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型双层栅mos及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822491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沟槽型双层栅mos及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沟槽型双层栅M0S的工艺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沟槽型双层栅M0S器件,为一种常用的功率M0S器件,其制造工艺包含:
[0003] 在硅衬底上,生长第一氮化膜;
[0004] 在硅衬底上,进行沟槽刻蚀;
[0005] 在沟槽内,生长介质层;
[0006] 在介质层上,生长第一层多晶硅,并对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反刻蚀;
[0007] 去除第一层多晶硅上方的沟槽侧壁介质层;
[0008] 在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以及硅基板表面淀积第二氮化膜后,刻蚀去除沟槽底部的第 二氮化膜,露出第一层多晶硅;
[0009] 在第一层多晶硅上,生长热氧介质层;
[0010] 去除沟槽侧壁的第二氮化膜和硅衬底表面的第一、二氮化膜;
[0011] 淀积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膜,淀积厚度减薄到原有厚度的1/3 ;
[0012] 湿法刻蚀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膜;
[0013] 栅极氧化层生长;
[0014] 第二层多晶娃淀积与反向刻蚀到娃表面;
[0015] 硬掩膜氧化膜成长以及硬掩膜的刻蚀;
[0016] 第二层多晶硅第二次刻蚀;
[0017] 形成体区并推进;
[0018] 形成源极并推进;
[0019] 形成接触孔、形成金属层、钝化层。
[0020] 通过上述工艺形成的沟槽型双层栅M0S器件,其存在击穿电压BV偏低的问题,一 般在硅片边缘保护环区域容易发生IDSS漏电,经显微镜观测发现保护环区域存在异常结, 导致源端与漏端之间漏电。
[0021] 结合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沟槽型双层栅M0S的结构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图中1 是介质层,2是第一多晶硅,3是热氧化介质层,4是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膜,5是栅氧化层, 6是第二多晶硅,由于保护环区域的沟槽内源极多晶硅覆盖到硅表面,且中间没有氧化膜阻 挡,在进行源极推进时,该区域被扩散进了 P型杂质,如图1中的黑色圈注处,形成了异常的 结。

【发明内容】

[002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沟槽型双层栅M0S。
[0023]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所述沟槽型双层栅M0S的工艺方法,避免形 成异常结。
[002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其栅极沟槽内包含有第一多晶 硅及第二多晶硅,形成双层栅,所述第一多晶硅位于沟槽下部,与沟槽之间间隔有介质层, 第一多晶硅上方具有热氧化介质层及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第二多晶硅位于高密度等离子 氧化膜上方的沟槽内,与沟槽之间间隔有栅氧化层;
[0025] 所述第二多晶硅与栅氧化层之间还间隔有接触孔接膜层。
[002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包含如下的 工艺步骤:
[0027] 第一步,在沟槽内形成第二层多晶硅并刻蚀完成之后,形成体区并推进;
[0028] 第二步,离子注入形成源区;
[0029] 第三步,进行接触孔第一接膜层淀积;
[0030] 第四步,进行源区推进;
[0031] 第五步,进行接触孔第二接膜层淀积;
[0032] 第六步,形成接触孔、金属层以及钝化层。
[003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步淀积接触孔第一接膜层的厚度为1100?3000A。
[003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步淀积接触孔第二接膜层之后,接触孔结膜层的总厚度为 6100?80001。
[0035] 本发明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增加了接触孔接膜层,其工艺方法在源极注入形 成之后不立即做推进,而是先做接触孔接膜层淀积,把保护环区沟槽内的源区多晶硅表面 覆盖上氧化膜做隔离,再进行源区的高温推进,这样有氧化膜的隔离,使得源区热推进不会 被扩散进P型杂质而形成异常结,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现有工艺下的器件形成异常结的显微图片。
[0037] 图2是现有的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是本发明工艺形成接触孔第一接膜层的示意图。
[0039] 图4是本发明工艺形成接触孔第二接膜层的示意图。
[0040] 图5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
[0042] 1是介质层,2是第一多晶硅,3是热氧化介质层,4是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膜,5是 栅氧化层,6是第二多晶硅,7是接触孔接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本发明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如图4所示,其栅极沟槽内包含有第一多晶硅2 及第二多晶硅6,形成双层栅,所述第一多晶硅2位于沟槽下部,与沟槽之间间隔有介质层 1.第一多晶硅2上方,从下至上依次具有热氧化介质层3及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4 ;第二多 晶硅6位于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4上方的沟槽内部,且与沟槽之间间隔有栅氧化层5 ;所述 第二多晶硅6与栅氧化层5之间还间隔有接触孔接膜层7。
[0044]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其前端工艺与传统相同,但是 在源区注入形成之后不立即进行推进,而是先淀积接触孔接膜层之后再进行源区的推进, 这样后续的热推进由于存在接触孔接膜层的阻挡作用而不会导致P型杂质的扩散形成异 常结。具体步骤如下:
[0045] 第一步,在沟槽内形成第二层多晶硅并刻蚀完成之后,形成体区并推进。
[0046] 第二步,离子注入形成源极。
[0047] 第三步,进行接触孔第一接膜层淀积,如图3所示。
[0048] 第四步,进行源极推进。
[0049] 第五步,进行接触孔第二接膜层淀积,总的接触孔接膜层厚度为1100?4000A,如 图4所示。结合本实施例,优选地接触孔接膜层总厚度为3000A,这样器件的漏电流最低。
[0050] 第六步,形成接触孔、金属层以及钝化层。
[0051] 经过以上工艺制成的沟槽型双层栅MOS,接触孔结膜层分两次形成,源极推进后不 存在异常结,器件的击穿电压得到改善。
[0052]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沟槽型双层栅MOS,其栅极沟槽内包含有第一多晶硅及第二多晶硅,形成双层 栅,所述第一多晶硅位于沟槽下部,与沟槽之间间隔有介质层,第一多晶硅上方具有热氧化 介质层及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第二多晶硅位于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上方的沟槽内,与沟 槽之间间隔有栅氧化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多晶硅与栅氧化层之间还间隔有接触孔接膜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0S,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孔接膜层为氧化 膜。
3. 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 工艺步骤: 第一步,在沟槽内形成第二层多晶硅并刻蚀完成之后,形成体区并推进; 第二步,离子注入形成源极; 第三步,进行接触孔第一接膜层淀积; 第四步,进行源极推进; 第五步,进行接触孔第二接膜层淀积; 第六步,形成接触孔、金属层以及钝化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淀积 接触孔第一接膜层的厚度为1100?3000A。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淀积 接触孔第二接膜层之后,接触孔结膜层的总厚度为6100?8000A。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沟槽型双层栅MOS,其栅极沟槽内包含有第一多晶硅及第二多晶硅,形成双层栅,所述第一多晶硅位于沟槽下部,与沟槽之间间隔有介质层,第一多晶硅上方具有热氧化介质层及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第二多晶硅位于高密度等离子氧化膜上方的沟槽内,与沟槽之间间隔有栅氧化层;所述第二多晶硅与栅氧化层之间还间隔有接触孔接膜层。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沟槽型双层栅MOS的工艺方法,通过本发明工艺制备的沟槽型双层栅MOS,解决了源端与漏端之间漏电的问题,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IPC分类】H01L23-532, H01L21-336, H01L21-768, H01L29-78
【公开号】CN104538451
【申请号】CN201410853978
【发明人】陈晨
【申请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