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296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墙壁开关是指安装在墙壁上使用的电器开关,用来接通和断开电路的,控制照明灯或其他电器设备的开关。

为了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依然能够较快速和容易地找到开关,以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通常会在开关上安装指示灯,以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起到提醒功能。

现有的指示灯的安装方式一般是在开关的底壳上或者按钮上预先安装一个具有灯珠的灯板,之后在开关的底壳上或者按钮上开设一个过孔,再利用指示灯接线的一端穿过该过孔后与灯板连接,之后,指示灯接线直接裸露在开关外,并且指示灯接线的另一端穿过底壳的接线孔后,再与底壳上安装的接线端子连接,以实现灯板的通电。其中,接线孔用于接入正常的家庭电线,如火线、零线和地线。

然而,现有的指示灯安装方式由于指示灯接线直接裸露在外面,在安装时,开关嵌入墙壁内,虽然能够起到遮蔽指示灯接线的作用,但是由于直接裸露在开关外部,在现场安装时或者在使用时,都容易发生安装隐患,并且安装操作也较繁琐复杂。进一步地,由于指示灯接线需要从开关的接线孔进入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这会占用接线孔的一部分位置,压缩了接线孔的接线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指示灯接线裸露在开关外部问题,安全性能更高,安装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以及不占用接线孔接线空间的开关。

一种开关,包括底壳、面板及电路模组,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电路模组具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底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质电路板、取电件及指示灯,

所述硬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取电件设置于所述硬质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硬质电路板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电路板通过软性电路板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电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硬质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弹簧的弹簧圈外径大于所述过孔的直径,所述弹簧穿设所述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电路板与所述底壳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壳上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背的一面,所述底壳开设有通孔,所述取电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边缘向所述接线端子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硬质电路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避位口,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避位口用于穿设过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设置有多个所述取电件及多个所述指示灯,所述电路模组具有多个所述接线端子;各所述取电件一一对应与各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各所述取电件及各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硬质电路板电连接;每一所述接线端子用于控制一所述指示灯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开设有用于透过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线的透光孔。

上述开关通过将硬质电路板安装在底壳上,并利用取电件分别与硬质电路板及接线端子电连接,能够实现开关内部取电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指示灯接线裸露在开关外部的问题,安全性能更高,只需预先将取电件与硬质电路板固定后,再将取电件与硬质电路板组合体安装至底壳上的对应区域上,即可实现取电件与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安装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不占用接线孔接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开关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2,开关10包括底壳100、面板200及指示灯300,面板200与底壳100连接,具体地,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相扣合或者通过螺丝螺接。请一并参阅图5,开关10还包括硬质电路板400、取电件500及电路模组600,请参阅图3,硬质电路板400设置在底壳100上,硬质电路板400用于通过取电件500与电路模组600电连接。电路模组600具有接线端子610,接线端子610安装在底壳100上,取电件500设置于硬质电路板400上并与接线端子610电连接,硬质电路板400与指示灯300电连接,这样,通过将硬质电路板400安装在底壳上100,并利用取电件500分别与硬质电路板400及接线端子610电连接,能够实现开关内部取电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指示灯接线裸露在开关外部的问题,安全性能更高,只需预先将取电件500与硬质电路板400固定后,再将取电件500与硬质电路板400组合体安装至底壳100上的对应区域上,即可实现取电件500与接线端子610的电连接,安装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不占用接线孔接线空间。

还需要特别进行说明的是,由于开关内部具有一些会运动的部件,例如,开关内具有摆杆和按键等,而且摆杆的端部与接线端子直接抵接,两者的整体结构在空间设计上也非常紧凑且位置非常近,若将指示灯接线直接内置至开关内部后,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指示灯接线为较柔软的条状或片装结构,当其与接线端子连接后,指示灯接线易发生位置改变,容易与开关内具有摆杆和按键等部件接触,进而会影响或者阻碍这些部件的正常运动;开关的底壳或者面板需要额外开设通孔用于供指示灯接线穿过,会给本就紧凑的开关内部结构设计带来更多的限制;若开关为多位开关时,指示灯接线的数量会更多,会进一步占用开关的内部空间,给开关内部结构设计带来更大地限制,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在开关行业内,设计人员普遍会采用指示灯接线外露设置的方式以规避上述问题,然而,上述开关10巧妙地通过在底壳100上设置一个硬质电路板400作为一个取电的基座,其不易发生位置改变和形状上的改变,且其结构呈片状,更加紧凑规整,所占用开关的内部空间极少,直接采用卡接、嵌置或者放置等方式安装在在底壳100即可,不易与开关内的摆杆等运动部件接触,在底壳100上安装硬质电路板400时,所需考虑的设计因素较少,安装操作也较便捷,直接在生产开关时,将其内置即可,再通过取电件500分别与接线端子610及硬质电路板400电连接,即可实现取电效果,且取电件500可以采用垂直式或者竖直式的安装结构,位于接线端子的正上方即可,从而也可以完美地避开开关内的摆杆等运动部件,之后,指示灯300与硬质电路板400连接即可,由于采用硬质电路板400,基于硬质电路板400内可以印刷线路的特点,可以解决单纯一个硬质电路板400分别对应控制多个指示灯300的效果,而无需采用传统多位开关则必须安装多条指示灯接线的设计。例如,硬质电路板为PCB板,或者设置有电路的硬质板体。

为了使得所述指示灯更好地与所述硬质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并且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例如,请一并参阅3,所述开关还包括软性电路板700,硬质电路板400通过软性电路板700与指示灯300电连接,这样,由于底壳100的表面的结构较为复杂,通过设置软性电路板700,利用其质软可形变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解决其安装空间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多位开关时,直接将多个指示灯设置在一个软性电路板700即可实现控制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硬质电路板400和软性电路板700的巧妙选用综合考虑了开关内部空间中各安装区域的特点,设计更加合理;又如,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与所贴合的所述底壳的区域相匹配的弯折结构,用于提高两者安装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内部空间利用率。

为了简化内取电结构的安装操作,并使得所述取电件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方式更加稳定,例如,请参阅图6,取电件500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硬质电路板400固定连接,例如,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硬质电路板焊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610抵接,这样,所述弹簧位于接线端子的正上方即可,从而也可以完美地避开所述开关内的摆杆等运动部件,且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弹簧与所述硬质电路板的结合体装入至底壳上预设安装区域内,并使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610抵接即可完成操作,更加便捷,且通过所述弹簧自身的弹力,能够使得所述弹簧与所述接线端子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电连接方式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又如,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接线端子610上开设有过孔611,所述弹簧的弹簧圈外径大于所述过孔611的直径,所述弹簧穿设所述过孔611,这样,在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弹簧卡入至过孔611即可,并且由于所述弹簧的弹簧圈外径大于所述过孔611的直径,所述弹簧与所述接线端子610能够接触地更加紧密,所述弹簧也不易从过孔611内滑出,所述弹簧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更不易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所述硬质电路板安装至所述底壳上,用于提高安装操作的便捷性和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例如,请参阅图3,硬质电路板400与底壳100卡接,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所述硬质电路板安装至所述底壳上,用于提高安装操作的便捷性和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又如,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硬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条,所述硬质电路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硬质电路板与所述底壳卡接,并且两者安装后的结构强度更高,不易脱离。

为了更好地安装所述取电件,以在所述底壳上实现较好地避位处理,进一步减小所述取电件对开关内部结构空间所造成的影响,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硬质电路板400设置于底壳100上与接线端子610相背的一面,底壳100开设有通孔110,取电件500穿过所述通孔110与所述接线端子610电连接,这样,能够更好地安装所述取电件,以在所述底壳上实现较好地避位处理,进一步减小所述取电件对开关内部结构空间所造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安装和容置所述取电件,减少所述取电件发生晃动的问题,更好地限制其运动,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通孔110的边缘向所述接线端子610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件111a,限位件111a用于限制所述取电件的运动,以更好地安装和容置所述取电件,减少所述取电件发生晃动的问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又如,所述限位件为中空管状或者中空柱状结构,当然,所述限位件还可以具有缺口的圈状结构等,只需要确保所述限位件的内侧壁能够限制所述取电件即可,其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为了更好地实现避位处理,用于更好地安装开关的过渡件,并且避免所述硬质电路板对所述过渡件的正常运动造成影响,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底壳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20,所述硬质电路板400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20连通的避位口410,例如,所述避位口为封闭结构,即所述硬质电路板具有圈状结构,当然所述避位口还可以与外界连通,所述硬质电路板具有缺口状结构,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安装孔120和所述避位口410用于穿设过渡件30,这样,所述硬质电路板能够更好地安装在所述底壳上,且所述过渡件也能够更好地安装底壳上,并且实现了较好地实现避位处理,避免了所述硬质电路板对所述过渡件的正常运动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摆杆开关中,所述过渡件为摆杆,当然,在其他类型的开关中,所述过渡件为传动的中间部件,即用于将按压或者拨动按键时,用于将作用力传递至电路模组上的部件,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多位开关中,以解决多位按键分别提醒指示的效果,例如,所述开关设置有多个所述取电件及多个所述指示灯,所述电路模组具有多个所述接线端子;各所述取电件一一对应与各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各所述取电件及各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硬质电路板电连接;每一所述接线端子用于控制一所述指示灯工作,这样,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多位开关中,以解决多位按键分别提醒指示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当然用户按下对应的一位按键时,通过摆杆等过渡件控制一组接线端子通电,对应的电器通电工作,对应的指示灯不发光,而当电器断电时,则对应的指示灯发光起到提醒指示的效果。例如,所述接线端子具体包括零线接线端子和火线接线端子,两个所述取电件分别与所述零线接线端子和所述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

为了更好地解决所述指示灯的透光问题,例如,所述面板开设有用于透过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线的透光孔,这样,通过开设透光孔,能够使得指示灯发出的光线透过面板,进而发射至外部,如此,对于面板的材质是否透光则不受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面板的材质和结构;又如,所述开关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设置于所述面板上与所述底壳相背的一面,并遮蔽所述透光孔,通过设置所述透光板,能够更好地遮蔽所述面板上的所述透光孔,既能起到较好地保护效果,同时,又能起到较好地装饰效果,上述开关通过在底壳及面板之间设置用于安装指示灯的柔性电路板,能够实现多个指示灯一一对应多位按键的灯显效果,更加节省材料,并且解放了按键,使得按键无需再承载灯显部件的安装承担安装负担,使得按键所选用的材质和所采用的结构限制更少。

上述开关10通过将硬质电路板400安装在底壳上100,并利用取电件500分别与硬质电路板400及接线端子610电连接,能够实现开关内部取电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指示灯接线裸露在开关外部的问题,安全性能更高,只需预先将取电件500与硬质电路板400固定后,再将取电件500与硬质电路板400组合体安装至底壳100上的对应区域上,即可实现取电件500与接线端子610的电连接,安装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不占用接线孔接线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块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