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275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场效应晶体管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像时尚消费电子和便携式产品的快速发展,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功率器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MOSFET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MOSFET优势在于其具有较好的集成性,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到现有技术的工艺平台上。但由于其耐压的漂移区在表面展开,则暴露了其最大的不足,占用的面积较大,耐压越高的器件,劣势越明显。而纵向MOSFET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因此,超高压的分立器件仍然以纵向MOSFET为主。如图1所示为典型的纵向MOSFET的结构示意图,这种将承受耐压的漏源两极分别设置在器件的上下两端,使电流在器件内部垂直流通,增加了电流密度改善了导通电阻特性。

一个完整的分立器件MOSFET,如图2所示,通常包含元胞区和终端区。图2仅表示了部分终端结构和一个最小元胞单元,虚线部分代表元胞的重复。元胞区是器件的核心,元胞区是由多个最小单元重复而成,每个最小元胞单元的源极与源极相连,栅极与栅极相连;而好的终端区设计可以起到对元胞区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元胞区的导通和耐压均匀性。

工作损耗是功率器件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工作损耗包括导通损耗、截止损耗和开关损耗三部分。其中,导通损耗由导通电阻决定,截止损耗取决于反向漏电流大小,开关损耗是指功率器件在导通和关断的过程中寄生电容充放电带来的损耗。为了满足功率器件适应高频应用的需求,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具有深远意义。影响开关损耗的寄生电容包含栅源电容Cgs、栅漏电容Cgd以及漏源电容Cds三大部分。其中栅漏电容Cgd对开关损耗的影响最大。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各种寄生电容的组成要素,栅漏电容Cgd由栅极与漏极之间的氧化层电容Cgd(OX)和漏极区的耗尽电容Cgd(dep)两部分组成,氧化层电容Cgd(OX)主要取决于氧化层的厚度,耗尽电容Cgd(dep)大小与工艺和器件结构相关。

如何通过改进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减小栅漏电容,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使之更适用于高频应用,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栅漏电容介质层的厚度,及进一步减少栅极与漏极覆盖区域的面积,从而减小栅漏电容,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进而使之更适用于高频应用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如下构成:

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作为漏极的衬底,作为源极的N+注入区,以及作为栅极的多晶硅。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的衬底顶部一部分的P-体区;所述的N+注入区形成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一部分;所述的多晶硅则形成于所述的衬底顶部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另一部分之上;同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的多晶硅与所述的衬底之间的厚栅氧区。

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中,所述的厚栅氧区为热氧化层或浅槽隔离层。

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作为体区引出端的P+注入区,该P+注入区形成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

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中,所述的多晶硅覆盖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未设置N+注入区和P+注入区的部分以及所述的厚栅氧区的顶部。

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中,所述的厚栅氧区的顶部靠近所述衬底顶部的部分区域以及所述衬底顶部靠近所述厚栅氧区的部分区域之上覆盖有所述的多晶硅,该多晶硅的截面呈阶梯型。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由于其在衬底的顶部形成有厚栅氧区,并在该厚栅氧区之上形成有作为栅极的多晶硅,从而利用该厚栅氧区增加了栅漏电容介质层的厚度,同样的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栅极与漏极覆盖区域的面积,减小栅漏电容,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更适用于高频应用,且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生产及应用成本也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纵向MOSFET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完整的分立器件MOSFET的元胞区和终端区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纵向MOSFET的寄生电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增加厚度降低栅漏电容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增加厚度同时减小面积降低栅漏电容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减小面积降低栅漏电容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作为漏极的衬底,作为源极的N+注入区,以及作为栅极的多晶硅。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的衬底顶部一部分的P-体区;所述的N+注入区形成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一部分;所述的多晶硅则形成于所述的衬底顶部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另一部分之上;同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的多晶硅与所述的衬底之间的厚栅氧区。

上述实施方式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在作为漏极的衬底的顶部的一部分形成厚栅氧区;

(B)在所述厚栅氧区顶部及所述衬底顶部的一部分之上形成多晶硅作为栅极;

(C)在衬底顶部未被厚栅氧区或多晶硅覆盖的部分形成P-体区;

(D)在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一部分形成N+注入区,作为源极。

在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厚栅氧区为热氧化层或浅槽隔离层。

上述较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步骤(A)具体为:在所述衬底的顶部表面利用氮化硅作为掩膜层形成作为厚栅氧区的热氧化层或浅槽隔离层。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的厚栅氧区的顶部靠近所述衬底顶部的部分区域以及所述衬底顶部靠近所述厚栅氧区的部分区域之上覆盖有所述的多晶硅。

上述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步骤(B)具体为:在所述厚栅氧区顶部以及所述衬底顶部两者彼此相邻的位置的之上形成截面呈阶梯型的多晶硅,作为栅极。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利用自对准工艺,以所述的多晶硅作为参考形成沟道;

(C2)在衬底顶部未被厚栅氧区或多晶硅覆盖的部分进行注入,形成P-体区;

(C3)根据需要进行热过程退火,使所述的P-体区形成特定的结深。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作为体区引出端的P+注入区,该P+注入区形成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且所述的多晶硅覆盖于所述的P-体区顶部未设置N+注入区和P+注入区的部分以及所述的厚栅氧区的顶部。

上述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步骤(D)具体为:在所述的P-体区顶部的一部分形成N+注入区,作为源极;在该P-体区顶部的另一部分形成P+注入区。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元胞区的多晶硅栅极Poly Gate的下方的与衬底交叠的区域由栅氧化层改成了较厚的场氧(或者是STI),终端区域仍然可以采用现有的终端技术。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生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有源区

利用SiN(氮化硅)作为hardmask(掩膜),根据工艺能力形成热氧化层(LOCOS)或者浅槽隔离(STI)来形成厚栅氧选择区;传统结构中的所有元胞区均是有源区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了降低栅漏电容,在栅结构与漏极(衬底区)交叠区形成厚氧(LOCOS或者STI)进而减小栅漏电容。

2、栅氧化层生长

根据栅极电压的应用生长不同厚度的栅氧化层,由于栅与衬底区的交叠处的厚氧的存在,每一块Poly结构都带有阶梯结构,即从硅表面爬到厚氧表面。

3、自对准工艺形成沟道,P-Body注入

体区(P-Body)采用注入的方式,利用Poly作为参考采用自对准技术形成沟道,可以避免光刻套偏带来的负面影响,注入完成后,需要进行必要的热过程退火,形成特定的结深。

终端结构中,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器件结构也采用P-body作为终端环结构,通过能量和剂量的优化,同样可以实现保护作用。

4、源漏注入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式进行源极(N+)和体区引出端(P+)的注入,必要的高温激活后进行后段的金属互连和底部的漏极的金属化,形成完整的器件结构。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寄生电容示意图。

根据电容计算公式:

C=ε0εrA/d

其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A为电容结构的面积,d为介质层的厚度。

对应到器件结构中的栅漏电容中的氧化层电容分量Cgd(OX),各参数对应关系为:

εr为SiO2的介电常数,A为Poly栅与衬底的交叠区的面积,d为Poly栅与衬底的交叠区的氧化层厚度;

降低栅漏电容可采取的做法包含两种,增大介质层的厚度d,或者减少电容极板的面积A。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有三种组合方式:如图8所示的增大厚度d,如图9所示的同时增大厚度减小面积A,同样的如图10所示的仅减小面积A也可产生类似的技术效果。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由于其在衬底的顶部形成有厚栅氧区,并在该厚栅氧区之上形成有作为栅极的多晶硅,从而利用该厚栅氧区增加了栅漏电容介质层的厚度,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栅极与漏极覆盖区域的面积,减小栅漏电容,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更适用于高频应用,且该低栅漏电容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生产及应用成本也较为低廉。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