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按压弹簧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89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壳,尤其涉及一种设按压弹簧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电池单元是安装在电池壳内而组装成电池的。现有的蓄电池壳为了保证进行吊装时不会破裂,是通过整体增加电池壳(塑料件)的壁厚来实现的,从而导致塑料结构的壳体的壁厚较厚;对内空的高度方向的精度要求高、否则会产生壳盖盖不上或者空隙太而不能够对电池进行可靠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空高度尺寸精度要求低的无需整体增加壁厚也能够进行吊装的设按压弹簧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壳对高度方向内空尺寸要求高和通过整体增加壁厚来实现能够吊装而导致的壁厚整体较厚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按压弹簧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包括壳盖和壳体,所述壳盖和壳体的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一起、右端通过扣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扣位包括设置在壳体上卡头和设置在壳盖上的卡环,所述壳体的底壁内设有偶数根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杆孔,所述穿杆孔内穿设有托持杆,所述托持杆包括左段和右端,所述左段的右端可伸缩地穿设在右段的左端内,所述左段的左端同左吊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段的右端同右吊杆连接在一起,安装在蓄电池壳内的每一个电池至少被两根所述托持杆支撑住,所述壳盖的内表面还设有若干对电池进行按压的按压弹簧。吊装时,使托持杆伸长到左右吊杆便于吊装的位置,然后通过绳索等固定在左吊杆和右吊杆时将本实用新型吊起。由于吊装时电池的重量是通过托持杆进行支撑的,所以壳体和壳盖的壁厚可以制作的较薄。设置按压弹簧,通过将内空尺寸设计得比电池高度高使得范围即可,通过弹簧对电池进行按压而防止不能够可靠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壁的内表面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穿杆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凸条内。无需将壳体的底壁加厚而便于制作出穿杆孔,便于实现壳体底壁的薄化。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左端设有左避让缺口,所述左吊杆能够容置在所述左避让缺口内,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右端设有右避让缺口,所述右吊杆能够容置在所述右避让缺口内。在不进行吊装时,收缩托持杆使得吊杆位于避让缺口内,从而使得吊杆不干涉本实用新型周围的物体。

作为优选,所述左吊杆上设有若干左吊孔,所述右吊杆上设有若干右吊孔。吊装时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吊装时无需蓄电池壳受力,使得蓄电池壳可以制作为薄壁结构;壳盖和壳体分开后不容易丢失;制作时只需要电池比蓄电池壳的内空高度低设定尺寸范围即可,使得制作方便,按压弹簧能够对电池进行按压固定而防止电池产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剖视示意图。

图中:壳盖1、卡环11、按压弹簧12、合页13、壳体2、卡头21、左避让缺口22、左吊杆23、左吊孔231、右避让缺口24、右吊杆25、右吊孔251、凸条26、穿杆孔261、托持杆27、左段271、右段272、内腔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设按压弹簧支撑骨架的蓄电池壳,包括壳盖1和壳体2。壳盖1和壳体2都为塑料件。

壳体2的左端通过合页13同壳盖1的左端铰接在一起。壳体2的右端设有卡头21。

壳盖1的右端设有卡环11。卡头和卡环构成孔位。卡环11钩在卡头21上将壳体2和壳盖1的右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壳盖1的内表面设有若干按压弹簧12。

壳体2的底面的左端设有左避让缺口22。左避让缺口22内容置有左吊杆23。左吊杆23为金属杆。左吊杆23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左吊杆的左吊孔231。壳体2的底面的右端设有右避让缺口24。右避让缺口24内容置有右吊杆25。右吊杆25为金属杆。右吊杆25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右吊杆的右吊孔251。内壳体2底壁的内表面设有若干凸条26。凸条26沿左右方向延伸。凸条26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杆孔261。穿杆孔261连通左避让缺口22和右避让缺口24。穿杆孔261内穿设有托持杆27。托持杆27为金属杆。托持杆27包括左段271和右段272。左段271左端同左吊杆23焊接在一起。左段271的右端可伸缩地穿设在右段272的左端内。右段272的右端同右吊杆25焊接在一起。

参见图2,凸条26有4根,对应地穿杆孔261有4个,进而对应地托持杆27有4根。

参见图1和图2,使用时,将电池装在壳体2内,且一个电池同时搁置在两根凸条26上也即同时通过两根托持杆27进行托持;通过按压弹簧对位于壳体内的电池进行按压固定。需要吊装上,沿左右方向分开左段271和右段272到左吊杆23和右吊杆25为壳体的左右两侧,然后用吊钩钩在左吊孔和右吊孔内将本实用新型吊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