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2944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行业和部门对供电的可靠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连续性,许多重要的场合都采用了自动转换开关为电器供电。作为电能切换的必备器件,自动转换开关能够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以继续对负载供电,并在电源恢复正常后自动进行反向切换,从而满足低压供电系统对电源切换的要求。

常见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通过驱动电机为储能机构储能并快速释放,从而实现分合闸操作,储能机构的可靠性关系到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常见的储能机构较为复杂,使用了较多的铸件与机加工件,零件种类多且通用性差,工人在组装过程中需甄别零部件之间的差异性,耗费了大量时间;在性价比上,铸件的成本高,精度较低,分合闸速度慢,且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分合闸速度快且易于加工组装的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该装置包括主轴、分别套设在主轴两端的第一压簧储能机构及第二压簧储能机构以及设置在主轴上并与主轴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的第一压簧储能机构及第二压簧储能机构均包括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上的支撑板、套设在主轴上并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的转盘控制组件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并分别位于转盘控制组件两侧的压簧推杆组件,所述的压簧推杆组件通过转盘控制组件与主轴传动连接。该装置位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内部,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触头系统分别与第一压簧储能机构、第二压簧储能机构传动连接。第一压簧储能机构与第二压簧储能机构的结构相同,零部件通用,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组件位于主轴端部。

所述的转盘控制组件包括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上的第一转盘以及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上的第二转盘,所述的第二转盘位于第一转盘与支撑板之间,并与第一转盘传动连接,两第一转盘之间设有第一转盘支撑轴,两第二转盘之间设有第二转盘支撑轴。第二转盘支撑轴与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传动连接。

所述的第二转盘上开设有第二转盘滑槽,所述的第一转盘支撑轴贯穿第一转盘,并且所述的第一转盘支撑轴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第二转盘滑槽内。第二转盘通过第二转盘滑槽与第一转盘支撑轴的端部相配合,实现与第一转盘的传动连接。支撑板对第一转盘支撑轴的两端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支撑板滑槽,所述的第二转盘支撑轴贯穿第二转盘,并且所述的第二转盘支撑轴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支撑板滑槽内。支撑板滑槽对第二转盘支撑轴端部的运动进行导向及限位。

所述的主轴上设有腰形插接部,所述的第一转盘上开设有与腰形插接部相适配的腰形孔。第一转盘通过腰形孔与腰形插接部的配合,实现与主轴的传动连接。

所述的压簧推杆组件包括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的推杆导向轴、套设在推杆导向轴上的推杆以及套设在推杆上的压簧,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盘支撑轴与第二转盘传动连接。第二转盘带动第二转盘支撑轴转动,使推杆同步转动,并压缩压簧。当推杆导向轴与第二转盘支撑轴之间的距离最小时,压簧的压缩量达到最大值;随着第二转盘的进一步转动,压簧迅速伸展,使第二转盘支撑轴迅速移动至终点位置,并被支撑板滑槽进行限位。

所述的推杆上设有压簧限位部,所述的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导向轴、压簧限位部相接触。压簧限位部沿推杆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使压簧卡设在压簧限位部与推杆导向轴之间。

所述的推杆上沿推杆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推杆导向轴相适配的推杆滑槽。当第二转盘支撑轴带动推杆转动时,推杆通过推杆滑槽与推杆导向轴相对滑动,使压簧不断被压缩。

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主轴端部并与主轴传动连接的手柄插接块,该手柄插接块上开设有手柄插接孔。既能够通过自动转换开关的电机驱动机构与齿轮的配合,实现自动控制,也能够通过手柄与手柄插接孔的配合,实现手动控制。

所述的手柄插接孔为内六角孔。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当传动组件带动主轴转动时,第一压簧储能机构或第二压簧储能机构中的压簧开始储能,至临界点后压簧快速释放,并带动相应的触头系统工作,实现合闸或分闸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转盘控制组件与压簧推杆组件的配合,能够加快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速度,提高产品的工作性能,质量稳定,且装置内各零部件的通用性好,降低了产品的加工难度和组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2)用钣金件取代大部分铸件,不仅降低了零部件的成本及加工难度,提高了零部件精度,且结构简单,通过模块化的装配流程能够有效避免工人误操作,使装配更加高效、可靠;

3)使用较少的钣金件即可更好地实现分合闸功能,且零部件加工工艺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控制灵敏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轴与第一转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簧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主轴、101—腰形插接部、2—第一压簧储能机构、3—第二压簧储能机构、4—支撑板、401—支撑板滑槽、5—第一转盘、6—第二转盘、601—第二转盘滑槽、7—第一转盘支撑轴、8—第二转盘支撑轴、9—推杆导向轴、10—推杆、1001—推杆滑槽、1002—压簧限位部、11—压簧、12—齿轮、13—手柄插接块、1301—手柄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储能装置,该装置包括主轴1、分别套设在主轴1两端的第一压簧储能机构2及第二压簧储能机构3以及设置在主轴1上并与主轴1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第一压簧储能机构2及第二压簧储能机构3均包括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1上的支撑板4、套设在主轴1上并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4之间的转盘控制组件以及一对并列设置在两支撑板4之间并分别位于转盘控制组件两侧的压簧推杆组件,压簧推杆组件通过转盘控制组件与主轴1传动连接。图1中,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分别与第一压簧储能机构2、第二压簧储能机构3传动连接的触头系统均处于分断状态,当主轴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压簧储能机构2开始压缩储能,至临界点后快速释放,实现快速合闸操作;当主轴1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压簧储能机构3开始压缩储能,至临界点后快速释放,实现快速合闸操作。

如图2所示,转盘控制组件包括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1上的第一转盘5以及一对并列套设在主轴1上的第二转盘6,第二转盘6位于第一转盘5与支撑板4之间,并与第一转盘5传动连接,两第一转盘5之间设有第一转盘支撑轴7,两第二转盘6之间设有第二转盘支撑轴8。

第二转盘6上开设有第二转盘滑槽601,第一转盘支撑轴7贯穿第一转盘5,并且第一转盘支撑轴7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第二转盘滑槽601内。图2中,当主轴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转盘5通过第一转盘支撑轴7带动第二转盘6顺时针转动;当主轴1逆时针转动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第一转盘支撑轴7的端部在第二转盘滑槽601内运动,而不会带动第二转盘6转动。

支撑板4上开设有支撑板滑槽401,第二转盘支撑轴8贯穿第二转盘6,并且第二转盘支撑轴8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支撑板滑槽401内。

如图3所示,主轴1上设有腰形插接部101,第一转盘5上开设有与腰形插接部101相适配的腰形孔。

如图4所示,压簧推杆组件包括设置在两支撑板4之间的推杆导向轴9、套设在推杆导向轴9上的推杆10以及套设在推杆10上的压簧11,推杆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盘支撑轴8与第二转盘6传动连接。推杆10上设有压簧限位部1002,压簧11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导向轴9、压簧限位部1002相接触。推杆10上沿推杆10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推杆导向轴9相适配的推杆滑槽1001。图4中,当第二转盘6顺时针转动时,第二转盘支撑轴8推动推杆10向外侧运动,并压迫压簧11,使压簧11压缩储能,当第二转盘6转动至第二转盘支撑轴8与推杆10之间的距离最小时,压簧11的压缩量最大,再继续转动时,压簧11迅速释放,将第二转盘支撑轴8推向另一侧,直至支撑板滑槽401对第二转盘支撑轴8进行限位为止,同时第二转盘支撑轴8在迅速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触头系统运动,实现合闸操作;逆向进行则可实现分闸操作。

传动组件包括套设在主轴1上的齿轮12以及设置在主轴1端部并与主轴1传动连接的手柄插接块13,该手柄插接块13上开设有手柄插接孔1301。手柄插接孔1301为内六角孔。

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当传动组件带动主轴1转动时,第一压簧储能机构2或第二压簧储能机构3中的压簧11开始储能,至临界点后压簧11快速释放,并带动相应的触头系统工作,实现合闸或分闸操作。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