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及其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787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及其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这种端盖的避雷器。



背景技术:

避雷器是一种保护器件,多用于输电网,以在出现过压时,保护电网中的其他设备。

避雷器一般具有包含一个或多个阀片构成的圆柱形的芯体,该芯体位于绝缘套管中,绝缘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盖,该端盖也称为“法兰”。影响避雷器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项是避雷器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在绝缘套管与端盖进行装配时,通常采用粘合剂来将两者固定起来,并在绝缘套管的外部和端盖之间再装配一密封圈,以保证避雷器的密封性。但是这样导致了避雷器组装工艺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及其避雷器,用于减轻避雷器组装工艺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线路的连接侧和一个用于密封内部器件的密封侧,并包括:一个第一环形凸起和一个第二环形凸起。一个第一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端盖的边缘。一个第二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同心。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密封侧并形成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容纳避雷器的一个绝缘套管的一端,并设置成与所述绝缘套管之间具有配合间隙。

通过在端盖的密封侧设置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并在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在该环形凹槽内注入粘合剂,该粘合剂用于实现端盖和绝缘套管之间的粘结,并同时形成密封圈,这样,操作人员无需擦去多余的粘合剂,也无需单独设置密封圈,就能够保证避雷器的密封性,简化了避雷器的组装工艺,节省了成本。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所述配合间隙为0.5mm-1mm。该配合间隙中用于容纳多余的粘合剂以形成密封圈。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凸台。凸台沿所述端盖的轴线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侧。该凸台用于抵靠避雷器的内部器件,以对内部器件实现定位。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高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所述凸台的每一个均具有一个位于所述连接侧的螺孔。该螺孔用于配合螺钉以固定电极。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具有四个围绕所述端盖的轴线均匀布置的所述凸台。该四个凸台能够实现对内部器件可靠性较高的定位。此外,均匀布置的凸台这样可以使内部器件的受力较为均匀化,有助于延长内部器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如上所述的端盖,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和所述凸台为一个整体。这样,凸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能够使内部器件的定位变得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具有一个绝缘套管和至少一个端盖。所述端盖连接在所述绝缘套管的一端。所述绝缘套管内设置有内部器件内。所述端盖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端盖。所述配合间隙内有粘合剂。

通过在端盖的密封侧设置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并在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在该环形凹槽内注入粘合剂,该粘合剂用于实现端盖和绝缘套管之间的粘结,并同时形成密封圈,这样,操作人员无需擦去多余的粘合剂,也无需单独设置密封圈,就能够保证避雷器的密封性,简化了避雷器的组装工艺,节省了成本。

根据如上所述的避雷器所述的避雷器,可选地,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两端。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端盖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端盖 102-第一环形凸起 103-第三环形凸起

104-第二环形凸起 105-凸台 106-环形凹槽

110-螺孔 111-螺钉 112-电极

113-夹板 120-绝缘套管 121-管套

122-伞裙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的端盖。如图1和图4所示,为该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端盖101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线路的连接侧A和一个用于密封内部器件的密封侧B,该端盖101还包括:一个第一环形凸起102和一个第二环形凸起104。

其中,第一环形凸起102设置于端盖101的边缘,第二环形凸起104设置于第一环形凸起102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凸起102同心。第一环形凸起102与第二环形凸起104均位于密封侧B并形成一个环形凹槽106。如图3所示,该环形凹槽106用于容纳避雷器的一个绝缘套管120的一端,并设置成与绝缘套管120之间具有配合间隙。

图1示出了第一环形凸起10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环形凸起102的形状可以是圆环,也可以是方环,还可以是三角环等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做赘述。同样,图1示出了第二环形凸起10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环形凸起104的形状可以是圆环,也可以是方环,还可以是三角环等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环形凸起102的中轴线与第二环形凸起104的中轴线同轴。第二环形凸起104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环形凸起102的高度。该第二环形凸起104与避雷器中的芯体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避免该第二环形凸起104与芯体之间产生放电效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102与第二环形凸起104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106。如图3所示,该环形凹槽106用于容纳避雷器的一个绝缘套管120的一端。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该绝缘套管120包括管套121和伞裙组122,伞裙组122固定于管套121的外侧壁上,该伞裙组122包括多个伞裙,伞裙组122的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伞裙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管套121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106中。

本实施例的配合间隙为0.5mm至1mm。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端盖101与绝缘套管120的组装时,可以首先在环形凹槽106中注入粘合剂,为了保证端盖101和绝缘套管120之间粘结的牢靠性,一般会将粘合剂注入的量比实际需要的量多一些,然后将绝缘套管120的一端伸入环形凹槽106中,实现端盖101与绝缘套管120之间的粘结。端盖101与绝缘套管120之间所具有的间隙即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用于容纳多出来的粘合剂。由于绝缘套管120伸入粘合剂中,会有部分粘合剂被挤压至配合间隙中,该部分粘合剂能够形成密封圈,进而进一步实现避雷器的密封。

本实施例的端盖101,在端盖101的密封侧B设置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并在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06,在该环形凹槽106内注入粘合剂,该粘合剂用于实现端盖101和绝缘套管120之间的粘结,并同时形成密封圈,这样,操作人员无需擦去多余的粘合剂,也无需单独设置密封圈,就能够保证避雷器的密封性,简化了避雷器的组装工艺,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的端盖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端盖101还包括至少两个凸台105,其沿端盖101的轴线对称设置,并位于第二环形凸起104的内侧。该端盖101的轴线可以与避雷器的轴线同轴。

该凸台105用于抵靠避雷器的内部器件,以对内部器件实现定位,例如图3所示的,凸台105抵靠于避雷器中的夹板113。此外,夹板113的边缘还可以抵靠于端盖101的内侧壁,这样就实现了对夹板113在保持件101的轴向方向上以及径向方向上的定位。可选地,该凸台105与内部器件接触的部分为一平面,接触面积越大,对内部器件的定位效果越好。图2中示出了四个凸台105的情况,四个凸台105能够实现对内部器件可靠性较高的定位。该四个凸台105可以围绕端盖101的轴线均匀分布。这样,有助于延长内部器件的使用寿命。当然,该凸台10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凸台105、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为一个整体。例如,实际工艺中,凸台105、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为一体成型,这样,凸台105、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能够对内部器件的定位变得更加可靠。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凸台105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一个位于连接侧A的一个螺孔110,当然,也可以是部分凸台105的每一个均具有一个位于连接侧A的一个螺孔110,本实施例中,端盖101的螺孔110的个数为两个。当然,螺孔110的个数还可以设置为更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图3所示,螺钉111可以穿过该螺孔110将电极112固定在端盖101上。该电极112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以使避雷器实现避雷作用。两个螺钉111能够对电极112实现更加牢靠的固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避雷器。

本实施例的避雷器具有一个绝缘套管120和至少一个端盖101,端盖101连接在绝缘套管120的一端,绝缘套管120内设置有内部器件内,该端盖101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端盖,配合间隙内有粘合剂。

本实施例的端盖10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一致,该端盖101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绝缘套管120的两端,即分别设置在绝缘套管12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端盖101的个数为一个,该一个端盖101设置在绝缘套管12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

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绝缘套管120的结构调整端盖101的匹配结构。如图1所示,在第一环形凸起102远离密封侧B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凸起103。该第三环形凸起103的直径大于第一环形凸起102的直径。如图3所示,该第三环形凸起103与伞裙组122的结构相配合。此外,该第三环形凸起103与伞裙组122之间也可以有另一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同样可以容纳粘合剂,最终形成另一密封圈,以进一步实现避雷器的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在端盖101的密封侧B设置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并在第一环形凸起102和第二环形凸起104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06,在该环形凹槽106内注入粘合剂,该粘合剂用于实现端盖101和绝缘套管120之间的粘结,并同时形成密封圈,这样,操作人员无需擦去多余的粘合剂,也无需单独设置密封圈,就能够保证避雷器的密封性,简化了避雷器的组装工艺,节省了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