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4899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万能式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多由触头、弹簧、夹板、触头支撑等零件组成,为了保证断路器体积小型化、高分断,触头系统结构设计紧凑,零件之间配合精度高,触头压力大,装配困难;且传统的断路器的导电片与母排之间采用螺钉紧固,温升高,容易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该结构中导电板与触头之间采用软连接结构,便于装配,可以降低温升,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动触组件,底座上铰接支点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导电片,所述动触组件包括与底座转动连接的支架,支架具有安装容腔,安装容腔中架设有触指,支架相对其与底座连接的另一端设有动触头组件,后导电片上还设有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静触头组件,后导电片上设有与触指的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支架上还设有操作手柄,手柄一端伸入支架的安装容腔中经转轴安装于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片,动触片的下端面设有动触点,动触片的上端面固接有外罩,外罩端部插入支架安装容腔中并装配于转轴上且与手柄同步运动,外罩与动触片之间夹设有软连接板,软连接板贴附于动触片外端面且软连接板的自由端经弯曲延伸形成软连接弯曲段,该软连接弯曲段通过螺钉固定于触指后端,所述前导电片通过软连接导线与触指前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和设置于静触头上的静触点,静触头呈C型结构直立固装于后导电片上,该静触头的开口腔内固装有加强板,加强板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底板贴附于开口腔的底面并经螺钉固定,侧板贴附于开口腔内侧板,顶板贴附于开口腔内顶壁,侧板的上下端表面分别设有轴向的加强凸筋,加强凸筋分别延伸至底板或顶板处。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片朝向静触头的端面还设有绝缘板,绝缘板包括与动触头固接的连接板,连接板的自由端经弯曲向下延伸形成阻断触指后端与动触头之间联通的隔断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设有环形槽,所述动触头的外罩两边侧壁延伸有安装片,安装片通过安装孔装配于连接轴两端部,环形槽内卡接有与安装片形成限位配合的卡簧。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中前导电片通过软连接导线与触指前端连接,触指后端通过软连接板与动触头连接,软连接结构可以降低对零部件配合精确度的要求,便于装配,且可以减少零部件的电磨损,降低温升,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附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动触片与静触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底座1、铰接支点11、前导电片21、后导电片22、静触点221、支架3、触指4、动触点41、连接杆42、软连接导线43、操作手柄5、连接轴51、环形槽511、卡簧52、动触片61、动触点611、外罩62、安装片621、软连接板63、软连接弯曲段631、静触头71、静触点711、加强板72、底板721、侧板722、顶板723、加强凸筋724、绝缘板8、连接板81、隔断板8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是万能式断路器触头导电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上铰接有动触组件,底座1上铰接支点11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导电片22,动触组件包括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支架3,支架3具有安装容腔,安装容腔中架设有触指4,触指4呈片状由连接杆42串成,触指4通过连接杆42架设于支架3朝向前导电片21的一端,触指4前端与前导电片21通过软连接导线43连接,触指4位于后导电片22上方,后导电片22上设有与触指4的动触点41配合的静触点221,支架3的后端(朝向后导电片22的一端)设有动触头组件,后导电片22上还设有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静触头71组件,支架3上还设有操作手柄5,手柄一端伸入支架3的安装容腔中经转轴安装于支架3上,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片61,动触片61的下端面设有动触点611,动触片61的上端面固接有外罩62,外罩62端部插入支架3安装容腔中并装配于转轴上且与手柄同步运动,连接轴51的两端部均设有环形槽511,动触头的外罩62两边侧壁延伸有安装片621,安装片621通过安装孔装配于连接轴51两端部,环形槽511内还设有卡簧52,通过卡簧52对安装片621起到限位作用,且外罩62的连接端伸入支架3的安装容腔中,其受到支架3上端面的阻挡,支架3上端面对其有限位作用。外罩62与动触片61之间夹设有软连接板8163,软连接板8163贴附于动触片61外端面且软连接板8163的自由端经弯曲延伸形成软连接弯曲段631,该软连接弯曲段631通过螺钉固定于触指4后端,为了增加其弹性性能便于与触指4之间的连接,该软连接弯曲段631中间经开口槽分割形成左右两段结构,软连接板8163和外罩62之间还设有垫片。

上述安装于后导电片22上的静触头71组件包括静触头71和设置于静触头71上的静触点711,静触头71呈C型结构直立固装于后导电片22上,该静触头71的开口腔内固装有加强板72,加强板72包括底板721、侧板722和顶板723,底板721贴附于开口腔的底面并经螺钉固定,侧板722贴附于开口腔内侧板722,顶板723贴附于开口腔内顶壁,侧板722的上下端表面分别设有轴向的加强凸筋724,加强凸筋724分别延伸至底板721或顶板723处。动触片61朝向静触头71的端面还设有绝缘板8,绝缘板8包括与动触头固接的连接板81,连接板81的自由端经弯曲向下延伸形成阻断触指4后端与动触头之间联通的隔断板8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