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79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数个线圈封存在内部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圈装置通常包含一个模座、数个设置于该模座内的线圈,及数个插设于该模座内且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接脚。当要增加该线圈装置的效能时,一般都是增大该模座的容积来放入更多的线圈,并配合复层式结构来增加所述接脚的数量,以达到提高效能的目的。

然而,当使用者要将许多个该线圈装置同时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时,需先将每一个该线圈装置都先独立组装完成后,再安装到该电路板上,整体的物料成本以及组装成本很高。另外,每一个该线圈装置在组装后,都需要各自分别安装到该电路板上,组装过程也相当费工且耗时。所以现有的该线圈装置在设计上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线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能用于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包含数个组装区域,每一个该组装区域包括相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孔组及一个第二插孔组,该线圈装置包含一个底座、一个中间座、一个接脚单元,及一个线圈单元,该底座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组装区域上的组装部,每一个该组装部界定出一个第一容室,该中间座设置于该底座上方,并包括数个分别盖设于所述组装部的所述第一容室的盖设部,每一个该盖设部界定出一个间隔位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室上方的第二容室,该接脚单元插设于该底座及该中间座,并包括数个分别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孔组的第一接脚组,及数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脚组间隔设置且分别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二插孔组的第二接脚组,所述第一接脚组分别插设于该底座的所述组装部,且每一个该第一接脚组均向下穿伸出该底座,所述第二接脚组分别插设于该中间座的所述盖设部及该底座的所述组装部,且每一个该第二接脚组均向下穿伸出该底座,该线圈单元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室内的第一线圈,及数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室内的第二线圈,位于每一个该第一容室内的所述第一线圈与相对应的该第一接脚组电连接,位于每一个该第二容室内的所述第二线圈与相对应的该第二接脚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装置,每一个该组装部具有一个基壁,及一个由该基壁向上延伸且与该基壁相配合界定出该第一容室的内围绕壁,所述组装部的所述内围绕壁分别供所述第一接脚组穿设,每一个该盖设部具有一个框套于相对应的该内围绕壁的外围绕壁,及一个连接在该外围绕壁的中间且与该外围绕壁相配合界定出该第二容室的中间壁,所述盖设部的所述外围绕壁分别供所述第二接脚组穿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装置,该底座还包括一个同体连接且围绕于所述组装部的底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装置,还包含一个盖设于该中间座,且封闭所述第二容室的顶盖,该顶盖包括一个本体部,及一个由该本体部向下延伸的第一卡嵌部,该中间座还包括一个同体连接所述盖设部的中间连接部,该中间连接部与所述盖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该第一卡嵌部嵌入的上卡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装置,该中间座界定出一个由顶面的周缘向下凹陷且环绕于所述盖设部的顶环槽,该顶盖还包括一个由该本体部的周缘向下延伸且嵌入该顶环槽内的第二卡嵌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装置,该中间座还界定出一个由底面的周缘向上抬升且环绕于所述盖设部的底环槽,该底座还包括一个由该底连接部的周缘向上延伸,且嵌入该底环槽内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底座及该中间座能区隔出数个第一容室与数个第二容室,且该底座及该中间座能供所述第一接脚组及所述第二接脚组插设,所以此结构能大幅减少组装的组件数目,并降低制造的成本。另外,此结构能固定所述第一接脚组及所述第二接脚组间的距离及位置,让该线圈装置与该电路板的安装过程更为迅速便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实施例与一电路板的相对关系;

图2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底座、一中间座、一顶盖、一线圈单元,及一接脚单元安装的构造;

图3是一侧面剖视局部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底座、该中间座、该顶盖、两个第一线圈、两个第二线圈、两个第一接脚组,及两个第二接脚组安装的构造;

图4是一侧面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安装在该电路板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实施例,该线圈装置包含一底座2、一中间座3、一顶盖4、一线圈单元6,及一接脚单元5,可用于安装在一个电路板1上。该电路板1是一个矩形片体,并界定出一个沿着一侧边延伸的第一方向A,及一个垂直于该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该电路板1包括两个沿着该第二方向B相间隔的组装区域11。每一个该组装区域11具有沿着该第一方向A延伸的一个第一插孔组111及一个第二插孔组112。该第一插孔组111与该第二插孔组112沿着该第二方向B内外间隔。特别要说明的是,该电路板1的所述组装区域11的数量并不以两个为限,也可以两个以上。

该底座2设置于该电路板1的上方,并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1的所述组装区域11上方的组装部21、一个同体连接且围绕于所述组装部21的底连接部22,及一个由该底连接部22的周缘向上延伸的限位部23。

每一个该组装部21具有一个位于底部的基壁211,及一个由该基壁211向上延伸且围绕成框状的内围绕壁212,该基壁211与该内围绕壁21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容室213。

该中间座3设置于该底座2上方,并包括两个分别盖设于该底座2的所述组装部21的盖设部31,及一个同体连接所述盖设部31的中间连接部32。该中间座3界定出一个由顶面的周缘向下凹陷且环绕于所述盖设部31的顶环槽33,及一个由底面的周缘向上抬升且环绕于所述盖设部31的底环槽34。该中间连接部32与所述盖设部3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开口朝上的上卡槽321。

每一个该盖设部31具有一个框套于相对应的该内围绕壁212的外围绕壁311,及一个连接在该外围绕壁311中间的中间壁312。该外围绕壁311具有一个位于该中间壁312上方的上层段314,及一个位于该中间壁312下方的下层段315,该外围绕壁311的该下层段315与该中间壁312相配合地将位于下方的相对应的该第一容室213封闭,而该外围绕壁311的该上层段314与该中间壁312相配合地界定出一个间隔位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室213上方的第二容室313。

该顶盖4盖设于该中间座3的上方,且封闭所述第二容室313。该顶盖4包括一个本体部41、一个由该本体部41向下延伸的第一卡嵌部42,及一个由该本体部41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第二卡嵌部43。

该接脚单元5插设于该底座2及该中间座3,并包括两个第一接脚组51,及两个第二接脚组52。所述第一接脚组51分别插设于该底座2的所述组装部21,且每一个该第一接脚组51均向下穿伸出该底座2,每一个该第一接脚组51具有数个穿设过相对应的该内围绕壁212,且沿着该内围绕壁212位于该第二方向B上的相反两侧设置的第一插脚511。所述第二接脚组52分别插设于该中间座3的所述盖设部31,且每一个该第二接脚组52均向下穿伸出该中间座3,每一个该第二接脚组52具有数个穿设过相对应的该外围绕壁311,且沿着该外围绕壁311位于该第二方向B上的相反两侧设置的第二插脚521。

该线圈单元6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室213内的第一线圈61,及数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313内的第二线圈62。而位于每一个该第一容室213内的所述第一线圈61会与相对应的该第一接脚组51电连接。而位于每一个该第二容室313内的所述第二线圈62会与相对应的该第二接脚组52电连接。

配合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将该中间座3盖设至该底座2的上方,并使该底座2的该限位部23嵌入该中间座3的该底环槽34内,而每一个该外围绕壁311套设于相对应的该内围绕壁212的外环面上,并封闭相对应的该第一容室213,而所述第二接脚组52会向下穿伸出该底座2,此时,该中间座3已经卡抵定位于该底座2上。

接着,将该顶盖4盖设至该中间座3的顶部,且使该顶盖4的该第一卡嵌部42嵌入该中间座3的该上卡槽321内,并使该顶盖4的该第二卡嵌部43嵌入该中间座3的该顶环槽33内。此时,该顶盖4将所述第二容室313封闭,并卡抵定位于该中间座3上。

当要组装至该电路板1时,将所述第一接脚组51分别插设至该电路板1的所述第一插孔组111内,而所述第二接脚组52分别插设至所述第二插孔组112内。因受到该底座2与该中间座3的限位,每一个该第一接脚组51与另一个插设于相邻近的另一个该第一接脚组51间的距离以及排列方式是固定的,同样地,每一个该第二接脚组52与另一个插设于相邻近的另一个该第二接脚组52间的距离以及排列方式也是固定的。所以在组装过程中,使用者就能同时将数个第一接脚组51与数个第二接脚组52的脚位与该电路板1对齐,让组装过程更为迅速。

应当注意的是,该底座2的所述组装部21、该中间座3的所述盖设部31、该第一接脚组51及该第二接脚组52的数量是对应于该电路板1的所述组装区域11的数量而设置,均不以本实施例中的两个为限。比如说,当该电路板1的所述组装区域11的数量因电路设计而扩增到四个时,上述的所述组件的数量也可以对应地扩充到四个。

由上述可知,利用单一个该底座2及该中间座3,即可区隔出数个用于容置该线圈单元6的数个第一容室213与数个第二容室313,而所述第一接脚组51及所述第二接脚组52能插设至单一个该底座2及该中间座3内,此结构可大幅减少组装的组件数目,并降低原料以及组装的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能通过该底座2及该中间座3来固定所述第一接脚组51及所述第二接脚组52间的距离及位置,能使该线圈装置的不同区域同时安装到该电路板1的所述该组装区域11上,让安装过程更为迅速便利。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