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00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将容纳在壳体中的多个端子间连接的短路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已有例的连接器,已知一种连接器包括:容纳多个作为第1端子的阴端子的第1壳体;容纳能与阴端子连接的多个作为第2端子的阳端子并能嵌合在第1壳体上的第2壳体;容纳在第1壳体中并具有与相邻的阴端子分别接触的接触片的短路端子;以及设置在第2壳体上并使接触片移位以解除阴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的作为解除部的解除片(参照专利文献1(jp2007-073268a))。

在该已有例的连接器中,例如,容纳在第1壳体中的多个阴端子中相邻的2个阴端子,与控制气囊的工作的气囊电路连接。

该相邻的2个阴端子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与容纳在第1壳体中的短路端子的接触片接触,从而经由短路端子连接。

这样,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经由短路端子将2个阴端子彼此连接,从而在2个阴端子间不会产生电位差,防止气囊的误爆。

对于2个阴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通过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从而利用第2壳体的解除片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片移位以解除阴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从而解除。



技术实现要素: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进行嵌合时,利用解除部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片移位。

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在接触片相对于第1端子的接触负荷大的情况下,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力会增大,但若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则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有可能下降。

因此,在已有例的连接器中,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为了得到连接可靠性而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镀金,但镀金的价格高,使得成本上升。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低成本化的连接器。

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包括:第1壳体,容纳有多个第1端子;第2壳体,容纳能与第1端子连接的多个第2端子,能与第1壳体嵌合;短路端子,容纳在第1壳体中,并具有与相邻的第1端子分别接触的一对接触片;解除部,设置在第2壳体上,使接触片移位以解除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镀锡,形成于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以及滑动部,设置在第2壳体,与解除部相比配置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前侧,使接触片移位以使接触片在第1端子上滑动。

由于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有镀锡,与镀金相比能够更低廉,但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使接触阻力增大的氧化膜。

但是,由于在第2壳体上设置有使接触片移位而使接触片在第1端子上滑动的滑动部,因此该氧化膜因滑动部所进行的接触片与第1端子的滑动而被去除,能够使第1端子与接触片以新生面接触。

因此,在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中,即使减小接触片的接触负荷,并在第1端子与接触片的接触面形成低廉的镀锡,也能够利用滑动部所进行的接触片与第1端子的滑动来去除氧化膜,保持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能够降低成本。

滑动部也可以位于一对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

在滑动部位于一对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的情况下,能够用1个滑动部使2个接触片移位,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的大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保持第1端子与短路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短路端子的主视图。

图8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短路端子的侧视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插入滑动部时的剖视图。

图10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短路端子的接触片之间插入了滑动部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10,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包括:容纳有多个第1端子3的第1壳体5;容纳有能与第1端子3连接的多个第2端子7,并能与第1壳体5嵌合的第2壳体9;容纳在第1壳体5中,并具有与相邻的第1端子3、3分别接触的接触片11、11的短路端子13;以及设置在第2壳体9上,并使接触片11移位以解除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的解除部15。

在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面形成有镀锡。在第2壳体9上设置有滑动部17,滑动部17与解除部15相比配置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方向前侧,使接触片11移位以使接触片11在第1端子3上滑动。

滑动部17位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之间。

多个第1端子3分别由具有极片状的连接部的阳型端子构成。多个第1端子3与多个电线19的终端部分别电连接,该多个电线19与控制气囊的工作的气囊电路连接。

多个第1端子3从形成于第1壳体5的开口插入到第1壳体5,容纳在第1壳体5内。

第1壳体5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第1壳体5上,在使第1端子3插入的开口的相反侧,设置有能在内部将第2壳体9嵌合的第1嵌合部21。在第1嵌合部21的底部侧设置有容纳第1端子3的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23。

在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23内,能弯曲地设置有分别将第1端子3卡止的第1卡止矛25。通过在与多个第1端子容纳室23连通的孔部插入第1间隔物27,从而将多个第1端子3双重卡止。

通过在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21嵌合第2壳体9,从而使容纳在第1壳体5内的多个第1端子3与容纳在第2壳体9中的多个第2端子7连接。

多个第2端子7分别由具有箱状的连接部的阴型端子构成,该箱状的连接部能使第1端子3的极片状的连接部插入。多个第2端子7分别与多个电线29的末端部电连接,该多个电线29连接于电源、设备等。

多个第2端子7从形成于第2壳体9的开口插入到第2壳体9,并容纳在第2壳体9内。

第2壳体9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第2壳体9上,在使第2端子7插入的开口相反侧,设置有能插入到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21内的第2嵌合部31。在第2嵌合部3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第2端子7的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33。

在第2壳体9的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33内,能弯曲地设置有分别将第2端子7卡止的第2卡止矛35。通过在与多个第2端子容纳室33连通的孔部插入第2间隔物37,从而将多个第2端子7双重卡止。

在第2壳体9的电线29的拉出部侧的外周,在第2壳体9上,经由能弯曲的卡止部39在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5)组装有帽壳体41。

帽壳体41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是半嵌合的情况下,不能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已嵌合的情况下,卡止部39的卡止位置移动,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1)。

利用帽壳体41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的移动,能够检测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

通过第2壳体9的第2嵌合部31与第1壳体5的第1嵌合部21嵌合,从而容纳在第1壳体5中的第1端子3与容纳在第2壳体9中的第2端子7电连接。

此处,在由于维护等而解除了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的状态下,若容纳在与气囊电路连接的第1壳体5中的多个第1端子3之间由于静电等而产生电位差,则气囊有可能误爆。

因此,为了在多个第1端子3之间不产生电位差,在第1壳体5中容纳有将多个第1端子3中相邻的2个第1端子3、3电连接的多个短路端子13。

多个短路端子13分别由实施了冲压加工、弯曲加工的1片导电性材料构成。在各个短路端子13的端部设置有能弹性变形的2个接触片11、11。

各个接触片11被设置为能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任意方向弹性变形。在各个接触片11的自由端侧设置有在容纳在第1壳体5内的状态下向第1端子3突出的触点部45。

触点部45由于接触片11的预定的作用力而与相邻的2个第1端子3、3的外周面接触,从而相邻的2个第1端子3、3成为经由短路端子13电连接的状态。

通过经由短路端子13将2个第1端子3、3之间电连接,从而在2个第1端子3、3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能够防止气囊的误爆。

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的状态下,利用设置在第2壳体9的解除部15而移位,成为解除了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的接触的状态。

解除部15配置在第2壳体9的与第1壳体5的嵌合方向的前侧,并且配置在第2壳体9与第1壳体5嵌合时能与容纳在第1壳体5中的多个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抵接的位置。解除部15由与第2壳体9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多个。

在解除部15的第1壳体5侧的末端侧,设置有从第1壳体5侧向第2壳体9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时,解除部15的末端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的自由端侧抵接。而且,若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进展,则接触片11的自由端侧沿着解除部15的倾斜面滑动,接触片11向上方移位。

这样,解除部15通过使接触片11移位,从而解除接触片11的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的接触,解除相邻的第1端子3、3之间的电连接。而且,若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则第1端子3与第2端子7电连接。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中,为了使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力降低,降低了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的作用力,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在第1端子3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的接触面形成有比镀金低廉的镀锡。

然而,镀锡虽然比镀金低廉,但会在表面形成氧化膜,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阻力增大而有可能使连接可靠性下降。

因此,为了去除镀锡的表面所形成的氧化膜,在第2壳体9上设置有多个滑动部17。

各个滑动部17由与第2壳体9连续的一个部件,沿着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方向设置为肋状。滑动部17的第1壳体5侧的末端与解除部15相比配置在嵌合方向前侧。

在各个滑动部17,在第1壳体5侧的末端设置有尖端较细的锥面。多个滑动部17被配置为分别位于容纳在第1壳体5中的多个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之间。

各个滑动部17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嵌合时,如图9、10所示,被插入到短路端子13的2个接触片11、11之间,一边与位于两侧的接触片11、11滑动一边使接触片11、11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位。

此时,由于滑动部17与解除部15相比配置在嵌合方向前侧,因此,接触片11、11不会由于解除部15向上方移位,接触片11、11的触点部45、45处于与第1端子3、3接触的状态。

从该状态起,接触片11被解除部15向上方移位,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已嵌合的状态下,成为解除了接触片11的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的接触的状态。

若从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状态起,由于维护等而解除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则解除部15与接触片11的滑动结束且接触片11向下方复原,接触片11的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接触。

而且,若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解除进一步进展,则滑动部17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之间拔出,接触片11、11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复原地移位。

通过接触片11、11移位,从而接触片11、11的触点部45、45在与第1端子3、3的接触面滑动,能够去除在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的接触面形成的氧化膜。

这样,利用滑动部17使接触片11的触点部45在第1端子3上滑动并去除氧化膜,从而接触片11的触点部45与第1端子3能够在镀锡的新生面接触,能够保持第1端子3与短路端子13的连接可靠性。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中,由于在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面形成有镀锡,因此,能够比镀金更低廉,但在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面形成使接触阻力增大的氧化膜。

由于在第2壳体9上设置有使接触片11移位并使接触片11在第1端子3上滑动的滑动部17,因此,该氧化膜因滑动部17所进行的接触片11与第1端子3的滑动而被去除,能够使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以新生面接触。

因此,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中,即使减小接触片11的接触负荷,并在第1端子3与接触片11的接触面形成低廉的镀锡,也能够利用滑动部17所进行的接触片11与第1端子3的滑动来去除氧化膜,保持第1端子3与短路端子13的连接可靠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滑动部17由于位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之间,因此,能够利用1个滑动部17使2个接触片11、11移位,能够抑制滑动部17的大型化。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中,使滑动部17位于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之间并用1个滑动部17使2个接触片移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于短路端子13的2个接触片11、11分别设置有2个滑动部。

另外,解除部15仅具有使短路端子13的接触片11、11向离开第1端子3的方向移位的功能,但不限于此,例如解除部15也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在解除部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凸部,在第1壳体5与第2壳体9的嵌合解除时,在接触片11与第1端子3的接触面滑动并去除接触面所形成的氧化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