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4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变压器,尤指一种能自动化绕线并应用在具开口的电路板的破板变压器及其绕线架。



背景技术:

于现行技术中,变压器广泛应用在多种电子产品中,且一般直接承载于电路板上,即整体的变压器皆设置于电路板上。

在产品开发积极追求轻薄化的今天,现有的变压器已逐渐不敷使用,许多薄型化电子装置的整体体积往往受限于变压器的尺寸,使得体积无法有效缩减。因此,变压器的体积遂成为一重要课题。

为了达到特定需求,于某些情况下变压器及其绕线架或磁性组件的体积无法缩减,故业界开发出将电路板破板,并将变压器设置于电路板破板后的开口的方式,以使变压器与电路板平行设置,以减少变压器整体突出于电路板上的体积。然而,此种方式一般而言由于引脚的位置需配合电路板进行设计,多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而无法以自动化绕线机器进行制造,使得产能上有所限制。

因此,如何创作一种能以自动化绕线并应用在具开口的电路板的变压器及其绕线架,实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架,俾解决并改善前述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架,藉由将引脚设置于与第二板体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的延伸部,并使第一绕线与至少一个引脚相连接,不仅可应用于自动化绕线机,更可应用于破板形式的变压器,以达到维持相同性能且有效减少产品体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架,通过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结构,可在不改变绕线线径的情况下有效缩小产品体积,或可于相同体积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线径以符合实际需求。此外,藉由绕线座与底座结构的进一步匹配,不仅可辅助定位及对位,更可达到辅助固定磁芯组及绕线等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一第一绕线;一第二绕线,与该第一绕线磁耦合;一底座;一磁芯组,包括一第一磁芯及一第二磁芯,其中该第一磁芯及该第二磁芯设置于该底座;以及一绕线架,设置于该第一磁芯及该第二磁芯之间且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连接体,其中该第一板体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多个引脚,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相对设置,该连接体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之间并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相连接,且该第一绕线绕设于该连接体并与至少一个该引脚相连接。

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该引脚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相连接,且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之间呈0度角。

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该引脚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相连接,且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之间呈85至95度角。

较佳地,中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之间呈90至92度角。

于一些实施例中,该延伸部具有二个第一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且该多个第二突出部设置于该二个第一突出部之间。

进一步地,该第一突出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突出部的宽度。

于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体更具有一走线部,该走线部与该延伸部相对设置于该第一板体的二侧,该走线部具有二个凸块,且该二个凸块共同定义一走线槽于该二个凸块之间。

进一步地,该第二绕线绕设于该连接体并部分地设置于该走线槽。或者,于另一方面,该底板更具有一开口,且该开口与部分的该第二磁芯相对设置。

于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座包括:一底板,其中该第一磁芯直接设置于该底板;以及一环形侧壁,自该底板的边缘延伸形成,且环设于该底板、该磁芯组及该绕线架。

进一步地,该环形侧壁具有一第一缺口,且该第一缺口与该延伸部相匹配。

于一实施例中,该环形侧壁更具有一延伸板件,该延伸板件自部分的该第一缺口处延伸而出,该延伸板件具有多个孔洞,该多个孔洞的数量与该多个引脚的数量相等,且每一个该引脚穿设于该多个孔洞之一。

于一实施例中,该环形侧壁更具有一延伸板件,该延伸板件自部分的该第一缺口处延伸而出,该延伸板件具有多个孔洞,该多个孔洞的数量为该多个引脚的数量减去一,且其中该多个引脚之一为连接脚,其余的每一个该引脚穿设于该多个孔洞之一。

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体更具有一走线部,该走线部与该延伸部相对设置于该第一板体的二侧,该环形侧壁更具有一第二缺口,且该第二缺口与该走线部相匹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绕线架,适用于设置至少一绕线,该绕线架包括:一第一板体,具有一延伸部,其中该延伸部设有多个引脚,每一个该引脚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相连接,且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之间呈85至95度角;一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相对设置;以及一连接体,其中该连接体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之间并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相连接,且该绕线绕设于该连接体并与至少一个该引脚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变压器倒置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应用图5所示的绕线架并设置于破板形式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变压器

1:第一绕线

2:第二绕线

3:底座

30:底板

300:开口

31:环形侧壁

311:第一缺口

312:第二缺口

313:延伸板件

3130:孔洞

4:磁芯组

41:第一磁芯

42:第二磁芯

5:绕线架

51:第一板体

510:延伸部

5101:第一突出部

5102:第二突出部

511:引脚

5111:第一区段

5112:第二区段

512:走线部

5120:走线槽

5121:凸块

52:第二板体

53:连接体

20:电路板

200: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图2所示的变压器倒置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10包括第一绕线1、第二绕线2、底座3、磁芯组4以及绕线架5。第二绕线2与第一绕线1磁耦合。磁芯组4包括第一磁芯41及第二磁芯42,其中第一磁芯41及第二磁芯42设置于底座3。绕线架5设置于第一磁芯41及第二磁芯42之间,且绕线架5包括第一板体51、第二板体52及连接体53。第一板体51具有延伸部510,延伸部510设有多个引脚511。第二板体52与第一板体51相对设置,连接体53设置于第一板体51及第二板体52之间并与第一板体51及第二板体52相连接,且第一绕线1绕设于连接体53并与至少一个引脚511相连接。由于任一个引脚511皆可作为自动化绕线机的挂线挂脚,且此结构于组装后可直接应用于具破孔的电路板以减少变压器突出于电路板的高度,故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自动化绕线并达到维持相同性能且有效减少产品体积的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绕线架5的第一板体51的延伸部510具有二个第一突出部5101以及多个第二突出部5102,且多个第二突出部5102设置于二个第一突出部5101之间,其中第一突出部5101及第二突出部5102共同或分别定义多个理线槽以区隔绕线,但不以此为限。较佳地,第一突出部5101的宽度大于第二突出部5102的宽度,以使其边缘的结构强度提升。

于一些实施例中,绕线架5的第一板体51更具有走线部512,走线部512与延伸部510相对设置于第一板体51的二侧。走线部512具有二个凸块5121,且该二个凸块5121共同定义一走线槽5120于二个凸块5121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第一突出部5101及第二突出部5102共同或分别定义的多个理线槽主要供初级绕线理线,二个凸块5121共同定义的走线槽5120主要供次级绕线走线,惟皆不以此为限。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绕线2绕设于连接体53并部分地设置于走线槽5120。

请参阅图4、图5并配合图1至图3,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引脚511具有第一区段5111以及第二区段5112,其中第一区段5111与第二区段5112相连接,且第一区段5111与第二区段5112之间呈0度角(如图4所示)或85至95度角(如图5所示)。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绕线架5,为该绕线架5出厂时的结构,引脚511尚未受弯折,故第一区段5111与第二区段5112之间呈0度角,并以此作为自动化绕线机的挂线挂脚;在绕线完成后,例如第一线圈1,与一个或多个引脚511的第一区段5111相连接,并使全部引脚511过锡炉(即焊锡),再进行弯折。图5中为突显引脚511的弯折省略绕线及焊锡而绘出。应注意的是,引脚511的第二区段5112经弯折后与第一区段5111间的夹角理想值为呈90度角,然由于应力及应力残留的关系其角度可能为91度或92度,故可知本实用新型引脚511的第一区段5111与第二区段5112之间较佳呈90至92度角。

请参阅图6并配合图2至图5,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10的底座3包括底板30以及环形侧壁31。其中,第一磁芯41直接设置于底板30。环形侧壁31自底板30的边缘延伸形成,且环设于底板30、并围绕磁芯组4及绕线架5。于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侧壁31具有第一缺口311,且第一缺口311与延伸部510相匹配。进一步地,环形侧壁31更具有延伸板件313。延伸板件313自部分之第一缺口311处延伸而出,且延伸板件313具有多个孔洞31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多个孔洞3130的数量可与多个引脚510的数量相等,且每一个引脚510穿设于多个孔洞3130之一(如图2所示)。或者,多个孔洞3130的数量亦可为多个引脚511的数量减去一,亦即以多个引脚511之一作为连接脚,并以其余的每一个引脚511穿设于多个孔洞3130之一(如图5及图7所示)。

此外,底座3的环形侧壁31可进一步具有第二缺口312,且第二缺口312与第一板体51的走线部512相匹配,以使绕线架5更为稳固地设置于底座3。另一方面,由于环形侧壁31实质上匹配绕线架5的结构,除延伸部510及走线部512对应处有第一缺口311及第二缺口312外,整体环绕该绕线架5而设置,故可提供提升结构强度以及绝缘等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的底板30更可进一步具有开口300,以提供散热的作用。较佳地,开口300与部分的第一磁芯41相对设置,以直接提供空气对流辅助第一磁芯41散热,然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7并配合图5至图6,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应用图5所示的绕线架并设置于破板形式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10可应用于具有破孔200的电路板20,以使变压器10设置于电路板20的破孔200中,亦即部分的变压器10的高度与电路板20的厚度并存而非占用,可有效降低产品的总高度。于此实施例中,底座3的延伸板件313直接设置于电路板20上,且引脚511穿设于孔洞3130及电路板2。此外,破孔200的形状与变压器10的形状相匹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架,藉由将引脚设置于与第二板体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的延伸部,并使第一绕线与至少一个引脚相连接,不仅可应用于自动化绕线机,更可应用于破板形式的变压器,以达到维持相同性能且有效减少产品体积的功效。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结构,可在不改变绕线线径的情况下有效缩小产品体积,或可于相同体积的情况下使用更大的线径以符合实际需求。此外,藉由绕线座与底座结构的进一步匹配,不仅可辅助定位及对位,更可达到辅助固定磁芯组及绕线等功效。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