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934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尤其涉及抑制操作部的晃动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开关装置,存在抑制操作部的晃动的开关装置。作为这样的以往的开关装置,已知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作装置900。使用图12对操作装置900进行说明。

操作装置900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具有基座911和罩913的壳体901中收纳固定开关主体902,在该壳体901中收纳用于对开关主体902进行操作的操作杆903,在该操作杆903的一端侧形成有轴部930。另外,在该操作杆903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按钮部932,其经由罩913的孔914向罩913外突出;和操作部931,其与开关主体902抵接而操作开关主体902。另外,在设置于基座911侧的支承台905与设置于罩913侧的支承台904之间形成有轴承部945,由该轴承部945将轴部930夹持为旋转自如。而且,将罩913侧的支承台904的根部分设为壁厚比罩913的其他部分的壁厚薄的薄壁部941。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罩913的形状精度以及组装精度产生了偏差,该偏差也被薄壁部941吸收,因此操作杆903的晃动得到抑制,其结果是,起到操作杆903顺畅地动作这一效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257532号公报

然而,在如操作装置900这样的开关装置中,使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罩913的支承台904的根部分形成为壁厚薄的薄壁部941,因此若较强的力作用于操作杆903、操作杆903的附近的罩913,则该薄壁部941有可能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较强的力作用于操作部、操作部的附近也不容易破损的开关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凹状的轴承部;驱动构件,其具有配置于所述轴承部的轴部而能够进行转动动作;开关,其被所述驱动构件驱动;以及盖构件,其具有被设置为推压所述轴部的上部的推压部,且所述盖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开关装置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盖构件具有:操作部,其与所述驱动构件对置配置以能够按压该驱动构件,并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和基部,其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操作部一体化,所述推压部与所述基部一体化,并且该推压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由于由弹性材料形成推压轴部的推压部,因此推压部能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得即使较强的力作用于该推压部施加也不容易破损。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推压部与所述操作部形成为一体。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由于推压部与操作部形成为一体,因此容易处理。另外,推压部不会脱落,因此不会产生由驱动构件引起的操作不良。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推压部设置于沿着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分开的多个部位。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由于推压轴部的推压部设置于多个部位,因此能够使驱动构件的转动动作稳定。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推压部的两侧以相邻的方式设置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所述推压部从所述限制部向所述轴部侧突出,并且与所述轴部抵接。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在推压部因轴部而弹性变形时,在其两侧存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因此能够适当地推压轴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驱动构件是以所述轴线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形状,所述推压部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推压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推压部之间的第二推压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分开的多个部位卡合。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壳体与基部在多个部位卡合,因此即使在驱动构件的端部被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驱动开关。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盖构件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第二推压部之间的位置具有多个卡合部,通过所述卡合部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卡合。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第二推压部位于卡合部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推压与之对置的轴部,能够防止晃动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驱动构件上,在与所述轴部对置的一侧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操作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驱动构件被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抵接部相接。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在驱动构件恢复时突出部与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抵接部抵接,因此能够减小抵接时的声音。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驱动构件是以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形状,在所述操作部以沿着所述驱动构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该驱动构件的上表面对置的按压突部,所述按压突部分割为多个而间歇地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按压突部间歇地设置,因此在对操作部进行按压操作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的独立性提高。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从开关得到的喀哒触感等触感传递给操作者。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操作部通过双色成形而与所述基部一体化。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能够通过双色成形而可靠地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与基部一体化,因此即使操作部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防止操作部从基部脱落。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夹持有环状的密封构件。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由于在基部与壳体之间存在密封构件,因此能够实现壳体内的防水。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由弹性材料形成推压轴部的推压部,因此推压部能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得即使较强的力施加于该推压部也不容易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开关装置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4是表示壳体的构造及其内侧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驱动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盖构件的操作部和基部各自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操作部和基部成形为一体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盖构件中的第一推压部与第二推压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组合有驱动构件和盖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开关装置的动作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开关装置的动作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现有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开关;5a开关壳体;5b橡胶杯形件;5c滑动部;7密封构件;10盖构件;11基部;11a设备安装臂部;11b卡合部;11c凹部;11d凸缘部;11e框体部;11f凹部;11g凹部;13推压部;13a第一推压部;13b第二推压部;14限制部;15操作部;15a抵接部;15b按压突部;17凸部;20驱动构件;21轴部;23突出部;25驱动构件主体;27按压部;30壳体;30a轴承部;30b安装凸部;30c插头部;30d台阶部;30e槽部;35基板;37连接端子;100开关装置;l1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开关装置100的实施方式。开关装置100例如用作安装于车辆的后门、各装置等的开关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用途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若无特别说明,则将各附图的x1侧设为右侧、将x2侧设为左侧、将y1侧设为后侧、将y2侧设为近前侧、将z1侧设为上侧、将z2侧设为下侧而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4来说明开关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构成开关装置100的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3的(a)是开关装置100的俯视图,图3的(b)是开关装置100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壳体30的构造及其内侧的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含操作部15和基部11而成的盖构件10、驱动构件20、密封构件7、开关5、基板35、连接端子37以及壳体30。

如图2、图3的(a)、图3的(b)所示,开关装置100形成为在壳体30的上侧安装有盖构件10且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盖构件10通过基部11与操作部15成形为一体而构成。基部1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操作部15位于该基部11的上部。如图3的(b)所示,操作部15形成为其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上方向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盖构件10的由基部11与操作部15成形为一体的构造。

如图4所示,壳体30也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壳体30的形状形成得比盖构件10的基部11的形状小。前述的盖构件10固定于壳体30。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壳体3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外形的四方的壁的上端,设置有图1所示的槽部30e。该槽部30e形成为环状。

如图2所示,盖构件10的基部11具有由贯通孔构成的多个卡合部11b,另外,如图4所示,壳体30具有多个安装凸部30b。如图2所示,盖构件10与壳体30通过卡合部11b与安装凸部30b而卡合。即,壳体30与基部11在后述的轴部21的轴线方向l1上分开的多个部位卡合。

另外,在基部11上,如图2以及图3的(b)所示,设备安装臂部11a设置在基部11的右侧以及左侧。设备安装臂部11a具有弹簧特性,以在将开关装置100例如向车辆内的装置进行安装时,容易地安装并可靠地固定壳体30。

如图3的(b)以及图4所示,在壳体30的内侧安装有基板35。在基板35安装有开关5以及两个连接端子37。开关5内置有开关机构,构成为能够通过盖构件10的按压操作来进行形成于基板35上的包括一对导电图案在内的开关电路(未图示)的通断的切换。

在壳体30的下侧设置有插头部30c,在插头部30c内,安装于基板35的两个连接端子37从基板35向下方突出。插头部30c在安装有开关装置100的车辆内的装置中,使基板35上的开关电路经由两个连接端子37而与设置于该车辆内的装置的电路连接。

在形成壳体3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外形的四方的壁的上端,如前所述形成有槽部30e,如图4所示,形成得比壳体30的外形小的环状的密封构件7被安装在该槽部30e内。另外,前述的基部11的下侧面的周围与形成壳体3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外形的四方的壁的上端面对置。因此,在壳体30与盖构件10组合时,该密封构件7的上下的面被夹持在基部11的下侧面与壳体30的四方的壁的上端面(槽部30e的内底面)之间。

接着,参照图4至图9来说明驱动构件20以及盖构件10各自的构造、驱动构件20与盖构件10组合后的状态的构造、以及盖构件10与壳体30的安装构造。

图5是驱动构件20的从右近前侧上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的(a)是构成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的从右近前侧下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的(b)是构成盖构件10的基部11的从右近前侧上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对操作部15与基部11成形为一体的盖构件10从左近前侧下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的(a)是盖构件10中的第一推压部13a的放大立体图,图8的(b)是第二推压部13b的放大立体图。而且,图9的(a)是驱动构件20与盖构件10组合后的状态的从右近前侧下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9的(b)是驱动构件20与盖构件10组合后的状态的从右后侧下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a)以及图9的(b)中,为了容易观察驱动构件20以及形成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的构造,假定形成盖构件10的基部11透明,以双点划线表示基部11。

如图5所示,驱动构件20形成为以轴线方向l1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条形状,具有驱动构件主体25、轴部21以及突出部23,且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驱动构件20构成为能够进行以轴部21为中心的转动动作。

驱动构件20的驱动构件主体25形成为俯视大致长方形形状。轴部21形成为以轴线方向l1作为长边方向的圆筒状,且沿着驱动构件主体25的后侧(y1侧)的边设置。另外,突出部23形成为以轴线方向l1作为长边方向的大致棱柱状,并且沿着驱动构件主体25的近前侧(y2侧)的边设置,在与轴部21对置的一侧向外侧突出。

如图4所示,前述的壳体30具有在沿着轴线方向l1分开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部位)设置的凹状的轴承部30a,在该轴承部30a配置有前述的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

如图6的(a)以及图6的(b)所示,盖构件10形成为具有:操作部15,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和基部11,其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固定于壳体30并且与操作部15一体化。在图6的(a)以及图6的(b)中为了容易理解而将操作部15与基部11分开地表示,但实际上如图7所示,操作部15与基部11作为盖构件10而形成为一体。

即,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操作部15与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基部11通过双色成形而一体化。在双色成形时,最先成形合成树脂材料的基部11,之后一体成形弹性材料的操作部15。

如图6的(a)所示,在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与驱动构件20的上表面对置的按压突部15b沿着操作部15的长边方向(x1-x2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分割为多个而间歇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按压突部15b错开地设置于操作部15的前后方向上的比中央的位置靠后侧(y1侧)的位置。

而且,如图6的(a)所示,在操作部15上,在操作部15的前后方向上的比中央的位置靠近前侧(y2侧)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与前述的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抵接的多个抵接部15a。多个抵接部15a与按压突部15b同样地,在操作部15的长边方向上间歇地形成。

如图9的(a)以及图9的(b)所示,盖构件10与该驱动构件20对置配置以能够按压前述的驱动构件20。在驱动构件20的中央部设置有按压部27,在开关装置100被按压操作时,按压部27按压图4所示的开关5。

如图6的(b)所示,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基部11由框体部11e和凸缘部11d形成。框体部11e形成为在俯视时在轴线方向l1上具有长边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凸缘部11d设置于框体部11e的上侧,形成为沿着框体部11e的上端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出,并且形成为三级。

在基部11中的设为三级的凸缘部11d的后侧(y1侧)的最内侧的台阶形成有多个凹部11c以及多个凹部11f,在凸缘部11d的近前侧(y2侧)的最内侧的台阶也形成有多个凹部11g。另外,前述的设备安装臂部11a设置于框体部11e的两个短边侧,多个卡合部11b设置于框体部11e的两个长边侧。

如图7所示,凸缘部11d的最外侧的台阶在基部11与操作部15通过双色成形而一体化后的状态下比操作部15的外形部向外侧伸出。另外,凸缘部11d的最内侧的台阶在基部11与操作部15一体化后的状态下向操作部15的内侧方向伸出。并且,操作部15的四个方向上的最外侧的部分位于图6的(b)所示的凸缘部11d的中央的台阶。即,在基部11与操作部15双色成形时,以在凸缘部11d的中央的部分载置有操作部15的状态一体成形。

如图6的(a)所示,在操作部15形成有推压部13,该推压部13设置为推压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的上部。推压部13与基部11一体化,并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另外,推压部13一体地形成于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的操作部15。推压部13从操作部15的下表面向下方向突出地设置。

如图6的(a)以及图7所示,推压部13具有位于驱动构件2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推压部13a和位于两个第一推压部13a之间的第二推压部13b。即,推压部13设置于沿着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的轴线方向l1而分开的多个部位。因此,如图9的(b)所示,推压部13在多个部位推压沿着轴线方向l1延伸的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需要说明的是,在左右方向上,第二推压部13b的宽度形成得比第一推压部13a的宽度宽。

如图6的(b)所示,在基部11的凸缘部11d的向内侧方向伸出的台阶上,如前所述形成有多个(三处)凹部11c。三处的凹部11c与图6的(a)所示的第一推压部13a以及第二推压部13b对应地设置。

三处的凹部11c由在基部11的凸缘部11d形成的后侧的壁、左侧的壁以及右侧的壁形成。形成凹部11c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壁成为分别限制第一推压部13a以及第二推压部13b的限制部14。

换言之,如图7、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在推压部13即第一推压部13a以及第二推压部13b各自的两侧,相邻地设置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14。因此,与操作部15相同地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的推压部13被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14从两侧(左右方向)支承。

限制部14在盖构件10安装于壳体30时限制推压部13的必要程度以上的变形,以避免推压部13过度弹性变形而损害压靠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的功能。

在组装有开关装置100的状态下,由第一推压部13a和第二推压部13b构成的推压部13如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从处于限制部14附近的基部11的z2侧的面向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侧突出,并且如图9的(b)所示,与轴部21在多个部位抵接。此时,推压部13成为弹性变形后的状态,因此推压部13在各个部位与轴部21弹性接触,抑制配置于轴承部30a的轴部21的晃动。

如图6的(a)所示,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在操作部15的y1侧的第一推压部13a与第二推压部13b之间的位置、以及在操作部15的近前侧(y2侧)的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部位具有凸部17。另外,如前所述,在基部11的处于图6的(b)所示的凸缘部11d的后侧(y1侧)的最内侧的台阶形成有两处凹部11f,在处于凸缘部11d的近前侧(y2侧)的最内侧的台阶的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凹部11g。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1f以及凹部11g均未从处于限制部14附近的基部11的z2侧的面向驱动构件20侧突出。

该凹部11f以及凹部11g在操作部15与基部11通过双色成形形成时卡合于操作部15的凸部17。通过凹部11f以及凹部11g与凸部17卡合来提高操作部15与基部11的紧贴性。

如图9的(a)所示,前述的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在与轴部21对置的一侧朝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另外,如前所述,在操作部15设置有能够与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抵接的抵接部15a,在组装有开关装置100的状态下,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与操作部15的抵接部15a相接。因此,抵接部15a也与推压部13同样地,从基部11的凸缘部11d的z2侧的面向下方(z2侧)突出。

另外,如图7所示,盖构件10的基部11在第一推压部13a与第二推压部13b之间的位置具有前述的多个卡合部11b,借助该卡合部11b和图4所示的壳体30的安装凸部30b,壳体30与基部11在沿着轴线方向l1分开的多个部位卡合。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10来说明开关装置100整体的构造。图10是表示沿着图3的(a)所示的a-a线切断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100的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图10表示开关装置100被操作之前的状态。

如图10所示,由壳体30和形成盖构件10的基部11夹持槽部30e内的密封构件7。密封构件7如图4所示形成为环状,因此在形成为俯视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壳体30的外形的四个方向上被夹持。

如前所述,在安装于壳体30内的基板35上载置并固定有开关5。另外,在基板35的下侧,朝向下方向安装有连接端子37。如图10所示,开关5包括开关壳体5a、橡胶杯形件5b、滑动部5c以及一对固定触点(未图示)。开关壳体5a与滑动部5c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橡胶杯形件5b由弹性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橡胶杯形件5b的下表面形成有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可动触点(未图示)。该开关5构成为在将操作部即滑动部5c向开关壳体5a的内侧按压时可动触点使一对固定触点导通的按压开关。

在壳体30内,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配置于凹状的轴承部30a。另外,在开关5的上侧载置有驱动构件20,驱动构件20的按压部27与开关5的滑动部5c抵接。开关5被驱动构件20驱动。

构成盖构件10的一部分的操作部15与驱动构件20的上侧对置配置。操作部15的按压突部15b与驱动构件20的驱动构件主体25的上表面抵接。另外,在驱动构件20被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与操作部15的抵接部15a相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30的与突出部23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台阶部30d。

构成盖构件10的一部分的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推压部13配置于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的上侧,且与轴部21的上部抵接。在此,在组装有开关装置100时,推压部13构成为与轴部21抵接并弹性变形,因此推压部13始终与轴部21弹性接触。

接着,参照图10以及图11对开关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沿着图3的(a)所示的a-a线切断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100的剖视图,表示开关装置100被按压操作后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表示对开关装置100按压的按压操作被解除后的状态。

在操作开关装置100时,如图11所示,按压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的上表面。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操作部15被按压时,操作部15发生弹性变形,按压突部15b按压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驱动构件20的驱动构件主体25的上表面。

与之相伴地,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转动(在图11中为逆时针旋转),按压部27按压开关5的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滑动部5c的上表面。并且,滑动部5c按压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橡胶杯形件5b,因此,橡胶杯形件5b以沿着上下方向压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从而开关5被驱动。需要说明的是,伴随橡胶杯形件5b的变形而产生喀哒触感,操作开关装置100后的操作者能够感觉到该喀哒触感。

此时,驱动构件20的轴部21的上部以在壳体30的轴承部30a内被推压部13施力的状态被推压。由于推压部13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在操作部15被按压时,轴部21不发生晃动地转动。因此,可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也能够防止与晃动相伴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在盖构件10的操作部15被按压操作时,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的上表面远离操作部15的抵接部15a,然后,突出部23的下表面与壳体30的台阶部30d的上表面抵接。通过突出部23与壳体30的台阶部30d抵接,从而操作部15的按压操作被限制。

接着,在解除对操作部15的按压时,如图10所示,开关5内的橡胶杯形件5b的形状复原,轴部21向与对操作部15进行按压时相反的方向转动,驱动构件20也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同时,驱动构件20的突出部23的下表面远离壳体30的台阶部30d的上表面,突出部23的上表面与操作部15的由弹性构件构成的抵接部15a抵接。与此同时,弹性变形着的操作部15的形状也复原,恢复至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

以下,对由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开关装置100中,由弹性材料形成对轴部21进行推压的推压部13,因此推压部13能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得即使较强的力施加于该推压部13,开关装置100也不容易破损。

另外,推压部13与操作部15形成为一体,因此容易处理。另外,推压部13不会脱落,因此不会产生由驱动构件20引起的操作不良。

另外,推压轴部21的推压部13设置在多个部位,因此能够使驱动构件20的转动动作稳定。

另外,在推压部13因轴部21而弹性变形时,在其两侧存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限制部14,因此能够适当推压轴部21。

另外,壳体30与基部11在多个部位卡合,因此即使在驱动构件20的端部被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驱动开关5。

另外,由于第二推压部13b位于卡合部11b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推压与之对置的轴部21,能够防止晃动的产生。

另外,在驱动构件20的恢复时突出部23与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抵接部15a抵接,因此能够减小抵接时的声音。

另外,由于按压突部15b间歇地设置,因此在对操作部15进行按压操作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15的独立性得到提高。因此,能够容易将从开关5得到的喀哒触感等触感传递给操作者。

另外,能够通过双色成形而可靠地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15与基部11一体化,因此即使操作部15发生弹性变形也能够防止操作部15从基部11脱落。

另外,在基部11与壳体30之间存在密封构件7,因此能够实现壳体30内的防水。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由弹性材料形成推压轴部的推压部,因此推压部能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得即使较强的力施加于该推压部也不容易破损。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