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4501发布日期:2018-06-16 01: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电性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点连接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连接芯片和电路模块的常用器件,在电路之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易于维修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增强,电子器件也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连接芯片和电路模块的电连接器也布设得越来越密集。电连接器的端子越做越小使得端子本身的强度越来越弱,并且强度减弱的导电端子的弹性也随之减小,使得导电端子在连接组装芯片和电路模块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瞬断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第201620926957.3号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被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和焊球,焊接到对应的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焊接垫和将所述焊接垫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朝下弯曲的连接根部,在所述焊接垫的顶面上形成有一个凹坑,所述焊球适于被定位和焊接在所述凹坑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焊接垫的、朝下弯曲的自由端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焊接垫110、固定部130 以及弹性臂120整体直接安装在绝缘本体内,连接器与绝缘本体之间为单触点结构,安装非正常插入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瞬断。

因此,现有的电连接器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触点安装的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在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之间形成多触点结构,在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或者弹性臂抵压至芯片的安装操作过程中,使得导电端子得到更多的支撑保护,同时受力部件合理分配在主体部两侧,导电端子在承受外力时内部应力均匀,避免瞬断,保证了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从主体部一侧延伸而出的弹性臂、从主体部另一侧延伸而出的连接部以及连接该连接部的焊接部,连接部和主体部不在同一平面,该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

进一步的,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锐角α。

进一步的,该主体部沿中心线分为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该弹性臂在主体部上的投影位于第一侧部。

优选的,该连接部包括自主体部撕裂呈板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呈弧状结构,从第一连接部末端弯折连接至焊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在主体部上的投影位于第二侧部。

其中,该锐角α的范围为10度≤α≤60度。

该第一连接部从第一侧部延伸而出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间距d2,该第二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末端弯折至焊接部,该焊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间距d1。

具体实施时,该第二侧部设置有固持部,该第二侧部还形成有凹槽,该凹槽宽度朝向固执部末端逐渐增大。

该第二侧部在固持部上方设置连料部。固持部和连料带部之间有间隙,凹槽和间隙之间连通。

该弹性臂末端设置接触部;从该主体部正面观察,该接触部在主体部上的投影位于第一侧部,该第二连接部的在主体部上的投影在第二侧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形成若干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每一收容腔包括用于固定该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和用于固定连接部的第二端子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多触点安装结构,在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或者弹性臂抵压至芯片的安装操作过程中,使得导电端子得到更多的支撑保护,避免瞬断。同时,该主体部沿中心线分为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连接部和主体部不在同一平面,该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比如锐角角度,使得导电端子受力部件可合理分配在主体部两侧,增强连接部的机械性能,保证导电端子在承受外力时内部应力均匀,避免瞬断以及保证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触点安装的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需要使用更多的芯片和电路,而电子设备的需求是越来越小巧,因此内部可使用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对相应电子元器件,比如电连接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占用空间更小同时传输通道更多等。比如双层传输结构,需要使用到电子线连接器及软排线结构连接器。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用作芯片(图未示)和电路板100的桥梁,包括绝缘本体80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收容腔82,该收容腔82贯穿所述绝缘本体80,每一收容腔82安装一导电端子。

该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10、弹性臂20、连接部50以及焊接部70。

导电端子的弹性臂20具有良好的弹性且伸出于绝缘本体80外,用于与芯片连接。该导电端子的主体部10自上端延伸设置弹性臂20,主体部10的下端延伸出连接部50。该主体部20沿竖向中心线分为第一侧部12与第二侧部13。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50,该第一连接部50 从第一侧部12延伸而出并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第一连接部50和主体部10不在同一平面。

该连接部与主体部10形成非直角角度,使得连接部可伸出主体部 10之外一定距离连接焊接部70,在提升连接部机械性能的同时,该绝缘本体可对应设置多触点收容结构。该电连接器在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之间形成多触点结构,在焊接部70焊接至电路板或者弹性臂抵压至芯片的安装操作过程中,该导电端子可得到更多的支撑保护,同时导电端子整体受力合理,承受外力时内部应力均匀,避免瞬断,保证了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以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该导电端子整体呈板状,两端分别形成功能部件。该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10、弹性臂20、固持部15、连料部18、连接部50以及焊接部 70。该弹性臂20末端设置接触部22。该接触部22用于在弹性臂20弹性变形抵压在芯片时,充分接触该芯片。

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功能部件设置在主体部10两侧,该主体部10 沿中心线可分为第一侧部12与第二侧部13。

该连接部从主体部10撕裂而成。包括自主体部撕裂呈板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2,所述第二连接52部呈弧状结构,从第一连接50部末端弯折连接至焊接部70,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主体部 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侧部。

具体实施时,该第一连接部50呈片状形成在该主体部10底部,从主体部10的第一侧部12倾斜和分离,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间距d2。该第一连接部50从第一侧部12延伸而出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

该第二连接部52在第一连接部50末端弯折至焊接部70,使得该焊接部70可相对远离主体部10设置,该焊接部70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间距d1。该间距d1和间距d2的设置,增加了连接部的机械强度和挠度,并为焊接部70提供安全焊接操作空间。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和主体部10不在同一平面,该第一连接部50 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的非直角角度的为锐角α。优选锐角α的范围为 10度≤α≤60度。

为了实现电连接器的固定和安装,该第二侧部13在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固持部15。该第二侧部13固持部15侧边的形成有凹槽16。

该凹槽16宽度朝向固执部15末端逐渐增大。该第二侧部13在固持部15上方设置连料部18。固持部15和连料带部18之间有间隙17,凹槽16和间隙17之间连通。该凹槽16向固持部15倾斜,凹槽16的槽口直径逐渐变大。请参考图2,为了合理布设功能部件,该导电端子的第一侧部12一边设置该弹性臂20,该导电端子的第二侧部13一边设置固持部和连料部18。该连接部从导电端子的第一侧部12延伸而出并连接焊接部70。从该主体部10正面观察,该弹性臂20末端的接触部 22在主体部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侧部12,该第二连接部52的在主体部上的投影在第二侧部13。该焊接部70在主体部10上的投影锐角α的角度而定,可能在第二侧部13也可能在第一侧部12。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80和安装在绝缘本体80内的前述若干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的排布根据连接的芯片的信号端子对应设置。在导电端子为若干个,比如上千个时,借助连料部18和料带可实现一次插接安装若干导电端子。

该导电端子包括呈板状的主体部10、从主体部10一侧伸出绝缘本体80的弹性臂20、从主体部10另一侧伸出绝缘本体80的连接部,该主体部10沿中心线分为第一侧部12与第二侧部13。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2。连接部和主体部10不在同一平面,该第一连接部50从第一侧部12延伸而出并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该第二连接部52呈弧状结构,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部50的末端,另一端弯折连接至焊接部70。

请参考图5,为了形成多触点固定安装,该绝缘本体80形成若干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82。每一收容腔包括用于固定该主体部10的第一端子槽84和用于固定连接部的第二端子槽86。

在电连接器实施例中,连接部和主体部10不在同一平面,该第一连接部50与主体部10之间形成的非直角角度的为锐角α。该锐角α的范围为10度≤α≤60度。

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和点连接器,在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多触点安装结构,在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或者弹性臂抵压至芯片的安装操作过程中,使得导电端子得到更多的支撑保护。同时,该主体部沿中心线分为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得导电端子受力部件可合理分配在主体部两侧均匀受力;而且,连接部和主体部不在同一平面,该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非直角角度,比如锐角角度,再通过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增强了连接部的机械性能,保证导电端子在承受外力时内部应力均匀,避免瞬断以及保证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