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12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



背景技术:

冬季严寒,许多施工人员在敷设安装电线电缆的时候会发现,平时质量良好的电线电缆产品,经常会出现一些线体发硬、绝缘外皮脱落受损等现象,在铺设过程中,线体发硬容易产生绝缘皮外层破损,直接影响电线寿命和用电安全。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自带加热保温型电力电缆(CN201620124358.X),包括圆柱形的导体,导体外绕包保温碳纤维丝为保温层,在保温层外包覆TPU弹性体绝缘构成绝缘线芯的绝缘层,四根绝缘线芯四周排列成缆,四根绝缘缆芯中间设有一根发热电阻条,成缆外设置改性聚氨酯弹性体形成的外护套。本电力电缆防潮防湿、防腐、耐低温、耐应力开裂等特性。广泛应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

现有的发热电缆通常都是通电发热,解决了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因寒冷出现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铺设过程中因严寒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为应对严寒对电缆产生的损害,在线芯外层设置保温层、电发热层和自发热层,电发热层中设置有若干根发热导线,在温度较低时通电发电,自发热层采用物理发热原理短时间内发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其包括,铜质线芯1、绝缘层2、填充物3、屏蔽层4、保温层5、电发热层6、发热导线7、护套层8、自发热层9、发热胶囊10、空气隔离层11。

所述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包括若干个铜质线芯1,所述铜质线芯1外侧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与屏蔽层4之间设置有填充物3,所述屏蔽层4外侧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5外侧设置有电发热层6,所述电发热层6中设置有若干根发热导线7,所述电发热层6外侧设置有护套层8,所述护套层8外侧设置有自发热层9,所述自发热层9内部设置有若干发热胶囊10,所述自发热层9外侧设置有空气隔离层11,所述发热胶囊10内部设置有发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3为阻燃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4为铜线编织的铜网。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5为玻璃纤维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发热导线7为碳纤维发热线。

优选地,所述所述发热胶囊10内部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发热材料为铁粉、活性碳粉和蛭石粉按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自发热电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可控;设置两层发热层和一层保温层,保温效果好,适应高寒地区;电发热层可根据季节进行通电使用,节能;自发热层采用某些金属氧化发热的原理,可提供电缆铺设过程中短时间发热,减少电缆铺设过程中因严寒造成的电缆外层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铜质线芯、2-绝缘层、3-填充物、4-屏蔽层、5-保温层、6-电发热层、7-发热导线、8-护套层、9-自发热层、10-发热胶囊、11-空气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从内到外,依次为铜质线芯1、绝缘层2、填充物3、屏蔽层4、保温层5、电发热层6、护套层8、自发热层9空气隔离层11。

所述低温环境专用自加热电缆包括若干个铜质线芯1,所述铜质线芯1外侧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与屏蔽层4之间设置有填充物3,所述屏蔽层4外侧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5外侧设置有电发热层6,所述电发热层6中设置有若干根发热导线7,所述电发热层6外侧设置有护套层8,所述护套层8外侧设置有自发热层9,所述自发热层9内部设置有若干发热胶囊10,所述自发热层9外侧设置有空气隔离层11,所述发热胶囊10内部设置有发热材料。

工作原理

电发热层6发热时间可控,根据温度情况选择是否给发热导线7通电,通电后发热导线7发热,发热温度由发热导线的数量和通电电流的大小决定;自发热层9提供电缆铺设这个阶段中的短时间发热,在施工中,分段去除空气隔离层11,去除后,空气进入发热胶囊10中,发热胶囊10开始发热,发热量由发热材料的配方和自发热层9的材料的透气性决定。

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具体来说是指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