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体层、波长转换部件、投影仪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279发布日期:2018-06-20 00:1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荧光体层、波长转换部件、投影仪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体层、以及具备其的波长转换部件、投影仪以及 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投影仪、照明装置中进行了通过波长转换部件的荧光体层 对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射出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来 得到所希望颜色的光。作为这样的波长转换部件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 中公开了具备使多个荧光体粒子凝聚而成的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6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得到高光度的投影仪、照明装置,优选波长转换部件的荧 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高。但是,得到波长转换效率高的荧光体层并不容 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波长转换效率高的荧光体层及具备其的 波长转换部件。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光度的投影仪及照 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的荧光体层是包含多个荧光体粒子的荧光体 层。在将多个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μm]设为x,将荧光体层的厚度[μm] 设为y时,荧光体层满足y≥0.0623x2+0.2107x+28.789的关系。且荧光体 层满足y≤-0.1172x2+7.584x+81.148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的波长转换部件具备上述荧光体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的投影仪具备上述波长转换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的照明装置具备上述波长转换部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满足y≥0.0623x2+0.2107x+28.789、且y≤ -0.1172x2+7.584x+81.148的关系,因此波长转换效率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部件具备上述荧光体层,因此波长转换 效率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及照明装置具备上述波长转换部件, 因此为高光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的图1中的2-2线剖 视图。

图3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2[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波 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6.4[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 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9.7[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 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荧光体层的厚度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投影仪的构成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波长转换部件、投影仪以 及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述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为例 示,并非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波长转换部件、投影仪以及照明 装置施加限制。

另外,下述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有时会省略超过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 有时会省略对于已经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重 复说明。这是为了通过避免使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来使之易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方式1]

(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的立体图。图1所 示的实施方式1的波长转换部件10为投影仪用荧光体轮,其在圆板状基板 11的一个主面(上表面)侧具备实施方式1的荧光体层15。在基板11设 置有圆弧状的开口11a。通过该圆弧状的开口11a和圆弧状的荧光体层15 形成了圆环状轮廓。由于在基板11设置有开口11a,因此从后述的固体光 源111a朝向波长转换部件10射出的激发光的一部分经由开口11a穿过基板 11。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图1中的2-2线剖视图。如图 2所示,波长转换部件10具备基板11、粘接层12、金属反射层13、增反 射层14、荧光体层15和防反射层16。粘接层12、金属反射层13、增反射 层14、荧光体层15和防反射层16依次形成在基板11上。

基板11具有支撑荧光体层15的功能和使荧光体层15中所产生的热向 外部散发的功能。作为基板11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玻璃、石英、GaN(氮 化镓)、蓝宝石、硅、树脂等。作为树脂,可以列举出PEN(聚萘二甲酸 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粘接层12具有提高金属反射层13对基板11的粘接性的功能。粘接层 12例如由Ti(钛)形成,其是以遍及基板11的整个上表面的方式形成的。 此外,粘接层12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必需的层。

金属反射层13具有使透过了荧光体层15的激发光、从荧光体层15朝 着基板11侧(下侧)发出的荧光向与基板11相反侧(上侧)反射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反射层13由Ag形成,其是以遍及粘接层12的整个 上表面的方式形成的。金属反射层13不限于Ag,也可以由Al等其他金属 形成。但是,Ag由于反射率高而特别优选。此外,金属反射层13在本实 施方式中并不是必需的层。

增反射层14具有使产生于金属反射层13与防反射层16的界面的光的 散射损耗降低的功能、以及防止反射率由于入射光的角度依赖性而降低的 功能。增反射层14形成在形成有金属反射层13的区域的整体,具体来说 是形成在金属反射层13的上表面的整体。此外,增反射层14在本实施方 式中并不是必需的层。

增反射层14是低折射率层与高折射率层交替地层叠为多层而成的多层 膜,本实施方式是从基板11侧依次由低折射率层14a和高折射率层14b这 两层构成。此外,增反射层14不限于由两层构成,只要是低折射率层与高 折射率层交替地层叠为多层而成的多层膜即可,可以包含除了低折射率层 14a和高折射率层14b以外的层。

作为低折射率层14a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SiO2(二氧化硅)、Al2O3 (氧化铝)等氧化物。另外,低折射率层14a的材料也可以是AlN(氮化 铝)、AlGaN(氮化铝镓)、AlInN(氮化铝铟)等氮化物。

作为高折射率层14b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Nb2O5(五氧化铌)、 TiO2(二氧化钛)、Ti3O5(五氧化钛)、ZnO(氧化锌)、ZrO2(二氧化 锆)、Ta2O5(五氧化钽)、CeO2(氧化铈)等氧化物。另外,高折射率层 14b的材料也可以是AlON(氮氧化铝)、GaN等氮化物。

荧光体层15具有将从固体光源111a朝着波长转换部件射出来的激发 光转换成荧光的功能。

荧光体层15具有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密封层15a和分散于密封层15a之 中的多个荧光体粒子15b。作为密封层15a的透明材料,可以列举出玻璃树 脂、玻璃、树脂等,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玻璃树脂。

此外,荧光体层15不限于使荧光体粒子分散于透明材料而成的层,也 可以是使多个荧光体粒子凝聚而形成的荧光体板等。像荧光体板那样,只 要是预先制作了荧光体层15之后安装在基板11上的类型的荧光体层15, 以其单体即可成为交易的对象。

荧光体粒子15b由吸收从紫外光到蓝色光区域的激发光并且发出波长 比激发光长的荧光的至少一种荧光体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固体光源111a 为射出蓝色激发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荧光体粒子15b由黄色荧光体构成。 被照射了蓝色激发光的荧光体粒子15b发出黄色荧光。此外,构成荧光体 粒子15b的荧光体不限于黄色荧光体,也可以为红色荧光体或绿色荧光体。 另外,荧光体粒子15b可以由发光光谱的中心波长不同的多种荧光体构成。

作为黄色荧光体,例如可以列举出Y3Al5O12:Ce3+、(Sr,Ba)2SiO4:Eu2+、 Cax(Si,Al)12(O,N)16:Eu2+等。作为红色荧光体,例如可以列举出CaAlSiN3:Eu2+、 (Ca,Sr)AlSiN3:Eu2+、Ca2Si5N8:Eu2+、(Ca,Sr)2Si5N8:Eu2+、KSiF6:Mn4+、 KTiF6:Mn4+等。作为绿色荧光体,例如可以列举出Lu3Al5O12:Ce3+、 Y3(Ga,Al)5O12:Ce3+、Ca3Sc2Si3O12:Ce3+、CaSc2O4:Eu2+、(Ba,Sr)2SiO4:Eu2+、 Ba3Si6O12N2:Eu2+、(Si,Al)6(O,N)8:Eu2+、(Y,Lu)3Al5O12:Ce3+等。

为了得到高波长转换效率的荧光体层15,荧光体层15的厚度及荧光体 粒子15b的平均粒径为优选的值。对此的详细情况后面叙述。

防反射层16具有通过使向荧光体层15射入的激发光的反射降低来提 高激发光向荧光体层15的入射效率的功能。另外,防反射层16具有通过 降低从荧光体粒子15b发出来的荧光被密封层15a的表面反射来提高从荧 光体层15提取荧光的效率的功能。此外,防反射层16在本实施方式中并 不是必需的层。

防反射层16形成在形成有金属反射层13的区域的整体。另外,防反 射层16在基板11上的未形成荧光体层15的区域与增反射层14接触。

防反射层16是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交替多层层叠而成的多层膜。 本实施方式中,防反射层16从基板11侧依次由第一低折射率层16a、高折 射率层16b和第二低折射率层16c这三层构成。此外,防反射层16不限于 由三层构成,只要是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交替三层以上层叠而成的多 层膜,则也可以包含除了第一低折射率层16a、高折射率层16b和第二低折 射率层16c以外的层。

作为第一低折射率层16a和第二低折射率层16c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 出SiO2、Al2O3等氧化物。另外,第一低折射率层16a和第二低折射率层16c 的材料可以为AlN、AlGaN、AlInN等氮化物。第一低折射率层16a和第二 低折射率层16c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另外,第 一低折射率层16a和第二低折射率层16c可以由与增反射层14的低折射率 层14a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与之不同的材料形成。

作为高折射率层16b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TiO2、Nb2O5、Ti3O5、 ZnO、ZrO2、Ta2O5、CeO2等氧化物。另外,高折射率层16b的材料可以为 AlON、GaN等氮化物。防反射层16的高折射率层16b可以由与增反射层 14的高折射率层14b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与之不同的材料形成。

(荧光体层的厚度和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

接着,对荧光体层的厚度和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中所谓平均粒径,通常是指50%粒径(D50)、被称为中位径 者。另外,所谓荧光体层的厚度,是指荧光体层的平均厚度。

图3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2[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波 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通过采用平均粒径为9.2[μm]的荧光体粒子,形成 厚度不同的6种荧光体层,测定了这些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将其测 定结果在图3中用“○”表示。

此外,“○”所位于的坐标如果用有效数字小数点后1位表示,则为 (34.4,29.9)、(39.4,29.9)、(79.9,31.8)、(83.0,31.8)、(118.0, 31.3)、(113.6,31.3)。

由这6个坐标得到的近似曲线C1为y=-0.007x2+0.1261x+26.282。并且, 由该近似曲线C1得到了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值的坐标P1。另外,得到了 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2和为从波长转换 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3。另外,得到了为从波长转换效 率的最高值-1[%]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4和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 -1[%]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5。

图4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6.4[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 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通过采用平均粒径为16.4[μm]的荧光体粒子, 形成厚度不同的6种荧光体层,测定了这些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将 其测定结果在图4中用“○”表示。

此外,“○”所位于的坐标如果用有效数字小数点后1位表示,则为 (39.1,32.5)、(45.8,33.7)、(97.0,35.4)、(106.3,35.4)、(123.9, 35.1)、(140.8,35.2)。

由这6个坐标得到的近似曲线C2为y=-0.005x2+0.11x+29.276。并且, 由该近似曲线C2得到了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值的坐标P1。另外,得到了 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2和为从波长转换 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3。另外,得到了为从波长转换效 率的最高值-1[%]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4和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 -1[%]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5。

图5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9.7[μm]时的荧光体层的厚度与 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通过采用平均粒径为29.7[μm]的荧光体粒子, 形成厚度不同的6种荧光体层,测定了这些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将 其测定结果在图5中用“○”表示。

此外,“○”所位于的坐标如果用有效数字小数点后1位表示,则为 (65.1,31.8)、(68.5,34.2)、(117.0,35.8)、(136.8,35.8)、(154.5, 35.6)、(186.3,35.3)。

由这6个坐标得到的近似曲线C3为y=-0.005x2+0.141x+25.785。并且, 由该近似曲线C3得到了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值的坐标P1。另外,得到了 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2和为从波长转换 效率的最高值-2[%]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3。另外,得到了为从波长转换效 率的最高值-1[%]以内的下限值的坐标P4和为从波长转换效率的最高值 -1[%]以内的上限值的坐标P5。

如图3~图5所示,可知荧光体层的厚度对波长转换效率有较大影响, 并且在荧光体层的厚度中存在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值的峰值。如果荧光体 层的厚度过薄,则在荧光体层中激发光未被充分地进行波长转换,如果荧 光体层的厚度过厚,则不能从荧光体层高效率地取出波长转换后的光,因 此存在峰值。该倾向在不管哪种荧光体粒子中均能见到。此外,荧光体粒 子的体积密度对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也有影响,但对峰值的影响小。

图6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波长转换效率的关系的图。如图6 所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越变大,波长转换效率越变高。作为其理由, 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大时,荧光体层内的荧光体粒子的粒块数变少, 粒块的表面积的总和值也变小。这意味着粒块与密封层的界面的面积变小, 这样一来,界面的激发光的散射、即荧光体层内的激发光的散射变少。因 此,荧光体层的光取出效率变高,其结果是,认为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 率变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荧光体层中,作为密封层15a的透明材 料使用了玻璃树脂。在作为透明材料使用了玻璃树脂、树脂时,与使用了 玻璃时相比,荧光体粒子与荧光体粒子的间隙中难以产生空洞。因此,波 长转换效率也容易变高。

如上所述,荧光体层的厚度及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对波长转换效率 有较大影响。因此,如果控制荧光体层的厚度及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 能够得到波长转换效率高的荧光体层。

图7是表示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荧光体层的厚度的关系的图。此 外,图7中将波长转换效率仅仅记载为效率。

如图7所示,由图3中的坐标P1、图4中的坐标P1和图5中的坐标 P1得到的近似曲线C4为y=-0.0441x2+3.9336x+48.941。在荧光体层的厚度 及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位于近似曲线C4上的关系时,荧光体层的波长转 换效率为最高值。

由图3中的坐标P2、图4中的坐标P2和图5中的坐标P2得到的近似 曲线C5为y=0.0623x2+0.2107x+28.789。另外,由图3中的坐标P3、图4 中的坐标P3和图5中的坐标P3得到的近似曲线C6为 y=-0.1172x2+7.584x+81.148。在荧光体层的厚度及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位 于近似曲线C5和近似曲线C6间的关系时,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为从 最高值-2[%]以内。

由图3中的坐标P4、图4中的坐标P4和图5中的坐标P4得到的近似 曲线C7为y=-0.0046x2+2.6174x+26.308。另外,由图3中的坐标P5、图4 中的坐标P5和图5中的坐标P5得到的近似曲线C8为 y=-0.0675x2+5.8959x+78.475。在荧光体层的厚度及荧光体粒子的平均粒径 位于近似曲线C7和近似曲线C8间的关系时,荧光体层的波长转换效率为 从最高值-1[%]以内。

将从以上导出的结论归纳如下。

在满足y≥0.0623x2+0.2107x+28.789、且y≤-0.1172x2+7.584x+81.148 的关系时,波长转换效率为从最高值-2[%]以内。因此,能够评价荧光体层 为高波长转换效率。

另外,在满足y≥-0.0046x2+2.6174x+26.308、且y≤-0.0675x2+5.8959x+78.475的关系时,波长转换效率为从最高值-1[%]以内。 因此,能够评价荧光体层为更高的波长转换效率。

在满足y=-0.0441x2+3.9336x+48.941的关系时,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值。 因此,能够评价荧光体层为进一步高的波长转换效率。此外,如果x的值 在±1[μm]的范围内,y的值在±5[μm]的范围内,能够判断满足关系。

(投影仪)

接下来,作为实施方式1的投影仪,对具有实施方式1的波长转换部 件10的投影仪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投影仪的构成图。如图8所示,投影仪100 具备发光装置110、光学单元120和控制部130。

发光装置110是作为投影仪100的光源工作的装置。发光装置110具 备波长转换部件10、照射部111、分色镜112、第一反射镜113、第二反射 镜114和第三反射镜115。

波长转换部件10安装于电机116来旋转。电机116基于来自控制部130 的驱动控制信号被驱动。

照射部111从荧光体层15侧对波长转换部件10照射用于激发荧光体 粒子15b的激发光。照射部111更具体来说具备多个固体光源111a、使从 固体光源111a射出来的激发光准直的准直透镜111b和散热器111c。

固体光源111a例如为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被驱动电流驱动 而射出规定颜色(波长)的激发光。本实施方式是使用射出360nm~480nm 的波长的蓝色光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固体光源111a。固体光源111a的发光 控制通过控制部130来进行。此外,固体光源111a设置了多个,但也可以 为一个。

分色镜112具有在透过从照射部111射出的蓝色光(蓝色激发光)的 同时反射波长比该蓝色光长的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分色镜112反射来自 波长转换部件10的黄色光(黄色荧光)。

光学单元120具备聚光透镜121、棒状积分器122、透镜组123、投影 透镜124和显示元件125。

聚光透镜121使来自发光装置110的光聚集于棒状积分器122的入射 端面。

棒状积分器122在入射端面接受被聚光透镜121聚集的光并以使亮度 分布均匀的方式射出。棒状积分器122例如为四棱柱,射入棒状积分器122 的光在介质内反复全反射而成为均匀的亮度分布并射出。

透镜组123使从棒状积分器122射出的光射入显示元件125。透镜组 123为由多个透镜形成的透镜单元,例如具备聚束透镜(condenser lens)和 转像透镜(relay lens)等。

投影透镜124为将从显示元件125输出的光投影到投影仪100的外部 的透镜。投影透镜124为由一个或多个透镜形成的投影透镜组(投影单元), 例如由双凸透镜、光圈和平凹透镜等构成。

显示元件125对从透镜组123射出的光进行控制,并作为影像输出。 显示元件125具体来说是用作影像元件的DMD(数字微镜器件)。

控制部130对发光装置110(照射部111和电机116)以及显示元件125 进行控制。控制部130具体来说是通过微型计算机、处理器或专用电路等 来实现的。

就如上的投影仪100来说,从照射部111射出来的蓝色光透过分色镜 112并射入波长转换部件10。此时,在波长转换部件10中,蓝色光的一部 分经过开口11a而穿过基板11,蓝色光的另一部分被荧光体层15转换成黄 色光。此外,此时波长转换部件10通过电机116旋转。

从荧光体层15发出来的黄色光在分色镜112反射并被导向光学单元 120。另一方面,经过开口11a而穿过基板11的蓝色光依次在第一反射镜 113、第二反射镜114和第三反射镜115反射。而且,在第三反射镜115反 射了的蓝色光透过分色镜112并被导向光学单元120。也就是说,蓝色光和 黄色光混合得到的白色光射入光学单元120。

射入了光学单元120的白色光通过聚光透镜121、棒状积分器122和透 镜组123而射入显示元件125。而且,基于来自控制部130的影像信号形成 为图像(影像光),并从显示元件125输出。从显示元件125输出了的图 像从投影透镜124投影到屏幕等对象物。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具有波长转换部件10的 投影仪100的形式实现。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具备了波长转换效率高的荧 光体层15的波长转换部件10,能够实现高光度的投影仪10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为一个例子,荧光体层15所例示的本 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能够用于使用了现有的各种光学系统的投影仪。

[实施方式2]

(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荧光体层及波长转换部件的立体图。图9所 示的实施方式2的波长转换部件20是照明装置用波长转换部件,其具备基 板、粘接层、金属反射层、增反射层、实施方式2的荧光体层25、及防反 射层。基板21为矩形板状,在其一个主面侧具备矩形的荧光体层25。荧光 体层25由密封层及荧光体构成。

除了与形状相关的事项以外,构成波长转换部件20的各构成要素与构 成实施方式1的波长转换部件10的同名的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因此,省 略各构成要素的说明。此外,图9中的2-2线剖视图与图1中的2-2线剖视 图为同样。

荧光体层25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荧光体层15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 荧光体层25发挥与上述说明了的荧光体层15所发挥的效果相同的全部效 果。

(照明装置)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构成图。如图10所示,照明装 置200具备实施方式2的波长转换部件20、固体光源210和光学系统220。

作为固体光源210,例如可以列举出射出从紫外光到蓝色光区域的激发 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本实施方式中,固体光源210为使用 了GaN系材料的发出约460nm的蓝色光的半导体激光器。

就从固体光源210向波长转换部件20射出的蓝色光(蓝色激发光)来 说,其一部分被荧光体层25转换成黄色光(黄色荧光)。从荧光体层25 发出的黄色光和未被荧光体层25转换的蓝色光混色,从波长转换部件20 输出白色光。该白色光在光学系统220发散而成为照明光。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具有波长转换部件20的 照明装置200的形式实现。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具备了波长转换效率高的 荧光体层25的波长转换部件20,能够实现高光度的照明装置200。

[变形例]

以上,对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荧光体层、波长转换部件、投影 仪和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 变形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投影仪用和照明装置用的荧光体层和波长转 换部件进行了说明,但荧光体层和波长转换部件的用途不限于那些。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和波长转换部件也可以用于显示器等其他用途。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图2来例示了波长转换部件的层叠结构, 但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结构不限于图2所示的层叠结构。例如,在能够实现 与图2所示的层叠结构相同的功能的范围内,也可以在图2所示的层叠结 构的层之间设置其他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构成层叠结构的各层的主要材料进行了例示,但只 要是能够实现与上述层叠结构相同的功能的范围,也可以在各层包含其他 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体层和波长转换部件能够广泛用于投影仪、照明装 置等利用经波长转换的光的装置。

符号说明

10、20 波长转换部件

11、21 基板

11a 开口

12 粘接层

13 金属反射层

14 增反射层

14a 低折射率层

14b 高折射率层

15、25 荧光体层

15a 密封层

15b 荧光体粒子

16 防反射层

16a 第一低折射率层

16b 高折射率层

16c 第二低折射率层

100 投影仪

110 发光装置

111 照射部

111a、210 固体光源

111b 准直透镜

111c 散热器

112 分色镜

113 第一反射镜

114 第二反射镜

115 第三反射镜

116 电机

120 光学单元

121 聚光透镜

122 棒状积分器

123 透镜组

124 投影透镜

125 显示元件

130 控制部

200 照明装置

220 光学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