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619发布日期:2018-07-07 10:2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剥线机。



背景技术:

我司是一家电子连接器、电线、电缆、线束等电气元部件的专业生产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专业设备和器械进行合理改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或生产设备成本,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科技创新促企业高速发展。

剥线机是电气行业常用的设备,常用的剥线机为电脑全自动剥线机,其成本昂贵,而且控制和驱动元件较多,设备维护和保养成本高,特别是对线管的脱离结构的设计,经常由于压紧力不适当,导致设备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剥线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将脱管结构和切管结构进行联动,使脱切管和脱管同时完成,以简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本剥线机包括机架、夹线轮、设置在机架上的切管结构和脱管结构,所述切管结构包括上夹具、下夹具、上刀片、下刀片、驱动气缸,所述脱管结构包括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所述上刀具安装在所述上夹具上,所述下刀具安装在所述下夹具上,所述驱动气缸为双向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两个推杆分别与上夹具和下夹具固定相连,且能够推动上夹具和下夹具同时向内运动或向外运动,所述上夹具上开设有与上脱管轮的外廓适配的限位凹口一,所述下夹具上开设有与下脱管轮的外廓适配的限位凹口二。

将待剥线的导线伸入夹线轮之间,且测定待剥线的长短,即上刀具和下刀具至导线端部之间的长度,驱动气缸驱使上夹具和下夹具向导线的方向压紧,并对导线的外包管进行切割,与此同时,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同时压紧已经被切断的外包管,通过脱管结构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向导线的端部外拉,即可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剥掉。

脱管和切线同步进行,避免误操作,而且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当的缩小切线的深度,通过外拉力实现外包管与线芯之间的脱离,避免线芯受损。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脱管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导向块和下导向块,所述上导向块上开设有纵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一,所述纵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一贯通,所述上脱管轮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定位块一,所述定位块一能够沿纵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一滑动,所述定位块一和上导向块之间设置有将上脱管轮向远离纵向导槽一的一侧运动的拉簧一;所述下导向块上开设有纵向导槽二和横向导槽二,所述纵向导槽二和横向导槽二贯通,所述下脱管轮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定位块二,所述定位块二能够沿纵向导槽二和横向导槽二滑动,所述定位块二和下导向块之间设置有将下脱管轮向远离纵向导槽二的一侧运动的拉簧二。

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向线芯方向移动时,分别处于纵向导槽一和纵向导槽二内,并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夹持,继续移动,会在拉簧一和拉簧二的拉力作用下,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分别沿横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二移动,从而使切割后的外包管脱离线芯。

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将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复位,也可以设置位于略微远离横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二外侧的气缸,对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进行复位。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上脱管轮、下脱管轮和夹线轮的表面均包裹有一层防滑层。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上夹具上开设有安装孔一,所述下夹具上开设有安装孔二,所述上刀片插设在所述安装孔一内,所述下刀片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二内,所述上夹具上设置有能够将上刀片固定在安装孔一内的定位螺栓一,所述下夹具上设置有能够将下刀片固定在安装孔二内的定位螺栓二。

调节上刀片和下刀片的位置,能够同时调节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的位置,实现同步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纵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一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纵向导槽二和横向导槽二之间圆滑过渡。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的刀口均呈内凹的割圆。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夹线轮有两个,且通过能够对待剥导线进行夹持的压紧结构与机架相连。

压紧结构比如具有与压线轮对应的楔型块,压紧轮的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一压杆,压杆能够在楔型块上的斜面移动,从而使压紧轮远离或靠近待剥导线。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剥线机中,所述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均与所在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表面的若干簧片,该簧片上转轴的外侧凸起,转轴外套设有一轴套,所述轴套上开设有与各簧片一一对应的凹口。

簧片能够对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压紧外包管的压紧力进行缓冲,避免压力过大而脱管困难,压力过小而脱管失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待剥线的导线伸入夹线轮之间,且测定待剥线的长短,即上刀具和下刀具至导线端部之间的长度,驱动气缸驱使上夹具和下夹具向导线的方向压紧,并对导线的外包管进行切割,与此同时,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同时压紧已经被切断的外包管,通过脱管结构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向导线的端部外拉,即可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剥掉。

2、脱管和切线同步进行,避免误操作,而且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当的缩小切线的深度,通过外拉力实现外包管与线芯之间的脱离,避免线芯受损。

3、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向线芯方向移动时,分别处于纵向导槽一和纵向导槽二内,并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夹持,继续移动,会在拉簧一和拉簧二的拉力作用下,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分别沿横向导槽一和横向导槽二移动,从而使切割后的外包管脱离线芯。

4、簧片能够对上脱管轮和下脱管轮压紧外包管的压紧力进行缓冲,避免压力过大而脱管困难,压力过小而脱管失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剥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剥线机中驱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剥线机中上刀片和下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剥线机中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夹线轮;21、上夹具;22、下夹具;31、上刀片;32、下刀片;4、驱动气缸;51、上脱管轮;52、下脱管轮;53、上导向块;54、下导向块;61、纵向导槽一;62、横向导槽一;63、拉簧一;71、纵向导槽二;72、横向导槽二;73、拉簧二;81、定位螺栓一;82、定位螺栓二;91、簧片;92、轴套;93、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剥线机包括机架、夹线轮1、设置在机架上的切管结构和脱管结构,切管结构包括上夹具21、下夹具22、上刀片31、下刀片32、驱动气缸4,脱管结构包括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上刀具安装在上夹具21上,下刀具安装在下夹具22上,驱动气缸4为双向气缸,驱动气缸4的两个推杆分别与上夹具21和下夹具22固定相连,且能够推动上夹具21和下夹具22同时向内运动或向外运动,上夹具21上开设有与上脱管轮51的外廓适配的限位凹口93一,下夹具22上开设有与下脱管轮52的外廓适配的限位凹口93二。

将待剥线的导线伸入夹线轮1之间,且测定待剥线的长短,即上刀具和下刀具至导线端部之间的长度,驱动气缸4驱使上夹具21和下夹具22向导线的方向压紧,并对导线的外包管进行切割,与此同时,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同时压紧已经被切断的外包管,通过脱管结构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向导线的端部外拉,即可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剥掉。

脱管和切线同步进行,避免误操作,而且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当的缩小切线的深度,通过外拉力实现外包管与线芯之间的脱离,避免线芯受损。

脱管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导向块53和下导向块54,上导向块53上开设有纵向导槽一61和横向导槽一62,纵向导槽一61和横向导槽一62贯通,上脱管轮51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定位块一,定位块一能够沿纵向导槽一61和横向导槽一62滑动,定位块一和上导向块53之间设置有将上脱管轮51向远离纵向导槽一61的一侧运动的拉簧一63;下导向块54上开设有纵向导槽二71和横向导槽二72,纵向导槽二71和横向导槽二72贯通,下脱管轮52的转轴上设置有一定位块二,定位块二能够沿纵向导槽二71和横向导槽二72滑动,定位块二和下导向块54之间设置有将下脱管轮52向远离纵向导槽二71的一侧运动的拉簧二73;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向线芯方向移动时,分别处于纵向导槽一61和纵向导槽二71内,并将切割后的外包管夹持,继续移动,会在拉簧一63和拉簧二73的拉力作用下,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分别沿横向导槽一62和横向导槽二72移动,从而使切割后的外包管脱离线芯。

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将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复位,也可以设置位于略微远离横向导槽一62和横向导槽二72外侧的气缸,对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进行复位。

上脱管轮51、下脱管轮52和夹线轮1的表面均包裹有一层防滑层;上夹具21上开设有安装孔一,下夹具22上开设有安装孔二,上刀片31插设在安装孔一内,下刀片32安装在安装孔二内,上夹具21上设置有能够将上刀片31固定在安装孔一内的定位螺栓一81,下夹具22上设置有能够将下刀片32固定在安装孔二内的定位螺栓二82;调节上刀片31和下刀片32的位置,能够同时调节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的位置,实现同步调节。

纵向导槽一61和横向导槽一62之间圆滑过渡,纵向导槽二71和横向导槽二72之间圆滑过渡;上刀片31和下刀片32的刀口均呈内凹的割圆;夹线轮1有两个,且通过能够对待剥导线进行夹持的压紧结构与机架相连。

如图1和图4所示,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均与所在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表面的若干簧片91,该簧片91上转轴的外侧凸起,转轴外套设有一轴套92,轴套92上开设有与各簧片91一一对应的凹口93;簧片91能够对上脱管轮51和下脱管轮52压紧外包管的压紧力进行缓冲,避免压力过大而脱管困难,压力过小而脱管失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