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229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
背景技术
:背钝化工艺在电池片背面通常覆盖一层绝缘保护膜,该层绝缘保护膜无法导电,因此,在印刷前,需要通过激光设备将背面的绝缘保护膜划开,进行开槽,使硅基体露出,保证印刷后的铝浆与硅片接触烧结形成背电极,这样使得激光开槽的图案对绝缘保护层的钝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的开槽图案常见的有两种线段型(图1)和点型(图2),线段型激光方案具有图形简单加工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背场烧结后存在虚线情况,以及边缘会出现浆料脱落;而激光点式方案因能量及点孔率要求,最终导致成品电池片碎片率较高,并且加工时间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采用点线结合的图案,确保效率稳定,同时降低碎片率。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所述开槽结构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所述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等间隔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开槽线包括若干段开槽的实线段,所述第二开槽线包括若干个开槽的点孔,所述第一开槽线上的实线段与所述第二开槽线上的点孔错位分布或对齐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开槽线上的实线段与所述第二开槽线上的点孔等位错开或等位对齐。线段与点孔的方案结合均是对烧结后发生虚线及边角脱落状况有所改善,线段和点的对齐的图形绘制方面更为简单,在效率上略低于点线错位式图形;线段与孔径错开,一是防止对同一位置形成的二次激光对硅片造成损伤,点线错位式图形在效率上提升相对明显,且在Rsh、Rs上具有一定优势。优选的,为了降低开槽的难度,提高开槽的效率,采用均匀设置的规则图形,所述实线段和点孔均等间隔分布。进一步,所述实线段的宽度为35um-50um,长度为500um-1000um,实线段间隔为500um-1200um,所述点孔的孔径为120um-200um,点孔间隔为800um-1500um,相邻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之间的间距为500um-1200um。优选的,所述实线段宽度为35um,长度为500um,实线段间隔为1000um,所述点孔的孔径为160um,点孔间隔为1500um,相邻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之间的间距为1200um。优选的,所述实线段宽度为40um,长度为500um,实线段间隔为500um,所述点孔的孔径为180um,点孔间隔为1000um,相邻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之间的间距为1000um。优选的,所述实线段宽度为48um,长度为800um,实线段间隔为500um,所述点孔的孔径为200um,点孔间隔为1300um,相邻第一开槽线和第二开槽线之间的间距为800u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a)、点、线结合图案,确保效率稳定,可达到生产水平;b)、烧结后不再发生虚线及边角脱落状况;c)、碎片率比例有所下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线段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点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线段和点孔等位对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线段和点孔等位错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第一开槽线,200、第二开槽线,1、实线段,2、点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开槽结构,所述开槽图案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开槽线100和第二开槽线200,所述第一开槽线100和第二开槽线200等间隔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开槽线100包括若干段开槽的实线段1,所述第二开槽线200包括若干个开槽的点孔2,所述第一开槽线100上的实线段1与所述第二开槽线200上的点孔2错位分布。所述实线段1和点孔2均等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开槽线100上的实线段1与所述第二开槽线200上的点孔2可以等位错开分布也可以等位对齐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线段1的宽度D为35um-50um,长度L为500um-1000um,实线段1间隔S为500um-1200um,所述点孔2的孔径Φ为120um-200um,点孔2间隔为800um-1500um,相邻相邻第一开槽线100和第二开槽线200之间的间距H为500um-1200umum。本实施例中选取了三组数据与产线生产方案进行对比,数据选取表见表1所示,单位(um)。表1数据选取表在激光设备上绘制点线间隔的图案,然后,采用激光设备在PERC电池背面开槽,开槽结构为上述点线结合的图案,将制作完成的PERC电池经过测试检验,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槽方案,电池功率上提升了0.009W以上,UOC、ISC上均明显有所提升,实验效率相对正常生产提升了0.04%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开槽方案,在UOC、ISC上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解决了背场烧结后出现的虚线以及边缘浆料脱落的问题。表2数据选取表方案号PmppUocIscRsRshFFNCell-产线生产方案0.0000.00.0000.0000.00%0.00%1点线结合方案0.0090.1-0.003-0.05150.15%0.04%2点线结合方案0.0130.50.003-0.01200.10%0.05%3点线结合方案0.0150.40.0180.022520.02%0.06%其中,Pmpp表示电池功率,Uoc表示开路电压,Isc表示短路电流,Rs表示串联电阻,Rsh表示并联电阻,FF表示填充,NCell表示实验效率。电池功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的关系为:电池功率(Pmpp)=电压(UOC)*电流(ISC)*填充(FF)以产线生产方案生产的电池片测试的各项参数为基准,由上述公式测得各个量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再与产线生产方案的数据做差值,获得表2中数据。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