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7900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抗干扰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干扰电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多采用传统的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实现对电压信号的测量,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存在体积大、动态范围小、使用频带窄、铁磁谐振,二次测量不能短路的问题。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是采用电阻分压器的原理测量电压,在角差、比差上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取代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现有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电阻器,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复杂的工作过程当中,电阻器之间很容易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集中监视型软电缆,包括缆芯,在缆芯的缝隙及外部填充半导电阻水纱填充物,在半导电阻水纱填充物外绕包一层半导电阻水带,最外层挤包外护套,缆芯是由若干根动力线芯与一根集中监视线芯绞合而成。该电缆电压等级可达8.7/10KV;在作为煤矿井下高压潜水泵电源传输时具有高防水、防腐蚀性能、防干扰、高阻燃及监视能力集中。该结构具有防干扰的作用,但是其主要在于一个密封结构来实现抗干扰和防水等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等电位屏蔽原理来实现抗干扰、防水、防腐蚀等功能的抗干扰电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干扰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该抗干扰电阻器包括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所述外电阻器内开设有容纳内电阻器的空腔,所述内电阻器穿入空腔内后与外电阻器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内电阻器置于外电阻器设置的空腔内,且其与外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当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同时通电时,外电阻器会对内电阻器起到一个等电位屏蔽的功能,从而抵抗其他元器件对内电阻器工作的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电阻器整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在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的主体部分均为陶瓷棒,且在陶瓷棒上印制有电阻,并通过引线将电阻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引出,此为常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电阻器的一端外侧套接有内帽盖,所述外电阻器的一端外侧套接有外帽盖,所述内帽盖与外帽盖固定后,内电阻器与外电阻器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当中,使用内帽盖和外帽盖来实现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的连接,一方面通过设置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内帽盖和外帽盖可以使围着连接更稳固,且拆卸更方便,不会损伤电阻器的主体部分,且在损坏后可以方便替换,无需更换电阻器的主体部分,降低了使用成本。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帽盖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外帽盖的内侧设置有与内帽盖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槽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在使用时,通过将内帽盖插入限位槽内,再使用螺丝穿过连接通孔后与螺纹孔旋接,即可实现内帽盖的固定,进而固定内电阻器。限位槽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的连接稳定性,且能够降低装置的组装难度;通过螺丝与螺纹孔来实现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的连接可以方便二者的拆卸。

更进一步地,该抗干扰电阻器还包括绝缘填料,所述内电阻器连接在外电阻器的空腔内后,绝缘填料填充于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之间的间隙内。绝缘填料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强内电阻器的稳定性,另外能够加强绝缘、防水、防腐等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帽盖上开设有复数个排气孔。排气孔的设置能够在绝缘填料的填充过程中起到排气功能,防止绝缘填料填充后因为排气不畅其内部出现气泡。

进一步地,所述外电阻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出线口。出线口的设置主要便于内电阻器连接的导线引出,当抗干扰电阻器设置为两端均密闭的结构时,没有出线口不便于内电阻器上的导线引出并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抗干扰电阻器,在使用过程中,内电阻器置于外电阻器设置的空腔内,且其与外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当内电阻器和外电阻器同时通电时,外电阻器会对内电阻器起到一个等电位屏蔽的功能,从而抵抗其他元器件对内电阻器工作的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电阻器整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抗干扰电阻器,该抗干扰电阻器包括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外电阻器2内开设有容纳内电阻器的空腔21,内电阻器1穿入空腔21内后与外电阻器2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内电阻器1置于外电阻器2设置的空腔内,且其与外电阻器2的一端连接,当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同时通电时,外电阻器2会对内电阻器1起到一个等电位屏蔽的功能,从而抵抗其他元器件对内电阻器1工作的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电阻器整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在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的主体部分均为陶瓷棒,且在陶瓷棒上印制有电阻,并通过引线将电阻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引出,此为常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内电阻器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内帽盖11,外电阻器2的一端外侧套接有外帽盖22,内帽盖11与外帽盖22固定后,内电阻器1与外电阻器2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当中,使用内帽盖11和外帽盖22来实现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的连接,一方面通过设置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内帽盖11和外帽盖22可以使二者连接更稳固,且拆卸更方便,不会损伤电阻器的主体部分,且在损坏后可以方便替换,无需更换电阻器的主体部分,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内帽盖11上设置有螺纹孔111,外帽盖22的内侧设置有与内帽盖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槽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221。在使用时,通过将内帽盖11插入限位槽内,再使用螺丝穿过连接通孔221后与螺纹孔111旋接,即可实现内帽盖11的固定,进而固定内电阻器1。限位槽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的连接稳定性,且能够降低装置的组装难度;通过螺丝与螺纹孔111来实现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的连接可以方便二者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该抗干扰电阻器还包括绝缘填料,内电阻器1连接在外电阻器2的空腔21内后,绝缘填料填充于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之间的间隙内。绝缘填料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强内电阻器1的稳定性,另外能够加强绝缘、防水、防腐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帽盖22上开设有复数个排气孔222。排气孔222的设置能够在绝缘填料的填充过程中起到排气功能,防止绝缘填料填充后因为排气不畅其内部出现气泡。

在本实施例中,外电阻器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线口23。出线口23的设置主要便于内电阻器1连接的导线引出,当抗干扰电阻器设置为两端均密闭的结构时,没有出线口不便于内电阻器1上的导线引出并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抗干扰电阻器,在使用过程中,内电阻器1置于外电阻器2设置的空腔内,且其与外电阻器2的一端连接,当内电阻器1和外电阻器2同时通电时,外电阻器2会对内电阻器1起到一个等电位屏蔽的功能,从而抵抗其他元器件对内电阻器1工作的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电阻器整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