动臂连接,且可带动所述一对转动臂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锁止挡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壁上;

所述锁止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内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臂包括弹性形变结构;所述弹性形变结构可靠近、远离所述壳本体地设置;

在所述转动臂的所述弹性形变结构形变至远离所述壳本体时,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分离而解除预锁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臂的内侧壁上突出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朝向壳本体突出延伸,用于分离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在所述连接器插接方向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臂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通孔;

所述壳本体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突出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柱延伸至进入所述限位孔;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沿所述支撑柱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保持部及所述壳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两侧,分别与该转动臂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阻挡配合地设置;

所述转动臂绕所述支撑柱可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

所述上盖可在一预设位置阻挡所述拉杆继续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顶端可在一预设位置与所述连接臂阻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顶端突出设置有锁止止挡件;

所述连接臂的底端突出设置有止挡配合部;

所述锁止止挡件可与所述止挡配合部止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凸肋;

一对所述限位凸肋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锁止止挡件设置在所述一对限位凸肋之间;

所述止挡配合部可转动至所述一对限位凸肋之间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有止退部;

所述止退部可与所述连接臂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拉杆反向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固定插接在所述壳本体内。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连接器及对配连接器;

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壳体,所述对配壳体与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地组装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插接后,所述对配壳体延伸至并设置在所述拉杆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配壳体还包括解锁结构;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插接时,所述解锁结构驱使部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壳本体,并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分离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解锁结构为自所述对配壳体的外侧壁突出设置的突出部;

所述解锁结构与所述拉杆抵接配合,并将所述锁止配合部保持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分离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解锁结构为自所述对配壳体的外侧壁突出设置的突出部;

所述解锁结构具有大于所述预锁止挡件的突出高度;

所述解锁结构可与所述拉杆抵接设置,并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分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的内侧壁上突出设置有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壳本体突出延伸,并设置成可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相互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的内侧壁上突出设置有抵接部;

所述对配壳体的外侧壁上突出设置有解锁结构;

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解锁结构上,并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预锁止挡件彼此分离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对配连接端子,所述对配连接端子固定插接在所述对配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壳体组件采用拉杆,从而便利于借助杠杆原理实现省力地组装操作。拉杆与安装壳体可预锁配合,使得所述连接器壳体组件保持便利于终端用户操作的相对位置,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提升了整个组装环节的生产效率。优选地,安装壳体将可实现预锁的预锁止挡件设置在壳本体上,从而给密封部的设计预留了较大空间,便利于设计出光滑、平整的密封外周面,提升了密封防水性能。进一步地,终端用户只需要将以预锁状态组装一体的拉杆与安装壳组装至对配壳体上,即能够使得拉杆上的锁止配合部与安装壳体上的预锁止挡件分离而解除预锁,进而使得拉杆能够相对于安装壳体发生转动,以实现对相应的连接端子的组装。通过设置对配壳体提供相应的止挡,为拉杆转动至终锁位置(此时,连接端子安装到位)提供反馈,并阻止拉杆转动幅度过大,以避免诸如拉杆脱离安装壳体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安装壳体在示出其顶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安装壳体在示出其底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拉杆在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拉杆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拉杆的转动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转动臂上的安装缺口与支撑柱的保持部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转动臂上的安装缺口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转动臂的安装缺口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拉杆的安装缺口与安装壳体的保持部正对、重合而组装成连接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连接器中的拉杆转动至预锁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连接器在安装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上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连接器自一个转动臂向另一个转动臂的投影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16为图14的连接器中的拉杆转动至与上盖终锁阻挡配合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2的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组装成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的连接器组件的右视图。图中,连接器插接至对配连接器上,且对配壳体的解锁结构未与拉杆的抵接部解锁接触。

图20为图19中的解锁结构与抵接部抵接,使得拉杆的锁止配合部与安装壳体的预锁止挡件分离而实现解锁。

图21为图20的拉杆自预锁位置转动,且未到达终锁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拉杆转动至与上盖终锁配合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连接器组件示出了上盖顶端的示意图。图中,拉杆转动至与上盖终锁阻挡配合。

图24为图23的连接器组件沿E-E线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3的连接器组件沿F-F线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5的连接器组件在M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1。所述连接器101包括安装壳体10及拉杆30。所述拉杆30与所述安装壳体10预锁配合,以预组装一体,以便利于运输。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10解锁时,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10可转动地设置,从而实现省力地安装相应的电子部件,譬如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安装壳体10包括壳本体11及预锁止挡件13。所述壳本体11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述壳本体11可以承载相应电子元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11大致为矩形立方体。所述壳本体11具有一对外侧壁112。

所述预锁止挡件13用于与所述拉杆30预锁配合,使得所述拉杆30不能继续向前或向后转动。所述预锁止挡件13突出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2上。所述预锁止挡件13的数量及分布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锁止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预锁止挡件13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外侧壁112上,并且分布在呈一个矩形。该四个所述预锁止挡件13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2的两端部。所述预锁止挡件13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实现预锁配合,即阻挡配合即可。譬如,所述预锁止挡件13可以任意凹陷结构或任意突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锁止挡件13为凸台。为了增强预锁阻挡性能,所述预锁止挡件13具有一对上下设置的止挡面1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锁止挡件13作为前进止挡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进止挡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对所述拉杆10在前进方向上的阻挡。所述前进止挡件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拉杆30阻挡配合,以阻止下述安装缺口314转动至与所述保持部155正对设置即可。譬如,所述前进止挡件可以仅为凸台、凸柱、横杆等结构。在安装缺口314为多个时,所述前进止挡件设置在自所述保持部155与一个安装缺口314正对的位置到达该保持部155与下一个安装缺口314正对的位置之前的路径上。

为了进一步便利组装及提升通用性能,所述前进止挡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也即是,根据是否需要阻挡限位、调整阻挡限位的具体位置(对应为转动角度大小)的考虑,相应地拆卸或安装所述前进止挡件,或将所述前进止挡件安装至所述壳本体11上的不同位置。

为了便利于实现转动,所述安装壳体10还包括支撑柱151。所述支撑柱151用作所述拉杆30在转动时的支撑及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柱151突出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具体地,所述支撑柱151突出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2上。两个所述支撑柱151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外侧壁112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述支撑柱151大致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所述支撑柱151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供所述拉杆30实现相应的转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转动时的摩擦阻力,所述支撑柱151大致为圆柱状。所述支撑柱151突出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2上。

为了增强对所述拉杆30的轴向限位保持性能,所述支撑柱151上设置有保持部155。所述保持部155沿所述支撑柱151的径向突出设置在该支撑柱151的上,以避免所述拉杆30自所述支撑柱151上滑脱,而将所述拉杆30保持在所述支撑柱151上。更具体地,所述保持部155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51的外周壁上。所述保持部155的数量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支撑柱151上的所述保持部155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兼顾转动角度范围及保持较强的保持力,所述保持部155为三个。为了受力均衡及便利于组装,三个所述保持部115之间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支撑柱151与所述保持部155可以构造成限位轴。

为了提升相应部分的密封防水性能,所述安装壳体10还包括密封部17。所述密封部17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的底端。所述密封部17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相应的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17大致为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块。所述密封部17具有密封外周面172。所述密封外周面172用于实现密封防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外周面172大致呈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环的外侧表面。所述安装壳体10将可实现预锁的所述预锁止挡件13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从而给所述密封部17的设计预留了较大空间,便利于设计出光滑、平整的所述密封外周面172,提升了密封防水性能。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所述密封外周面172的密封防水性能,所述连接器101还包括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密封部17上,并与所述密封外周面172密封接触。所述密封圈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对相应密封外周面172的密封即可。所述密封圈可以为抵接在外周面上的橡胶圈。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拉杆30用作杠杆(英文名称:lever),以提供较大的力,从而能够一次性安装较多或者安装需要较大安装力的连接端子。所述拉杆30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0上。所述拉杆30设置有锁止配合部32。所述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预锁止挡件13阻挡配合,从而将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10保持在预锁位置。所述锁止配合部32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预锁止挡件13在预锁位置阻挡配合即可。所述锁止配合部32可以为用于容置凸台状的所预锁止挡件13的限位凹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配合部32包括至少两个止挡壁321。其中两个所述止挡壁321设置在所述拉杆30的转动路径上,并且彼此间隔设置。当所述拉杆30容置在两个所述止挡壁321之间时,该两个所述止挡壁321阻止所述拉杆30逆时针转动及顺时针转动。

所述锁止配合部32的具体设置位置及分布只要能够满足与对应的所述预锁止挡件13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配合部32设置在下述转动臂31的内侧壁311上。

所述拉杆30只要设置有所述锁止配合部32以与对应所述预锁止挡件13在预锁位置预锁阻挡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转动及提升稳定性能,所述拉杆30包括一对转动臂31及连接臂33。所述连接臂33分别与所述一对转动臂33连接。所述转动臂31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所述转动臂31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2上。

为了便利于实现所述拉杆30的预锁及解锁状态的转换,所述转动臂3包括弹性形变结构3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形变结构315为支撑所述锁止配合部32的弹性臂。也即是,所述转动臂31在一定幅度范围内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具体地,所述转动臂31的弹性形变的范围只要能够受到外力时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预锁止挡件13分离而解锁即可。相应地,所述弹性臂31在自由状态时,所述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预锁止挡件13预锁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臂31可弹性形变至靠近、远离所述外侧壁112地设置。相应地,一对所述转动臂31可靠近、远离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30为注塑件。相应地,所述转动臂31为注塑件,从而提供相应的弹性形变能力。当然,所述转动臂31也可以采用金属,甚至木材、竹子纤维等材料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臂31设置有限位孔312。所述转动臂31通过所述限位孔312套设在所述支撑柱151上。所述限位孔312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使得所述支撑柱151能够发生转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312为圆孔。

为了便利于所述保持部155组装到位,所述限位孔312的孔壁上设置有安装缺口314。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限位孔312连通。所述安装缺口314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容纳所述保持部155通过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缺口314的形状与所述保持部155相同,且具有基本相当的尺寸。

为了能够方便、快捷地使得所述拉杆30解除预锁以便利于与下述对配壳体50组装配合,所述拉杆30还包括抵接部35。所述抵接部35突出设置在所述转动臂31的内侧壁311上。所述抵接部35用于与下述对配壳体50抵接配合,从而使得所述转动臂30形变,进而使得所述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预锁止挡件13分离而解除预锁状态。所述抵接部35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譬如凸台或凸肋。

为了增强所述拉杆30与对配连接器102稳固保持一体的性能,所述拉杆30上设置有引导槽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38设置在一对所述转动臂31。在本实施例种,所述引导槽38为通槽。所述引导槽38为匹配拉杆30的转动轨迹的弧形槽。所述引导槽38用于与下述对配壳体50的限位柱57及阻挡部58配合。

所述连接臂33用于连接所述转动臂31,并可提供驱动所述拉杆30转动的外力的着力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33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转动臂31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臂33大致呈板状。所述连接臂33延伸至与一对所述转动臂31垂直。也即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30大致呈U字型。

所述拉杆30在转动至终锁位置时,可以以任意形式及任意部位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壳体10阻挡配合,从而停止继续转动。所述连接臂33可以与下述上盖60的顶端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33的底端突出设置有止挡配合部332。所述止挡配合部332可与下述上盖60的锁止止挡件62阻挡配合,从而阻止所述拉杆30在到达终锁位置时继续转动。所述止挡配合部332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配合部332大致呈矩形凸块状。两个所述止挡配合部332间隔设置,从而能够提供稳定、均衡的阻挡。为了提升所述拉杆30沿所述支撑柱151的轴向上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阻挡配合部332可转动至容置在下述两个限位凸肋64之间。

为了增强机械强度、精简制造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30为一体件。更具体地,所述拉杆30为注塑件。

图6示出了所述转动臂33的所述限位孔312及所述安装缺口314。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安装缺口314设置在所述限位孔312的孔壁上,并与所述限位孔312连通。相应地,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限位孔312为圆孔。为了便利于组装及提供对所述支撑柱151均衡的保持力,三个所述安装缺口314均匀、等间距设置。因而,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图7及下图10示出了所述支撑柱151延伸至所述限位孔312内,且三个所述保持部155与三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一一对应正对设置。相应地,在所述支撑柱151转动一个圆周(360°角)的范围内,所述保持部155三次与所述安装缺口314一一对应正对。

作为图6的变形,图8示出了所述转动臂33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为了便利于组装,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均匀、等间距设置。因此,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之间的夹角为180°。相应地,在所述支撑柱151转动一个圆周(360°角)的范围内,所述保持部155两次与所述安装缺口314一一对应正对。

作为图6的另一个变形,图9示出了所述转动臂33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为了便利于组装,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均匀、等间距设置。因此,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之间的夹角α2为90°。相应地,在所述支撑柱151转动一个圆周(360°角)的范围内,所述保持部155四次与所述安装缺口314一一对应正对设置。

相应地,在所述安装缺口314仅为一个时,相应地,在所述支撑柱151转动一个圆周(360°角)的范围内,所述保持部155一次与所述安装缺口314一一对应正对。

图10示出了拉杆30安装至安装壳体10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所述拉杆30安装至所述安装壳体10上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中,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支撑柱151延伸至所述拉杆30的所述限位孔312内。同时,所述拉杆30的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保持部155对应正对设置,从而将所述拉杆30预组装在所述安装壳体10上。此时,所述拉杆30的一个基准平面318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端的夹角为β1。也即是,所述拉杆3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1。

图11则示出了拉杆30转动与安装壳体10预锁保持,从而便利于出货、运输等。图11示出了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10保持在预锁位置。如图中示出将所述拉杆30顺时针转动,使得所述拉杆30的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预锁止挡件13阻挡配合,从而将所述拉杆30保持在预锁位置。同时,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错位设置,从而彼此沿所述支撑柱151的轴向阻挡配合,阻挡所述转动臂31自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两侧壁分离。此时,所述拉杆30的一个基准平面318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端的夹角为β2。为了提升对所述拉杆30的轴向保持性能以避免自所述安装壳体10脱离,所述拉杆30自图17的位置转动至图11的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始终错位设置而保持轴向阻挡配合。图11中的虚线L1与虚线L2之间的夹角为α,即为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缺口314之间的夹角。所述拉杆30的基准平面318顺时针转动至所述虚线L1的位置时,所述拉杆30的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保持部155一一对应正对设置。由此可知,图11示出的所述拉杆30所处的预锁位置还没有到达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一一对应正对的位置。此时,所述拉杆30逆时针转动。图11中示出了所述拉杆30转动至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端夹角为β1时的状态。即,所述拉杆30的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保持部155对应正对设置的位置。

由此可以得出,所述安装缺口314及对应的所述保持部155数量越多时,所述保持部155对所述转动臂31的保持力越大,稳定性越强。所述安装缺口314及对应的所述保持部155数量越少时,在所述支撑柱151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一个圆周(360°角)的范围内,所述保持部155与所述安装缺口314发生正对的次数越少,所述转动臂31脱离所述支撑柱151的风险越小。相应地,只要所述拉杆30在相邻两次的所述保持部155与所述安装缺口314正对时的位置(对应转动角度范围小于α)之间转动,则所述保持部155与所述安装缺口314始终错位设置而始终保持轴向阻挡配合。

所述连接器101还包括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端子的具体规格、种类及数量只要符合相应的电连接需要即可。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插设在所述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上设置有供容纳所述连接端子的插接孔。为了便利于实现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的顶端连接有导线(图中未示出)。下述上盖60用于约束导线的同一甩线延伸方向。也即是,所述上盖60为导线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插设至所述安装壳体10的底部,用于与对配连接器102电连接。相对应地,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导线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引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作为实施例一的一个变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又一种连接器103。所述连接器103包括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器101及上盖60。

请一并参阅图13,所述上盖60的顶端60a设置有锁止止挡件62。所述锁止止挡件62可以为任意与止挡配合部332阻挡配合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止挡件62大致呈凸台状。两个所述锁止止挡件62沿所述支撑柱15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止挡配合部332阻挡配合。具体地,所述锁止止挡件62设置在下述一对限位凸肋64之间。更具体地,所述锁止止挡件62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凸肋64连接。所述上盖6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端10b上,并且围成相应的容置导线及连接端子的容置腔(图中未标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止挡件62作为后退止挡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后退止挡件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拉杆30阻挡配合,以阻挡所述安装缺口314转动至与所述保持部155正对设置即可。譬如,所述后退止挡件可以仅为凸台、凸柱、横杆等可实现阻挡的结构。在安装缺口314为多个时,所述后退止挡件设置在自所述保持部155与一个安装缺口314正对的位置到达该保持部155与上一个安装缺口314正对的位置之前的路径上。

为了进一步便利组装及提升通用性能,所述后退止挡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退止挡件通过所述上盖60整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而实现可拆卸地设置。也即是,根据是否需要阻挡限位、调整阻挡限位的具体位置(对应为转动角度大小)的考虑,相应地拆卸或安装所述后退止挡件,或将所述后退止挡件安装至所述壳本体11上的不同位置。

为了在沿所述支撑柱151的轴向上对所述拉杆30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上盖60的顶端60a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肋64。所述一对限位凸肋64沿所述支撑柱15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保持对止挡配合部332的轴向限位。

通过在所述上盖60提供相应的止挡,为所述拉杆转30动至终锁位置(此时,连接端子安装到位,即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上盖60的顶端60a到达某一预设位置)提供反馈,并阻止所述拉杆30转动幅度过大,以避免诸如所述拉杆30脱离所述安装壳体10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在终锁位置稳固地保持所述拉杆30,所述上盖60的顶端60a上设置有止退部68。所述止退部68设置成与所述拉杆30在终锁位置可阻挡配合,以阻止拉杆30往回转动。也即是,所述止退部68阻止拉杆30如图中顺时针转动至初始位置。所述止退部68可以为卡扣,即止退卡扣。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退部68与所述连接臂33可阻挡配合。

图14及图15示出了所述拉杆30与所述安装本体10预锁配合位置时,所述上盖60可以便利地安装至所述安装本体10的顶盖。图15中,所述拉杆30的转动臂31和/或所述抵接部35与所述壳本体10的侧壁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容置下述对配壳体50。图16为图14中的所述拉杆30可以转动至与所述上盖60终锁阻挡配合。也即是,所述上盖60可在某一预设的终锁位置阻止所述拉杆30继续转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又一种连接器组件104。所述连接器组件104包括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连接器102及对配连接器102。

所述对配连接器102包括对配壳体50。所述对配壳体50与所述安装壳体10可拆卸地对配组装一体。

请一并参阅图18,所述对配壳体50用于设置相应的电子器件,譬如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对配壳体50可以以满足相应组装需要的任意方式与所述安装壳体10对配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壳体50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壳体10。具体地,速所述对配壳体50具有容腔52。所述安装壳体10的底端10a容置在所述容腔52内。

所述对配壳体50的外侧壁51上突出设置有解锁结构55。所述解锁结构55与所述拉杆30的所述抵接部35抵接配合,从而使得转动臂31发生形变而解除预锁(在下述图15得以示出)。所述解锁结构55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结构55为凸台状。

所述对配壳体50的外侧壁51上突出设置有限位柱57。所述限位柱57插设至拉杆30的引导槽38内,以限定所述引导槽38的转动路径。为了增强对拉30的保持稳固性能,所述限位柱57设置有阻挡部58。所述阻挡部58沿所述限位柱57的径向延伸设置,并可与所述拉杆30的转动臂31阻挡配合。

所述对配连接器102还包括对配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器101与所述对配连接器102对配组装一体,并处于终锁状态时,所述对配连接端子可以与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对配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对配壳体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对配壳体50围成的容腔(图中未标号)内。

所述连接器组件104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已经在前述内容中进行了描述。下面具体说明各个部件的组装及在各个相应位置时的相应关系:

图19至图21示出了所述安装壳体10安装至所述对配壳体50上,并使得所述拉杆30解除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预锁,从而使得所述拉杆30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10可逆时针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30的所述抵接部35与所述对配壳体50的所述解锁结构55抵接配合,使得所述转动臂31如图15的向左右两侧扩张,最终使得所述拉杆30的所述锁止配合部32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所述预锁止挡件13分离。图21示出了所述拉杆30自预锁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并为到达终锁位置。

图22至图26示出了所述上盖60与所述拉杆30阻挡配合,而使得所述拉杆30保持在终锁位置。此时,所述拉杆30解除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预锁,并转动至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端之间的夹角为β3。同时,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错位设置。为了提升对所述拉杆30的轴向保持性能以避免自所述安装壳体10脱离,所述拉杆30自图19的位置转动至图20的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始终错位设置而保持轴向阻挡配合。图中示出的所述拉杆30所处的终锁位置还没有到达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保持部155一一对应正对的位置。特别地,在图26中,所述拉杆30达到终锁位置时,所述连接臂33在转动路径上分别受到所述上盖60的锁止止挡件62和所述止退部68阻挡配合,从而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终锁锁止位置。

所述拉杆30在转动至终锁位置时,将所述连接端子与安装到位至与对配端子电连接地设置。具体地,所述拉杆60驱使所述安装壳体10下压至插设在所述对配壳体50。所述安装壳体10与所述对配壳体50组装到位时,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

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预锁”位置还没到达“所述安装缺口314与下一个所述保持部155正对设置”的位置。相应地,“终锁”位置还没到达“所述安装缺口314与上一个所述保持部155正对设置”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拉杆30与所述安装壳体10为相对转动。相应地,所述拉杆30上的所述安装缺口314与所述安装壳体10上的所述保持部155也为相对转动。另外,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锁止位置”即“终锁位置”。

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进方向”、“正向转动方向”则为如图示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后退方向”、“逆向转动方向”、“反转方向”则为如图示中的逆时针转动方向。另外,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插接方向”、“纵向”即为如图10示出的上下方向。相应地,“横向”即为如图15的左右方向。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与“下”、“底”与“顶”、“左”与“右”、“前”与“后”、“一端”与“另一端”、“内”与“外”等均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不限定其具体应用场合及权利保护范围。在具体应用场合发生变化时,其具体的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