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5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高、发光效率高、发光视角宽、响应速度快、超薄、重量轻和兼容柔性衬底等优点,在显示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oled显示面板根据出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顶发射型和底发射型。现有一种顶发射型oled显示面板,包括在衬底基板上设置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缓冲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透明阴极;相邻发光器件的阳极通过像素定义层间隔,各个像素单元的发光器件的透明阴极连接为整面共用阴极层。

为满足透过率要求,整面共用阴极层的厚度需做的足够薄。然而,根据方阻rs=电阻率ρ/厚度t,厚度t值越小,方阻rs值就越大,整面共用阴极层的厚度越薄,电阻就越大,这样导致整面共用阴极层面内压降明显,电压分布不均匀,从而使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较差,显示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减小像素显示单元中阴极的压降,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显示单元和多个辅助导电单元,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其中:

所述像素显示单元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阳极、发光结构和第一阴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连接;

所述辅助导电单元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辅助电极、导电结构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连接;

所述发光结构的膜层数量大于所述导电结构的膜层数量。

较佳的,所述多个像素显示单元的第一阴极与所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二阴极连接为整面共用阴极层,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整面共用阴极层通过所述导电结构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发光结构的膜层数量至少为四层,所述导电结构的膜层数量至少为一层。

可选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位于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之间的第二空穴注入层。

较佳的,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与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同层制作而成。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和所述第二阴极之间的第二空穴传输层。

较佳的,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同层制作而成。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阴极设置的第二发光层。

较佳的,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一发光层同层制作而成。

较佳的,所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均匀分布。

较佳的,所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与所述多个像素显示单元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像素显示单元为具有缺角的矩形,所述辅助导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像素显示单元的缺角位置。

较佳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像素单元,所述辅助导电单元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行向间隙和列向间隙的交叉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像素显示单元被驱动并发光,辅助电极与第一阴极通过导电结构和第二阴极电连接;由于发光结构的膜层数量大于导电结构的膜层数量,使从阳极流出的部分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导电结构并流向辅助电极,根据电压u=电流i*电阻r,当电流i减小,电压u就减小,这样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的第一阴极的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像素显示单元被驱动并发光,辅助电极与第一阴极通过导电结构和第二阴极电连接;由于发光结构的膜层数量大于导电结构的膜层数量,使从阳极流出的部分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导电结构并流向辅助电极,根据电压u=电流i*电阻r,当电流i减小,电压u就减小,这样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的第一阴极的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像素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助导电单元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像素显示单元和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像素显示单元和辅助导电单元的第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2-像素显示单元;3-辅助导电单元;

4-衬底基板;5-驱动电路层;6-显示装置;21-阳极;

22-发光结构;23第一阴极;24-缺角;25-像素单元;

31-辅助电极;32-导电结构;33-第二阴极;

221-第一空穴注入层;222-第一空穴传输层;223-第一发光层;

224-电子传输层;321-第二空穴注入层;322-第二空穴传输层;

323-第二发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减小像素显示单元中阴极的压降,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和多个辅助导电单元3,显示面板1还包括衬底基板4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4上的驱动电路层5,其中:像素显示单元2包括依次设置于驱动电路层5远离衬底基板4一侧的阳极21、发光结构22和第一阴极23,阳极21与驱动电路层5电连接;辅助导电单元3包括依次设置于驱动电路层5远离衬底基板4一侧的辅助电极31、导电结构32和第二阴极33,第二阴极33与第一阴极23电连接;发光结构22的膜层数量大于导电结构32的膜层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像素显示单元2被驱动并发光,辅助电极31与第一阴极23通过导电结构32和第二阴极33电连接;由于发光结构22的膜层数量大于导电结构32的膜层数量,使从阳极21流出的部分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阴极23、第二阴极33和导电结构32并流向辅助电极31,根据电压u=电流i*电阻r,当电流i减小,电压u就减小,这样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的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如图2所示,像素显示单元2的阳极21与驱动电路层5电连接,第二阴极33与第一阴极23电连接,当驱动电路层5驱动像素显示单元2的阳极21时,电流依次流过阳极21、发光结构22和第一阴极23;由于导电结构32的膜层数量小于发光结构22的膜层数量,电流从第二阴极33流向辅助电极31时受到导电结构32的反向电阻,比电流从第一阴极23流向阳极21时受到发光结构22的反向电阻小,因此,从阳极21流向第一阴极23的一部分电流,通过第二电极和导电结构32流向辅助电极31,从而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的压降。

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与前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3的第二阴极33连接为整面共用阴极层,辅助电极31与整面共用阴极层通过导电结构32电连接。通常为满足显示面板1的透过率要求,整面共用阴极层的厚度需做的足够薄。然而,根据方阻rs=电阻率ρ/厚度t,厚度t值越小,方阻rs值就越大,整面共用阴极层的厚度越薄,电阻就越大,这样导致整面共用阴极层面内压降明显,电压分布不均匀,从而使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较差,显示效果欠佳。而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31与整面共用阴极层通过导电结构32电连接,电流从阳极21流向整面共用阴极层后,其中一部分电流可以通过导电结构32流向辅助电极31,从而减小了整面共用阴极层的面内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光结构22的膜层数量至少为四层,导电结构32的膜层数量至少为一层。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光结构22包括沿远离驱动电路层5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221、第一空穴传输层222、第一发光层223和电子传输层224。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导电结构32包括设置于辅助电极31远离衬底基板4一侧且位于辅助电极31和第二阴极33之间的第二空穴注入层321。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2为单层膜层结构,即辅助导电单元3包括依次设置的辅助电极31、第二空穴注入层321和第二阴极33,此时,导电结构32的反向电阻较小,辅助导电单元3的导电效果较好,从而能够较为有效地减小了前述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的压降。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第二空穴注入层321与第一空穴注入层221同层制作而成,在显示面板1的制作过程中,制作第二空穴注入层321仅需进行一次ffm(finemetalmask,金属掩模板蒸馏工艺),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1的制作过程。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空穴注入层321远离衬底基板4一侧且位于第二空穴注入层321和第二阴极33之间的第二空穴传输层32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2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层321和第二空穴传输层322,即辅助导电单元3包括依次设置的辅助电极31、第二空穴注入层321、第二空穴传输层322和第二阴极33,由于导电结构32的膜层数量小于发光结构22的膜层数量,因此,从阳极21流向第一阴极23的一部分电流,通过第二电极和导电结构32流向辅助电极31,从而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的压降。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第二空穴注入层321与第一空穴注入层221同层制作而成,第二空穴传输层322与第一空穴传输层222同层制作而成,这样可以简化显示面板1的制作过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的,导电结构3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空穴注入层321远离衬底基板4一侧且靠近第二阴极33设置的第二发光层323。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2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层321和第二发光层323,即辅助导电单元3包括依次设置的辅助电极31、第二空穴注入层321、第二发光层323和第二阴极33;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2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层321、第二空穴传输层322和第二发光层323,即辅助导电单元3包括依次设置的辅助电极31、第二空穴注入层321、第二空穴传输层322、第二发光层323和第二阴极33。在前述实施例中,较佳的,第二空穴注入层321与第一空穴注入层221同层制作而成,第二空穴传输层322与第一空穴传输层222同层制作而成,第二发光层323和第一发光层223同层制作而成,这样可以较为有效地简化显示面板1的制作过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较佳的,前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3均匀分布。采用该结构设计,辅助导电单元3均匀分布,且与相邻的像素显示单元2电连接,从而可以及较为均匀地使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上的部分电流流向辅助导电单元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较佳的,前述多个辅助导电单元3与前述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显示面板1对应每个像素显示单元2设置有一个辅助导电单元3,每个像素显示单元2内第一阴极23上的一部分电流通过相邻辅助导电单元3的导电结构32流向辅助电极31,从而可以减小了多个像素显示单元2的第一阴极23的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辅助导电单元3的具体位置不限。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像素显示单元2为具有缺角24的矩形,辅助导电单元3设置在像素显示单元2的缺角24位置。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25,每个像素显示单元2包括至少两个像素单元25,辅助导电单元3位于多个像素单元25的行向间隙和列向间隙的交叉处。采用前述实施例的结构设计,辅助导电单元3的第二阴极33与相邻的四个像素单元25的第一阴极23电连接,前述四个像素单元25的第一阴极23的部分电流流向同一个辅助导电单元3。

在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5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4上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层。薄膜晶体管器件层通常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4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层、有源层和源漏极层。辅助导电单元3的辅助电极31可以与阳极21同层制作而成,也可以与栅极层或源漏极层同层制作而成。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6,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6,显示面板1的像素显示单元被驱动并发光,辅助电极与第一阴极通过导电结构和第二阴极电连接;由于发光结构的膜层数量大于导电结构的膜层数量,使从阳极流出的部分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导电结构并流向辅助电极,根据电压u=电流i*电阻r,当电流i减小,电压u就减小,这样减小了该多个像素显示单元的第一阴极的内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均一性,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6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6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等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